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幼儿园《勇敢的小兵》教学设计

4915

幼儿园《勇敢的小兵》教学设计

  幼儿《勇敢的小兵》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进入大班后,孩子们的基本动作有了进步,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参与性有了提高。他们敢于尝试、探索各种动作,他们喜欢有挑战、有刺激的游戏。《纲要》中指出:幼儿应大胆的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玩耍,并具有调整自己身体运动的能力。出于孩子们的动机、兴趣和我班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整个活动体现了趣味性,以幼儿最喜爱模仿的人物“解放军”为主线创编的带有故事情节的体育游戏,情趣盎然,其乐无穷。而且强调体智结合。幼儿根据小兵要爬过电网意图,积极开动脑筋,怎么样让自己爬的匍匐前进时又快又安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开发智力,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一、教学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匍匐爬,复习肩上投掷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2、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和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塑料奶瓶、垫子四组、两组平衡木、五米长的绳子、大纸壳箱做成的“军火库”

  2、布置场地。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手膝着地匍匐向前爬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幼儿自由进入场地,听信号迅速站成一列纵队,立正-----稍息,踏步切分走成四队,面向老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做个学习解放军做个小小兵的游戏。老师是指挥员,小兵们可要听指挥,我们先把本领练好。瞄准射击──上肢运动,装弹开炮──下蹲运动,望远了望──体转运动,骑马──原地跑

  我们的小兵真能干,本领练得都很不错。

  2、开展游戏

  (1)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师:刚刚我们的侦察员发现了敌人的军火库,里面有许多的炸药,我们今天必须炸毁它。可是敌人的军火库装了电网,只要有人碰到它就会被敌人发现,我们也会被电死。我们怎么才能安全的过去呢?(幼儿讨论,总结出:爬过去更安全些)

  (2)讲解示范。

  师:你们会爬吗?是怎么样爬的?(请个别幼儿示范)他这样能过去吗?怎么爬我们的身子会最挨近地面?

  老师示范:两手着地匍匐前进,注意两腿要向前移动。

  (3)分四组练习,老师指导。

  第一次练习提醒幼儿注意要把整个身子放平。

  第二次要求注意协调四肢的动作,想想解放军叔叔打仗时是怎么样的?

  再次练习时要求注意速度要迅速、灵活。

  (4)复习投掷

  师:我们投掷手雷的安全线离火药库有一段距离,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手雷投的又远又准呢?(孩子们已经学过投掷)一起空手练习两次投掷,提醒幼儿方法。

  (5)组织幼儿游戏。

  示范游戏过程:从起跑线出发。

编辑:www.pmceo.Com

篇2:幼儿园语言优秀教学设计《如果我能飞》

  幼儿园语言优秀教学设计《如果我能飞》

  一、活动目标:

  1、体验大胆想象“如果我能飞“的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如果我能飞”来进行思维想象、创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诗歌《如果我能飞》挂图。

  2、美丽的翅膀若干;太阳、月亮、小船等卡片。

  3、背景音乐《隐形的翅膀》。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主题

  1、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有什么会飞呀?(鼓励幼儿说一说:小鸟、飞机、蜻蜓、蝴蝶......)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能飞行吗?(引导幼儿说一说)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也能飞翔,你最想做什么?

  2、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飞行的乐趣。(教师引导:“飞呀飞,我们飞到哪里了?”)

  3、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如果我能飞》,请小朋友跟老师朗诵一遍课题《如果我能飞》

  (二)教幼儿学习朗诵散文诗

  1、师:下面,请小朋友听老师把这首诗歌朗诵一遍好吗?

  2、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老师朗诵的诗歌《如果我能飞》。

  3、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4、教师教幼儿朗诵诗歌,教师读一句,幼儿读一句。(教师领读2遍)

  一、引导幼儿拓展想象

  1、师:“我”都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一边看图一边说一说。)

  2、师:小朋友,如果你能飞,也飞到了蓝天上,你最想变成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顺势贴出卡片太阳、月亮、云朵......)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也飞到大海上,飞到森林里,最想变成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顺势贴出小船、海鸥、灯塔等)

  4、小结:哦,原来想象是这么神奇,我们想飞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想变成什么就能变成什么。

  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启发想象,学习仿编诗歌

  1、师:小朋友,老师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教师一边做飞的动作,一边说:哦,会飞的感觉真美呀!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上海世博园里,变成可爱的海宝,为游人导游;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首都北京,变成美丽的百灵鸟,祝福祖国妈妈;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美丽的草原上,变成喜洋洋,战胜灰太狼......)

  2、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老师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双翅膀。(教师帮幼儿带上翅膀)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长上翅膀之后,想象力一定会更加丰富了。

  3、师:请小朋友四人一组模仿飞一飞,相互交流一下自己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

  4、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尝试仿编(教师适时引导,并给予鼓励)

  五:展示仿编的诗歌

  师:长有翅膀的小朋友,你们快点飞成一对吧!谁能飞到老师的面前,告诉老师,刚才你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老师用笔帮你记录下来。(引导幼儿展示自己)

  六、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拿起手中的画笔,把自己长上翅膀想到的画下来送给爸爸妈妈看。

篇3: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摇篮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摇篮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引导幼儿说话

  活动准备

  一段摇篮曲

  背景图片

  宝宝卡片、

  课件

  活动过程

  谈话

  师:宝贝们,你们睡觉前要干什么呢?

  幼儿:(妈妈唱歌,妈妈讲故事)

  师:是啊,妈妈是宝贝们的摇篮,一边唱一边哄宝贝们睡觉觉

  2、播放课件、播放摇篮曲、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们看见谁了

  幼儿:星星在月亮身边睡着了

  鱼儿也睡着了

  师:是呀,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想睡觉了,宝贝们,谁是她们的摇篮?谁在哄她们睡觉呢?

  3、(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说)

  师:在宝贝们的帮助下,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了,她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看她们幸福的样子,咱们也来为她们唱一首歌哄哄她们把,这首诗歌的名字叫《摇篮》,仔细听听都唱了些什么?(课件演示)

  4、听完后分段引导,

  月亮弯弯,像个摇篮,

  星星宝宝,睡在里边,

  云儿轻轻,亲亲脸蛋,

  风儿吹吹,做梦甜甜。

  大海蓝蓝,像个摇篮,

  鱼儿宝宝,睡在里边,

  浪花朵朵,碰碰鼻尖,

  水草漂漂,快快入眠。

  5、结合课件完整的欣赏诗歌,幼儿跟颂

  师:呀,宝贝们真棒!咱们还可以把这首歌跳一跳,让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睡的香香甜甜的。

  6、师:宝贝们真聪明,能歌善舞,这么快就把这首歌记住了,宝宝们都睡着了,咱们再来把她们送回家好不好(出示宝宝卡片,引导幼儿把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里),让他们好好的睡到明天。

  7、活动结束:

  师:宝贝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帮忙把宝宝们送回了家,你们高兴吗?真不错,宝贝们能不能再把老师也哄着睡一睡呢?(唱歌结束)

篇4: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偏食的小兔

  小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偏食的小兔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从不爱吃蔬菜到样样蔬菜都爱吃的转变过程。

  3.能勇敢地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准备

  1.请班里一名幼儿戴头饰扮小兔,表演无论谁给他吃菜都摇头的情景。

  2.蔬菜若干(萝卜、青菜、蘑菇等)。

  3.小兔头饰一只。

  4.故事磁带。

  三、教学过程

  1.情境表演“小兔吃蔬菜”。

  ──一名幼儿扮“小兔”,小朋友给“小兔”吃蔬菜。边给它吃边说:我给你吃“**”(蔬菜名)。“小兔”摇头说“不吃”。

  ──为什么小兔什么菜都不吃呢?你有办法让小兔喜欢吃蔬菜吗?

  2.欣赏故事。

  -------放故事磁带《露水蘑菇》,幼儿欣赏。

  ──欣赏完故事后提问:露水蘑菇是什么?故事里有一只怎样的小兔?它不爱吃什么?爸爸想了什么办法让小兔什么都爱吃了?

  3.看挂图欣赏故事。

  ──爸爸让小兔做了哪些事?(松土、拔草等)

  ──做完了事,小兔感到怎么样?(肚子咕咕叫)

  ──为什么小兔原来不爱吃的菜现在变得真香、真好吃了呢? (帮助幼儿理解劳动后会有饥饿感)

  4.谈话: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你有不爱吃的东西吗?为什么不爱吃?

  ──通过集体讨论,帮助幼儿懂得不挑食才能使身体更棒。

  附故事《露水蘑菇》

  吃饭的时候,小兔这也不爱吃,那也不爱吃。妈妈问:“吃蘑菇好吗?”小兔说:“不喜欢。”妈妈问:“萝卜呢?”小兔说:“不喜欢。”妈妈又问:“吃青菜吧?”小兔子说:“我不爱吃。”爸爸说:“露水蘑菇爱吃吗?”露水蘑菇是什么样的?小兔从来没见过。他赶紧说:“露水蘑菇,我想吃。”爸爸说:“露水蘑菇要到菜园子里去吃。”

  第二天清早,爸爸拿着大篮子,带着小兔来到菜园子里。小兔看看大篮子,里面装着蘑菇、萝卜和青菜,可是没有露水蘑菇。小兔说:“哪有露水蘑菇呀?”爸爸说:“等一会儿就有露水蘑菇了。”说完,就在菜园子里松土、拔草,劳动起来。

  小兔玩了一会儿,也跟着爸爸去劳动。早晨的雾散去了,小兔的肚子咕咕直叫,他问爸爸:“可以吃露水蘑菇了吗?”爸爸带着小兔来到大篮子那里。咦,大篮子里的蘑菇、青菜、萝卜都沾满了露珠。小兔拿起露水蘑菇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真香、真好吃。吃了露水蘑菇,又吃露水萝卜、露水青菜。小兔对爸爸说:“真好吃呀!”

篇5: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蚯蚓的日记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蚯蚓的日记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中故事内容。

  2、了解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并尝试运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日记。

  3、体验阅读和记录日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蚯蚓的日记》二份(封面的日期可以去掉,在整个活动中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蚯蚓跳舞的音乐太过于平淡,。)

  2、底板和笔人手一份;

  3、桌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谜,引出绘本,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猜谜,引出绘本。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有趣绘本,和一种动物有关,我们一起来猜猜!‘不管翻地或打洞,天生爱动到处钻,松松土来施点肥,人人称我为地龙。’是什么动物?(蚯蚓)(虽然幼儿兴趣浓厚,但是此谜语内容容易将幼儿误导,“翻地、打洞”使孩子误以为是鼠类或者蛇类、,蚁类,虽然在最后孩子能猜出是蚯蚓,但是所有时间较多,时间比例失调。建议可以改用幼儿曾经才过的谜语,即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快速的引出绘本。)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有一直可爱的蚯蚓在写日记。(可以说幼儿的观察力确实很丰富,但是由于教师的提问,所以导致幼儿在叙述时没办法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所有的内容,因此建议教师的提问改为:“大家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们看到了谁在做什么?”)

  2、介绍绘本。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蚯蚓的日记》。是由朵淋.克罗宁写的,哈利.布里斯画的,再由中国的陈宏淑翻译。

  3、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日记?(幼儿回答)

  师:什么是日记?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寻找答案吧。(通过封面,幼儿能够说出了日记是把东西写在书上之类的概念,此环节提炼幼儿原有经验,然后再抛出问题,引发幼儿带着问题阅读绘本的兴趣。)

  二、师幼共同阅读PPT,了解绘本故事内容和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

  1.第一遍阅读,启发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初步理解绘本中故事内容。(让幼儿观察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先引导幼儿观察是什么时间?在看看记录了什么事情?为提炼日记的形式打下基础。)

  (1)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

  师: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记,你们知道这篇日记是蚯蚓什么时候写的吗?(10月6日)原来记日记的时候是要先写上几月几日的。在这一天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讨论回答)

  师讲述故事:原来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成功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样倒立走路。你们觉得明天蚯蚓会成功吗?

  (2)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

  师:第二天了,日记上的日期该怎么记录?对了,10月7日,这一天蚯蚓学会倒立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不能吸附在树枝上。)

  (3)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

  师:10月8日,发生了什么事情?

  (4)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

  (播放孩子的尖叫声)师:你听到了什么?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她们碰到了什么事情?这跟蚯蚓有什么关系啊?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师讲述故事。(由于教师出示尖叫声时还停留在第三页,所以幼儿在想象猜测时都是以第三页画面的人物、事情进行延续性猜想。所以教师在提示语言上应做改动:“我们接着看下一篇日记吧,看看蚯蚓记录了什么事情?”)

  师: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天?你怎么知道?对了,蚯蚓在日记的最上面都有标日期,记录这一天他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你碰到蚯蚓你会怎么样?

  (4)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五页

  师:10月9日,蚯蚓做了一件很调皮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蚯蚓今天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5)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六页

  (播放音乐)师:10月11日,你们听到什么声音?蚯蚓可能在做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到底它在干什么?(这出现的问题与第四页出现的是一样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叙述时先让幼儿明白这天的日记写完了。接下去要看第二天的日记,再播放音乐。)

  师: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为什么他只能这样跳?我们一起来学学它吧!(由于整堂课都显得比较顺畅、目的性明确,所以教师原来的意思是想在这环节让幼儿动一动,活跃一下氛围。但是选择的音乐比较平淡,听起来没有兴奋感,而且当引导幼儿模仿其动态时,就应该让所有幼儿站起来模仿,这样更能活跃氛围。)

  (7)阅读完后与幼儿共同得出日记的简单含义。

  师:看了蚯蚓的日记,我们知道了原来日记是用文字或者图案的方法记录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一件你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你开心,难过,害怕的等,而且每篇日记都标有时间。(应当先试着提炼孩子的的经验。本次课时教师临时改动为:“书看完了,请你们告诉老师什么是日记,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一开始,幼儿只是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书本内容,但是经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在最后悦钐说出了较为准确的含义。教师立马在她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

  2.师幼第二遍完整阅读10月6日到10月11日蚯蚓的日记。

  三、启发幼儿根据提示尝试记录日记

  1、师用神秘的语气提出记日记的想法,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里有张空白的日记,是什么时候的?

  师:蚯蚓忘记写10月12日的日记了。我们现在听一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来帮助蚯蚓把这天的日记记下来。

  师:10月12日,作为一条蚯蚓,有三件事我不喜欢:1、不能吃口香糖;2、我的头和尾巴总是张的一样;3、不能穿鞋。(由于这不是发散性的记录,所以教师无法进行示范。但是所提供记录的内容多而杂,所以幼儿在记录时显得比较乱、有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也忘记了能容。因此改用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让幼儿记录:“10月12日,今天是我的生日,特别的开心。小白兔送给我一双鞋子,很漂亮,可是因为我没有脚,没办法穿!唉,太可惜了!”预测幼儿可能会出现一幅图代表全部故事能容或者多幅图代表故事的发展。教师到时候在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讲评。)

  2.引导幼儿思考日记怎么记?梳理幼儿经验。

  师:记日记的时候我们首先在日记的最上方标上日期(10月12日),写完日期后,回忆一下蚯蚓在今天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然后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

  3.幼儿分组尝试记录日记,师巡回观察指导。

  4.展示个别幼儿日记,并简单点评。

  (教师应该讲幼儿的作品先展示在黑板上,让后在从黑板上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点评。这样既能展示所有的作品,同时也便于教师取放幼儿作品。)

  5、幼儿作品装订成册。

  延伸活动结束:大家现在学会了记录日记,以后我们在阅读区记录自己的日记好吗?

  活动二:活动名称:蚯蚓的日记(语言)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中故事内容。

  2、了解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并尝试运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日记。

  3、体验阅读和记录日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蚯蚓的日记》二份

  2、底板和笔人手一份;

  3、桌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谜,引出绘本,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猜谜,引出绘本。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有趣绘本,和一种动物有关,我们一起来猜猜!‘细细长长一条虫,天天躲在泥洞中,松松土来施施肥,没手没脚爱劳动。’是什么动物?(蚯蚓)(教师一说出谜语,幼儿立即做出反应,说了答案,使得幼儿的积极性一下提升了许多。但是由于上次课时,有些幼儿上完后回来交流,所以部分幼儿已经知道了本次课时是关于“蚯蚓的日记”。其实从另一方面想,幼儿说出了自己明白上课的内容,他们觉得很有自信,也就使得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当中。)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们看到了谁,在做什么?

  (通过观察封面,让幼儿对绘本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的提问,谁在做什么?这样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型进行表达,避免了幼儿只是用个别观察的的实物的简短的词进行表述。而且本批幼儿虽然在叙述上有所不同,但是都能表达出由“阅”内化后反射出的“读”。)

  2、介绍绘本。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蚯蚓的日记》。是由朵淋.克罗宁写的,哈利.布里斯画的,再由中国的陈宏淑翻译。

  (教师认为,介绍作者是对作者的一种尊重。因此安排了这个环节,但是在什么时候介绍?如何介绍?确实必须细思。就如这次的绘本,主要是以蚯蚓写日记为主,因此从幼儿能够理解的表层上看,这本书的作者就应该是蚯蚓,所以教师的作者介绍是否能够在幼儿完全理解阅读完绘本后,在告诉孩子,这样不容易让幼儿混淆,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就上课时,教师的介绍也过于随便,在语言的组织上应该简练,教师说了一句“陈宏淑,我也不知道是男是女”,这话多余,且让大家会有教师太随意、对绘本内容不清楚之类的想法。)

  3、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日记?(幼儿回答)

  师:什么是日记?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寻找答案吧。

  (幼儿的预测内容以为丰富,“日记是记日期的”“日记是要准备做的事情的”......教师将幼儿的原有经验提炼,抛出问题,自然的引入了绘本的阅读。)

  二、师幼共同阅读PPT,了解绘本故事内容和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

  (总得来说,幼儿在阅得过程是比较愉悦的。画面内容的表现形式简单,容易观察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再叫上教师提问语的设置,有助于幼儿更好的观察、阅读画面内容。同时几个环节的预设,使得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总能保持较高的水平。且由于部分文字内容部适合幼儿聆听,因此教师在教书日记内容时,运用较为风趣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语调,并运用了多种拟声词,以抓住幼儿的兴趣。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幼儿闪光点的能力有待遇提高,且在为能让幼儿更为充分的观察换面。)

  1.第一遍阅读,启发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初步理解绘本中故事内容。

  (1)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

  师: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记,你们知道这篇日记是蚯蚓什么时候写的吗?(10月6日)原来记日记的时候是要先写上几月几日的。在这一天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讨论回答)

  (第一页就单刀直入,让幼儿观察日期,使得幼儿对日记的格式有了首映印象。让后通过教师的导语、幼儿的观察,使得幼儿在能够理解日记是在记录一件事情。当然,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有部分闪光点没有很好的把握,没有深入挖掘幼儿的观察,例如:其实说到:“蜘蛛在想‘蚯蚓是怎么钻到泥土里的?’其实他是因为看到了问号,联系了蚯蚓、蜘蛛的动作图画,进行想象。教师若能在挖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问好代表什么?”“还可以用什么代表思考?”......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观察、思考画面。)

  师讲述故事:原来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成功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样倒立走路。你们觉得明天蚯蚓会成功吗?

  (在此,教师创设出了一个预设环节,让幼儿进行大胆的预测。班级幼儿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预测,“蚯蚓没有学会,因为他不能像蜘蛛一样结网。”“蚯蚓没有蜘蛛的八条腿。”......预设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下一篇日记,激发幼儿寻找答案的兴趣。)

  (2)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

  师:第二天了,日记上的日期该怎么记录?对了,10月7日,这一天蚯蚓学会

  倒立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不能吸附在树枝上。)

  (教师的提问简练,却能够让幼儿用语言概括出画面的内容。首先,教师再次让幼儿注意到日记上方的日期,让幼儿加深印象。其次,幼儿通过观察,能够用“蚯蚓没有学会,因为他没有脚。他掉下去了,蜘蛛用网把蚯蚓拉住了。”由于这个画面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幼儿能够很快的反射出自己内化的东西,教师也较为顺利的完成引导过程。)

  (3)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

  师:10月8日,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的观察中,“我看到蚯蚓在吃蚯蚓”,是的,幼儿观察就是直观的。通心粉确实与蚯蚓的身体很像。教师马上对于幼儿进行修正“动物们和大家都一样很有爱心,他们不会吃自己的伙伴。这是蚯蚓在幼儿园上美工课,在做通心粉项链呢!”

  教师借此机会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情感教育。

  (4)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

  师:我们接着看下一篇日记吧,看看蚯蚓记录了什么事情?(播放孩子的尖叫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她们碰到了什么事情?这跟蚯蚓有什么关系啊?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师讲述故事。

  (这幼儿教师一个新的预测环节,但是由于陈宸看过这本绘本,所以他很快就说出了正确答案,而教师也过于着急,所以在陈宸说出正确答案后就引导幼儿阅读新的日记,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充分想象、猜测。)

  师: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天?你怎么知道?对了,蚯蚓在日记的最上面都有标日期,记录这一天他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你碰到蚯蚓你会怎么样?

  (4)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五页

  师:10月9日,蚯蚓做了一件很调皮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蚯蚓今天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通过第一、二篇的引导,幼儿在后面的几篇日记已经能够自觉地说出了日记的时间,说明幼儿对于日记的格式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篇画面叫为复杂,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让幼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接话,帮助他们理解画面内容。由于目标的预设,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变的语调、语速讲述引发幼儿兴趣的同时,重点在于突出蚯蚓“昨天的调皮”和“今天的礼貌”的比较,以教育幼儿礼貌待人。)

  (5)师引导幼儿阅读第六页

  师:想不想接下去看?(播放音乐)

  师:10月11日,你们听到什么声音?蚯蚓可能在做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到底它在干什么?

  师: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为什么他只能这样跳?我们一起来学学它吧!

  (这又是一个预测环节,通过前两个预测环节的铺垫,幼儿预测能力越来越精准。同时,与教师所提供的动感十足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关系。课程的设置应该动静结合,所以教师此环节让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读”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日记内容,体验蚯蚓们的内心快乐。)

  (7)阅读完后与幼儿共同得出日记的简单含义。

  师:书看完了,请你们告诉老师什么是日记,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

  (教师想借此提炼一下幼儿的经验,通过阅读绘本,幼儿已经基本能够说出“日记是什么样的了”但还是比较笼统。所以教师设想,是否应该在讲述每篇日记之前或之后总结一下“这篇日记记录了蚯蚓*月*日看到、做过、想到......的事情”,这样简单的小结,会有助于教师在最后的提升。)

  师:看了蚯蚓的日记,我们知道了原来日记是用文字或者图案的方法记录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一件你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你开心,难过,害怕的等,而且每篇日记都标有时间。

  2.师幼第二遍完整阅读10月6日到10月11日蚯蚓的日记。

  三、启发幼儿根据提示尝试记录日记

  1、师用神秘的语气提出记日记的想法,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里有张空白的日记,是什么时候的?

  (突如起来的一页空白,确实是幼儿感到诧异,但在这同时,幼儿自觉地说出了“老师,是不是要我们帮蚯蚓记日记啊?”从幼儿的回答,发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与习惯的记录环节已经被幼儿熟悉,同时也说明了幼儿已经有了记录的意识。)

  师:蚯蚓忘记写10月12日的日记了。我们现在听一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来帮助蚯蚓把这天的日记记下来。

  (发现幼儿似乎对于教师的环节有所熟悉,为了让幼儿有较强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临时改成打电话询问作者的方式,但大班的幼儿却是更有思想“老师,你是不是真的打电话给作者啊?”教师及时反映“你说呢?”这样的回答化解了当时的尴尬。)

  师: 10月12日,今天是我的生日,特别的开心。小白兔送给我一双鞋子,很漂亮,可是因为我没有脚,没办法穿!唉,太可惜了!

  2.引导幼儿思考日记怎么记?梳理幼儿经验。

  师:记日记的时候我们首先在日记的最上方标上日期(10月12日),写完日期后,回忆一下蚯蚓在今天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然后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

  3.幼儿分组尝试记录日记,师巡回观察指导。

  4.展示个别幼儿日记,并简单点评。

  (幼儿的思想确实不是成人所能预料的,他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记录着这片“日记”。有些幼儿能够更具连环画的形式记录故事的发展顺序,并标上了叙述。教师将这些特别号的日记进行了点评,并在此教会幼儿如何记录会更清晰、明了。在幼儿看来,这些记录方式全部都源于自己的身边的朋友,所以接受、模仿起来更具有自主性。)

  5、幼儿作品装订成册。

  延伸活动结束:大家现在学会了记录日记,以后我们在阅读区记录自己的日记好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