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读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有感

5892

读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有感

  何以治天下---读*《论联合政府》有感

  《论联合政府》是*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报告,当时的背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都处于胜利的前夜,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要么中国将跨出历史性的一步,要么中国又要回到资产阶级压迫剥削

  的社会中,到底该作何选择呢?

  *同志的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及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表明了在中国当下,应走哪条路是正确的。其次,他突出强调全党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用。他说中华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就是反映世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在同中国共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时候,显示出了巨大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最后他代表当时尚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也代表苦难的人民,提出了构建“联合政府”主张。

  *用通俗的语言说到:“不管什么人,哪怕昨天还是反对我们的,只要他今天不反对了,就应该同他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当时民革领袖李济深对*说:“我杀过你们共产党,你们还要和我合作?”*沉默一会后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们是殊路同归嘛”之后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推选李济深为副主席,可见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国家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识。

  不联合,何以治天下?在当时,共产党实力并非雄厚,独当一面能力尚有不足,国民党一心搞独裁政治,何来联合?但仅凭国民党之力,恐难以服众,其尖锐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都会迸发,到那时,中国又该往哪里去呢?

  古已有言,何以得治天下?依正道,顺天意,应地利,合民心,崇德扬善,谋济世安民定邦之策,方谓治天下。共产党当时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选择并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最适合中国人的道路,此为依正道;当时全国广大的农民和工人都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抗战所做的努力,民心所向,而国民党本身内部矛盾激化,且违逆世界潮流,此为顺天意;共产党当时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而国民党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中,受周围的包围,此为应地利;共产党当时一系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做法,广得民心,而国民党仍不断欺压、打击、掠夺人民,矛盾不断激化,此为合民心;《论联合政府》报告中*用大篇幅强调了党员纪律的要求,可见,崇德扬善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也是先进的代表。最后,说到济世安民定邦之策,共产党主张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已千疮百孔,亟需的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而国民党则坚持*,坚决不容得共产党的存在,已经与中国的发展潮流不相符,其必将淘汰。

  就个人而言,我对*是十分崇拜的,在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间,论读马克思、列宁的书,他不能算是读的最多的,翟秋白、邓中夏等都比他读得多,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而提出一整套革命理论,这方面无人能及,我想原因在于他掌握了正确的思想原则和方法,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次,*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很佩服他的这种革命精神,这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也很有启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有一种勇气,信心和力量去面对,要相信自己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管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要抱着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积极面对人生。

  总之,《论联合政府》是几十年前富有理想和朝气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如何创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所提出的具体的政治纲领,红星曾经照耀昨日的中国,如果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能不忘当年诸多前辈的做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那么红星还会照耀明天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特色社会主义中国。

  国际法四班

  缑千乔

  20**0740405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观有感

抗日战争纪念馆

20**年12月4号,我们学校参观了位于丰台区宛平城内中华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但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重重地撞入了我们的内心,丰富的史料真实再现了中华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

在纪念馆里,我们可以看见许多抗日战争中留下的实物和还原的场景,走过几个展厅还可以看见海报上写着伟大胜利四——纪念中华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型主题展览。展览共分八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抗战灯塔、中流砥柱

;日军暴行、惨绝人寰;浴血疆场、民族壮歌

;得道多助、国际支援;历史胜利、巨大贡献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开始,中华人民局部抗日战争便开始了。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人民发起了反抗。

展馆中记录了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华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日军暴行馆从轰炸、焚烧、抢掠、屠杀、制造“无人区”、残害妇孺、设立“慰安所”、虐杀大量劳工,制造细菌战、毒气战等各个方面,揭露了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人民战争馆通过介绍和展示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创造灵活机动的武装斗争形式,通过景观,再现了当时的历史。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受了当面对外来侵略时,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全国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一股不可抵挡的抗日洪流。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在这关系民族存亡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展览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第四部分:日军暴行、惨绝人寰。在这里展出了侵华战争中,日军对待同胞的残忍刑具、用过的毒气罐子、细菌烧瓶和万人坑中的一些骸骨。日军对我们中国900多座城市和广大乡村进行轰炸,大肆掠杀无辜平民,残酷虐杀俘虏,强制奴役劳工,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尽管这些罪行我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了解,但当今天走进这个展厅时,那种忿忿的心情难以平静。他们无耻的推行“三光”政策,摧残妇女儿童,把婴儿的心脏挖出,用残忍的方式杀死抗日战士,南京大屠杀中杀死同胞300000余人!这些罪行是他们几辈子都无妨洗脱的罪孽!

在这场展览中,我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历史充分证明,中华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华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走出纪念馆,心中充满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在这场战争中,民族承载了许多的苦难,付出了许多的代价。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同时要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奋斗。

篇3:寒假有感

20**寒假有感

2月9日下午,我收拾好行李来到表姐家住,第二天从这里搭回乡的大巴。那天晚上大侄子展鸿的床让给我睡,我和佳虹同一个房间。

2月10日八点五十分左右,我和表姐在顺源餐厅门口的肠粉摊点了每人一份肠粉当早餐,家乡的味道真是好。中午的时候在服务点停车,我到窗口一看餐牌,35元一份把我吓到,记得我在桃园机场的午饭牛肉盖浇饭也才30元人民币,这服务点的价格真是老贵老贵。下午两点五十到棉湖老车站,弟弟开车来接我,我们先是到了他的宿舍收拾床单回家洗,然后才打道回府。弟弟在小学门口下车去打篮球,我一个人载行李回家。在巷口,满头银丝的奶奶穿着红色的大袄坐在小凳子上等我回来,我让老人家久等了。爸爸并不在家,到田里浇水去了,这让我感到高兴,爸爸终于走出无所事事的阴影愿意做点农活打发时间。

2月11日在家清洗蚊帐和床单还有看省考教材,我的日子就这样淡淡地过着。

2月12日下午爸送我到村口搭车,我背着行李来到揭阳,到达时不足三点,妈妈还没上班。当晚妈妈休息陪我逛街买衣服。我开始觉得生活应该有点追求,应该从着装开始,可是逛了一圈我只买了一件保暖内衣。我们到每个店里看衣服都没有买,其中最后路口一家韩版女装的服装店,我和妈妈把自行车锁在门口,隐隐感到自行车的单薄和寒掺

,我心里给自己打打气要有自信。进门挑衣服,发现这家店的衣服我都很中意但是价格不便宜。四五十岁的女店长在特价区挑了一件粉红色大衣鼓励我试一试,一个劲儿说这件衣服全场只剩一件,很多客人都喜欢可是穿着不好看,你试一试看吧,没关系。我只好穿上到镜子前假装转一转身子看一看,我摇摇头表示不想要。然后没有再试其他的衣服,和妈妈带着我们的自行车离开。我仿佛看到了她们在店里面用鄙夷的口吻说我们买不起还好意思来挑衣服。

回家洗完澡我和妈妈到舅舅家做客,我挑了在广州买的裙子和一件米白色小袄搭配一条米白色围巾。听说今天在深圳ibm工作的晓姐回家,我特意写了一张小卡片装在小信封里送给她。晓姐和我聊了很多,关于旅行关于工作关于学业,她不愧是过来人。谈起我的学业,听说我是双学位毕业证晓姐给予了肯定的表示。对于下学期还有课要修,她知道我没有修满似乎是平时太贪玩没上多几门课。至于工作,她对我还要找工作表示惊讶“你还要找工作?我以为你在报社工作得很好都不用人担心呢。”晓姐表示她们公司或许可以招我进去,让我先把学分修完拿到毕业证,到时跟她联系,说不定可以做ibm的文职工作人员。舅母包了水饺给大家做宵夜,很是美味。晓姐在香港买了一套护肤品给舅母,舅母把其中一盒夜用的转送给我,真是千恩万谢。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招聘会春招我还是会去应聘的,ibm的工作很光鲜,可是不一定适合我。我最近一段时间开始怀疑自我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高压工作我真的能够胜任吗?我需要进步,最近一段时间荒废了好多,没有好好自我提升。加入一个组织是提升自我的一个好办法,一群人进步,对我来说似乎比一个人进步更快。

2月14日

今天高三6栋512闺蜜们聚会。我从北河大桥走到揭阳一中,姐妹们在体育场门口见面。高二一位师弟帮我们合影多张,其中一张我们背对镜头手指蓝天,真有够逗比的。随后旭佳开车载陈春曼、胡敏和我到爷茶,胡晓婷、陈楚婷和王玲玲开摩托车先到。大家点了海盐奶茶,只有旭佳点阿里山奶茶,部分人点了蛋糕。海盐奶茶14元一杯,巧克力慕斯15元,还有20元的。大家开始聊起近况,旭佳和玲玲一个找到民生银行一个找到邮政储蓄,阿胡当英语培训师,楚婷当教师,胡敏念的是金融专业,大家的未来似乎都已经看得到,唯独我还是一个未知数,好的岗位早早被人家定走,来年春招还会有什么好工作呢?我心里没有底。对于自己的方向很模糊,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秋招已经过去,省考即将到来,而我的手上各种证都没有考,现在心里慌得很却没有任何办法。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备考省考,省考期间还要准备招聘会,简直把自己搞得像无头苍蝇,这样一直混乱下去不是办法,我要寻求改变,首先应该确定目标,我到底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我,我适合设那么样的工作,我对自己似乎缺乏了解,对自己的未来一点把握都没有,需要一盏灯塔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哦,我的天,我到底适合做什么?看到朋友一个个都找到合适的工作,自己心里一直打鼓,我的未来还能好好地过下去么,听说生活很残酷,好担心自己的未来会搞得一团糟,担心生活的压力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恶性循环,也许我有些杞人忧天,但这是最坏的打算,再不独立我也得养活我自己,但生活总该有点盼头,我要有生活的能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我担心自己会衰老得不成样子,成天胡思乱想也不是办法,应该像陈育师兄的老婆做一个开心的人,天塌下来也不怕。前天和拜客王仲瑜聊了几句话,她问我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我回答还没想清楚。当我反问她当时为什么选择拜客的时候,她告诉我有些选择是不需要理由的,想想也对,考虑的太多了反而会选择后退,选择逃避,总是想谨慎一点,生怕选错了一次会毁了一生,这也算是我的弱点吧。“iD

=

TxtPart

>

篇4:寒假社会实践有感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有感

在我们看来,暑假寒假向来是学生们最盼望的事情,在假期可以做很多事情,看闲书、外出旅游、朋友聚会,还可以睡个懒觉而没有闹钟的催促……但是常常也会浪费很多宝贵时间,没有了学习生活的那种紧张的旋律,反而觉得生活有点无章可循。很多同学过完假期回来总会说“啊,又荒废了一个假期!”正好这次和几个同学一起做了一个关于对留校同学的寒假生活进行调查的寒假实践项目,调查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让我们都很有动力。

实践共有三个主要的板块:问卷、小组和个人采访。我主要参加了问卷和小组,个人采访因为有一个组员有dv机,而且对这方面的拍摄和制作都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基本上由她来完成,其余人只是作为辅助性的角色。在完成问卷和小组两个板块的过程中,我觉得都很有收获,在一起做实践的同学身上也学习到了很多平时难以看到的东西。

这些问卷要是放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肯定半天就可以搞定了,可是我们却花了大概有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寒假不比其他假期,中间有好几个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的节日,春节、元宵,还有可能因为有亲戚要结婚所以必须赶回去的。所以很多同学都赶回家了,留校的同学并不多。我们在文图、理图、食堂,还有自修室,都发放过问卷,现场做好回收,每次超过10张我们就很高兴了。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好意思叫同学做问卷,手里的问卷发不出去,后来,慢慢的,大家也放开了些,有时又感兴趣的同学会问一些问题,我们还会和他(她)说明白。尤其是刘佳,她负责完成的问卷大概占了有一半以上,后来大家放开了,也是与她的带头作用分不开的。问卷输入和分析,我们用的是spss软件,由于白天在外面上课,只能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完成问卷的输入,只记得当时很冷很冷(可能是寒假里最冷的一天),上床之后头很胀,眼睛也已经睁不开了,可是就是睡不着,后来泡了一个热水袋才安稳地睡了几个小时。然后我们又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分析问卷,中间还向一位学姐——李静学姐——请教过几个关于如何用这个软件分析问卷数据的问题,很感谢她热心的帮助我们!问卷板块的进行是与小组板块的进行交叉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两次小组,一个是开组,另一个是“共度元宵节”。这两次活动都是在我们寝室大厅里过的,这间小小的屋子两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的感觉。

开组,是在过年前一个星期的样子,是在我们寝室的大厅里活动的,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布置环境、活动内容和活动时所需的水和食品。首先,我们把大厅里的自行车等都搬到别的地方,然后是大扫除,然后我们向隔壁寝室借了一个大厅里的柜子,和我们大厅里的那个拼成一张临时的大桌子,然后用床围布作桌布,上面还铺了一层一次性的塑料桌布,上面摆放着水果和小零嘴,还有一次性茶杯,竟然很好看;然后借来了两个很大的中国结,一面墙一个,用透明胶黏在墙上(暂时固定而已),还贴了一个可爱的小狗,一个充满着过年气息的小屋就形成了。我们都很开心地参与了这样一个过程,大家各有分工,在每个小小的地方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创意和合作。第一次活动照例是成员介绍,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些组员都很热情也不拘谨,大家一下子就融入到了一个很和谐的氛围中了。参与活动的新疆同学热情洋溢地和我们介绍着他们那边的风土人情,把我们带入了他们的世界。活动中拍了一些照片和录了一些片断,后来看看都觉得挺有意思的,很有纪念意义哦。

篇5:读《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有感

读《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有感

(一)我的教育信条

杜威是美国现代很有影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中创办过实验学校,也发表过很多讨论教育问题的专着,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和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校》、《经验主义与教育》等。我将结合当今中国教育的现状,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第一条

什么是教育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

感:一般人所理解的教育,无非是学校教育。实际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是培养好、教育好孩子的必要前提。

“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

感:有种说法认为,小孩子就好比一张白纸,而教育就是“园丁”在上面画画。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儿童并非白纸,他们有自己的天性,尊重其天性,是教育的基本前提。而中国的学校教育,恰恰是一个破坏儿童天性的过程。这种教育强调书本死知识的灌输,而非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施以外在压力逼迫孩子学习,而非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热情,结果,导致孩子普遍厌学,不但没有起到促进孩子成长的效果,反而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有人说从心理学方面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是空洞的、形式的----它只给我们以一个发展一切心能的观念,却没有给我们以怎样利用这些心能的观念。另一方面,又有人坚决认为,教育的社会方面的定义(即把教育理解为与文明相适应)会使得教育成为一个强迫的、外在的过程,结果把个人的自由隶属于一个预定的社会和政治状态之下。”

感:中国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教科书里面,充满了各种道德和政治的说教,结果,却培养出一大批缺乏基本道德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教育究竟是什么呢?记得德国人洪堡的一段话:“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第二条

什么是学校

“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形成呆板,死气沉沉。”

感:我认为这不正是中国教育的现状吗?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来,将书本学习和现实生活对立起来。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念,又有多少孩子受益呢?杜威提倡,生活即教育,不能将教育和生活割裂开来。人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是以其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缺乏现实生活的参与,任何知识都不能真正转化为人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做家务、做运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教育,而且是更为重要的教育。同样正如杜威所认为的,道德教育也不能脱离实践训练和社会生活。

第三条

教材

感:社会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在生活中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教育,课程的设置,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至于考试,就更不能算是教育了,所以,“应试教育”它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理。

“历史就它提供社会生活和生长的各个方面来说,是具有教育价值的。”

感:历史是训练儿童思维能力的一门很好的课程。历史的价值,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分析当下生活的素材和参照点,拓宽人们的视野,而且,在探寻历史真相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人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

“这些科目并不是附加在其他许多科目之外,作为一种娱乐、休息的手段,或作为次要的技能的特殊科目而提出的。我更相信它们是代表社会活动的类型和本形态的;而且,通过这些活动的媒介把儿童引入更正式的课程中,这是可能的,也是值得向往的。”

感:因此,烹调、种植、手工,这些实践活动都是锻炼儿童能力的有效手段,就如我们田园教育地各种活动,它以一种自然自由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地各种知识技能。真正的科学教育给人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人的科学精神。

“现在我们丧失了许多文学和语言科目的价值,这是因为我们抛弃了社会的因素。”

感: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工具,语言交流对人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从咿呀学语开始,人就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学习得以完成。把语言学习狭隘地界定为识字和作文,是一种非常简单化的、非常荒谬的认识。所以,我认为幼儿游戏间的言语最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第四条

方法的性质

先说本性,儿童天生就有积极主动、喜欢表达、热衷运动和探索尝试的倾向,真正的教育应当保护而不是剥削和扼杀这种倾向。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幼儿自由探索学习。

然后说表象,早期教育应以形象思维为主。体验式教育,而非抽象观念的灌输,更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小班幼儿,娃娃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从中获得生活经验。

再说到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兴趣预示着人的能力和职业倾向,而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兴趣是被打压的,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不允许存在。我还记得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40%的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一个人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创造力和主动性,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就。只有喜欢做,才有可能擅长做,只有擅长做,才能活得更快乐、更自信。

最后是情绪,感情往往代替理性思考,要有行动和思想的正确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宣泄不良情绪。

第五条

学校与社会进步

我认为,未来的中国教育,将是融合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而形成的一种新式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个体的价值得到真正的重视,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被摆在首位,自由和理性的精神得到推崇。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家庭美德、社会责任等也将得到保留。在学前教育中,这种传统文化精神也应有所传承。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精通教育的人才有资格做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时刻自我反思,在自我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终生学习。

(二)学校与社会

第二部分学校与社会这章中,杜威所寻求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主动作业,使学校成为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或者说,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杜威对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作了批判性的描述,指出课堂是一排一排地按几何顺序挤在一起的,课桌都是一样大小,以便尽可能没有活动的余地。这些全是供“静听”用的。“静听”意味着是被动的,吸收的,其重心是在儿童以外。读到这段话,想起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还是处于一种“静听”的状态。一个班级里坐满了学生,让学生活动的余地非常少。有一大堆——数量是固定不变的——现成夫人结果和技能要所有儿童在同一时间内同样地学会。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产生了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课程。

书中举了一个7岁儿童工作的例子。一开始你看见那种常见的儿童画的树——一条垂直的两边画着水平状的树枝。如果允许儿童日复一日地继续这些事情,他就会满足他的本能而不是运用它。现在要求儿童仔细地观看真正的树,将看到的树与他画的树作比较,更仔细更有意识地检查他的工作情况,然后,他再根据观察的结果画树。最后,他又结合着观察、记忆和想象画树。他又画了一幅随意创作的插图,以表达他自己富有想象力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仍受他对真实的树的详细研究的指导。结果这幅画是表现一片树林的风景。就拿我们的美术来说,不应该是教给孩子树必须是怎样画的,而是通过批评、提问、和建议引导他认识他已经做了的事,他需要做什么,结果就完全不同。孩子的学习不是静听,应该为他们建立起一个环境,在一个环境中学习它,运用它。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归结到本质,学习是为了生存,达到一个再高些的层次就是为了生活,如此而已。那我们的孩子要在学校接受这么多的知识,说实在中国的孩子在学校读书的日子很累,压力很大的。可很多知识到了社会上根本没有用到,那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么多的知识呢?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多增加一些生活经验。让学校成为儿童能真正生活、获得他所喜爱的生活经验、发现经验本身的意义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田园教育——种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去种植、培育、收获、品尝,而幼儿从中体验了从未体验过的生活经验。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念体现在他的生活教育观上: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围绕着生活教育观,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有启发的是以下几则:

1、“从做中学”的理念。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知识。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观察敏锐,对外界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想象力丰富,他们最热衷的是那些具体可感的东西,所以对于这一群孩子而言,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更快的接受那些抽象的知识,所以,在幼儿的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引入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可是,这种游戏学习的方式却需要我们这些老师好好琢磨一番,让孩子们既能在游戏的快乐中学得知识,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的秩序。

2、“教育即生长”的理念。生长的理念其中包含了对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关注。我想,每位老师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放在心上,并时时反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学校中,独立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体现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上。其实,每个孩子本身都有这种能力,而我们老师只是在他们的成长中加强这样一种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教学进度,课时安排等一系列的因素,无意之中在削减着孩子们的这种能力,常常不等孩子们思考完,就急于告诉他们答案,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在教学中要时常牢记“学会等待”,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孩子们思考完,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获得他们能力范围内能够达到的知识。

3、将生长理念与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相结合。儿童阶段正是孩子自我去发现和了解这个世界的阶段,也是培养他们各种感官能力的阶段,儿童通过他们自身对外界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对这个世界的困惑,因而也就激发起他们去探索的兴趣,从而也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困惑中去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这无疑是十分可取的方法。所以,结合幼儿认知的发展规律,我们老师可以在为孩子们设计的游戏中设置障碍,让他们在游戏中困惑,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

在书中,“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两篇中花了很多笔墨探讨兴趣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

1、什么是兴趣呢?

实际上兴趣只不过是对于可能发生的经验的种种态度;它们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

任何一种能力,无论是儿童的或成人的,如果在意识上满足于一时的现有的水平,就是放任。这种能力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为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提供一种推动力。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对于孩子而言,因为处于教育阶段,所以兴趣的作用是促使孩子去不断学习、提高,所做之事只是作为一种动力,一种为了完成此事而学习的动力,而非事情本身。

孩子毕竟认识有限,他需要合理的引导,而社会给予的如果只是“成败论英雄”的标准,那他只有服从。而这种服从的结果就是“急功近利”的作品和“三脚猫”的功夫。

2、如果问题如此,应该如何做呢?

书中对于兴趣的合理引导作了如下阐述:

预先计划,注意发生的事情,将发生的事与努力达到的事联系起来,都是一切理智的或有目的的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家的任务就在于看到表现实际兴趣的情况是否能鼓舞活动的这些理智方面的发展,因而促使它逐渐向理论性的兴趣转变。一个普通的常识是,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与因果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方面的兴趣从实践开始。人们视为目标、欲求得到的并为之工作的是某种结果,而注意力是指向产生这个结果的各种条件。起初,兴趣在于达成支配地位的目的;但随着兴趣与富于思考的努力紧密结合,对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必须转变为对产生结果的方法

——

原因

——

的兴趣。

从描述可以得出,如果想让一个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孩子健康发展,他的老师、家长必须有意识的引导之,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一步步地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使其逐步适应更高的要求。此时,多数家长所面临的矛盾

——

爱好与学习的对立,也许就化解了。但愿每个有爱好的孩子都能得到指点,更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改变只看结果的风气!

(四)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杜威首先把“道德的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区别开来。“关于道德的观念”是直接传授的道德知识,这些观念不能自动地转变为好的品格和好的行为。相反,“道德的观念”是能够影响和改进行为,使行为变得更好的观念。和“道德的观念”比较起来,“关于道德的观念”在数量上是少的,在影响上是微弱的。道德教育是通过学校生活的所有媒介、手段和资料来进行的。“学校的社会性”乃是衡量学校道德工作和价值的尺度。

杜威认为,社会道德与学校道德应是统一的。“不能有两种伦理原则,一套是为校内生活的,一套是为校外生活的。”我们必须从最广义上把儿童看作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要求学校的任何事情都必须使儿童能理智地认识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参与维护这些关系。他认为,“在美国,儿童要成为其中一个成员的社会是一个民主的进步的社会,因此必须教育儿童既能领导,又能服从。他必须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和指导别人的能力、管理能力、承担负责工作的能力。”

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既没有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杜威谈到了某市的一所游泳学校,那里教青少年游泳,但不是在水里,而是反复练习游泳所需的各种动作。当有人问一个受过这种训练的年轻人在掉进水里时该怎样办时,他干脆地答道:“沉下去了。”这就是说,准备生活的惟一途径就是参与社会生活;否则,要培养对社会有益的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如同在岸上教儿童游泳一样。

关于道德教育方法的应用,杜威断言,习惯的做法以个人的接受和竞争性的背诵为基础,对于培养社会责任心是有害的。他指出,这种方法几乎没有机会让每个儿童完成一点专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同时又不能参与别人的制作活动,全体儿童都安排做同样的工作,制造同样的产品,社会精神就不可能得到培养。事实上,只要纯个人主义的方法进入儿童的工作中,社会精神由于没有起作用便将萎缩下去。杜威说,为什么学校里的朗读是拙劣的,一个理由是运用语言的真正动机即交流意见和学习的愿望没有得到利用。儿童的天然欲望是要发表、要做事、要服务。当这些愿望不能实现时,工作就变成了负担。

当学校缺乏建立交流和社会协作的基础上的动机时,教师便求助于各种外来的动机。例如,为了得到优良的成绩而竞争,结果比较弱的学生因自卑而丧失真正的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只是因为他是个胜利者而骄傲自满。在杜威看来,这种无目的的竞争是个讽刺,与真正智力的和艺术的事物是格格不入的;合理的要求是合作和共同参与。

杜威把教材和进行道德教育联系起来。他认为学校生活中使用的教材不但决定学校的一般气氛,而且决定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一种贫乏的“学科”不可能有助于形成生气勃勃的社会精神。因此,“知道怎样将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应用于学校工作的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杜威主张应当把学科作为认识社会活动情况的工具。这样就为判断知识、训练和文化的教育价值提供了一个标准。知识只有在引导学生看到新的关系和联系,增进他的“理解力”时,才是有教育性的。训练只有在引导个人为了社会的目的而控制他的行为时才是吸引人的。如果文化修养是有教育性的而不是装饰性的,它就要代表知识和训练的生动的联合。它标志着个人人生观的社会化。

在这里,杜威以十种学校科目作为例证,证明了他的观点。他说,第一个错误是认可科目的鸽子笼式的分类,如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等。事实上,这些科目只代表统一的社会生活的几个方面。地理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由人类造成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历史不能看作是关于过去事情的单纯的汇集;它是富于生命力的或者是僵死的东西,根据它是否从社会学观点提供出来。“历史教学的伦理价值是根据它过去的事情作为理解现在的工具达到何种程度来衡量的。”杜威回想在实验学校里使用的方法,认为研究过去文化史是有益的,因为现在的文明对于儿童来说是太复杂了。这里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原理,那就是,“当一个学科是按照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去教的时候,它就具有积极的伦理的思想。”

道德教育应贯穿在学校全部活动之中:(1)学校的生活;(2)学和做的方法;(3)学校科目或课程。杜威称这是“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

(五)明日之学校

上世纪初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出现了许多新型学校,《明日之学校》是对当时正在试验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型学校的改革所作的详细记述,通过这些记述阐明了作者对于教育的哲学观点,比如教育应该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提供现阶段有用或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累积知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等等观点。这些观点提出与一百多年前,现在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真正贯彻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读完这部分,文中的几个观点让我得到很大的启发:

1、应当给学生什么。学习本质上是跟人的生长即“自然发展”一致的一件事情,是人性的一部分。因此应该研究儿童在生长中需要什么,从而给他们什么,根据与生俱来的能力培养他们,而不应该根据成人所积累的知识,把它们强加给儿童,因为其中不少可能跟儿童的成长毫不相关。人们总是想一个成年的完美人应该掌握什么,然后把这些东西灌输给儿童,却不问儿童需要什么,能够学习什么。比如很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读名唐诗宋词,学习外语,奥数,音乐,甚至有6岁的小孩已经学会开车等等。我们为什么硬要他们学习一生也许用不着的东西,而忽略了他们目前需要的东西呢?也许反对者会说,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去学,岂不是太晚?杜威根据他的经验和书中的案例表明了他的看法:就像成年人不会去学他不适合不感兴趣的东西一样,把不适合儿童的东西强加给他们,效果也是很差的。正如杜威所说:“误用时间比虚掷光阴浪费更大,教育不当的儿童比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离美德更远。这句话对我这样一个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有很大的提醒意义。”

2、学习过程中的“自由”。在书中记述的几所学校里,学生被给予了高度的“自由”,如在同学之间自由组合在教室里完成感兴趣的手工,教室中没有座椅,可以随意坐在地板上听老师讲课。这在传统观念看来,学生被允许得到的自由也许太多了些,学校意味着安静,意味着一排排儿童端坐在课桌旁,聆听了教师的讲课,只有当他们要发言时候才能开口。杜威批评了这样的观点,课堂上的过分的纪律反而是对学生的束缚,所以每次被解除束缚,就会爆发出喧哗和躁动。他认为,当儿童需要时,就应该给他活动和伸展躯体的自由,并且经常能够提供真正动手练习的机会。这样他就不会过于激动兴奋继而喧哗吵闹,在无人监督的状况下也能自己做正事。有时候不需要过分抓课堂纪律,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自由,通过培养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纪律也有保证。

《明日之学校》的确是一本有启发意义的好书,其中的观点新颖,即使对于今天的中国的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杜威说,没有一种教育是进步的,除非它在不断取得进步。我应牢记这句话,慎重得对待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当前国家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学习、掌握、运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职业道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些教育书籍,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有感:杜威的这本书告诉我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应该是关注儿童的心灵成长的。杜威说:“误用时间比虚掷光阴浪费更大,教育不当的儿童比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离美德更远。”看到这句话,真是给我敲响了警钟,提醒我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尽己所能让儿童受到正确的教育,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师是真正的上帝的代言者,真正的天国引路人。”

社会转型期,很多人日益浮躁,但无论外界怎样改变,作为一名掌握着孩子未来的教师,必须有童心,有静心,有责任心。我觉得童心就是孩子气,教师多一点孩子气,就和孩子相似一分,学生就越肯亲近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童心可以让学生更愿意亲近,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形成,教师工作的阻力就会减少很多。作为教师要静心研究教学,静心研究孩子的心理,静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一项研究显示,母亲怀孕时的平静心情是最好的胎教。静心对于尚在腹中的胎儿这么重要,教师是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的,难道不需要静心吗?有了静心,我们不会对问题学生失去耐心,而是会想办法;有了静心,我们不会在日常繁杂的工作中心浮气躁,而是心平气和地度过平凡的教学时光;有了静心,我们不会在荣誉面前翘起尾巴,而是认为只要努力工作,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有了静心,我们不会在失意时万念俱灰,而是理性的看待。

教师关爱学生,这是教师的责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注定不会成为受学生和家长尊重的教师,作为教师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教师的职业价值又从何而来?教师工作的意义又何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思杜威所说的:“教育即自然生长。”不要过于功利化,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应该是关注儿童的心灵成长的,希望读了杜威的这本书,我能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慢慢体会教育的意义,领会教育的真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