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监理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

6900

监理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

  监理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

  1监理信员职责

  1.1总监办设信息员一名(可兼职),并报公司备案,每月随同工资发放200元岗位津贴,如连续两月未按规定向公司上报信息资料时,公司将扣除信息员当月津贴并对项目负责人予以同质、同时处罚,视情节决定予以通报批评。

  1.2信息员须遵守公司、业主和总监办有关文档资料分类、整编、归档、保管、传阅、查阅、复制、移交、保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文件资料签收、送阅与归档程序,及文件起草、打印、校核、签发、传递程序等文档资料的管理程序。

  1.3信息员负责对工程建设各方往来的一切资料进行签收、登记、传阅、分类归档;负责打印、传发监理部文档,并妥善进行文件归档,并按时完成总监、公司及业主要求的各类信息收集、整理、存档和上报工作,

  1.4建立信息目录分类清单、信息编码体系,确定监理信息资料内部分类归档方案;建立信息采集、分析、整理、保管、归档、查询系统及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系统。

  1.5所有文件资料信息应及时登记,并录入计算机,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文件资料归档后,在档案盒规定位置统一标明档案名称,在每个档案盒内建立档案目录,以保证分类明确、查阅方便。

  1.6总监办印发的文件、指令、监理通知,要按规定的时限督促相关人员闭合,并按统一的编目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1.7负责文件资料的借阅,办理借阅手续。

  1.8负责接听电话、收发传真、随时关注总监办和业主QQ群消息,对重要事项进行登记,及时通知相关监理人员落实,并跟踪落实情况

  1.9定期了解并规范各部门、驻地办、施工单位的各种信息采集和整理工作、计算机存储和信息的分析处理工作,负责旬报、月报、年报资料统计及整理,协助合同工程师做好其它统计工作。

  1.10参加所有总监办组织的会议,负责会议记录,编写会议纪要。

  1.11按公司和业主要求的内容和篇数报送宣传稿件。

  1.12负责现场办公用品和劳保用品的保管和领用。

  1.13协助总监与办公室其他人员负责现场的生活后勤。

  2信息管理程序

  2.1所有发文须由驻地监理工程师或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经总监批准后方可印发,并做好发文登记。

  2.2所有收文先进行收文登记,再填写总监办文件处理单报总监阅批,之后根据总监指示意见交由相关监理人员传阅或处理,并跟踪文件处理情况,文件处理完后,收回文件,归档保存。

  2.2除施工合同另有约定外,文件应按下列程序传递:承包人向发包人报送的文件均应报送监理机构,经监理机构审核后转报发包人;发包人关于工程施工中与承包人有关事宜的决定,均应通过监理机构通知承包人。

  2.3所有来往的文件,除书面文件外还宜同时收集或发送电子文档;不符合文件报送程序、格式的文件,均视为无效文件;常用报告、报表格式采用总监办制定并经业主批准的标准格式;文件格式应遵守国家规定的公文管理格式,如文号、签发、标题、关键词、抄送、密级、日期、纸型和版式、字体和字号、份数等。

  2.4监理人员需查阅、借阅已归档保存的资料,须填写文件查阅(借阅)单,经总监审核同意后方可将文件资料交其查阅(借阅),并及时收回,归档保存。

编辑:www.pmceo.Com

篇2:现场监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制度

  现场监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制度

  1 信息是工程项目实现三大控制的基础,必须重视和加强信息管理工作。

  2 信息管理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流程、信息编码、信息处理等各项工作。

  3 各现场监理站应指派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信息管理工作,监理工作人员均有义务采集并提供各种监理信息。

  4 为便于监理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应努力使日常业务标准化,报表文件规范化。公司制定统一的信息编码制度,便于存储、处理、检索和应用。大、中型监理项目应实现信息管理微机化。

  5 监理工作人员收集的信息,经总监或总监代表审阅认为要价值的,可提交信息管理人员编码、存储,监理工程师可随时调出使用。

  6 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培训上岗,并努力钻研计算机业务,不断开发应用范围。

篇3:装饰城商业公司信息管理制度

  装饰城商业公司信息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信息管理工作,根据《**集团(筹)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信息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息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规范信息工作的流程,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

  第三条 信息管理包括:信息部门的人员设置及职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发布,信息的保存、保密及信息工作的监督考核。

  第四条 公司的信息工作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应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 信息部门的人员设置及职能

  第五条 公司设置专门的信息部门负责信息的管理工作。

  信息部经理

  /信息管理员--信息收集信息录入 信息监督管理

  /技术支持员--软件开发硬件网络维护 局域网应用推广

  第六条 信息部门的工作内容包括:

  (一)负责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权限控制和分配;各部门须上传的资料信息内容的任务分解(详见附件一);

  (二)建立行业内及相关行业的信息网络,不定期地收集、整理同行业中周边市场及客户的信息;

  (三)负责监督、催促各部门信息的及时上传,并进行相应考核及相关的投诉管理;

  (四)负责分期完善和扩展系统的功能模块,培训公司员工对系统操作的使用。

  第三章 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

  第七条 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应遵循准确、实用、精炼的原则。

  第八条 对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范围由信息部门负责分派,并做好相关部门的交流、协调工作。

  第九条 内部信息应根据公司分配的工作任务和权限对信息进行主动收集、整理、加工。必要时,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要向信息的经办人催办。

  第十条 内部信息的提供者应按时、准确、完整地按系统的要求准备信息材料,相关责任人将收到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并及时在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上反应出来以满足公司管理的需要。

  第十一条 周边市场客户信息的收集应建立广泛的信息渠道(包括网上信息、行业报刊、杂志、广告等),动员公司全体员工参与,统一汇总到信息管理人员整理。

  第十二条 客户信息应通过各种正当的方式收集信息,不得采用欺骗或其它不正当的方式获取信息。

  第四章 信息的发布

  第十三条 信息部门对信息的发布应及时、客观,以满足相关人员的需要为原则。

  第十四条 信息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实时、定期和不定期地发布有关信息。

  第十五条 实时信息的内容包括各个商场的摊位、商家、合同、监章、收支款项;公司文件、公告、通知;其它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等。

  第十六条 每日信息的内容包括:

  (一)摊位信息

  1.新增摊位:新增面积带来的摊位数量增加,平面图由技术支持人员制作。

  2.摊位分割:总面积不变的摊位数量增加,平面图由技术支持人员制作。

  3.摊位合并:总面积不变的摊位数量减少,平面图由技术支持人员制作。

  4.摊位号变更:编号更改之后须重新调整面积。

  5.入驻新商家:如实填写商家资料和合同信息。

  6.合同续签:可直接填写合同信息。

  7.合同中止:合同未到期,但无法履行。

  (二)监章信息

  1.新增记录:家装公司承接的工程所办理的监章。

  2.监理意见:工程完工后的鉴定意见。

  3.反馈意见:客户跟踪反馈信息。

  (三)收支管理

  1.收支申报:按计划或预计进行的收入和支出向财务部申报。

  2.收支记录:按实际收到或报销进行登记。

  第十七条 定期更新的信息

  (一)策划方案:根据策划部门的计划,拟订的策划案、炒作文章和广告。

  (二)工作计划:各个部门每月制定的工作任务。

  (三)绩效考评: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总结进行评价和签署意见。

  第十八条 不定期更新的信息

  (一)文档管理:对文件、制度、合同、函件等资料的分类管理。

  (二)客户管理:客户资料、跟踪反馈信息、市场调查报告。

  (三)人事档案:新增员工、员工调动、减员。

  (四)固定资产的清理登记。

  第十九条 企业公众网站阶段性的更新

  (一)企业宣传:公司介绍、企业文化、新闻动态等资料。

  (二)网上招商:市场分析、招商细则。

  (三)网上招聘:人才储备。

  (四)其它一些专题。

  第二十条 信息部门发布信息可通过信息发布系统、网页、电子邮件等方式。

  第二十一条 信息发布可根据信息的保密程度分为共享、部分共享、不共享信息,由公司领导统一制定。

  第五章 信息的保存、保密

  第二十二条 信息保存应遵循准确、完整、分类保存、便于查阅原则。

  第二十三条 所有的信息全部录入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由信息部技术人员采用硬盘方式备份保存。

  第二十四条 信息部门应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工作。

  第二十五条 信息部门在发布不宜公开的资料时应遵循保密制度,实行专项信息专项发送。

  第六章 信息工作的监督考核

  第二十六条 信息部门应定期对各信息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搜集资料是否全面、信息传递是否及时、资料保存是否完整等。

  第二十七条 信息岗位的考核标准:各部门信息上传负责人若不按时上传部门信息,经信息管理员催促提醒仍不及时上传者,扣2分;上传部门信息不真实、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扣2分;因不及时上传部门信息给相关部门和上级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者扣2分。

  第二十八条 上述考核扣分将由信息管理员备案于月末传交至人事行政部,人事行政部将在此人月末业绩考评分中直接扣除(见附件二)。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由公司信息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人事行政部

篇4:建筑工程公司经营资料信息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公司经营资料及信息管理制度

  1、预算员必须负责对各类工程合同、预结算书、计算式及施工图纸等资料的最后归档工作。

  2、招投标文件等资料必须建立档案,资料要完备,归档要及时。

  3、预算员要对接收和发出的资料做好收发文记录。

  4、工程预结算及分包核算等资料必须在经营部留一份存档,并附相关结算依据和资料说明。

  5、经营部负责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单位、招投标等有关信息的收集工作。

  6、收集信息主要渠道有:建筑市场发布的信息、各种传媒刊登的项目信息、个人渠道收集的信息等。对好的工程项目信息应立即跟踪,及时反馈相关情况,将工程情况、具体要求、资金情况、承包条件及竞争对手情况等,整理形成书面文件,及时上报给公司经理进行决策。

  7、经营部应掌握同行业中常见结构形式工程的常规承包方式、造价指标。

  8、经营部应定期对建筑材料的价格状况进行调研,收集工程上常用的建筑材料价格信息等,为工程结算和材料的对比使用提供依据。

  9、对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的有关资料及时进行收集整理。

篇5:建筑公司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建筑公司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信息管理、传递和沟通及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

  二、相关文件

  1.《管理手册》

  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3.《内审管理控制程序》

  4.《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三、实施职责

  1.本程序由工程部负责管理;

  2.外部信息收集、内部信息发布由工程部部负责;

  3.项目部按规定内容负责信息的上报。

  四、工作流程

  4.1信息分类

  4.1.1外部质量信息

  <1>国家、地方有关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

  <2>国家、行业、地方施工验收规范、标准、管理制度;

  <3>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质量方面的规定;

  <4>顾客投诉、顾客满意度信息。

  4.1.2内部质量信息

  1、项目质量施工组织设计

  2、年度工程质量总结

  3、考核实施情况

  4、不合格品汇总

  5、工程质量信息

  4.2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4.2.1外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4.2.1.1外部信息的收集通过各级政府网站、上级主管部门来文、协作单位来文等渠道获取。

  4.2.1.2 对收集到的外部信息由本部门负责人确认后,视信息内容按文件资料控制要求及时传达到相关单位。

  4.2.2内部信息的传递

  4.2.2.1工程部对外报送的报表需经公司主管经理审批后进行报送;

  4.2.2.2项目部上报的质量信息要及时传递给公司主管经理;

  4.2.2.3工程部需发布的质量信息以文件、通知及视频会议的形式及时传达到各项目部。

  4.3内部各项信息报送要求:

  4.3.1项目质量施工组织设计

  a.报送时间:在工程开工半个月内。

  b.编审要求:按要求进行编审。

  4.3.2质量检验计划

  a.报送时间:在各专业(单项)开工半个月内。

  b.编审要求:按要求进行编审。

  c.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因图纸晚到或其它原因需补充或变更的,经监理审批后,及时报送。

  4.3.3年度工程质量总结

  a.报送时间:在本年度12月20日前报送

  b.编制要求:围绕本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验收、监督检查情况、质量管理工作的创新以及对公司质量管理有何意见和建议等各方面进行总结。

  4.3.4项目考核实施情况

  a.报送时间: 25日

  b.报送内容及报送方式:依据项目部制订的考核办法,实施考核,并留有考核记录。报送可在工程质量信息中体现。

  4.3.5不合格品报表

  a.报送时间:轻微不合格、一般不合格、监理下发的整改通知单和反馈单每月25日前报;发生质量事故后12小时内报出。

  b.报送格式要求:

  轻微不合格、一般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

  监理下发的整改通知单和其反馈单:按其整改通知单和反馈单的记录格式,以电子邮件、复印件或传真件报送。

  4.3.6工程质量信息(年报)

  a.报送时间:管理评审前一周

  b.编制要求:主要编制内容有:重大工序质量检查验收情况、工程质量的闪光点、质量验收情况、监督(质检)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需公司协调的问题等。

  4.4 工程质量信息的处置及改进:对于信息反应的问题及处置及改进措施,执行《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管理控制程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