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论经济转型时期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4226

论经济转型时期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论经济转型时期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水平,也反映了社会分工细化的协作程度,同时也是现产权理论关于公共产品消费问题的典型模型。因此,分析研究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把握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两类: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资源的配置以中央集权、统一配置为特征;二是市场经济模式,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供需双方决定。进入80年代后期,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信息技术和创新为特征步入了新经济时代。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国家采取了所谓“休克疗法”,试图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跳跃,然而,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改革的成本和代价是巨大的,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经久不衰。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东亚国家选择了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其主要做法是,从改进微观经营机制上入手,强化对劳动者和企业的激励作用,发挥劳动力资源富裕的比较优势,促进新增资源创造,借助于资源配置制度(价格机制),使这部分新增资源配置到传统经济体制下受压抑的部门,达到加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转型,二是发展。其实二者相辅相成,转型似乎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又是转型的目标所在。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方面的重大变革: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应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这种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之中,这就是所谓的转型经济。转型经济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非稳定性、可选择性和高成长性。它包括实现这种转变过程的一系列制度选择和政策措施。正是在这样的经济背影下,物业管理行业应运而生。

  二、我国物业管理市场的形成条件

  物业管理最早起源于18世纪年代的英国,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行业。在我国,1981年3月深圳成立了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直至1994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物业管理行业在中国才逐渐得以初步规范和发展。目前全国有物业管理单位10万多家,从业人员达150万人,初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物业管理市场。物业管理市场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是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

  1、经济转型催生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与住房制度改革。

  1980年,*同志就住宅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住宅改革指明了方向。后来,国家对城镇土地使用制度、城镇住房制度以及房地产开发进行改革,其核心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性分房制度,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规范化的住房分配交易市场和房屋维修市场。这一改革不仅为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也为物业管理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

  全民所有制条件下的房管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即它无法解决多元化产权物业的管理问题。以往房屋的使用者和产权人是相分离的,产权人不是政府就是国有企业,物业产权的不可划分的性质,导致产权不能流动、人才不能流动、资源配置效率低。随着房屋市场交易日臻成熟,大多数产权转移到个人和企业手中,于是形成了产权多元化的格局。这样,旧的房管制度显然解决不了这类物业的管理问题,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期盼着新型的物业管理模式的出现。

  3、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了物业管理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对于一幢物业而言,产权多元化的物业还包括了它所附带的公共产品(公共部位)。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某一区域全体消费者免费或者以很低的价格就可以购买到的商品或服务。例如小区内部的保安、保洁和公共部位的维修、养护都可以看成是公共产品,它与购房合同中的房屋产权有本质区别,取得房屋产权便具有排它性,但公共产品的消费则是非排它性的。由于公共产品都符合“搭便车原则”,要维持公共产品的耐用性和持久性就必须有一个组织来整合各产权主体散落在公共产品中的权益,这个组织便是物业管理公司。这是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法理基础。

  4、物业投资的保值增值要求专业化的物业管理。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已经使购买房屋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投资行为,而且还包涵甚至纯粹是一种资本投资行为。事实也已证明,很多人购置物业就是作为一种投资。从本质上讲,业主购置房屋或者从事置业投资,除了要获得资金的时间收益外,更重要是为了获取包括服务在内的环境增值收益,它是不动产增值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业主为了确保房屋的投资保值增值也需要选择专业化管理组织。

  5、房地产开发商售后服务承诺的要求。

  市场经济中人们自主选择的权利促使房地产开发商不仅要提供优质有房屋、优美的环境,而且还要提供优良的服务、优雅的文化。因此,为了树立品牌,获取长远利益,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注重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他们甚至在房屋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了物业管理的要求。推动和促进物业管理的发展,成为开发商走专业化分工协作道路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从物业管理行业所在的法律环境、经济背景以及行业内涵等方面去把握其发展趋势和方向。

  1、物业管理市场由单一、狭小逐渐转变开放、扩大

  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要求作为居民生存条件的住房走向市场。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80年代以前,住房从建造、分配到管理基本上是统分统包,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到1999年,全国可售公房的60%以上已出售给了居民家庭。从新建商品房来看,1985年个人购买的比例仅占14%,到1999年个人购房比例达80%。这表明单一住房公有制已经被打破,以居民自有产权主的多种产权形式并存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另外,根据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房地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例为6%,而同期日本为11%、香港为19%,正因为存在这方面的差距,国家“十五”计划已明确把发展新兴城镇作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房地产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样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令人乐观的。

  2、物业管理企业的数量将呈现从扩张到收缩直到稳定的状态

  到目前为止,我国物业管理单位已有10万多家,全国的房屋建筑面积总总计约90多亿平方米,平均每家管理的面积不到10万平方米。物业管理的低收入、低利润的行业特点,要求规模化经营。这一基本的市场竞争法则,必然导致众多的物业管理公司被兼并、淘汰和破产。以深圳为例,全市共有各类物业管理机构1200余家,其中正式注册的公司有470多家,管理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只有30多家,仅占公司总数的7%,但却管理着全市住宅建筑面积的60%,有40%的物业管理的面积不到10万平方米。为了避免无效竞争和浪费资源,深圳市政府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注册予以限制,以抑制绝对数量的增加,同时要求开发商对新开发出的房屋进行招标选择管理公司。这种趋势表明,多数物业管理公司将被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物业管理行业将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最终将形成若干家实力雄厚的物业管理龙头企业,并成为行业发展的标志。

  3、政府行政职能日益弱化,行业自律逐渐增强

  如果说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物业管理市场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依靠行政手段来加以干预和指导的话,那么可以断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日益强大和有效,政府在物业管理方面的职能将逐渐弱化成为制定适当的法规,并保障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行业自律性的形成完全依赖于市场化的发育程度,一个高度发达的物业管理市场,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行规业律。国家建设部已率先将原先政会的行政职能权力让位于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虽然它仍然有其官方背景,但毕竟是向行业惯例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物业管理服力的内容将向两头延伸

  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小区的治安、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及保养等,其目标和对象是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现代物业管理已将这种服务指向了物业的所有者和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竭力创造人性化、亲性化的管理环境。然而,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还将向上延伸至房屋的规划设计阶段、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多此一举,实际上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内在需求。一方面,开发商希望在事前多听取物业管理公司的意见,充分利用物业管理公司在与业主和住户联系中获取的信息资源,以保证其后续服务的质量,达到树品牌的目标;另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需要通过接管前期的介入熟悉和了解设备设施的状况,以保证住户入伙期的平稳过渡。

  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方兴未艾,它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又在经济转型时期接受洗礼和冲击,虽然会有一些艰难,但喷薄而出的朝阳终究会映红大江南北。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以开发商视角看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趋势

  以开发商视角看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趋势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所重视;它不仅是房产项目开发售后服务的重要环节,也逐渐成为房产营销的主要卖点之一,因此,从开发商的角度谈物业管理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21世纪物业管理必须倡导康居生活新概念

  新世纪里,不仅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将快速地进步,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将迅速提高,这必然带动人们生活质量标准的急速上升。在安居这一重要问题上,人们的居住理念再也不会停留在过去“分得开、住得下”这一层次。一个完整的物业不仅仅具有固定居信场所功能,同时也是学习和娱乐场所,同时也对小区的文化品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物业管理,必须及时适应这一变化要求,这样才不致于因落伍而遭淘汰。

  1、21世纪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大大提高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将越来越强烈。现代家居生活已突破了以往“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室内封闭生活概念,而是追求进一步扩展生活空间,将自已的居家生活与小区环境乃至整个大自然融为一体。在不久前南京市所作的一项调查中,82%以上的人把公共绿地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四项需求要素之首,充分反映了当今市民强烈的环境意识。目前的南京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了“生态化”概念和“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住宅,并受到了市民的普遍关注。

  诚然,新形势下的物业管理必须关注市民的这一需要,力争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小区内的居民都能尽情享受到阳光、空气和绿色大自然的抚慰,使其在喧嚣的城市里体验到一份回归大自然的惬意。

  2、21世纪的人们对居住文化、艺术的要求将越发强烈

  不久前日本的一个学者出了一本书,他用了这样一个题目“20世纪企业的最后一张王牌--CIS”,不管这一说法能否被人接受,但企业和社会对企业形象的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技术和艺术被日渐分开,直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才又提出艺术和技术融合的问题。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艺术是存在于制造中的,艺术应当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目前,我们已经把住宅建设和小区管理提高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程度,通过环境整合艺术,真正使艺术直接介入到技术应用中。实践表明,艺术在建筑中的合理运用确实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并体现尚住宅的要求。我们对每个小区都进行了CIS设计,小区内的建筑符号、雕塑小品,甚至信纸信封、手提袋、垃圾箱均经过精心设计,小区有自已的会所,有们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发商开发的楼盘是否畅销,与小区内浓郁的艺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十分重要的关系。营造社区评论经将是物业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物业管理打“文化牌”、“艺术牌”,这是竞争中的必然选择。

  3、21世纪的们对居住的舒适度要求更高

  这里所说的“舒适度”内容很宽泛,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环境文化的高品质给小区居民提供相应的舒适外,还要求住宅的科技含量高,管理高效,健身、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及时等等。总之,人们期望21世纪的居所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已对舒适度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因此,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就要考虑到今后的物业管理能够实现最优化,避免因建、管脱节而给物业管理造成障碍。我们的物业公司,也应尽量地适应这些变化,并在变化中寻求生存和发展。

  二、21世纪的物业管理必须建立“网络管理大平台”

  传统的物业管理,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只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楼宇智能化、宽带社区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运用,物业管理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物业“硬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发展潮流,并实现物业管理行业的科技转型,是摆在所有业内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有效破译这一“难题”的“密码”便是建立“网络大平台”,实现网络管理现代化。

  1、一个居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实现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协调运转,必须借助网络化手段

  住宅是一个产品群,不是单一的产品,它包含了环境、配套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物业管理要做好对这个产品群的服务,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建立小区物业管理的“大平台”,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的人们都在“大平台”管理下和谐地工作、生活,物业公司也需要利用这个“平台”,把大家联系起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理解,使物业服务人性化。

  2、网络化管理可以提高物业管理的附加值

  网络化社区突破了所有的门坎,可以实现与每一位住户的“零距离”沟通。物业公司通过网上发布通知,组织社区的投诉、报修、费用帐单速递与催交等等,物业管理可以深入地面向每个家庭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可根据小区居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营造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高附加值的服务必须获得高附加值的回报,物业管理公司在提升服务档次的同时,也可以相应提高物业管理价格。

  3、网络化管理是满足居民对服务高效化及时化需要的有效手段

  网络化管理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的建筑物(主要是住宅小区)按照统筹的方法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实现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管理和控制。通过研究开发一种集小区安保、交通管理、收费和各种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大平台,提高物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21世纪的物业管理企业发展要走专业化、规模化并举的道路

  根据国外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历程。物业管理行业将走向专业化道路,即物业管理公司仅仅是一个管理机构,其他如清洁、绿化、设备维护均由专业化公司去实施,中国物业管理也正向着这一趋势发展。  可以预测,在21世纪,一个成功的物业企业更趋向虚拟化,物业公司的理想状态就如同一个网络中枢,或者更形象一点,就是个总协调官或一个乐队的总指挥,能够把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资源、各种各样的服务整合起来,形成和谐共同体,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当然,物业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已的核心竞争能力,需要有规模化的经营作为坚强后盾。大家都知道,物业管理被政府确定为微利行业,形不成规模化经营,就不可能赢得可观的利润,而没有经济作基础,一切都将会是空谈。因此,在这个新的世纪里,物业公司一定要兼并重组之路,扩大企业的规模和托管的物业面积,形成规模经营。  物业管理在21世纪充满了新的生活力,但是又任重而道远。因为,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我国房地产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作为一个服务贸易型企业,房地产业的竞争最终是靠服务来支撑的,物业的价值也将通过服务来体现,优质的服务可以提高物业的附加值。

篇3:物业管理企业业跨区域经营发展趋势展望

  物业管理企业业跨区域经营发展趋势展望

  一、跨区域经营发展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物业管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国物业管理企业近3万家,从业人员200余万人,物业管理面积逾20亿平方米。这一新兴行业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日趋显著。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指明了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又为物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物业管理区域化管理、市场化经营、集团化发展、法制化运作的道路,成为21世纪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趋势。

  规模化、专业化管理将迅速取代零散、原始的管理模式,成为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市场化经营、尤其是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入竞争,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的垄断,成为承揽物业管理项目的主流;集团化发展将结束小兵团分散作战的局面,一批实力雄厚、人才集中、专业技术力量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将成为物业管理行业的主体;法制化运作,将推进物业管理行业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科技化变革将是大势所趋,大量高新科技的智能化物业使传统的管理、服务、经营面临新的机遇。

  从全国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知名物业管理品牌的现状来看,总体上是物业管理覆盖面仍然相对较小,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差距较大,这反过来又说明物业管理市场潜力巨大。

  当前,以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和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已经步入了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轨道,其目标是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在经营、人才储备还是在发展模式上都领先东北等地区十年以上,而其他地区所面临的则是寻求生存空间的问题。据调查,到20**年底,深圳物业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物业管理渗透到传统物业管理项目(小区、大厦、工业区)以外的学校、医院、营房、机关、宾馆、车站、码头、公园、农村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大批知名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其中有40多家企业分别在全国大中城市接管物业达3000多万平方米,像中海、金地、万科等企业管理规模均在5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中海达到1300万平方米;上海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0%以上,如上房物业管理公司规模达到1000万平方米,在上海1700余家企业中名列前茅,物业管理从经营理念、体制、运作到效益更为精细、理智和成熟;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35%,北京天虹集团管理规模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青岛和济南分别为25%和22%;以武汉、长沙为代表的华中地区物业管理覆盖率则相对偏低,分别为6%主5%,而南昌只有1%;西南地区以重庆、成都、昆明、贵阳为代表,因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近年来发展迅速,物业管理覆盖率分别达30%、41%、25%和15%。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除西安物业管理覆盖率超出10%以外,其他省市区最多不到2%;东北地区主要集中与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大连物业管理覆盖率为31%,沈阳为19%,长春为15%,哈尔滨为17%。其中大连万达集团、大连机关新型集团、长春房地集团和哈尔滨住宅新区物业管理总公司管理面积均在100万平方米以上。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物业管理行业实施跨区域经营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物业管理企业实行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跨区域经营发展的优势分析

  1、跨区域经营发展有利于企业提高素质,树立品牌,全面促进企业升级

  国家建设部1999年261号文件《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一级、二级、三级资质及临时资质企业的达标条件,并只允许一级资质企业实施跨区域管理,限定二级资质企业跨区域管理面积不得超过30万平方米,而三级资质与临时企业则不能实施跨区域管理。因此,这无疑给获得一、二级资质的企业发放了通向全国物业管理的“通行证”,为知名品牌物业管理品牌的树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万达集团物业管理正在努力通过获得一、二级资质来塑造万达物业品牌形象,形成物业管理行业“强进更强”的格局。

  2、跨区域经营发展有利于集中企业的优势,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我国的物业管理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物业管理市场的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突出表现为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实施跨区域经营要求企业必须首先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质量,这必然要求企业成为能够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骨干企业,在走向跨区域经营的过程中,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优势互补。

  3、跨区域经营发展有利于改变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局面,实现规模效益

  目前,由于不少物业管理企业普遍存在管理规模小,规模效益差的问题,使之不得不依靠主管部门或开发企业来维持生存。而走区域化、市场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不仅企业规模大,而且人才、资金集中,技术力量雄厚,往往可以通过其整体实力,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份额,进而改变单独物业管理企业仅管少数物业项目的状况,实现规模效益。

  4、跨区域经营发展有利于发挥人才优势,改变人才、技术分散的格局

  跨区域经营发展要求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的组织与调整,将分散的人才资源实行优化组合,集中企业人才优势,使人才形成最佳结合。

  5、跨区域经营发展有利于拓展经营领域,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实行跨区域经营发展,企业可以集中资金、人才、技术力量等优势,在重点搞好物业管理服务的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扩大经营范围,开展多种经营,组建若干分公司等经济实体,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弥补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不足,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的说来,跨区域经营发展有助于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发挥企业的群体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克服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差,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三、跨区域经营发展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始规模不经济”问题

  必须看到:在占领内地市场的初始阶段是相当困难的,例如水土不服、管理链拉长,导致管理成本增加(电信、差旅、补贴、住房等费用的增加),管理效率不高,新建分支机构前期投入较大,工资差异,同工不同酬矛盾等等。另外,内地不少地区管理法规相对不完善,消费者接受物业管理意识较差,收费标准低,因此管理中矛盾多、风险大,管理得不好,就会损害企业品牌形象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将困扰每一个进军内地的物业管理企业,也正是由于这些,在进军内地市场的初始阶段,原母体企业资源很难共享,或共享度不高,投入多而产出少,很难因规模的扩大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相反,所表现出的往往是“初始规模不经济”。特别是一些承诺“带资承接”、“亏损管理”的项目,更是不堪重负。因此,每一个进军内地的物业管理企业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要摒弃“立竿见影”的急功近利念头,真正把第一步走稳、走实。

  2、“规模效益”与“经验曲线”问题

  规模效益一般是指一个企业在超出盈亏平衡点后,其生产规模越大越经济,效益也越好,规模经济绝对不能等同于简单扩大再生产,即规模扩大以后利润总额按算术级数等比递增。

  规模经济的根本原因在于:由于企业原有资源的共享,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高,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相对减少,导致总体成本下降,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因此,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扩大管理面积能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关键应该看投入产出率与资源共享度。它同时提醒我们:规模效益是资源的充分共享而决非人员、机构等简单增加。

  那么什么是经验曲线呢?经验曲线是指当某一产品的累计生产量增加时,产品的单位成本趋于下降。经验曲线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工艺的改进和产品的改善,亦即由于企业在管理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使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如果管理不善,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并保持合理的定员,成本还有可能回升。因此,经验曲线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管理出效益。这是每一个跨区域经营的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注意的问题。

  3、“地域文化差异”问题

  时下,实行跨区域经营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日益增多。然而,物业管理的对象是房地产这一不动产,沟通的对象是具有不同文化差异或背景的人,每个城市、每个地区及那里的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地域风格和文化,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这种“地域文化差异”现象。

  物业管理的“地域文化差异”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的差异,二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三是文化的差异。这三方面对物业管理的影响不尽相同。自然环境的差异会由于科技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而经济规律的重复性也能让人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但文化差异就不同了,文化是一个城市存在的方式,一种价值观念。形象地说,社区就好象是城市的一个个细胞,应被整个城市的气氛所笼罩。因此,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同等重要。人文生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文化的关系,这些关系在处理上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比如绿地私有化可以很好地解决人于自然的关系,不同特点的社区文化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等。作为跨区域经营发展的物业管理企业,要想使其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移植,就必须对当地的文化充分了解,注重人文生态的研究。

  同时,对于当地市场的经济基础、政府支持程度、业主物业管理消费意识等问题,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说,跨区域经营发展,应首先建立在对目标市场的全面客观分析、准确定位、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

  4、“本地化”与“特色化”问题

  虽然规模化的过程是“本地化”的过程,但作为外地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坚持标准、保持品牌特色仍然至关重要。因为正是由于你的品牌、你的管理标准,才取得了宝贵的市场份额。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在经营实践中形成了统一的品牌、统一的经营发展方向和理念,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目标、文化、个性的统一体,它是强化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企业传播形象形成良好口碑的重要载体。如果你丢掉了它,降低了管理标准,那你就形同本地企业一样失去了你的优势。如果你在“同化”中“退化”,那么,在如今双向选择的市场竞争中,你就将被淘汰出局,要不就是本地企业超过你、取代你,要不就是被另一家外地企业所取代。因此,作为跨区域经营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始终牢记的一条宗旨即是:“没有特色不开店。”

  5、企业“人力资源储备”问题

  当企业实施跨区域经营管理的时候,必须拥有持续升级的人力资源储备,这个道理就像计算机升级一样,需要有更多的软件,如果企业在没有完成人力资源革命的时候就选择扩张战略,就会常常显得底气不足。结果是匆匆忙忙地在市场上招聘人才,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许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绝对解决不了实质性、深层次的问题。同时,往往由于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培训或招聘人员与企业磨合的时间太短,新来人员不能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向、理念、制度、文化等背景,在工作中极易造成“无意违规”现象。或者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不协调而产生实际工作中的“双重指挥系统”现象。

  四、跨区域经营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展望物业管理跨区域经营发展的趋势与对策,我认为有五个方面: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开拓、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数字化变革。现结合万达集团物业管理跨区域发展进行说明。

  1、市场化运作

  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进步的催化剂。其实质在于获得物业的管理与经营权,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把竞争机制引进物业管理行业,将企业推向市场。实行物业管理企业的聘任制,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使产权人、使用人有权通过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作为在短期内要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的万达集团,应该建立起非常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使物业管理从附属于房地产的依赖性中走出来,强化物业管理这一专业品牌的个性,培养其走向市场的竞争能力,为万达集团品牌与国际接轨创造必要的条件。当然,市场化机制的建立与运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起步阶段,可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即对新立项后成立的物业公司,在前期开发、运作过程中(一般是两年),可以先挂靠房地产公司进行管理,而正式运作两年后,应实行脱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逐步度过初始阶段,向市场化的高级阶段健康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实现物业管理集团化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品牌化开拓

  树立品牌,运用品牌拓展战略来扩大市场份额,是新世纪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从深圳来看,万科、中海等国内知名物业管理品牌近几年走南闯北,成功登陆分布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物业管理市场,足以证明品牌化开拓模式获得了成功。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品牌将成为物业管理开拓市场的利器。当前,坚持万达品牌拓展的一致性,是品牌扩张的前提。

  万达品牌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是万达集团的信誉、产品、服务质量、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文化个性的综合体。万达品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指万达集团整体开发和整体营销的概念。万达地产的设计规划上“以人为本”、“崇尚科技”、“尊重自然”,万达物业从以往单一的设备维修及保安保洁等基本功能的执行者,演变成住宅文化的倡导者、综合环境的营造者、功能服务的维护者和生活信息的沟通者。由于地产品牌与物业品牌的“强强链接”,使万达集团开发的项目真正成为独具自己品牌特色的、凝聚着文化内涵和生命力的时尚精品。

  3、专业化经营

  开辟经营的新天地是品牌化扩张的重要保障。物业公司实地专业化经营是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专业市场细分化的必然结果,是适应企业规模膨胀的必然要求。在经营上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择利而为,抓大放小”原则,决不盲目上项目,要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居其一;二是“主业与副业互动发展,副业配合主业走”的原则。以主业物业管理谋求最大的社会效益,以副业配套产业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使“主业更强,副业更富”。

  在目前已开办项目的基础上,加大经营公司力度,提供清洗、家政、电梯维护、工程维修、园林绿化、房产中介、旅游等项目;三是“业主因受益而高兴,物业公司因获利而满意”的“双赢”原则,园区、大厦的潜在市场资源丰富,商机无限,从入住装修到提高生活质量、追求时尚消费,其发展空间“大有可为”。

  4、规模化发展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适度的经济规模,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尽管物业管理已超过20年的历程,但大多数企业仍然规模偏小、人才分散、难以创造规模效益,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改变物业管理这种小兵团作战的局面,促进物业管理企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向规模发展要经济效益,必将是新世纪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在规模化发展的推进中,企业的一项最主要的任务即是依托原母体企业建立进军外地市场的“桥头堡”,作为品牌输出的源头及人才培养的基地。以万达集团物业管理跨区域发展来说,万达物业以大连为根基,建立万达物业的人才培训中心,成为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积累物业管理经验的“大本营”,为集团的品牌化扩张和规模化经营作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同时,以大连为中心,稳步向外推进,对万达集团其它地区的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典型引路”及“向外辐射”的作用。

  5、数字化变革

  21世纪,人类居住进入了“数字化家园”的第四次革命。“数字化家园”赋予物业管理一个全新的网络化管理概念,网络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决非互连网、宽带网的简单使用,而是以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为核心,以智能化信息系统开发为重点,通过网络来提供更多、更新的服务,以满足新时代业主不断变化的需要。万达集团王健林董事长在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上,曾以《迎接人类居住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为题,全面描绘了“数字化家园”的宏伟蓝图。作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居住理念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数字化家园”不仅给中国的住宅来带来了一场全新的革命,也给以延续房地产生命力为已任的物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中国的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管理观念、服务职能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上,提供了变革与发展的大好机遇。

  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必须适应数码时代物业的管理要求,转变经营管理观念,由简单维护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维护型、知识密集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业管理的水平与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科技进步同步。可以预见,面对现代化的物业管理企业,一个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的物业管理行业,不可能适应现代化物业管理的要求,物业管理行业必须面对挑战,提高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数字化家园”的革命,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职能的嬗变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筹码。

  总之,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为万达集团的物业管理发展开创先河,也为万达集团向国际化迈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际上的知名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