物业经理人

企业主生产规划的任务和特点

2411

企业主生产规划的任务和特点

  企业主生产规划的任务和特点

  一、从台份计划到零件计划

  传统生产计划(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是台份计划,台份计划的缺点是:

  1、过早,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2、太粗,造成库存量的增加,资金积压。

  MRP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二、具体到产品的型号及需求的时间(月/周)

  综合生产计划只是总的产量(无型号)

  三、主生产计划是MRPⅡ的一部分

  四、主生产计划的任务

  1、排出独立需求的、按日、周、月的计划。

  2、对本企业的能力与生产任务进行细的平衡, 以便确定能力的补充或计划的调整。

  3、根据产量及能力的动态变化,对每周计划做修改.

  4、作为配套厂、销售网点、厂内制造部门、库存信息等的联系枢纽,也是向客户承诺的依据。

  五、MPS 的可行性

  传统计划的问题在于它不注意计划的可行性。MRPⅡ可行性与否关键在于主生产计划。策略是:

  1、主观上要采用客观的数据,而不是把计划看成是“主观愿望”。可执行才是可信的。

  2、在计划方法上,在编制计划时同时运行粗能力计划。所以称为“主”(Mater)就是“主控”的意思。

  3、计划要按时间滚动。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车站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车站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为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站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分管及具体负责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

  二、站长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车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区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认真履行法人的职责,全面负责全站的安全生产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明确责任,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专项经费。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4、接受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每季度至少督促检查一次全站的安全生产,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重视消防工作,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配置消防设施、器材,确保其性能良好、有效。

  6、制定全站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事故救援体系,落实应急救援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

  7、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全站职工安全意识及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8、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主持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重大问题。定期公布全站安全生产情况,认真听取和采纳工会、职工关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9、如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区交通局和其它有关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抢救,减少损失,落实事故的处理决定和善后工作。

  三、分管理安全的副站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二责任人,具体负责车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区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针对本站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主持研究、制定办法和采取措施,确保无安全隐患存在,及时完成第一责任人交办的安全工作。

  2、认真组织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加强督促检查,掌控目标任务的完成进度情况,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3、组织安全检查工作,责令安全部门限期整改事故隐患。

  4、组织开展“春运”、“黄金周”、“汛期”、“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重大安全生产活动;落实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总结先进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5、负责具体实施“行包安检”、“三不进站,五不出站”、“消防”、“内保”、“综治”、“防汛”“卫生防疫”等方面安全管理工作。

  6、加强客运安全源头管理工作,做好人车分流工作,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

  7、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按规定启动安全生产事故的各项预案。

  四、分管其他工作的副站长必须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作,履行以下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区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针对分管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与第一责任人及第二责任人沟通,研究、制定办法和采取措施,确保无安全隐患存在,及时完成第一责任人交办的安全工作。

  2、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分管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考核验收。

  3、督促分管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职责,适时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协调事故隐患整治工作。

  4、分管工作范围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按规定赶赴现场,配合第一、二责任人组织、协调事故抢险救援及善后工作。

  五、安保股股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三责任人,负责全站安全工作的具体落实与实施,履行以下职责。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相关部门的安全法规、文件以及站上制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宣传,做好全站安全、综治、内保、消防、防汛、卫生防疫工作。

  2、在第一责任人及第二责任人的领导下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站上的安全生产状况和治安状况,根据局安全科、行管部门以及站上的各项要求,制订完善全站安全生产、综治、内保、消防、防汛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

  3、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督促各岗位人员认真履职,确保站内安全生产,发现问题和事故苗头及时处理、汇报。

  4、指导、监督检查各驻站单位及租赁业户的安全工作,督促其安全生产,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认真贯彻落实内保工作要求,维护好车站的治安秩序,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严防各种治安及刑事案件的发生。

  6、每月在全站范围内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督促整改。

  7、做好安全检查、安全会议的记录,及时报送工作总结、安全信息材料及报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的原始记录和档案,以备查验。

  8、努力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六、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召开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分析安全形势,部署工作任务。

  2、负责组织安排召开办公会和生产调度会准备工作做好记录,发布会议纪要,检查工作执行情况。负责传递有关领导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和批示精神及安全文件,及时向上级报送安全管理工作的文件材料。

  3、认真督

  查督办涉及安全目标管理有关事项,及时报送有关安全生产的建议,负责落实车站领导带班和安全值班的监督检查。

  4、为全站各部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为本单位实施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提供后勤保障。

  5、妥善保管印章、介绍

  信、函电、卷宗、档案、部门贵重物品,不得出现掉失或人为毁坏。

  6、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务用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管理;组织人员集体外出活动时,负责制定行车安全、食宿安全、户内外活动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做好安全保障及服务工作。

  7、搞好防火、防汛、防盗、用电等安全工作。

  七、业务股股长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召开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分析安全生产形势,部署工作任务。

  2、加强安全宣传力度,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横幅、标语、宣出传栏等方式,宣传旅客乘车安全常识和驾驶员安全行车知识。

  3、制定并实施“元旦”、“春运”、“五一”、“国庆”等节假日《运输组织方案》和《客流高峰应急预案》,加强与相关部门、参营企业联系,做好节假日旅客高峰车辆调配疏运旅客,确保旅客安全出行。

  4、实施安全生产日常检查,督促检查本部门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管理规定的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行为,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5、定期检查所属部门安全设施、设备,确保齐全有效。

  6、发现生产中出现不安全情况及时报告,并适当处理。

  八、财务室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召开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分析安全形势,部署工作任务。

  2、妥善保管票据、印章,做好账本的管理工作。

  3、严格执行财经制度,按规定将当日营收现金入行。

  4、定期对红外线报警器、防盗门窗等安全设施进行自查,确保有效。

  5、严格按照规定审查安全经费的预算,按照标准提取和管理好安全专项资金,不得擅自挪用它用。

  6、搞好防火、防汛、防盗、用电等安全工作。

  九、**站、**站站长除抓好各分站日常工作外具体本分站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分站站长为本分站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工作直接对总站第二责任人负责。

  十、其他岗位工作人员除本职工作以外,一律对本岗位、本人上班时间内的生产负有安全责任。

篇3:印刷生产质量奖罚办法

  印刷生产质量奖罚办法

  1、凡因印刷质量问题造成补印或返工有直接经济损失时,由责任机台班组按纸价和PS版总额的70%赔偿,生产监管人有责任时则承但30%。

  2、凡印刷机台在有样稿,工程单清楚等条件下,对本应检查出来的拼版错误而未发现,或发现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所造成的损失,拼版员承担30%,机台承担70%的比例承担各自的责任。

  3、对菲林存在问题的印件,要暂停印刷,待工艺部会同生产部落实清楚后方可上机印刷,否则由机台承担原材料(纸张+PS版)的70%。

  4、对工程单不详,或打印内容含糊不清,不清楚的情况下要暂停印刷,落实清楚后方可上机印刷,否则,由此而造成的损失,由机台承担70%。

  5、凡有客户看色的印件,须经客户签名确认后方可印刷,没有客户签名确认,机台擅自做主印刷,造成损失的,由机台承担原材料的70%。

  6、非客户现场看色签样的印件,机台机长应先在批量印刷前按客户签样稿及色样稿试产自检校样并签字确认,报质量监管人审核批准后,方可批量印刷。如机台机长未按该程序擅自印刷,所造成的损失,由机台机长承担损失的50%。如机台机长在自检校样签字确认中失误,而质量监管人审核又未发现时,则由机台机长承担损失的70%,负责审核的质量监管人承担30%。

  7、当印刷品与样稿不符,有修改未加文字注明的印件,要暂停印刷,同时报生产部会同工艺部、业务部或客户落实清楚后方可决定是否印刷,对未发现问题所造成的损失由机台承担原材料的70%。

  8、凡工程单未注明“无打样正常印刷”的印件,一定要求工艺部提供签字样,对只作口头说明“无打样正常印刷”的一律要签名确认。否则,机台有权拒绝印刷。未经签名确认机台擅自印刷所造成的损失一律由机台承担原材料的100%。

  9、因机台印刷质量问题而造成退货或补印的,生产机台按实际退货数量或补印的成本的70%承担,生产监管人员承担30%。

  10、因机台印刷质量问题而造成客户扣款,扣款额的70%由机台承担,生产监管人承担30%。

  11、因机台原因而造成补纸(不含补纸不够增加补纸,二次上机增加补纸,纸张原因增加补纸),由机台承担纸价的70%。

  12、当印刷设备出现故障或有不正常的声音发生,要立刻停机检查,将疑问或故障彻底排除,方可开机生产。机台停机30分钟内须向生产经理报告原因,30分钟以上须向公司领导报告。

  13、因机台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造成后工序难以加工的,由机台负责筛选并对机台罚款人民币200元;如由其它部门人员进行筛选,机台承担人工费并对机台进行处罚(以实际损失情况定处罚金额)。

  14、其它印刷环节及后工序各环节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将按以上相应条款进行处罚

篇4:生产现场审核途径和方法(2)

  生产现场审核的途径和方法(二)

  ISO9000族标准提倡以过程方法的应用展开有效的审核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评价和产生增值的效果。因此.讲究现场审核的途径和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构成了有效审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充分重视。

  一、审核过程的基本思路

  一名优秀的审核人员。完全可以脱离检查表而毫无遗漏地获得所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关信息。这不是由于审核员将标准条款背得滚瓜烂熟,而是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审核思路,以PDCA为指南,有条不紊地进行调查的结果。

  审核过程由若干子过程组成,每个子过程都可以通过以下8个方面的询问,了解过程实施的有效性并判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业绩与成效。一般按以下顺序逐一提出相关问题,以获取所需的信息。

  1.了解审核过程的目的,充分掌握审核过程能否产生增值的效果和对整个体系的影响程度。

  2.为了达到目的,所要求的输人内容是否得到明确,输人的要求是否合理和完整。

  3.实现过程所需的能力是否具备.必需的资源是否已配置。

  4.是否对过程的运作、控制、持久管理作出了规定,执行的情况是否与规定的要求相符。

  5.对输出的要求是否作出了定义,定义的要求是否与目的相符。

  6.在过程实现中明确了哪些记录要求,哪些记录必须收集和保持,是否已按要求执行。

  7.过程应如何测量和监视,有关人员是否知道测量和监视的要求。

  8.是否已达到过程有效性的目的,有哪些证据可以证实。

  上述调查途径,是实现增值审核过程的基本思路,通过这些提问能充分了解标准相关条款在贯彻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和实施效果,从而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客观和正确的评价。

  二、现场审核的调查要点

  审核计划的日程安排,一般都依据质量手册中“管理职责分配表”所列的标准条款,将主要责任部门列为该条款的审核对象,而生产和服务现场则往往无主要责任或归口的条款要求。因此,认证机构一般都明确规定以“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和“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为主线进行现场审核。这是考虑到车间和服务现场没有专业的业务管理职能。但作为一个独立性较强的生产现场,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车间,只了解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过程不足以反映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貌。笔者认为,不必拘泥于条款的限制,应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价,并发现管理接口上的薄弱环节。这就需要以PDCA循环的思路,以现场观察为重点,对标准相关条款所涉及的内容与受审核方沟通并进行调查。提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职责与概况

  向车间主任或现场主管提问:谁对产品/服务质量负责,现有人员的分工情况是否与当前的工作要求相适应,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上岗人员是否均经过培训和考核等。这些问题涉及到对4.2.la)、5.5.1、5.3和6.2.2d)等条款的调查(对于以下问题所涉及的标准内容,笔者将用在括号内列出条款章节号的方法表示)。

  2.质量目标和业绩

  向主管提问:“车间/现场执行什么工作/任务,是否与质量目标挂钩,工作的中心是什么,有什么业绩目标追求,如何测量和考评,请出示测量结果(5.4.1)、6.1、8.5.1)。

  3.能力和培训需求

  向主管提问:本区域的工作项目有哪些内容,有关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需进行哪些培训,能否提供相应的任职证据或培训记录(6.2.2)

  4.生产流程和过程确认

  向主管了解车间或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工序(过程)的内容,询问是否有主要产品的生产流程图

  。如有请其提供文件,如无请其作介绍。进一步询问关键或特殊过程是否已确认,如何进行过程确认,能否提

  供有关确认资料,工艺参数的监控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定收集、整理和保存(7.5.1a)、7.5.1e)、7.5.2

  )。

  5.文件控制和记录控制

  向主管人员提问:受控的文件和记录有哪些,文件的批准手续是否完整,文件保存在哪里,能否及时提供

  ,工作区的文件和原始文件是否一致,现场使用的是否都是有效文件,记录填写的完整性和保存的时间是否得

  到遵守(4.2.3、4.2.4)。其中,工艺文件和监控记录应列为关注的重点。

  6.工装、设备和工作环境

  向主管人员提问:设备由谁维护,是否有相关的设备维护程序或规程,能否看一下设备维护保养日程计划

  ,计划与已完成的维护保养记录是否一致,工装模具是否与产品精度和生产规模相适应,产品对工作环境有什

  么要求、如何使其得到满足,在用工装是否按规定及时进行验证,人库工装和模具是否有试加工件或末件检验

  记录(6.3b)、6.4、7.5.1b)、7.5.1C)、4.2.4)。

  7.测量设备

  通过现场观察,确保所见的检测设备都处于校准受控状态(包括用粘贴标识表示受控状态),向操作人员

  或检验人员提问:你如何知道使用的量具或仪器、仪表及检具是精确、可靠的(7.6)。

  8.标识和可追溯性

  观察工作区域的产品能否得到有效识别,确保所有产品有相应的标识,如零件号、标贴、标签以及表明检

  测或检验状态的标牌或区域标识等。向操作人员或检验人员提问:是否有可追溯性要求,如何进行追溯

  (7.5.3)。

  9.产品防护

  观察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防护措施是否得到保证,采用的工位器具是否确保产品的防碰撞、防变形、防锈

  蚀、防变质(7.5.5)。

  10.作业过程的实施

  向操作人员或检验


人员提问:你根据什么作业程序或指导书完成工作、能否出示这些文件,作业中要记录

  什么。观察该员工的作业过程,判断其实际操作是否与文件规定的要求相符合(7.5.1b)、7.5.2、4.2.3、

  4.2.4)。

  11.技术要求的实现

  向操作人员或检验人员发问:你怎样判别产品是否合格。通过查看技术要求或标准样件,确认规格(技术

  条件或技术要求)和标准样件是否受控,是否经批准或签样,是否有具体的日期间(7.1c)、7.5.1a)、7.6a

  )、8.2.4、4.2.3)。

  12.不合格品和纠正、预防措施

  向操作人员或检验人员提问:你如何处理不合格品,能否让我看一下你如何提交和处置的有关资料,是否按程序规定的要求执行,你如何使不合格发生的频次降低,如何从工作一开始就设法防止不合格的产生,如何采取措施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8.3、8.5.2、8.5.3)。

  三、提高现场审核的效率

  生产现场审核是一个综合性的现场调查和对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验证的过程,因此,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作业现场和生产区域的活动上,这将会有益于寻找改进的机会。以下做法值得提倡。

  1.观察产品的实现过程

  生产现场审核的核心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的观察、核对和判断,其依据是文件化的规定和主管的介绍。有些审核员在生产车间2—4小时的审核时间内,几乎将四分之三的时间用于查阅车间办公室的资料,只用半小时左右到生产现场走马观花地检查一下。由于深人现场不够,往往使审核走过场,不能发现实质性问题。实际上,审核员应保证用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在作业现场观察和调查,并由车间主管同行,把查询的重点放在车间相关人员的操作过程和有关作业文件的贯彻执行方面。对于需要跟踪和进一步验证的内容,可到车间办公室或相关部门取证,进一步调阅有关资料,从而使审核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2.以过程为主线记录事实

  一些审核员习惯在检查表中按拟定的条款要求,事先编写提问的详细内容,这不仅使记录难以控制,还会出现重复记录的问题,并影响审核的进度和调查的深人。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调查要点的思路,记录相关条款的内容,必要时注上相关条款的章节号,以表明对有关条款的关注和调查的情况。记录的事实已经反映了检查所涉及的问题,不必机械地以条款要求为纲,逐条地提问。

  3.记录可追溯的证据而不是证据的细节不少审核员几乎将所有的审核时间花费在记录上,不但记管理人员的谈话,而且记内审、管理评审的资料和作业文件的具体要求等,甚至向受审核方索取工艺流程、工艺卡。测试报告作为记录的附件。审核出厂产品检验时,还详细地记录每一项检验内容的指标要求和逐项的实测数据,而不会抓关键问题和重点内容。

  实际上,记录的重点应是与受审核方交谈的主要内容及其提供的有关证据的单证号码、日期或记录表式的标识、名称以及结论意见,必要时记下有关人员的姓名和交谈日期。至于观察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则要记下文件编号、操作要求或特性值\参数要求范围,以及观察到的实际数据或事实,如有不符合应进一步调查和取证,记录相关事实井作出评价。

  4.正面取证,负面反馈

  认证审核应是一个向组织提供增值服务的过程,必须为组织寻找和提供更多的改进机会,“正面取证,负面反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正面取证可证实组织执行标准的符合性和有效性,重点记录证据的名称、表式编号或日期以及责任人的姓名。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事实或者存在差距的方面,应进行深人的了解和调查,并详细记录观察到的事实和判断的结果,或者文件、记录的相关内容。如某一事实不符合组织有关文件的规定,则应记录相关程序和文件的名称、编号及相关条款的要求,为开具不符合报告或提出观察项提供充分的依据。

篇5:公司生产车间生产工序控制点管理制度

  公司生产车间生产工序控制点管理制度

  1.目的: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生产车间的生产工序控制点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车间。

  3.责任:车间、生产管理部和质量管理部对本标准实施负责。

  4.内容:

  4.1.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应按工艺要求控制工艺参数,根据每个药品生产的实际过程制定工序管理点(关键控制点)。

  4.2.工序管理点应综合以下管理点。

  4.2.1.工艺、质量管理点。

  4.2.2.设备管理点。

  4.2.3.安全管理点。

  4.2.4.卫生管理点。

  4.2.5.定置管理点。

  4.3.下列情况之一的工序列为管理点。

  4.3.1.关键工序或关键岗位;

  4.3.2.出现生产、质量、设备等事故较多的工序;

  4.3.3.技术要求高,或特殊工序(如灌装过程)。

  4.3.4.对下道工序加工或装配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4.4.工序管理点由生产车间提出并确定合适管理手段,经生产管理部和质量管理部审批后可列入工序管理点明细表。

  4.5.工序管理点检查由生产管理部和质量管理部双方负责。

  4.6.每年对已定的工序管理点按标准进行一次整顿,管理点增减工作程序同4.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