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4947

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国家战略实施机遇期,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行动思路。把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变革趋势,发挥集成电路产业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强的特点,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智能硬件、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智能装备等重大需求,在省内创建一批省级集成电路产业特色基地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创新企业,开发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升全省集成电路产业竞争能力,推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二)行动内容。进一步做强做优沿沪宁线集成电路产业带,在南京、无锡、苏州、南通和淮安等地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和支撑产业等特色基地园区,汇聚国内外一流企业,辐射带动全省产业快速发展。建设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完善的政策、制度环境和服务体系,引导创新资源集聚,汇聚发展新动能。加大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加快创新企业孵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的创新企业。鼓励高校与集成电路领域骨干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基地(园区)等加强开放合作,支持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三)实施目标。力争通过3年时间,全省新创建5个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特色基地园区,打造10个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重点引进和培育30个优秀创业团队(企业),在智能硬件、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二、重点方向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战略实施带来的巨大需求,引导和鼓励企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加快产品提档升级,争创发展新优势。

  (一)芯片设计。在省内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集成电路设计特色基地园区,大力引进高端设计企业和人才,提升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创新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应用芯片,以设计环节的重点突破,带动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促进芯片设计企业与软件、整机、系统和信息服务等企业协同创新。

  1、智能芯片。面向新兴互联网终端发展需求,重点提升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VR/AR)、智能安防和智慧健康等领域芯片研发设计能力,支持建设芯片设计所需的开放式智能硬件设计平台。

  2、传感芯片。面向新一代传感发展需求,重点提升图像传感器、惯性组合传感器和生物医药/化学传感器等中高端传感器芯片研发设计能力,建设面向传感器产品设计所需的工艺平台,支持传感器产品、解决方案的测试和应用试验。

  3、汽车电子芯片。面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重点提升自动驾驶、车身控制、信息娱乐和导航定位等汽车电子产品所需的芯片研发设计能力,实现与车联网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协同发展。

  4、工业互联网产品芯片。面向传统工业企业改造应用需求,重点提升工业互联网芯片研发设计能力,在工业微控制器(MCU)、模拟器件、智能工厂网络芯片等应用领域,与相关硬件产品配套。

  5、智慧家庭产品芯片。面向家庭信息消费升级需求,重点提升多媒体、影音娱乐、游戏、健康等智慧家庭(智能家电)产品和应用方案研发设计能力,扩大智慧家庭产品芯片的应用范围,促进消费市场升级换代。

  (二)芯片制造。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生产制造工艺,推进现有生产线提升工艺水平和特色工艺生产能力,推动22/20nm、16/14nm等先进生产线的引进和建设,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芯片制造能力。

  1、先进工艺。抓住新一轮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机遇,采取开放合作的方式,以南京、无锡、苏州为基地,引进和吸收先进生产制造工艺,推动22/20nm、16/14nm等先进生产线的引进和建设,以工艺能力提升带动制造水平提升,以生产线建设带动关键设备和材料配套发展。

  2、特色工艺。突出特色工艺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大力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MEMS芯片、超高压芯片、射频微波芯片等特色专用芯片工艺生产线。大力支持发展军民两用、寓军于民的集成电路生产线。

  (三)封装测试。充分发挥我省在国内的领先优势,组织实施国家布局内的重大项目,更大力度支持和推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行业国际领军企业,进一步提高江苏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先进封装测试。加大圆片级封装、系统级封装、硅通孔、三维封装、功率器件封装、真空封装和超高密度/超薄基板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力度,支持重点企业扩大先进封装和测试规模。

  2、传统封装测试。支持智能车间和工厂建设,进一步提升封装测试领域自动化水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传统封装测试能力。

  (四)材料与装备。积极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支持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制造企业与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企业紧密合作,加快关键设备和高端材料发展。

  1、材料。重点推进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半导体级多晶硅和集成电路制造用高密度封装基板、化学试剂、塑封料、光刻胶等关键材料。

  2、装备。支持减薄机、抛光机、键合机、贴片机和净化设备等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所需装备的研发、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本行动计划的实施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集聚区的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级集成电路产业特色基地园区、集成电路骨干企业等共同参与,紧密配合,合力推进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在税收、金融、进出口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对企事业单位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工信部“芯火”创新三年行动指南的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省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省特色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园区、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及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中心等的创建。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鼓励省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开展合作,对利用本省集成电路生产线采用先进工艺开展首轮流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照其首轮流片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企业向境外购买关键技术使用权或所有权,在享受国家进口贴息的基础上,给予资金支持。

  (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覆盖全省的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产业创新创业环境。统一布局和认定一批省级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对优秀平台给予运行经费补贴。加强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的协同创新,注重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市场空间。

  (五)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支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联合重点企业、科研院所,推进集成电路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实践等平台建设,探索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支持省内其它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规模。支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集成电路人才和团队来我省创新创业。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和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及材料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给予奖励。

  (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出符合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创新产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和国(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快发展。

  (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途径加快规模扩张、做强做大,培育一批引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集中度。鼓励省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整合利用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鼓励集成电路企业争先进位,对首次进入国际或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和支撑产业前十强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职业学校工作总结:创新体制,内涵发展,办好现代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工作总结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发挥职教职能作用

  创新体制,内涵发展,办好现代职业教育

  同志们:

  岁月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记忆总是在岁月的印痕里铭记,希望总是在岁月的时空里延续,当又一个暑假即将来临的时候,我就任**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已经三年年之久了,当我们目睹和亲历了一个个身边的同学、战友离开我们而远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惊叹时光的飞逝和岁月的无情!

  眨眼间一学年的学校工作即将结束,今天我们一起在此回顾我们走过的日日夜夜,倍感艰辛和劳顿;检点我们收获的点点滴滴,又增欣慰和自豪,总之,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注定了我们必须付出;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注定任重而道远。刚才各位领导

  认真、细致盘点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和下学期的工作计划,我们足以可以自豪的说“我们付出了,我们努力了,我们问心无愧了!”,而面对我们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良好效应,我们也可以欣慰的说“我们回报了,我们扬眉吐气了!”,在此,我想站在学校的高度,再把我们的各项工作补充总结一下: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的正确领导

  下,我校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认真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秉持走“长短结合,升学与就业并重,校企联办、订单培养、突出技能、产教结合的”办学道路,进一步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同步发展。办学中,按照“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创新体制,强化教研;谋求发展,提升水平;围绕当地,服务人民”的办学思路;以“修德,精技”为校训;以“为**发展尽职”为校风;以“为学生进步尽责”为教风;以“为自我完善尽力”为学风;坚持“把学生成才作为第一生命,把学生进步作为第一要务,把师资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把安全管理作为第一责任”;鼓励教师树立“我们的学生是需要教育的,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教育的,我们的教育是必要的,我们的教育是重要的,我们是可以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五种观念;大力实施“六项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朝着既定的“三个目标”迈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抢抓机遇,提升水平,大力实施职教中心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1、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努力申报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万元(中央*万元,地方配套*万元)“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项目具体名称为“**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学楼、实训车间建设项目”,此项目已列为我县20**年政府工作重点项目,现已顺利通过项目可研、土地预审、征用审批等工作,该项目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批复,批复后力争尽快完成项目初设、勘探、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并努力及早开工建设。

  2、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为每个处室都配套安装了自动化办公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网络、校内电话等),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围绕处室功能,改善了处室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

  3、增设了体育运动专业并配备了武术训练室,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周六学校与武术协会在县城公园举办的首届消夏演出中学员崭露头角,收到很好的社会效应,为下一步招生和学校拓展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4、投资*8万元改造旱厕65米2,达到了我县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的标准。

  5、获得县政府支持,投资近*万元改建250米跑到的高标准塑胶操场。

  6、调整校园绿化格局,合理调配苗木品种,扩大校园绿化面积至2000余平米。并整修绿化带,增加绿化带护栏800米。

  (二)确立长远目标,创建五星级管理水平

  在我校确立的“三个目标”的引领下,在去年四月份通过四星级验收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于十二月十九日顺利接受了五星级学校评估复查,由于“五星级管理学校的指标体系”是系统和严格的,虽暂未通过,而且我们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内涵发展上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但是,我们取得的进步和发展,也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这些来之不易的进步和发展表明,我们的工作正朝着既定目标大阔步迈进。

  (三)创新办学模式,订单培养人才

  1、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变招工为招生。

  20**年,学校由政府统筹下的校企联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与本县的龙头企业——沁新集团直接签署专业人才订单培养协议,单独招取两个煤炭机电专业班共90人。校企联合共同把关,实现变招工为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考核生源条件,设置教学内容,协同教学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变招工为招生”的办学模式。去年由于受煤炭市场的金融风暴影响,我们招收的90余名煤炭班学生花落谁家?一直困扰着我们,几经努力,终于结合我县煤炭企业实践,决定由煤管局牵头,为我县现在的各个生产和建设矿井培养配备防治水专业煤矿急需人才。我校20**级煤炭专业班262名学生到订单各煤矿企业实习

  一年后,已有不少成为各企业专业骨干。另一方面,北京中华总工会职工之家酒店、呼和浩特职工之家酒店定向培养酒店管理人才23名,这些学生目前已有四名学生成为内蒙古职工之家大酒店主管和领班。

  2、科技强农,人才兴农,倾力培养现代农业农村青年人才

  立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协调下,继续招收第二届现代农业农村青年人才一年制专修班学员50名。

  在培训中,学校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庄园经济”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以培养农村农业发展急需人才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现代农业农村科技实用型人才,使之成为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头人、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军人和“庄园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学校选用涉农专业教师、农业系统的技术骨干和本地各农业园区研究所的专家,同时聘请山西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的知名专家教授进行教学,确保了专修班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员到我县垣上、赵寨、南石、法中、官滩等农业产业基地实习

  实训,并组织到昔阳大寨、晋中榆次等县外农业产业庄园实习参观。目前,农业专修班50名学员已圆满完成所有学习任务,顺利结业。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首届学员57名中,现在自主创业14人,其中从事养殖业5人,种植业5人,服务业4人;在县内各园区从事技术业务7人,从事其它工作8人;线外就业或者家中待业28人。创业率24.6%,就业率超过50%。第二届农修班也有五名学员目前已经和拟创业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为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灵活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的主导下,基本构建了校企联合,变招工为招生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招生与企业用人的紧密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工种要求的紧密对接、教学与生产经营的紧密对接和办学模式与企业生产的紧密对接。通过联合办学,加强了企业人才储备,也促进和加快了学校专业发展和规模发展的步伐。

  (四)拓宽培训途径,彰显中心职能

  学校在以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承担了我县“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到企业办培训班,提升职工专业技能。与县人社局合作开展了“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的培训,与团县委合作开展了“青年妇女的创业就业”培训,与人武部合作开展了退伍军人的“创业就业”培训,与经管局、农业局、林业局,农机局等各职能局开展了“**县农村经济组织经营人才培训”、“**县雨露计划农村合作经营技能培训班”、“**县农村领头雁培训”、“**县农村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培训会”。一年来,先后培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真正发挥了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

  二、顺应培养目标需求,着力打造“实训基地”建设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为注重的是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为此,我们确立了“三步走”教学模式:“课堂→实训室→实训基地→企业、行业”。着力打造煤炭专业实训基地,补充拓展计算机、财会实训基地,向外延伸设农、酒店、旅游等实训基地,成为我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一个总体设想。

  20**年,积极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我校获得审批中央财政406万元煤炭机电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年四月已完成招投标,目前,正在采购供货阶段。我们有望在年前建设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比较现代超前和适用的煤炭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然后和企业建立持久、稳定的见习、实习、实践基地,将实现煤炭专业教学资源合理、完整配置,有效服务我县煤炭主体产业,推动煤矿企业职工素质提升和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另一方面,购置财会、计算机适用软件,引深财会、计算机实训水平;延伸涉农、酒店、旅游专业实训基地,探索走产、教一体化道路。

  三、夯实学校文化底蕴,努力拓展“人文校园”建设

  校园文化既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同时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一年来,学校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培育校园精神,丰富文化活动,营造出“无处不德育、无时不德育”的氛围,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对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品味。

  1、大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依据学校布局特色,因地制宜,投资30余万元,巧妙设计,利用醒目的标语、明亮的灯箱、优美的画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融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2、努力培育凝重的校园文化内涵

  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设计出了具有鲜明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风、校服等,让校园文化以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呈现,旨在形成“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敢于争先、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激励。

  3、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依托政教处坚持开展四标兵评选;依托教务处定期举办诗文朗诵和书法比赛活动;依托教研室积极参加各类征文

  比赛;依托文体中心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各类比赛活动;依托团委开辟“校园广播”阵地,播报校园信息,宣传先进事迹。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阅览室和班级图书,开展“读名著、学名人、做高尚的人”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四、增强学校核心实力,强力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新的历史时期对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成为增强我校核心实力的重要举措。

  1、营造学习氛围,提升文化素养

  建立了长效学习机制,要求人人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习内容丰富,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政策法规、专业理论知识、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形式多样,既可以借助书本,也可以使用网络,通过学校以及各处室的统一组织或自行学习,所作读书笔记、感想体会定时上交,学校分类分阶段进行汇总评价。本学期,教师共交回读书笔记500多篇、心得体会200多篇、师德师风论文64多篇,专业论文45篇。

  2、了解企业需求,加强技能训练

  为了使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充分接轨,一年来,我们先后分派了煤炭类、财会类、计算机类、酒店管理类等专业教师共计25人次深入订单企业,了解企业动态,参观工作流程,明确用工需求,并且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加强技能训练,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技能水平。

  3、抢抓国培机遇,实现“一专多能”(双师型)

  20**年秋季,我们抢抓国培机遇,共派出文秘、种植、机电三位教师分赴青岛、长沙、武汉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国培,实现了我校国培历史上“零”的突破。与此同时,校长王建宏也赶赴德国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国际性中职教育领导阶层的培训,在向世界各国展示我们自己的同时,我们也见识和领略了走在国际前沿的中职教育。今年,我们不失时机,继续引深和强化这一举措,已完成了财会、计算机网络两名专业教师的国培任务,还有一名机电专业教师将于去年8月中旬赴德国参加“世培”。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实力与日俱增,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指日可待。

  总之,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完备的教师队伍梯队;通过“双师型”目标培养一专多能、相互渗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复合型师资力量;通过基本技能的培养培训(校培、国培、企业锻炼)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质的师资力量,最终真正增强学校办学的核心实力。今年暑期,县委、县政府决定给我们补充10名专业课教师,而且以后将形成长效补充机制,为我校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塑造学生职业素养,倾力创新“学生管理”建设

  针对职高生的特点,学校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为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实施“五措并举”,内强管理、外树形象,打造一支高品质的学生队伍。

  我们在紧紧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提供学训条件,提整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本着培养“技能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二课活动、举办了校园秋、春季运动会、元旦晚会、校园文化知识竞赛、持续开展了书法、诗歌朗诵竞赛活动、举办了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坚持开展了周一升国旗意识和四标兵评选和授牌仪式以及三好学生和模范班干部评选活动、坚决落实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这些举措的开展和落实,使我们的学生在愉悦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而且我们通过两条腿走路的办学理念实施,使愿意升学和具备升学实力的学生找到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高就业平台。

  六、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合力投身“高效课堂”建设

  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高效课堂”有别于普通教育,如何打造适合我校校情的“高效课堂”,我们初步探索出了这样一条路子。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多年来,虽然普通中小学的“高效课堂”建设早已如火如荼,前程似锦,而我校在这方面似乎表现得异常平静。教师们一致认为,职业高中的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就谢天谢地了,想要“高效”,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了激发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自信和勇气,我们组织科任教师进行了职业教育和“高效课堂”的理论培训,力求使教师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确立了新的人才质量观——现代职业教育不只是传授一技之长,而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②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我们的学生是需要教育的;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教育的;我们的教育是必要的;我们的教育是重要的。

  ③正确认识“课堂”的概念和范畴——“教室、实训室、实训基地、实习工厂”都是职业教育的“课堂”。

  ④正确认识“高效”——能够真正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的: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理论培训,教师对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坚定了打造“高效课堂”的信念和决心。

  2、确定思路,循序渐进。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通过耐心研讨和反复论证,确立了我校“高效课堂三步走”建设线路——“有序→有效→高效”,即从最基本要求出发,在保证“有序”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有效”,进而实现“高效”。

  3、专家引领,把脉问诊

  特聘请省教科院专家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高效课堂建设提供政策引领和技术支持,于20**年12月份签约,正式启动了我校三年质量提升工程。20**—20**学年省专家四次到我校调研,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开展校本教材研发、课程设计研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建设讲座等活动,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高效课堂建设。

  4、形成特色,突出“高效”

  由于职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以教学的“高效”性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而更多的应体现在课堂外。我们以联办企业的生产基地为平台,借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中职生的活动比赛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动力和契机,把平时的学习通过对口高考、技术等级考核和各种省级大赛进行检验。(1)、20**年参加对口高考,有一名学生考入山西大学一本专业。20**年参加对口高考,31名考生500分以上分数5人,达本科分数的6名,其余全部达专科录取线;本科达线率19.4%。(2)、组织了高二年级的技能鉴定考试,矿井维修电工141人,电工5人,种植、养殖37人,酒店19人,计算机操作员84人,共286人参加,全部获证,获证率为100%。(3)、组织参加了山西省第六届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初选收回各类作品200余件,通过评审选出30件作品报送省文明竞赛组委会,最终8件作品获一等奖,9件作品获二等奖,10件作品获三等奖,3件作品获优秀奖,9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学校荣获“山西省第六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组织奖。(4)、组织参加了山西省第八届专业技能大赛,共选出31名师生参加了四大类十个项目的比赛,学生组获得二等奖3个,三等奖9个,优秀奖16个,教师组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有9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获得了我校参加省级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以上是我校一学年来各项工作的简要回顾和汇总,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归功于社会上有识之士的倾情相助,归功于联办单位的信任与参与,归功于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奋斗目标,明确前进方向,推进“六项建设”,把我校办成三晋一流的职业名校,为我县经济的转型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3:年度学校工作总结-打破发展瓶颈推动业务创新

  20**年度学校工作总结:打破发展瓶颈推动业务创新

  **年度学校工作总结:打破发展瓶颈

  推动业务创新

  一年来,我校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教科局的领导下,围绕“366”发展战略和全县教育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安全、稳定、发展、创新”的原则,以“六个活动年”为载体,自加压力,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克服困难,围绕学习型学校建设,在教职工共同努力下,以创新为动力,推动转型发展。

  一、找准政策定位,树立发展信心,拓展发展空间。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提出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现代远程教育为支持、立足校本的教师培训体系”,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并通过与教研、电教等部门整合建立县域教师发展平台,以发挥“支撑”作用。从而在政策层面解决进修校做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办与不办的争论。

  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的不只是学习手段和方式,更重要的网络意识和能力,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现实教育的对接,如何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发挥出“支撑”作用,成为急需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基本于上述认识,我校提出构建设教师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培训方式的设想,即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整合软硬件资源,为教师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如打印、论文下载、学习指导等,以降低网络使用成本,提供教育应用支持,密切与一线教师的联系,实现寓培训于实践应用。

  二、多种方式相结合,转变学习方式,深入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

  随着继续教育网络化,教师培训内容、任务、手段发生着质的变化,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思想。根据创建学习型学校要求,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积极创造学习条件,以保时保质保量。以支部组织每周集体学习为主,以三中全会精神等为重点,关注社会热点。集中与自学、专题讲座与讨化交流等相结合,每月督查笔记情况,并要求写心得体会。订阅多种报刊杂志、网购图书、开通网上图书馆,报销资料费自购等。

  以研究性学习为特色,结合课题推动教育研究。校长完成4万余字毕业论文《杜郎口中学、新绛中学教育变革比较研究》,通过答辩并被评为优秀,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并校内主讲《创建优质学校的理论探索与行动策略》。

  注重网络学习,推动学习方式转变。以干部在线学习、师大vpn、国家网上图书馆、知名学者博客等资源为主体,拓展视野,改变学习意识、方式和手段。

  推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常青兰、许海蓉、高喜莲等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美术等学习,并参与了第二届梨花节、文化下乡等活动。

  三、扎实展开教育整顿活动,推动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积极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八项规定”,严格自我要求,从领导班子做起,转变工作作风。以制度为平台,以班子作风和党组织理论为支点,认真的管,耐心的理,做到用制度约束,用教育引导。

  借整顿活动,规范常规管理。在“夯实基础管理、明确管理责任”活动中,以基础管理和安全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把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坚持开门搞整顿,建立台账并公开承诺,推动精细化管理深入,实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有管理,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坚持“简单事做好就不简单,容易的事做到坚持就不容易”,修订管理制度,增设版面做到制度上墙,落实“三帐两本”,落实值班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调整办公资源,优化了办公条件和环境,实现了集体办公。多次检查督查中,人员全在岗在位。

  推动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学校qq群,加入教科局办公群,实名开设学校新浪博客并发布40余篇,设置了机构红页等。

  四、推动业务创新,创建教师信息服务平台。

  为配合教育“校、班、人”三通工程,解决教师在打印、软件使用中的困难,提升信息素质和应用水平,本着够用好用,突出教育应用,整合学校资源,创建教师信息服务平台,尝试发挥在培训体系中的“支撑”作用。完成规划编制、动员培训、系统集成等,11月份对外试服务,提供打(复)印、论文下载等服务,寓培训于实践应用和交流中。试行以来,为30余名教师提供了代订机票、打印等服务。

  五、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办学条件,打破了发展瓶颈。*

篇4:大学校长新年贺词:改革创新谋发展 砥砺奋进写新篇

  大学校长新年贺词:改革创新谋发展 砥砺奋进写新篇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改革发展又一载,春融新韵着华章。值此春节来临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岗位上勤勉持业、默默奉献的广大教职员工,向青春勃发、勤奋苦读的莘莘学子,向识卓业精、续写春秋的离退休老同志,向遍布海内外、心系母校的校友,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新年祝福!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20**年是学校改革创新、求实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以克难奋进的精神状态融入到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潮之中。伴随着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北湖大学各项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学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主线,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科学优化了顶层设计,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和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民生工程取得新进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20**年是学校励精图治、勇创佳绩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以全新的发展业绩迎来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学校成功入围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行列,多个项目和团队成功进入国家协同创新20**计划;学校新增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16个学科被评为“十二•五”北湖省属高校省级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新增3个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项目;化学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世界学科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向国内知名、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办学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6项国家社科基金和4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准立项,实现年科研经费近亿元;“国家一级优质超级早稻两优287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获评为北湖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畅教授通过教育部专家评审,实现了我校长江学者“零的突破”,一批教师入选北湖省“百人计划”专家、北湖省教学名师、北湖省优秀教师;学校获得了“服务北湖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称号,并与省委政研室还共建成立了“北湖省区域发展研究院”。 我校合建的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与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再次双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等一系列科技文化竞赛中屡创佳绩,龙狮团赴美“三巡”演出获得成功,五人制足球队第三次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获得第八名,森林合唱团获得国际合唱节金奖......

  20**年是学校凝聚力量、科学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以人为本打造了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学校党建创新工程得到深入推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两访两创”工作、“三万”活动受到省委表彰;琴园小区民生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住房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选人用人机制更加完善;全民阅读活动辐射北湖,书香校园建设香飘荆楚;全员育人氛围日益浓厚,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学校获得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廉政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以事业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师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飘扬在校园上空的主旋律。

  鎏金岁月,铭刻发展的历程;似水年华,传承奋进的誓言。20**年将是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年,是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进的一年,是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基发展的一年。20**年也是我们北湖大学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一年,是我们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管理机制体制创新、深度融入“五个北湖”建设发展的一年,也是我们朝着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砥砺迈进的一年。

  20**年,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扬“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和“自强不息、克难奋进”的湖大“习坎”精神,在学院改革、机关绩效考核、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分类管理等方面通盘谋划、层层推进,努力使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科建设和人事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新突破,对外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续写新篇章,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工作有新成效,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新的一年承载新的希望,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征程。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为北湖大学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校党委书记工

  校 长

篇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10月17日以来,按照全局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培训安排,我参加了干部远程在线学习,认真收看讲座课程,查阅相关资料,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结合《报告》中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学习,所里利用学习和组织生活时间先后组织了两次交流讨论。通过参加这次学习培训,使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新驱动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xxx多次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系统阐述,强调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可见这一重大战略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用创新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科技、体制、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

强化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核心。近年来,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正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依靠科技创新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看,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也有待提升。科技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只有横下一条心、啃下硬骨头,奋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才能占据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劲动力。

强化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创新是保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只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破制约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瓶颈,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才能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广应用、转移转化,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强化创新驱动,创新人才是支撑。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只有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所能,才能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让更强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三、以创新思维驱动当前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今后一段时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税务领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分享经济特点的税收征管措施,适时推广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推进跨省经营企业部分涉税事项全国通办。持续推进银行卡受理终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元化缴税方式。探索通过建立电子平台或在银税双方系统中互设接口等方式,实现银税信息“线上”。

作为基层税务所要贯彻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统领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学习借鉴先进的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和效益理念完善服务体制、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机关。把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始终保持机关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和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创新作为工作、学习的灵魂。保持和发扬创新的勇气和精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变化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力,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大胆探索,攻坚克难。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面对困难砥砺奋进,当前税务改革后,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作为基层税务人员要在勇于担当过程中体现责任、体现本领,在税务改革大潮中敢为人先,相互勉励、互相激励,不断推进奋进发展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