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648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1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

  成 员:各相关部门主管

  2指挥部职责: 事故发生后,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 抢救。负责组织有关部室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3成员职责:人身触电事件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处理。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日常工作的处理,负责对事故调查故责任事故终结等事故后的善后处理。

  本预案的主管部门:各厂公司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

  当触电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迅速报告本预案的领导机构人员,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危急事件的应对

  1在接到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后,凡在现场的应急指挥机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组长副组长成员)必须立即奔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做好现场保卫工作,保护好现场并负责调查事故。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

  2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断开有关电源,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如发现触电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循环,对脑心重要脏器供氧,同时向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报告。

  3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脱离电源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4如果触电者处于高处或其它易受伤害的地方,为防止解脱电源后自高处坠落或其它二次伤害应采取预防措施。

  5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子等不导电的材料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也可用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进行救护。

  6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

  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使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7 高处触电紧急救护: 救护人员应在确认触电者已与电源隔离,且救护人员本身所涉及环境安全距离危险电源时,方能接触伤员进行抢救,并应注意防止发生高空坠落的可能性。如伤员停止呼吸,立即口对口(鼻)吹气2次,再测试颈动脉,如有搏动,则每5秒继续吹一次,如颈动脉无搏动时,可用空心拳头叩击心前区域数次,促使心脏复跳。高处发生触电,为使抢救更为有效,应及时设法将伤员送至地面。在完成上述措施后,应立即用绳索迅速将伤员送至地面,或采取可能的迅速有效的措施送至平台上。触电伤员送至地面后,应立即继续按心肺复苏法坚持抢救。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胸外按压。 触电伤员停止呼吸,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两手指交叉从口角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秒。如两次吹气后测试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紧闭,防止漏气。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1作业人员应配合医疗人员做好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护工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人员应做好现场的保护拍照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2现场的事故处理工作完毕后,应急行动也宣告结束。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属正常工作范围。

  公司停电应急救援预案

  ◆基本情况

  公司大多数的设备都是以电力带动,所以在日常的生产及生活中,一旦突然停电会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及设备产生威胁,为了使公司每位员工明确在停电等一些突发情况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保证公司应急行动协调一致,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应对,特制定本预案。

  ◆范围:

  本预案适合于公司发生停电等一些突发情况的紧急应对。

  ◆应急指挥机构

  总 指 挥:厂长(总经理) ,

  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

  3组织措施

  ◆提前预知性停电:

  在提前得知要停电,设备科负责提前通知各部门的负责人,使其提前计划安排工作,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各部门要在停电前20分钟负责将各类设备及办公设备进行停机保护,生产科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在停电前,将机器清洗干净,切断电源。

  ◆未知性停电 :

  在提前不知道停电的情况下,突然停电后,员工要冷静,不要惊慌,应在原岗位上,不许乱动机械或电气设备,听从指挥,在应急灯打开的半个小时内,首先将设备进行停机保护处理,将已启动的用电设备电源关闭。如果正处于生产状态,生产当班班长要组织3-4名操作人员,将预处理超高温灌装等重点工段机器内的牛奶妥善处理,等待来电后进行清洗,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安排本部门人员做好停电后的工作安排。

  4各部门职责

  ◆综合科负责对厂区加强巡视监督,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防止蓄意破坏财产损失事件的发生。

  ◆设备科的工作人员要在停电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查明停电范围和停电原因,并与上级供电部门联系停电原因及送电相关事项,并组织抢修工作。同时将停电原因停电时间及时通报各部门责任人。使各部门能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

  ◆生产科负责组织人员将生产岗位上已启动的水电

  汽阀门或开关关闭,将生产现场做必要的安全处理后组织人员安全撤离,必要时留守值班人员。

  ◆技术科负责制定各生产状态下牛奶及其它相关原料的应急处理办法。并进行过程监控。

  ◆储运部在停电后,马上停止货物的装卸运输,各库房门口安排2-3名工作人员接应维持秩序,非工作需要,一切人员不得进入库房。装货现场留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保证产品及货车的安全。闲杂人等不得进入发货区。

  ◆为了保证公司内应急系统的有效使用,各部门必须落实责任,专人管理。按照要求进行平日的维护与保养。

  氨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情况:

  ◆制冷岗位(工段)是液态奶产品生产中制供冰水的生产中心,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氨在压缩循环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汽化,从而冷却自来水,形成0-4℃的冰水。氨在循环制冷过程中,如果因生产操作不当或生产设备管道阀门出现故障,将会造成大量的氨蒸发,气体或液体向外泄漏,因此有可能发生重大火灾爆炸和人员中毒等严重后果,液态氨转化为气态氨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其破坏性非常严重,会直接影响整个生产区域及周边环境。为此,氨制冷运行中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管理压缩机组设备压力容器附件设施安全装置,防止氨气体或液体外泄。如果发生意外泄漏,并且在无法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必须执行以下防范应急救援预案,以防止事态的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

  2(液)泄漏处理应急救援预案:

  ◆对于一般氨气泄漏事故,应尽快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切断有关阀门,促使泄漏停止。(如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卸压)并向制冷岗位氨气外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生产厂:要求查明氨气泄漏部位(装置)或原因,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

  ◆若发生重大氨气泄漏事故,通过操作人员的处理后,一时难以控制,生产厂应立即报告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现场总指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到达事故地点。若断定为重大氨气泄漏,必须立即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向上级(当地主管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发出警报。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和抢险救护队以及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到事故现场。

  ◆应急救援总指挥指令发生氨气泄漏事故的生产厂,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以及外泄原因。并采取可靠措施,以自救为主,尽快切断物料或倒罐等处理措施,消除外泄漏的源点。如泄漏部位已不能控制,立即向现场总指挥报告并提出处理外泄事故的具体措施。

  ◆氨气外泄量较大,但未着火,而氨的刺激气味使人已不能接近,开启应急救援柜,配戴自吸式空气(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防毒面具以及防护服,迅速进入事故现场,采取一切办法关闭各对外联系的阀门,以及必须切断的阀门,尽量控制氨气的外泄,处理时严禁用铁器击打。如外泄漏量仍在继续扩大,应考虑人员撤离现场,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开启紧急泄氨器立即排氨,并用备用的应急水源喷淋泄漏部位。

  ◆若外泄氨气已经着火,在初期火势不大时,除迅速切断阀门卸压外,并用蒸汽或干粉灭火器灭火。如火势增大,抢险人员在确保个人免受伤害的情况下,应穿上防火服,呼吸器,进入事故现场关闭阀门。如火势太大,已无法控制,应组织人员撤离,并联系消防部门对已着火的厂房设施喷水降温。(注意千万不可将水喷到电气设施上)

  ◆若氨气大量外泄,虽未即刻着火,但这种情况已非常危险,这时救援人员应沉着冷静,在最短时间内关闭对外联系的阀门,并直接通知总配电室拉闸断电,启动紧急泄氨器排氨。安排周边岗位人员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实施厂区道路管制,车辆疏散,其它远离制冷岗位的生产厂也应紧急停车,以防止制冷岗位发生爆炸。

  3外泄事故分工实施: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实施统一指挥,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相应救援工作,并向主管上级公安劳动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佩戴好呼吸面具,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往医院抢救。

  ◆治安队到达现场后,担负厂区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如当氨气扩散危及厂内外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

  ◆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立即救援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到达事故现场后,迅速查明氨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将监测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中心的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群众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抢险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并预防事故扩大。

  4外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组建一个指挥中心,二个抢险救护队。

  ◆指挥中心:制冷岗位氨气外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成员组成:总经理设备科生产科技术科综合科储运科。

  ◆应急现场总指挥:总经理。

  ◆外援救护队成员组成:消防队医疗救护队后勤保障队。

  ◆抢险维修队成员组成:设备科技术科储运科生产科。

  5泄漏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制冷岗位氨气外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组织机构图:制冷岗位氨气外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联系方式:

  6外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指挥中心:

  ①负责本工厂"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审核修订。

  ②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③检查并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④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的命令。

  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⑥向上级汇报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⑦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生产科:

  ①负责事故处理时的生产工艺联系。

  ②指挥未发生事故的岗位工段组织停开车调度。

  ③联络并保证事故现场的供水供蒸汽。

  ④联系事故区的停送电。

  ◆技术科:

  ①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②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指导并协助抢险维修队完成事故设备的抢修。

  ③协助总指挥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等。

  ◆综合科:

  ①负责消防灭火治安保卫医疗救护的联络与组织。

  ②负责生产区域人员的疏散,事故区域的警戒,道路的管制工作。

  ③负责事故现场中毒灼伤人员以及其它意外伤害人员的抢救工作。

  ④负责抢险人员中毒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储运科:

  ①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②负责抢险维修队的物资供给。

  ◆设备科:

  ①协助总指挥组织精明强干的抢险维修队。

  ②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③制定落实抢险维修方案,并组织协调与实施。

  ④布置善后各项具体工作。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安全生产逐级监察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安全生产逐级监察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2、定期排查,各部门要按照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每半个月对本部门、区域等各个环节,重点部位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排查。

  3、认真登记。各部门要建立重大隐患登记制度,对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况,可能造成的后果,整改措施要详细登记,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4、及时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向设备部报告,重大隐患要逐级上报。

  5、限期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要限期及时排查。

  6、制定预案,动态管理,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于重要环节要采取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态蔓延的安全措施,制定重大事故或重大险情应急救援预案。

篇3:企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制度

  企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制度

  1、为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杜绝复发事故,强化事故管理的办法和措施。统一划分事故种类,事故类别,事故级别,统计计算方法事故调查、事故报告流程等。特制定本制度。

  2、事故种类

  ◆人身伤害事故: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活动涉及到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的影响,使人体组织突然受到损伤或使其某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

  ◆火灾事故:是指在企业生产区域内,凡发生着火,给企业财产造成损失或人员伤亡。若发生着火但抢救及时,未造成财产大的损失或无人员伤亡,称为火警事故。

  ◆爆炸事故: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化学或物理爆炸,致使企业财产遭受损失或人员受到伤亡以及停产等。

  ◆生产操作事故:是指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指标,岗位操作规程或因操作不当,指挥有误造成损失,生产被动减产或停产等。

  ◆设备事故:详见设备事故管理规定。

  ◆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产品或中间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污染事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有害物质大量流失,严重污染大气或水源,致使经济损失严重,形成公害。

  3、事故类别

  ◆物体打击:包括落物、锤击、碎裂、砸伤等伤害。

  ◆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复等。

  ◆机械伤害:包括铰、辗、碰、割等。

  ◆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有缺陷或操作过程中引起的伤害。

  ◆触电:包括电击。

  ◆灼烫:包括化学品灼烫伤。

  ◆火灾:失去控制的火势。

  ◆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及平地坠入坑内。

  ◆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和化学爆炸。

  ◆容器爆炸:包括固定式、移动式容器。

  4、事故损失计算

  伤亡事故统计范围,事故调查与处理和事故报告办法:参照执行地方相关标准。

  5、事故调查与处理

  不论发生任何大小安全事故,事故责任部门必须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分析。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专人负责,限期完成。公司安全管理员追踪监督检查,确认防范措施,必须达到安全有效。

  "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6、事故调查

  ◆发生安全事故由事故责任部门填写<安全事故报告表>。报告表中要详细写清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责任部门主管领导对事故主要责任者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按时将报告表上报公司安全员处。

  ◆发生安全事故的部门负责人,在事故现场首先应积极组织抢救伤员,隔离设备,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轻伤事故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生产、设备等相关人员会同安全员公司安全管理专员协同进行调查,确认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重伤以上事故,由公司安全管理员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参加事故调查部门和相关人员根据事故性质临时确定)并主持事故调查分析会,尽快查明原因,拟定整改或防范措施。

  ◆设备事故的调查按《设备事故管理制度》执行。

  ◆其它安全事故的调查参照上述有关条款执行。

  ◆对一般事故或性质恶劣的微小事故,应在事故发生的当天由事故责任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公司安全管理专员参加,事故调查结论填写<安全事故报告表>上报公司经理。

  ◆对重大以上安全事故,由公司安全管理员主持召集事故分析会,必要时请事业部相关主管领导或请当地相关管理部门参加。事故调查结论由事故责任部门填写<安全事故报告表>上报公司总经理进行审批。

  7、事故处理

  ◆处理事故责任者应执行《安全管理考核评比办法》第六项<安全事故>条款。由综合科落实。

  ◆对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而酿成的事故要加重经济处罚。触犯刑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已构成犯罪而被免于起诉或免于刑事处罚的事故责任者给予降级或解除劳动合同。

  8、事故审批

  ◆事故查清后,如果各有关方面对事故的分析和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由公司安全员上报公司经理研究处理。

  ◆事故结案时间,一般不超过六个月,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一年。事故结案后在公司例会上进行通报。

  ◆事故的直接责任者由事故责任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批复。交于综合科落实。

  9、事故罚款

  ◆轻伤事故:[指:员工受伤后,损失三个工作日以上(含三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凡发生一起轻伤事故,对部门负责人罚款100元。

  ◆重伤事故:[指:员工受伤后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天的失能伤害]凡发生一起重伤事故,对部门负责人罚款1000元。

  ◆特大设备事故:凡发生一起特大设备事故,对部门负责人罚款2000元。

  ◆重大设备事故:凡发生一起重大设备事故,对部门负责人罚款1000元。

  ◆一般设备事故:凡发生一起一般设备事故,对部门负责人罚款100元。

  10、备注:

  ◆因责任事故造成的设备损坏视情节严重程度从重处罚。

  ◆设备事故的分类及概念详见《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其它事故:根据情节轻重,对部门负责人给予适当的考核。

  ◆对于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情况,一经查出给予部门负责人200元/次的罚款。

篇4:企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企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事故的报告、统计、上报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在掌握安全生产事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事故报告。

  发生轻伤、重伤、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要保护好现场,由伤者本人或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原因报告车间负责人,由车间负责人上报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由企业报上及时报上级安监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

  2、事故的调查处理。

  (1)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对伤者组织抢救。

  (2)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必须做好围栏和标志,派专人看护,使被破坏的物件、碎片、残留物、致伤人的位置等保持原样,不准移动或冲刷清洗。

  (3)事故发生后,重伤以下的事故由企业负责调查处理。死亡和重大事故由企业上报,由上级安监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处理。

  (4)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一是勘察事故现场。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工作时间、工作内容、作业程序、作业时的动作或位置、致伤物体,并拍摄事故现场。二是查清受害人和肇事人的有关情况。查清受害人和肇事人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从事本工种的时间、接受教育情况和发生事故原因,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要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并责成写出书面材料。三是查清单位的规章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及措施的落实情况。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采取预防措施,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1)各部门安全生产事故的月报表必须及时准确。

  (2)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向上级安监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报送每月的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3)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报表必须按照要求进行统计上报,不得隐瞒、虚报、迟报或拖延不报。

篇5:美国怎样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

  美国怎样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

  美国联邦政府一直重视应对和处理国内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经过长期的运作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快速和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与体系,一旦发生紧急事件,能在人力动员、紧急救助、防范事态扩大、维护社会稳定及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力争把灾害对社会生活与民众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首先,美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法律保障。早在1950年,美国就制定了《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它是美国第一个与应对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该法规定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救助原则,还规定了联邦政府在灾害发生时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方式。至今,美国政府所制定的应急法律主要有《国家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反恐怖主义法》《减灾和紧急救助法》《使用军事力量授权法》《航空运输安全法》等近100个相关法律,还有《国家应急预案》《联邦应急计划》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应急立法体系。1976年,国会通过的《全国紧急状态法》是影响最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它对紧急状态的宣布程序、实施过程、终止方式、紧急状态期限以及紧急状态期间的权力作出了详细规定。根据这项法案,总统有权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在紧急状态期间,总统可以为行使特别权力颁布一些法规。此外,美国各州、市和地方的立法机关就危机处理有不同的紧急状态立法,州长或市长有权根据法律和危机事态宣布该州或该市进入紧急状态。

  其次,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机制,加强协作互助。1979年,卡特总统发布行政命令,成立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将原先许多分散的处理与灾害有关的职权集中起来。20**年3月,联邦应急管理局与其他22个联邦机构合并,成为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为全国应急事务提供管理指导和支持。该局局长由总统任命,局长可直接向总统报告,除设在华盛顿的总部外,该局将全美划分为10个应急区,并分别设立办事处,与各州政府合作应对突发事件。各州政府也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本州应急管理事务。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中,应急救援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消防、警察和医疗部门。参与救援的部门还包括交通、通讯、技术工程、森林、红十字会、卫生、环境、农业、国防等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美国各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及政府与军队之间建立了一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调。警察局经常与社区和相关部门沟通,划分互助区,实现协同配合等。在突发事件情况下,可以根据协议主动响应,减少了沟通的环节和协调的成本。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行动的指挥权属于当地政府。在地方政府提出援助请求时,上级政府才调用相应资源予以援助。

  除此之外,反应迅速、及时通报情况,才能稳定社会和人心。美国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可以迅速采取规范化的统一模式,高效地加以处理。如20**年8月中旬,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一些地区发生了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数千万人的工作生活秩序受影响,电脑系统失灵,通讯中断,许多人被困在高楼、电梯、地铁里,人们回家进不了家门。事故发生后几分钟内,美国联邦政府一级应急机制马上投入运转,白宫、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和五角大楼等相关机构很快进入应急状态。国土安全部等在45分钟内就确定事故并非由恐怖袭击造成,并很快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发布消息,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

  另外,平时还注重日常演练,以保证临阵不乱。联邦政府有相应的法案和制度,对各部门的职责和遇到紧急情况该如何应对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操作模式,所以一旦有事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作为应对紧急事件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各大城市的应急体系中都有很完善的预警系统、科学周密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力求全面和规范,并明确规定了不同部门在不同事件中的职责,这样就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赢得了时间。同时,各级政府对照预案加强日常演练。除对职能部门(警察、消防)进行演练外,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开展模拟演练。各地基本上做到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演练。

  当然,还要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及时提供救助。为满足处置紧急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对物资的需要,美国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主要储备发电机、防水油布、帐篷、瓶装水、床等物资,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第一需要。发生灾害时,应急办迅速对灾害情况及物资需求作出评估,及时提供物资救助。根据法规,应急物资由专人负责,储存在固定地点,一旦接到指令,应在12小时内分发到指定地点。同时,政府利用商业运作模式,由生产或经营厂家管理和维持,需要时以电子订单通知固定或不固定厂家,一般要求厂家在24小时或36小时内送达指定地点。为保证储备物资有效,各地会定期核销,及时更新应急物资。联邦政府负责拨付应急物资所需资金。一般而言,在发生自然灾害、技术事故、恐怖袭击等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后,一律由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部门统一调度指挥。通常情况下,在总统宣布灾难和紧急状态出现后,其他相应的经济救助计划也随之启动,保险公司会及时评估受损失情况,受影响的个人可向政府和保险公司申请各类补助和救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