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桩基检测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3080

桩基检测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桩基检测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1、桩基检测应先做低应变,确定桩身无明显缺陷后再做静载试验。

  2、做单桩静载试验的需提前对桩头进行加固,具体根据不同桩型详见桩检方案要求(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桩加钢板箍,钢筋网片、提高砼标号等)。

  3、根据场地地质情况,检查检测支墩基础处理是否满足要求,(压重施加于地基上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4、对照图纸规范熟悉检测参数,计算理论配重,复合地基的承压板面积。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总配重(不含支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2×1.2;

  单桩(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总配重(不含支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单桩(多桩)处理面积(m2)×2×1.2;

  单桩(多桩)复合地基试验承压板面积=单桩(多桩)的地基处理面积如,某CFG桩复合地基桩间距1.2*1.2米,单桩处理面积为1.2*1.2㎡

  测量承压板面积

  4、计算静载需要的水泥配重块数量,现场复核。水泥块配重质量计算为:长(m)×宽(m)×高(m)×2.5(吨/m3)

  常见问题

  1、桩头加固不好,桩头压裂,检测不合格,反映地基真正承载力。

  Cfg单桩静载试验桩头未加固被压碎,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2、复合地基检测承压板面积不够,无法反映地基真实承载力。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人工挖孔桩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人工挖孔桩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一、施工控制要点

  1、收集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根据设计桩长、桩径、地层、水位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方面重点考虑护壁、送风、降水。

  2、测量标高、轴线,确定桩位。

  3、开孔前作好孔口护圈,护圈定位中心与桩位的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

  4、在挖进过程中,每挖一步,支护一段,每三步(不超过3米)校核一次桩孔中心位置和垂直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尽可能不用此桩型,如必需采用,须提前做好降水等措施。

  5、护壁混凝土强度宜采用C25~C30,宜添加早强剂,护壁混凝土模板不能过早拆,至少要保证一天,使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MPa为好。

  6、挖孔过程应采取防中毒和窒息措施,用鼓风机向孔下送风,风量根据孔内容积和作业人员数量而定,一般25L/S。

  7、验孔:挖至目标层,监理工程师应对桩底土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8、下钢筋笼,要求同后注浆混凝土灌注桩。

  9、排除孔底积水。

  10、浇筑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时采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每灌0.5m高应进一次振捣,要保证桩身浇注时振捣密实。桩顶部混凝土超出设计标高300mm-500mm。

  二、常见问题

  1、土层遇到流沙、淤泥。

  处理措施:应采用钢护筒、降低每步挖进深度(每次挖护30~50cm)等措施。

  2、孔底明水不易排干净。

  处理措施:抽水后用同标号干拌混凝土铺垫,或撒纯水泥,如遇水较深应按水下混凝土灌注进行。

篇3:后注浆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后注浆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1.开工前,复核轴线、具体桩位坐标位置和标高,将标高控制点引至桩机附近,以便验收孔深。用长钢卷尺校核测绳长度(曾有工人在测绳上做手脚)。

  2.孔径,钢筋混凝土桩通过检查钻具直径(≥孔径-5cm)、钢筋笼直径、保护层厚度(垫块或钢筋支架)控制孔径。

  3.钻进,检查护壁泥浆,除能自行造浆的黏性土外,均应制备泥浆(泥浆稠度不够,漏水、塌孔)。通过钻杆垂直度控制钻孔垂直度。

  4.验孔,测孔深(偏差0~30cm,超钻容易堵注浆底管)。

  5.清孔:检查泥浆比重,泥浆比重不大于1.25(用比重计检测)。

  6.钢筋笼绑扎及焊接:箍筋需满扎,主筋采用焊接,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d(因现场立焊质量不好保证,建议加长焊接长度,∅

  16控制在20cm以上),HRB400钢焊条用E50系列,焊缝饱满;接头率不超过50%,钢筋笼下放间隔时间(刚焊完不能立即见水,停滞10分钟左右,以手触摸不烫为准)。保护层用圆轮或钢筋支架,每截面3个,3~4米一组。钢筋笼下放到位,采取吊筋控制标高,

  7.注浆管布置:注浆管一般采用无缝钢管DN25。A.桩底注浆管两根,在注浆管底部300mm长度范围内均匀钻孔

  16-20个,孔径为5-6mm,胶带缠绕包裹。B.桩侧注浆管:在距桩端每6~

  12m布置一道注浆管,最上一组距桩顶宜10米以下。环管沿钢筋笼外绑成梅花状绕一圈,其上朝外均匀布置不少于四组5mm孔眼,胶带缠绕包裹。注浆管露出自然地面50cm左右,分颜色标示,并用堵丝封口。

  8.下导管及二次清孔:导管离孔底应30-50cm;导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二次清孔,清孔结束后孔底0.5m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5(用比重计检测),含砂率不大于8%,黏度不大于28s;二次清孔后用测绳测量孔深,沉渣厚度≤50mm时视清孔符合要求。

  9.卵石填放:二次清孔后桩底填放30~50cm破碎卵石(埋住注浆管底端开孔,预防底管封堵,属人造沉渣不宜过高,且考虑灰岩的溶蚀性,应用破碎卵石而不应用灰岩破碎石)。

  灌桩混凝土,塌落度为180--220mm,出厂超4小时,严禁使用,必须退场。

  10.混凝土浇筑:首斗灌注必须使用大料斗(普通700以下桩0.4~0.5m³)和堵水球(可用水泥袋装灌桩混凝土制作),第一次灌注确保导管底部埋入砼面0.8m以上(避免泥浆进入导管导致断桩)。灌注中间,保证导管始终埋入混凝土内不少于2m,一次拆管长度不应大于6m。浮浆高度0.8-1米。

  11.后注浆准备:在灌注桩施工完成

  12小时内用清水开环,确保注浆管疏通。48小时后可以进行高压注浆。后注浆水灰比多为0.5~0.6(用比重计检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12.后注浆:注浆顺序:一般属饱和土,先上后下,先侧管后底管。

  13.注浆终止条件:

  桩后注浆当达到如下条件之一时便可终止压浆:

  (1)注入的水泥量和压力均已达到设计要求。

  (2)注入的水泥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以上,且压力已达到设计值。

  (3)注入的水泥量已达到设计值的95%以上,且地面已冒浆。

  14.注浆应急处理:若上面侧管注浆时,地面出现冒浆情况,则先注下一根桩,待冒浆桩水泥浆初凝后,再返回去给该桩注浆。若出现两根底管均不通、侧管不通,则需如实记录,单独标记,后期补管补注。出现其他突发状况的,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处理。

  二、常见问题

  1.焊条用错,现在多为HRB400钢,焊条应E5000系列,但工人常错用普通E4300(J422)系列。

  2.现场两节钢筋笼连接立焊质量不好保证,可以要求加长焊接长度。

  3、注浆管包裹不严,宜进泥浆。

  4、混凝土灌注第一斗,不用大料斗,没有堵头

  5、注浆管在地面露出部分封帽丢失,色标不清。

  处理措施:检查注浆管是否通畅,对于色标不清的,每根管注浆量均按最高值控制。

  6、注浆管开不了孔、无法注浆。处理措施:在距桩周20cm距离内补钻孔,重新安装注浆管。

  7、地面冒浆。处理措施:间歇注浆。

篇4:锤击预制管桩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锤击预制管桩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一、施工控制要点

  1、根据设计管桩类型,确定桩机型号、锤重。

  2、通过试桩确定桩长和施工参数,记录每米(特别是最后2米)锤击数和最后3阵贯入度,施工时作参考。

  3、施工桩机型号、锤重应和试桩设备保持一致。

  4、施工前测定桩位和场地标高。管桩进场验收同静压管桩。

  5、打桩的顺序:

  1)密集群桩由中间分开向两个方向或向四周进行;

  2)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进行。

  3)根据基础标高,先深后浅;

  4)根据桩的规格先长后短,先大后小;

  6、桩就位:

  调整垂直度,施工中应监测垂直度,随时测量。

  7、锤击:开始,低锤轻击,保持桩垂直,随着沉桩加深,加大锤冲程高度。

  8、接桩:焊好后的接头应自然冷却8min以上方可继续锤击。

  9、送桩:送桩后及时回填或覆盖桩孔,以防人员跌入。

  10、收桩:

  1)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应以桩端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2)当桩端位于坚硬、硬塑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土、风化土时,以贯入度为主,标高为辅。

  3)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桩端标高未达到设计要求,连续锤击3阵,每阵10击贯入度不应大于设计值。必要时,施工贯入度,通过试验确定。

  1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总锤击数和最后1米的锤击数,应根据当地工程经验确定。

  二、常见问题

  1、收桩标准制定不合理:相邻场地,相近地层,相同桩型,同样设备,不同的桩长和承载力要求,设计给出的收桩标准有时却是相同的(达到设计桩长,最后3阵贯入度每阵不超过5cm,达不到设计桩长,最后3阵贯入度每阵不超过3cm)。典型案例,某小学500管桩22米长特征值2400kN,幼儿园500管桩

  15米长特征值800kN,图纸给出如上同样的收桩标准。

  处理措施:通过试桩,分别确定适当的收桩标准。

  2、施工桩机设备必须与试桩保持一致:设备型号,锤冲程高度、锤重都能影响锤击能量,进而影响贯入度(贯入度是跟设备有关的相对参数),故施工设备和试验桩设备必须保持一致,才能参照试桩时的参数。

  3、施工记录准确性差:目前的桩机,锤击数靠人工计数,人为因素影响大。

  处理措施:应经常检查数据准确性(尽可能采用先进计数设备,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事先测定锤击频率、每米锤击时长,间接复核锤击数)。

  4、最后三阵贯入度易出现较大偏差:锤冲程高度由操作手手动控制,不好准确计量,误差会较大,同时,施工单位有时有凑数据倾向。如,某项目同一场地,几栋建筑,根据单桩承载力要求不同,设计14、16、19、21米4种桩长,试桩设计给出同样的3cm~5cm收桩标准,同一地层、桩型、桩机,不同承载力要求,理论上应该设定不同的收桩标准,但试桩时,现场反馈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分析认为,现场锤冲程高度可能不一致、测量误差因素影响也较大。

  处理措施:应通过最后完整1米的锤击数,剩余不足1米的锤击数(可折算成1米的锤击数对比)等,来辅助判定收桩。

篇5:静压预制管桩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静压预制管桩施工控制要点与问题防治

  一、施工控制要点

  1、场地承载力应满足静压桩机施工要求。

  2、通过试桩确定桩长和施工终压压桩力。

  3、管桩进场验收: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应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9的有关规定。

  4、施工前测定桩位和场地标高。

  5、压桩的顺序:

  1)场地地层中局部含有砂、碎石、卵石时,宜先对该区域进行压桩;

  2)根据桩底标高,先深后浅,先长后短;

  6、桩就位调整垂直度,施工中应监测垂直度,随时测量。

  7、压桩:

  1)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不应大于0.5%;

  2)宜将一根桩一次压到底,且最后一节有效桩长不宜小于5米;

  8、接桩:焊好后的接头应自然冷却8min以上方可继续锤击。

  9、送桩:送桩应采用专用钢制送桩器,不得将工程桩当做送桩器。送桩后及时回填或覆盖桩孔,以防人员跌入。

  10、收桩:

  1)根据试验确定终压力标准;

  2)终压连续复压次数根据桩长和地层条件确定,入土深度大于等于8米的桩,复压2~3次,小于8米的桩,复压3~5次;

  3)稳压压桩力不应小于终压力,稳压时间5~10秒(压桩力根据不同桩机的油压表读数换算);

  桩机直接读数的压力表

  二、常见问题

  1、管桩材料,有些管桩合缝处漏浆较严重。

  2、因静压桩机配重较大,某些桩型在一些场地可能因场地承载力较低而无法进行。如某项目设计500管桩承载力特征值2200kn,根据当地施工经验,要达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200kn,施工压桩力需5500kn以上,但当桩机配重达到5000kn时,桩机支腿就开始下限,再加配重桩机就有倾覆危险,很难实施。

  处理措施:建议调整桩型。

  3、场地土体软弱,桩机支撑不稳定,压桩垂直度不能保证。

  处理措施:降底场地水位,晾晒土体,或铺设50cm厚砖渣等。

  4、场地地层复杂时,桩长差异有时会非常大。如某项目两个单元,部分区域下部砂层较厚,按设计压桩力有效桩长只能达到10米左右,另一部分砂层较薄,桩长达到30米,压桩力还是较低。

  处理措施:及时通知勘察、设计等单位,查看现场,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收桩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