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3061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1.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部门职责、监测、预警、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

  2.定期对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组织演练。

  3.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并进行动态管理。

  4.疫情报告。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

  6.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病人。

  7.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某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病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针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地震、水灾、恐怖袭击、生化袭击)等不同事件类型,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组织机构:设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救治队伍。救治队伍三个小组分别为: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小组,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救治小组,重大创伤事故救治小组。

  三、工作职责及任务:

  1、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预案措施,督促预案的贯彻落实,评价预案工作效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的修订、补充,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2、办公室具体承担预案管理工作,协助领导小组指挥协调各部门落实预案应急处理方案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定期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并将其列入继续教育考核内容,负责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与报告工作,按规定汇总、报告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3、救治小组:负责突发事件救治、报告工作。应急预案启动后,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四、应急处理:

  1、应急准备:

  (1)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开展公共卫生知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及技能的培训,增强应对能力;

  (3)做好突发事件日常监测和报告工作;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所需药、试剂、医疗器械、救护设备、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及目录。

  2、报告程序:

  有下例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应当在接诊的同时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接到报告人员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在一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或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内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者可能的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科室、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告时间、突发事件类型和特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范围,涉及的人数、临床表现,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根据突发事件的进展和新发生的情况,及时按程序进行后续报告。

  3、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或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蔓延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时间。

  4、应急处理:

  (1)突发时间后,应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下列事项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综合评估工作:

  突发事件的类型、性质、等级;

  突发事件发生强度、县级范围及发展趋势;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

  (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科室和个人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指定现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进行现场救援。

  (3)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4)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对就诊的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接诊治疗,不得推诿、拒绝;接诊医生应当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医学观察的病人,应当立即收入专门的观察室;对需要转诊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疾病历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院。所收治突发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应实行先收治、后结算办法。

  各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收治或者拖延治疗。

  (5)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依法做好医疗废物和其他危险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储存、消毒、处置工作。

  (6)收治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对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密切解除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对需要转诊的,应当严格按要求做好转诊工作。

  (7)医务人员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8)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后,应当根据预案的要求,立即组织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如果是发生在院内的中毒事件,应当立即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容器,并进行清洗消毒,配合市卫生局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9)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件后,应当根据预案的要求,立即组织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10)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件(放射源泄漏),应立即采取:

  1停止作业,保护和控制现场,保留可能导致职业中毒事件的材料、设备;

  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3配合市卫生局进行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4落实卫生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11)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应当按照:

  初步判断具有传染性或者不能排除具有传染性的,可先比照传染病应急处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初步判断为中毒但其原因不明的,可按照有关中毒应急处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2)对因生

  物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源事故等引起的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在经调查核实判定事件性质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13)突发事件消除或者被有效控制后,应当适当解除应急处理状态。

  解除应急处理状态的程序与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序相同。

  五、法律责任:

  未按照预案规定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中的处罚责任。

篇3:初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

  初级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zz县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二、学校成立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三、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建立高效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体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到传染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对病人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1、早预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后勤服务工作,坚持以法办事,规范操作,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的各种隐患。加强校园内厕所的卫生保洁和灭“四害”工作,断绝传染病原体的传染途径;教师办公室和教室门窗每天要经常开启,气温适宜时全天开启,确保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重视健康课教育,利用健康课、宣传栏、黑板报和将配置的多媒体网络、闭路电视系统等载体和形式对师生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相关知识;加强师生体育锻炼,每日开展师生健身操锻炼,科学设计体育课,增强师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每年对全体师生开展体能测试,每年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体检;根据师生体能测试和体检情况,针对性地采取健身锻炼和预防疾病措施;完善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和预防药品。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校,严格控制师生外出参加活动,取消春秋游等集体活动。对广大师生要做到疫情信息准确、公开、透明,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加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为师生准备必要的预防药品并适时提供。

  2、早发现。即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检查制度,关注学校每位师生的健康状况和情绪倾向,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密切掌握师生出勤动态。

  3、早报告。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通报信息;学校设立24小时值班及疫情监控报告情况。一旦发现突发性事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向公安和医疗、防疫等部门发出求助信息。组建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网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体系。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在一小时内向县教育局和县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一旦学校出现突发恶性事件,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人员,全力投入事故的处理工作。在报告的同时,学校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认,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任何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4、早救治早隔离。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求执行谁发现谁先受理的制度,立即招呼就近人员,控制局面,最大努力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应采取下列措施:

  (1)组织有关人员或配合卫生防疫人员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群、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并由卫生防疫部门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2)进行现场控制,实行师生分散隔离,防止事态扩大;

  (3)组织救治突发事件致病人员;

  (4)对教室、食堂、电脑室、图书馆、办公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按规定进行消毒。具体办法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

  四、责任追究

  学校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具体情节和责任大小,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对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记过、行政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等严重危害后果的,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

  (1)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2)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必须落实的工作;

  (3)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上级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

  (4)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等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5)拒不履行其他应急处理职责的。

  五、组织领导:

  zz县第二初级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

  六、各小组分工职能:

  1、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小组:z

  职能: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

  ,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在第一时间向县教育局办公室报告情况。

  (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人员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公安、医疗、防疫等机构对事故进行处理。

  (5)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指示。

  (6)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医疗救援人员: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职能:

  (1)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

  (2)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3)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3、信息资料人员:同年级组教师

  职能:

  (1)采集突发事故全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料。

  (2)撰写有关突发事故的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

  (3)作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

  4、通信联络人员:z

  职能:

  (1)在第一时间向县教育局办公室通报情况。

  (2)做好学校内部的通信联络工作。

  各职能部门人员由校长负责具体落实,并做好培训工作。

  zz县第二初级中学

  二0**年三月

篇4:(小学)卫生事件处理应急程序

  学校(小学)卫生事件处理应急程序

  一、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二)分级控制

  根据国家、省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要求,按疫情波及的区域范围,分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特大事件。

  在具体的疫情预防控制措施上,根据疾病在本学校的实际流行强度,实施分级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三)分类处置

  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等病例,按照卫生部门规定的病例分类标准执行。应早期发现疫情,提高对疫情的早期预警和预报工作。

  (四) 及时处置

  为有效地切断疾病的传播,根据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疑似病例和病例实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二、学校卫生事件防治指挥系统

  任何师生发现或得知公共卫生事件都由上报职责和义务。一经确认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启动学校应急程序。建立处置指挥系统: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信息组、疫情调查组、消毒组、宣传组、后勤组。

  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包括报告制度、消毒制度、传染病宣传制度、晨检制度等。

  三、学校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及职责

  (一)班主任老师

  1.负责每天对本班学生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发现与某些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症状时或因病缺课情况,应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如病例数超过正常时,应及时报告校医。

  2.事件发生后,应提供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

  3.事件发生后,对班级学生的发病情况作动态了解后,每天2次报告校医。

  (二)校医

  1.负责每天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并记录归档。

  2.负责及时将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点、时间、主要病征、发病人数、发病班级、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3.负责对出现症状的学生进行暂时隔离,必要时护送相关医院就诊。

  4.发生突发事件后,负责每天2次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汇报,统计后传真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卫生防疫)机构。

  5.对病愈返校的学生,返校当天必须先到学校卫生室,经校医核实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6.接到当地政府对该学校的疫情解除通知后,即可对学校采取解除控制措施。

  (三)学校领导

  1.学校应组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明确分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2.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应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流行的情况,停止进行集体性活动,避免发病班级学生进入集体活动场所,对发病较多班级的学生,相对限制活动区域,必要时使用备用教室,防止发病班级之间的交叉感染。疫情严重时,报请相关部门后,考虑全校停课。

  3.学校需加强同当地疾控(卫生防疫)机构的联系,保持信息通畅,密切关注学校学生的发病状况。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健康教育课、晨会、班会、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坚持正面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引导学生自觉配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做好学校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发生特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治知识,增强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5.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流行时,对发病班级教室进行彻底消毒。对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要经常开窗通风。对食堂、厕所进行消毒,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四、个人防护与消毒工作

  有关人员在进行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时,接触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上述人员应穿戴工作服、隔离衣、工作帽和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对各种污染对象进行消毒处理。

  五、健康教育

  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广泛开展SARS、禽流感、霍乱、手足口病等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卫生科普常识,指导学生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SARS禽流感、霍乱预防和控制工作。

  六、及时上报

  如果有传染病流行性疫情发生,应及时向县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