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大桥工程水下炸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954

大桥工程水下炸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大桥工程水下炸礁施工质量及控制措施

  (1)施工单位应健全工程质量检查组织,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的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的"三检"制度。

  (2)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校核各种施工定位标志和临时水准点的高程或水尺零点高程。并应将检查结果和改正措施均作详细记录备查。

  (3)航槽内的水下爆破工程必须通过硬式扫床检验,航槽外的水下爆破工程无法扫床时,应加密测点详测检验合格。

  (4)航道开挖线不允许欠挖,采用钻孔爆破法允许超挖 1.0m,应按设计高程清挖石渣,不允许欠挖,允许超挖。

  (5)对于石渣及清挖覆盖层土方和卸区,监理人员应有人在现场监管卸石及土方情况,严禁施工单位将石方、土方卸于航道内与非划定的卸区。

  (6)航道水下炸礁工程施工是靠各工种和其他工作人员高度协调共同完成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技术、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要结合本工程施工的要求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使每个减员部懂得自己的职责和应执行的技术要求和安全守则,确保安全优质施工。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钢结构制作安装质量常见通病其整治措施

  钢结构制作安装质量常见通病及其整治措施

  我们在以往的工程检查中,所发现钢结构制作、安装存在一些常见多发性通病,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设计图纸的会审不到位

  施工单位的职责是按图施工,但施工单位也有责任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图进行工艺性会审,对出现在设计图纸中不完善、不明确或不适合施工、不符合规范的方面提出来(特别是对强制性条文)以期与设计单位商讨修改。如果不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那么工程在施工过程和验收方面就带来困难,施工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造成隐患。

  我们检查工程质量中,发现设计图纸中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设计图纸应用规范不齐全、不正确。

  如有的设计说明使用了过时的、已经废止的标准;有的材料牌号、等级不全、高强螺栓、普通螺栓和焊接连接点的标记不明确或未显示。对各类高强螺栓、普通螺栓、栓钉、拉铆钉及其垫圈的规格、型号、性能没有具体标明,而这些均已列入了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作为强制性条文要求,如果设计图纸未加说明,施工和验收就缺乏依据,造成盲目施工和无法验收后果。

  第二、设计总说明未写明工程的安全等级和使用年限

  工程的安全等级不同,对焊接等施工检查要求也不同。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一、二级焊缝的焊接材料必须复试;安全等级为二级的,一级焊缝的焊接材料必须复试,二级焊缝的焊接材料就不一定需要复试。

  第三、钢材的材质等级,高强度螺栓的摩试要求不明确。

  有的设计图纸只写Q235或Q345,不写等级A或B,有的不提摩擦面试验要求,也未明确不作摩试要求,施工单位无所适从。有的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后,再让设计院认可,这是对工程质量采取随意性的处理,极为不妥。

  第四、施工图未注明焊接的坡口形式,焊缝间隙、钝边坡口角度、UT等级、是否单面焊等。

  有的施工图,对不同板厚的拼接焊未按规范要求开斜坡,局部应力线过分集中,违反国家技术规范,质量验收往往通不过,又造成无法弥补的缺陷。

  第五、施工图未注明除锈等级要求。

  对油漆(涂料)的品牌、材质、漆膜厚度也没有要求,这样,工程施工和验收就没有依据。

  作为施工单位,取得施工图以后,一定要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看看应用规范有没有问题;节点图有没有表述清楚;强制性条文所要求的内容在设计总说明中有没有显示,各种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等级、施工的质量要求和工程的安全等级有没有明确;节点设计是否合理;施工中有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度等,都要向设计单位预先提出。设计图纸的完善,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钢结构制作质量未达到要求

  第一、在切割、下料时,翼缘板尺寸宽窄不一,造成H型钢与牛腿的尺寸不一致,与牛腿联系的钢梁上下翼缘板错位约一个板厚;切割边缘有较深的切痕,板边有明显的凹陷,或有较深的锯齿印,切割粗糙度超标,拼板边缘切割不垂直度,拼接错边等超标。

  第二、在组装时,焊接H钢无组装胎架,造成H型钢高度尺寸有偏差,腹板偏中心;翼腹板对接后,焊缝未矫平,有明显凹凸;轻钢腹板不平整,组装前未矫正。

  第三、在焊接方面,轻钢焊接H型钢翼板开料后再拼接,焊缝未安装引熄弧板,造成焊缝不饱满,边缘有凹坑未熔合等,与母材不齐平;柱脚、牛腿的焊脚尺寸小于设计图纸的规定,角焊缝塌边现象严重,收弧处普遍低于母材,气孔较多;使用C*2焊的焊缝成形差,宽窄不一致,高低不一致,忽大忽小;手工焊焊缝不直,宽窄不一,咬边现象严重;焊渣飞溅未清除干净。

  第四、在钻孔方面,事前未很好会审图纸,在该开单排孔的地方,开了双排孔,结果未补孔就留存在构件上。如柱与牛腿连接处的H型钢为双排孔,而大梁与次梁相同规格的H型钢为单排孔,但开孔时都开了双排孔,安装后影响了强度和外观质量。

  第五、总装过程中,钢柱牛腿与H型钢梁连接处上下错位,左右错位,未控制好尺寸。

  第六、除锈与油漆方面:除锈马虎,未达到等级要求,油漆不久就出现返锈、剥落;漆膜厚度不均匀,阳面厚度普遍超厚,可达250μm,但阴面往往在90μm左右(室内漆膜厚度规定为125μm);油漆前杂质未清除干净,污物多,高低不平,流挂现象较普遍。

  第七、在构件运输和堆放过程中,无搁置件垫平堆放,而是随意卸车,杂乱堆放,甚至让构件埋入泥堆水沟中,造成构件变形、碰伤和污染。

  第八、构件出厂时,钢柱、钢梁的中心线标记未标示,相当普遍,给安装施工矫正检测带来困难。

  第九、翼腹板拼接长度不符合要求。如翼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翼板宽度的2倍,翼缘板与腹板拼接焊缝应错开200mm以上,腹板拼接长度不小于600mm。但实际往往未达到上述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几点整改措施:

  *板制H型钢的尺寸要严格控制,最好相应从整根H型钢截取,防止牛腿高差错位。

  *严格工艺。H型钢组装时,应有组装胎架。如系组立机组装,也应随时检查调整。

  *钢板应整张大板拼接,采用埋弧焊焊接改善焊缝质量,既省时又省料。

  *切割应提高操作技能和参数正确,防止割缝、啃边、塌边、熄火、粗糙度过大等。

  *除锈质量尽可能采用抛丸或冲砂处理样板对比检查,使油漆后粘合良好,粗糙度合适利于摩擦系数的保证。严控油漆厚度,不能忽厚忽薄,防止阴面构件小于标准的油漆厚度,油漆过厚超过125μm,会增加较大的费用,造成无谓浪费。

  *构件拼接时,排版要按规范要求,控制好拼接长度,防止过短拼接,尽量避免构件端面板的拼缝间隙。

  *拼制H型钢,应注意矫正质量,控制角变形值和平整度。

  *构件油漆后应标注构件中心线标记,构件超过20吨应标注起重点标记。

  *构件在运输与场地堆放时,应有搁置件垫平堆放,防止构件变形,碰伤和污染。

  三、安装质量问题

  第一、钢柱安装时违反操作规程,象蜡烛一样一根根单插起来,当天又无法形成稳固的框架单元,大风一来,造成倒塌。这样的安全事故多次出现,应绝对避免。

  第二、单位无安装工艺,安装构件无顺序。如有一展厅,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共4层。构件已全部安装到顶,但主钢柱仍没有进行焊接固定,而边上的辅助小钢柱已全部焊完了。又如,钢柱安装完毕后,应尽快把钢柱底部的垫块垫平焊牢,然后用细石密实。但有

的工地彩钢板已开始安装,柱脚却没有封闭。

  第三、锚固螺栓高低不一,柱脚平面事先未测,预埋时移位,形成柱偏位,应先测后埋。

  第四、安装高强度螺栓,较多的出现以下一些问题:露牙不足,甚至低于螺母;螺栓未拧紧,扭剪型的未拧断梅花头,大六角的没有初拧终拧标记;安装时摩擦面的防护纸未撕掉;高强螺栓作临时固定用,安装后48小时内未漆封;未做扭矩与轴力复试,紧固力矩未按规定计算;摩擦系数试验不到位,有的不做,有的只做一组。拉杆螺栓不拧紧,拉杆不直,腰园孔未用大垫圈,造成螺母与母材接触面太小,极易穿孔。

  第五、现场焊缝普遍不到位。如刚性连接衬垫焊间隙太小,无法焊透,结果垫板手一拉就掉;衬垫板规格不符合要求,甚至用钢筋代替;焊缝的成形不好,高低不平,宽窄不一,飞溅、焊瘤未清除,咬肉、气孔较多;弧头弧尾不加引熄弧板,出现凹陷等等。

  第六、图纸会审不仔细,造成安装质量缺陷。如设计图纸未注明在吊车梁翼板上钻孔,施工单位也未提出,结果在安装轨道时采用焊接,造成吊车梁下挠。违反强制性条文中有关吊车梁不允许下挠的规定。

  第七、围护彩钢板拼缝不密贴,收边不良,“鼻孔”未封堵,影响对雨水的防渗漏和美观。

  为了消除安装工程中的常见病,我们提出几点整改措施:

  *安装构件时应严格按安装工艺顺序进行,当天应形成稳固的框架单元,当不能形成时,应加缆风绳固定,防止出现倒坍事故。

  *钢构件柱、梁安装完毕后,应尽快调整钢柱垂直度和高差垫片,然后封闭柱脚,并二次灌浆密实。

  *高强螺栓要把好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的复试,分别做好制作与安装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安装高强螺栓控制好施工扭矩,露牙长度2-3扣,不允许高强螺栓当作临时固定螺栓使用,高强螺栓终拧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

  *加强安装现场焊接质量控制,尽可能选择具有较高水平的焊工焊接,提高焊接质量。

  四、工程资料不全,问题较多

  第一、资料漏缺、不全。

  漏缺较多的是原材料汇总表,监理对原材料的审批表;构件出厂合格证漏写材质等级、构件的规格、长度;无质量鉴定情况,缺少设计图纸与相应的验收标准;安装缺少轴线偏差记录。

  第二、资料不规范,不符合要求。

  如探伤报告方面,有的单位8mm以下钢板的对接缝不做UT探伤(GB11345-89规程对8mm以下板做UT无明确规定),建议采用JBJ/T3034.2-96标准探伤为好。又如,有的探伤报告无构件示意图比照、构件编号,无法追溯构件的探伤部位。有的无探伤检测判定结果,只有一张报告,探伤了几根构件,很不规范。

  第三、焊接工艺评定报告(WPS)不规范。

  不能清楚显示坡口形式、角度、间隙、钝边、板厚、有无垫板,采用什么设备、焊接方法;有的只有一张报告,填写UT结果,及物理试验报告,而没有相应的UT检测试验报告和焊接记录(PQR)。

  第四、焊工无证操作。

  有的焊工只有安全操作证,无工程建设焊工合格证书,以安全操作证代合格证和超项操作。

  关于工程竣工验收和检查资料,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根据《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5-20**)新标准,设计编制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表式,目前已作为上海市钢结构工程竣工验收的统一表式。这套表式已制成光盘,各单位可按这套新表式做好竣工质保资料。

篇3:宿舍楼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4

  宿舍楼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4

  1钢筋加工、安装及焊接

  1)构件露筋:

  a)现象: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露筋现象。

  b)原因:保护层垫块太稀或脱落;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变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扎松散。

  c)采取措施:

  ①砂浆垫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采用有铁丝垫块。

  ②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

  ③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严禁撞击钢筋。

  2)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a)现象: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接头松脱。

  b)原因:接头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

  c)采取措施:钢筋接头应用铁丝扎紧,一条直筋上的扎点尽量采取交叉方向绑扎,绑扎部位在搭接部位分中心及两端三处绑扎牢固,搬运时轻抬轻放。

  3)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a)现象:箍筋接头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接于1根或2根筋上。

  b)原因:绑扎接筋骨架疏忽,工人技术素质差。

  c)采取措施:安装操作时经常互相提醒,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4)薄板露筋:

  a)现象:浇灌混凝土发现薄板表面露出弯钩或负筋显露。

  b)原因:钢筋弯钩立起高度超过板厚;负筋弯钩过长;绑扎松动;负筋弯钩朝上;混凝土板浇灌厚薄不一。

  c)采取措施:

  ①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越过板厚,超过则弯钩放斜;

  ②绑扎要牢固,将弯钩钳入板内;

  ③混凝土浇灌要求厚薄一致。

  5)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弯折或偏心。

  a)现象:接头处产生弯折,折角超过规定,接头处偏心,轴线偏移大于0.1d或2mm。

  b)原因:钢筋端头歪斜;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焊机夹具晃动太大,操作不注意。

  c)采取措施:

  ①钢筋端头弯曲时,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②经常保持电极的正常外形,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力求安装位置正确。

  ③夹具如有磨损而晃动较大,应及时维修;

  ④接头焊毕,稍冷却后,小心地移动钢筋。

  2混凝土工程

  1)麻面:

  a)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b)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什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②木模板在浇灌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是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④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出现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⑥混凝土过早拆模造成混凝土表面麻面。

  d)采取措施:

  ①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什物;

  ②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

  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

  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

  ③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④混凝土必须按操作流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出为止;

  ⑤麻面主要是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修补,即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1:2或素浆水泥抹平。

  2)混凝土露筋:

  a)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负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b)原因:

  ①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②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③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④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⑤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c)采取措施:

  ①浇混凝土时,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②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隔一米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③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的粒径不得超过

  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浇灌;

  ④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采用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

  ⑤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⑥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进行入料;

  ⑦拆模时间要根据试件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⑧操作时不要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和脱扣者,应及时检查,补扣绑好;

  ⑨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3)蜂窝:

  a)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b)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确,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多;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

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⑤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模板移位,

  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c)采取措施:

  ①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②混凝土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③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浇筑混凝土高度2m以上要下串筒、溜槽。

  ④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措施:

  --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板、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

  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m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m。

  --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m。

  --采用竖向串筒导送混凝土时,坚向结构浇筑段的高度不加限制。

  --柱断面在40×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小于80cm高的孔洞,装上斜溜板,分段浇筑,每段高不得超过2m。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使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使用半径,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使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⑤混凝土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捣实,

  加强养护。

  4)混凝土板面不平整

  a)现象:混凝土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

  b)原因:

  ①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筑,有时只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用铁锹拍平,使混凝土厚度控制不准,表面有锹印,粗糙不平。

  ②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已操作或运料,使板面出现凹坑和印迹。

  ③模板支柱没有支承在坚硬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足,以致在浇筑混凝土时或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c)采取措施:

  ①浇灌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其有效振动深度为20~

  30cm,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②混凝土浇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黑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灌筑地点,随浇筑随移动,以保持板面水平。

  ③浇筑后12小时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必须使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

  ④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承部分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⑤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板和支撑,有变形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5)外形歪斜凹凸:

  a)现象:柱、墙、梁等混凝土外形竖向偏差,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偏差值。

  b)原因:

  ①模板支架支承在松软地基上,不牢固或刚度不够变形超过允许

  偏差值。

  ②放线误差过大,模板就位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穿墙螺栓没有锁紧,致使结构超过厚度或发生歪斜。

  ③混凝土浇筑不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塔吊料斗直接往模板倾倒混凝土,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④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利用外墙作模板,因该处砖墙较薄,容易发生膨胀,影响外墙平整。

  c)采取措施:

  ①支架的支承部分和大型竖向模板必须安装在竖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

  ①柱模板外面应设置柱箍。

  ②混凝土浇灌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丝是否锁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④木模相互牵连的柱群混凝土浇筑时,每排柱子应由外向内对称顺序进行,不得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近,防止柱子模板倾斜。

  ⑤板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厚度5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m。

  ⑥独立柱混凝土初凝前,应对其垂直度再次进行校核。

  ⑦防止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膨胀,影响外墙平整,应在外墙每隔1m设两根柱条与钢模或内墙拉结。

  ⑧竖向偏差值不要超过允许值。

  3装饰工程

  1)滴水线:

  a)现象:滴水线普遍存在滴水线不顺直,线太窄,太浅,有的甚至不做滴水线,使雨水顺飘板底部流渗入板底污染天花,甚至渗入室

  内。

  b)原因:施工管理人员对滴水线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按设计和规范进行交底和检查。

  c)采取措施:

  ①凡外墙窗台、窗楣、雨蓬、阳台、压顶和突出外墙的腰线等均应按规范在流水坡下面做滴水线,在外墙的洞口也规定应按要求做滴水线。

  ②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做滴水线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技术交底。

  ③做滴水线之前,要进行退线,用水泥砂浆把线扫平、扫直。

  ④滴水线要求粘结牢固,平直、深度一致。

  2)阳台、卫生间、厨房排水不畅

  a)现象:阳台、卫生间、厨房部位积水或倒流现象。

  b)原因:

  ①设计方面一般施工图只注明阳台、卫生间、厨房等地面标高比室内地面标高低2cm,没有结构标高走水的坡度,没有适当降低这些部位的楼板高度。

  ②水电图纸地漏往往在柱边,这部位钢筋密集重叠,面层筋一般比其他部位高,施工时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工人捣制混凝土时,为了盖过钢筋,使该处混凝土面比其他地方高。

  ③水电图与土建图不一致,土建预留的地漏位置不合乎水电图要求,要重新凿洞安装地漏,导致改变原来考虑的排水走向。

  ④施工时标高控制不准确,安装地漏时又不严格按要求安装。

  ⑤工人施工面层时不严格按走水坡施工。

  c)采取措施:

  ①把好会审图纸这一关,凡是阳台、卫生间、厨房等部位的结构平面标高都应比楼面标高低2cm。

  ②施工时应保证楼地面

准确,埋设排水的管口应严格按图标高施

  工,土建施工面层时,应认真复核排水坡度是否合乎要求才施工。

  ③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应协调,图纸一经审定,不要随意改变预留孔洞位置。

  ④面层完成后,必须做泼水试验,排水坡度必须满足排水要求,不得有积水和倒流现象。

  3)墙面抹灰、块材贴面开裂、空鼓

  a)现象:墙面抹灰或块材贴面不同程度的开裂、空鼓。有些在竣工时没有发现或存在小块空鼓,但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空鼓不断扩大。

  b)原因:

  ①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特别是一些混凝土墙面较光滑,且附有隔离剂,影响抹灰砂浆和基层的粘结。

  ②墙身没有淋水或淋水不透,面层灰浆中的水分过快被基层吸收,影响面层与基层粘结。

  ③基层表面不平整,造成抹灰层厚薄不一,有的地方一次抹灰过厚,灰浆干缩引起开裂。

  ④抹灰砂浆配比不当,掺加料过多,降低砂浆强度,影响与墙体的粘结而引起开裂。

  ⑤思想重视不够,认为脚线部位无关重要,对施工中积聚的浆、污物不认真清除和洗净形成隔离层引起空鼓。

  c)采取措施:

  ①认真处理好基层,抹灰前要将墙面的砂浆残渣、隔离剂和其他附着物清除干净,淋透水份,然后做冲筋打底找平(填补凹入部份用

  1:2水泥砂浆),对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拆模后立即用1:1水泥砂浆撒于混凝土墙上,或在抹灰前用水泥浆和10%(水泥用量)的108胶均匀涂墙面(每次涂浆的面积不能过多),在干燥前抹面层灰。

  ②砖墙面在抹灰前一天淋水,要淋透淋匀,使墙面吸足水分,混

  凝土墙面还应在抹灰淋洒一次,如果两次抹灰相隔时间较长,底层灰已干燥,批面灰前必须将底层灰淋水湿润,才能进行抹层施工。

  ③抹灰用的材料要符合质量要求,砂浆必须严格按配合比下料,保证有足够的强度,为增强砂浆与墙面的粘结力,可在抹灰砂浆中掺入5~10%(水泥用量)的108胶并搅拌均匀。

  ④外墙面在镶贴施工时,对粘结砂浆(或水泥)掺入3~5%(水泥用量)的108胶搅拌均匀。

  ⑤当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较差,造成有的地方抹灰层太厚时,要用1:2水泥砂浆分层抹灰,每层的厚度要求控制在2cm内,并要求前层抹灰凝固后才抹第二层。

  ⑥当外墙底层抹灰厚度超过3cm时,要分层抹灰并须加钢丝网。

  ⑦脚线、墙裙部位抹灰或贴面,应先将墙面积聚的浮灰脏物用钢刷刷净并清洗干净,才能进行抹灰或贴面。

  ⑧粘贴面砖砂浆要饱满,需要纠偏挪动时,要在砂浆浇水前进行,并要认真做好勾缝,否则容易引起空鼓。

  ⑨所有外墙面层(包括一般抹灰、水刷石、饰面砖等块材料镶贴)水平接驳口要留在两层脚手架之间,以便于控制接驳口的平整和饰面砖上下缝的对位。

  4)铝合金窗渗水

  a)现象:铝合金窗在使用过程中比较普遍存在雨水通过铝合金窗的缝隙或窗台、窗框对洞口不密实处渗入内壁,使内墙粉刷,墙纸变色、脱落,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

  b)原因:

  ①施工时不注意窗台标高,往往窗台外标高高于内窗台面,雨水积聚顺缝通过窗台底渗入内墙。

  ②窗框底下窗台塞缝不密实,甚至空壳。

  ③窗框对接口处没有用防水胶堵缝,固定的螺丝孔不封胶。

  ④封胶质量差,硬化脱落。

  ⑤无按规定装好毛条。

  c)采取措施:

  ①认真控制好窗台标高,外侧窗台应低于内窗台标高。

  ②铝合金窗框接口处,螺孔必须用密封胶密封。

  ③铝合金窗框与四周墙体间缝隙填嵌要饱满密实。

  5)穿板管洞渗漏。

  a)现象:卫生间、厨房、阳台穿过楼板的排水管道四周渗漏,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b)原因:

  ①预留孔洞位置不正确,重新选位穿楼板留孔,工人补室内孔洞四周时不认真,发生缝隙。

  ②塞缝方法不当,所用的灌缝混凝土没有按配合比下料。

  ③安装底模不牢,灌缝时产生漏浆,使灌缝混凝土不密实。

  ④管洞四周内壁表面没有清洗干净,灌浆前没有充分湿润,使新旧混凝土之间产生干缩裂缝。

  ⑤面层没有做防水处理。

  c)采取措施:

  ①提高施工人员对补塞孔洞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按操作规程施工。

  ②补塞孔洞用细石混凝土,要求细石(瓜米石)含泥量<1%,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河砂(中砂)含泥量<3%,水泥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掺膨胀剂。

  ③灌缝前要用清水将洞口四周及该处管道外壁洗刷干净。

  ④安装底模要牢固,确保不漏浆,灌缝前要将四周及底模润湿。

  ⑤搅拌细石混凝土时若加入铝粉做膨胀剂,要先将铝粉和水搅拌,然后拌混凝土,要求搅拌均匀,如渗入U型膨胀剂,采用人工拌必须先将水泥膨胀剂和砂干拌均匀再加石子和水拌和。

  ⑥浇捣细石混凝土灌缝时要求捣固密实,在管洞上口留约2cm

  深,待2~5天后再用1:2水泥砂浆填平压实。

  ⑦做面层防水砂浆层及贴面材料时,有意将洞口内侧做高2~

  3cm,并向外倾斜,如果管道口不靠近墙边,则管洞四周做高1~2cm,逐渐向外倾斜,以保证管洞口四周不积水。

  6)楼梯步级高低不一,宽窄不一

  a)现象:楼梯步级高低宽窄不一,尤其是起步和止步级较明显,分别相差3~5cm,中间步级一般相差1~3cm。

  b)原因:

  ①没有认真学习图纸,标高控制不准,分级尺寸有误差,有的把建筑标高误作结构标高施工。

  ②安装梯级模板时没有严格按量线空位。

  ③梯级模板安装后,支撑不牢,被踩踏松动,移位没有及时检查,捣混凝土前未矫正。

  ④做梯级面层砂浆或贴面时,没有弹出控制梯级的墨线,或者工人施工时,没有按墨线施工。

  ⑤施工楼地面或做梯层时,没有全面考虑面层用料,走水坡度等对步级差的影响,往往最后以止步级的高度作调整。

  ⑥施工楼梯级面层时,管理人员缺乏检查督促,任工人随意施工。

  c)采取措施:

  ①施工人员要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掌握标高尺寸,全面掌握用料对层段高度的影响。

  ②施工楼梯结构时,应复核梯级尺寸,墨线要有明显标志,木工

  要按墨线安装模板。

  ③捣制混

凝土,应先检查模板是否牢固,发现变形松动应加固才能捣混凝土。

  ④楼梯级混凝土灌完后,应及时检查,变形要修整。

  ⑤做面层时,必须要根据设计及面层用料情况,定出上下楼面及中间平台的完成面标高,作为控制标高,然后对每段楼梯进行分级,并分别在楼梯两侧弹出步级完成面的控制线。

  ⑥施工过程,施工人员要经常检查,纠正工人不按墨线施工的不良习惯。

  7)木门框边填缝不饱满,木砖使用不当。

  a)现象:木门框边裂缝、松动。

  b)原因:砌筑砖墙时木砖没有设置,或木砖规格不当,木门框边塞缝没有填饱满,砂浆标号低,没塞一些骨料。

  c)采取措施:

  ①砌筑砖墙时按木门位置设木砖,其规格为55×110×120mm,以上必须防腐处理。

  ②木门框边要塞填饱满,必要时填一些骨料。

  ③木门框边使用砂浆采用1:2水泥砂浆,框边批面砂浆也采用水泥砂浆。

篇4:工程施工质量通病解决办法:结构篇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解决办法:结构篇

  1、因施工原因造成问题

  1、1部门、专业间配合类

  1.1.1存在问题:女儿墙、沉厕管井侧墙、屋面天窗壁等,大多是在钢筋砼板上为砌筑的砖或砌块墙体,砌体和砼两种不同材料界面处易形成裂缝,造成漏水。

  解决措施:所有建筑要求做泛水处,均采用现浇砼泛水,泛水高度如建筑无特定要求的,按200高。

  1.1.2存在问题:梁与板砼强度等级不同,施工不便。

  解决措施:同时浇筑的梁、板砼强度等级应一致。

  1.1.3存在问题:地下室后浇带要在至少60天后方可浇筑,但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及基坑回填工程却需要先行施工,如何处理。

  解决措施: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处,在外侧设一通高预制钢筋砼板,该板置于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内侧,建筑设计需考虑该处的防水 做法,结构设计需考虑该板在后浇带尚未浇筑前用于拦挡回填土。

  1.1.4存在问题:有些墙垛的尺寸太小,不便于砌筑且质量不宜保证。

  解决措施:与砼墙、柱相连的墙垛尺寸≤120×120或某一边长小于120时,采用现浇砼墙垛。

  1.2解决现浇砼楼板裂缝类

  1.2.1存在问题:屋面板砼强度等级偏高,易产生裂缝而漏水。

  解决措施:屋面结构砼强度等级尽可能≤C25级。

  1.2.2存在问题:地下室底板砼强度等级偏高,易产生裂缝而漏水。

  解决措施:施工周期较长的大体积砼(如地下室底板、外墙等),设计时宜考虑砼的后期强度,可采用不少于60天龄期的砼强度。

  1.2.3存在问题:地下室底板及侧墙后浇带新旧砼界面处易产生裂缝,经常出现渗漏。

  解决措施:后浇带接缝处应做成企口;主筋在后浇带处按断开处理;采用膨胀止水带。

  1.2.4存在问题:现浇砼板内预埋PVC电管时,砼板经常沿管线出现裂缝。

  解决措施:钢筋砼板中预埋PVC等非金属管时,沿管线贴板底(板底主筋外侧)放置300宽φ1.0×10×10钢丝网片。

  1.2.5存在问题:现电梯间前室有大量设备管线暗埋在砼板内,造成结构隐患,易出现裂缝。

  解决措施:预埋管线非常多的板(如高层建筑电梯前室等),板厚宜按结构设计所需板厚+30。

  1.2.6存在问题:屋面等有防水要求的砼板,对裂缝控制要求较严,如何控制裂缝。

  解决措施:有防水要求的屋面板结构砼内添加抗裂纤维。添加量由招标中心或总承包提供中标产品参数,由设计单位确定。

  1.3防止首层地坪沉陷类

  1.3.1存在问题:首层隔墙自身发生沉降,墙身出现沉降裂缝。

  解决措施:首层隔墙下应设钢筋砼基础梁或基础,不得直接将隔墙放置在建筑地面上,不得采用将原建筑地面中的砼垫层加厚(元宝基础)作为隔墙基础的做法。

  1.3.2存在问题:室外踏步、花台等发生沉陷、变形。

  解决措施:建筑室外配件设计时,应考虑其地基及基础的设计。

  1.3.3存在问题:室首层地面回填土较厚,回填质量不易保证。

  解决措施:回填时,监理必须到位,加强质量控制及自检措施,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回土填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可采取以下加固措施:

  (1)当回填砂、石、沙等低粘聚力大粒径材料时,不另行加固。

  (2)当回填土厚<500时,不另行加固。

  (3)当回填土厚500≤且≤2000时,地面长跨小于3000的,在建筑地面做法的砼垫层底部放置φ6@200双向钢筋网片,网片应锚入或搁置在周边结构上;地面短跨≥3000的,除按上述要求增加钢筋网片外,在垫层底部增设地垄墙,地垄墙与周边结构形成的网格边长不大于3000。地垄墙做法由设计单位出具,地垄墙材料宜采用砌体,与上部的砼垫层的支承关系应有保证。

  (4)回填土厚>2000时,采用预制钢筋砼或现浇钢筋砼地面。

  2、因设计原因造成问题

  2.1部门、专业间配合类

  2.1.1存在问题:有时隔墙、填充墙强度不好。

  解决措施:非承重墙的墙体材料强度等级在图纸中应予注明。

  2.1.2存在问题:钢结构、地基处理等需进行二次设计的由何方负责。

  解决措施:钢结构、地基处理的二次深化设计由总承包负责完成,设计单位必须全力配合,保证工作的衔接。

篇5:工程施工质量通病解决办法:设备篇(1)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解决办法:设备篇(1)

  1、给排水专业(带下划线的为施工问题,其他为设计问题)

  1.1存在问题:车库应考虑冲洗车辆的给水阀

  解决措施:设计考虑给水龙头并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

  1.2存在问题:各地块应设计量总表,各支路也应设计量分表,以便寻找漏水点

  解决措施:由市政设计考虑加设水表。

  1.3存在问题:水表型号要考虑防水防潮问题

  解决措施:设计选用符合要求的产品。

  1.4存在问题:应重视水表计量问题,做到绿化、清洁及各地块均有表计量

  解决措施:应加强园林设计,设置必要的计量设施。

  1.5存在问题:沉箱式卫生间无侧排地漏,使得沉箱内容易积水而形成渗水隐患。而准备补加侧排地漏时,又由于管井面积不够,无法增加立管的问题。

  解决措施:建议加大管井的面积,沉箱式卫生间设计侧排地漏。

  1.6存在问题:沉箱管道井防水套管安装,卫生间设置管道井时,管道井壁(沉箱内部分)厚往往只有8~10cm混凝土墙或者采用砌砖,无法较好地安装防水套管的问题。

  解决措施:沉箱内部架空,沉箱管道井壁厚12cm。

  1.7存在问题:室内给水管被打穿的问题

  解决措施:水暖管道尽量不从门口经过,从门侧穿墙过。

  1.8存在问题:室内卫生间、阳台排水地漏使用钟罩式地漏,水封易干涸,反冒臭气,传染疾病等的问题

  解决措施:建议设计明确取消钟罩式地漏,采用带存水弯加普通地漏方式。

  1.9存在问题:楼面给水采用压槽工艺,最大压槽深度1.5cm,而管件最大直径4.5cm容易造成过度压深,压低负筋,引起板开裂的问题。

  解决措施:①有采暖的北方地区,增加板面找平层至5cm

  ②无采暖的南方地区,管线集中处局部降板处理,户内管管径较小,采用压槽。

  1.10存在问题:设计图纸未说明塑料给水管压力等级的选用问题。

  解决措施:塑料给水管压力等级较多,应根据设计工作压力选用,选用塑料管时,应

  注意压力等级,并选用合适的压力管级。压力等级过高,会造成造价偏高,建议选用的管材压力等级应略高于工作压力,但不应超过一个压力等级范围。

  1.11存在问题:卫生间地漏排水采用多通道地漏;因为多通道地漏自身高度较高,25CM左右,安装后有可能影响下层吊顶的高度,且多通道地漏是集中排水,容易堵塞。

  解决措施:建议不采用多通道地漏,选用一般地漏加存水弯的排水方式。

  1.12存在问题:设计高层建筑排水立管材质采用三管式U-PVC实壁排水光管;据分析,内螺旋消音管可以满足18层以下高层建筑排水压力要求且减噪效果较PVC光管好。

  解决措施:建议18层以下高层建筑排水立管管材采用两管式UPVC内螺旋消音管,相对综合成本降低。

  1.13存在问题:水表井设计院未考虑排水系统,结果是容易造成维修管理上的不便。

  解决措施:水表井应增加排水设施。

  1.14存在问题:各户型内的厨房没有地漏,为考虑防水问题,一旦由于水源安装质量或阀门渗漏,就会造成下面的厨房天花漏水;建议厨房地面作防水处理。

  解决措施:为业主安全考虑,防止煤气泄露,建议不设地漏。

  1.15存在问题:电梯底坑与旁边的积水坑相通,常常造成水倒流。

  解决措施:设计师应考虑积水坑内的启泵排水水位在电梯底坑地面以下,并由设计确认水位控制器型号。

  1.16存在问题:锅炉房内电缆沟与排水沟相通,造成电缆沟积水。

  解决措施:电缆沟不应与排水沟直接连通,电缆沟单独设置集水坑排水。

  1.17存在问题:部分集水坑内的污水泵,未使用带绞刀或未加装过滤网,造成水泵堵塞烧毁。

  解决措施:设计根据具体要求采用代绞刀的污水提升泵或加设过滤网。

  1.18存在问题:部分地下车库的排水设施不够。

  解决措施:应根据地下室出入口,平面排水情况计算设计。

  1.19存在问题:某小区未考虑地热水回水管,易造成温泉水浪费,且供热效果不好。

  解决措施:建议改用局部双管系统。

  1.20存在问题:温泉水系统末端温控阀未考虑专门公用电源。

  解决措施:由设计单位的水电专业协调,采用专用公用电源。

  1.21存在问题:给水管道施工基础施工处理随意,以留下隐患。

  解决措施:施工时应按规范进行。

  1.22存在问题:毛胚房交楼阳台和露台的排水地漏是按最终完成面设计,但在业主没有装修前地漏与阳台面还有一定高度,这样雨水不能有效地排除。

  解决措施:工程部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地漏的标高。

  2、采暖通风(带下划线的为施工问题,其他为设计问题)

  2.1存在问题:水暖图纸中的设备表基本上都没有详细列明设备的所有参数,招标前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找甲方或设计沟通,但往往会拖延好久才解决,严重影响招标工作的问题。

  解决措施:建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及时进行设备选型,列出设备表并标明详细的设备参数。

  2.2存在问题:部分变配电房的风道、风口小,风量不能满足室内的换气要求。

  解决措施:设计需根据不同房间的通风要求,增设排风装置。

  2.3存在问题:部分管井内的各户暖气分支路较多,供热效果较差。

  解决措施:在满足国家有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供暖分之路,必要时增加立管系统。施工中做好管道的清洗工作,初运行时做好系统的调试。

  2.4存在问题:北方采暖地区的别墅要考虑冬季无人使用时的泄水装置。

  解决措施:设计加设泄气阀,采用吹气工艺泄水。

  2.5存在问题:室内管径小,容易堵塞。

  解决措施:按规范施工,并须进行管道清洗程序。

  3、强电部分(带下划线的为施工问题,其他为设计问题)

  3.1存在问题:区内路灯灯杆内未设保险。

  解决措施:设计须说明设置短路及过载保护装置。

  3.2存在问题:(京津新城)大市政与小市政接口处电力工井做法不明确,前期工程均设置手孔井,造成高压电缆进出各块施工非常困难,很难通过。

  解决措施:大市政与小市政接口处电力工井根据现场情况按照天津市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5D4中选用不同规格人孔井。

  3.3存在问题:消防风机、水泵电气控制柜安装,二次控制电路不详细的问题。

  解决措施:消防风机、水泵的电控柜内的二次控制电路应说明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如何接口。

  3.4存在问题:电缆桥架、金属线槽的规格尺寸未标注清楚的问题。

  解决措施:电缆桥架、金属线槽的规格尺寸几标高需标注清楚,不能漏标。

  3.5存在问题:卫生间等电位连接设计不清楚的问题。

  解决措施:卫生间的等电位连接应根据卫生间的实际布置情况,在平面图中或卫生间大样图中将等电位线路连接表示清楚并画出系统图。

  3.6存在问题:双电源转换开关(ATS)电路设计前面加两只断路器不统一,转换开关没有用PC级产品的问题。

  解决措施:建议双电源转换开关前面取消两个断路器;按消防要求采用PC级产品,

  不选用CB级产品。

  3.7存在问题:IC卡电表设在管井里,不便业主使用,且管井太小的问题。

  解决措施:IC卡电表装在业主便于观察的公共部位,管井空间要考虑设备安装、使用。

  3.8存在问题:部分园林路灯及车库照明未考虑不同时段的照明需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解决措施: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多路控制方式及夜间值班照明回路。园林照明应采用定时控制器控制。

  3.9存在问题:户内的总开关比管井内的电源开关容量大,如果用户内电器短路故障时,造成电器开关越级跳闸,造成恢复困难,业主投诉。

  解决措施:户内总开关整定值不应大于上级开关,户箱总开关选用断路器。

  3.10存在问题:部分户外的配电箱、柜未具备防水功能。

  解决措施:设计应注明IP防护等级,采购时严格按照设计定货。

  3.11存在问题:电缆线埋深大部分达不到设计要求。

  解决措施:加强监理工作力度,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3.12存在问题:草坪灯、地灯施工埋深较浅,穿管采用PVC防护效果差

  解决措施:施工时需按设计要求并采用重型PVC线管。

  3.13存在问题:部分线管预埋处的楼板开裂。

  解决措施:凡是PVC线管通过的地方,板筋下用钢丝网加强,防止开裂;尽量避免线管集中布置,尽可能间隔一定距离。

  3.14存在问题:地埋管线接头多,易发生故障且难寻找。

  解决措施:保护管内电缆不允许有接头,需做接头时须按施工规范施工。

  4、弱电部分(带下划线的为施工问题,其他为设计问题)

  4.1存在问题:规划设计时应避免弱电箱(包括其他公共设施)在业主院内

  解决措施:在确定规划平面后应及时进行其他专业的设计,规划时预留公共设施的安装位置。

  4.2存在问题:红外系统在使用中受到庭院围墙中绿化的遮挡,不能达到其真正功效

  解决措施:弱电系统专业公司在设计中红外探测装置设置位置与景观相关专业在施工图出图前进行沟通并确认。以避免外围绿化植物遮挡,保证红外装置防范功能。

  4.3存在问题:消防报警系统,有些线路没有线号回路编号的问题。

  解决措施:对于总线回路、电源回路、电话回路、广播回路、多线联动控制回路等,每个回路及分支回路均需设计线号,以便于安装调试及维修查线。

  4.4存在问题:消防梯、客梯轿厢内的紧急呼叫系统,不能作为三方通话使用,现轿厢内的应急电话,因数部应急电话通过一条消防电话线路连通,通话质量不能保证;电话无编码定位,无法确认求救源,并不能实施快速救援;应启用电梯内的紧急呼叫系统,采用屏蔽线路与监控中心或消防中心对号连通,并准确定位,确保通话质量,达到快速救援目的。

  解决措施:设计预留管线,满足三方通话,增加带地址码手报并带电话扦孔。

  4.5存在问题:小区出入口未设可视对讲机,小区入口保安与业主联系不方便,不便于安防管理。

  解决措施:小区出入口安装可视对讲主机,以便访客在小区入口与业主联系,并确认准许进入。

  4.6存在问题:车库内进入各楼的门未设置门禁、可视对讲系统。

  解决措施:增加相应的安防系统。

  4.7存在问题:部分弱电系统(包括消防报警)未设专用防雷保护装置。

  解决措施:强弱电系统均增加浪涌保护装置,与防雷保护系统综合设计。

  4.8存在问题:小区入户电话容量不够,竖井内各户只预留2个号码位,业主报增时无法满足需求。

  解决措施:公寓式建筑在总容量上按每户2.5个号码预留。

  4.9存在问题:部分的中控消防、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包括摄象机未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只就近所取电源;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电源被人为拔掉,导致工作中断。

  解决措施:采用集中供电方式,设备系统应配备应急备用电源(双路互投)。

  4.10存在问题:住宅入户大堂和电梯轿厢要考虑增加视频弱电线路,可播放营销及其它广告。

  解决措施:同意,采用其做法。

  4.11存在问题:弱电管线施工质量不好,穿线困难甚至穿不过

  解决措施:施工时须按施工规范进行,管线的配件齐全。

  5、综合部分

  5.1存在问题:防水——屋面中管道穿越楼板、屋面处渗漏问题

  解决措施:按规定选用和埋设套管;套管处要用沥青麻丝和防水油膏充填。

  5.2存在问题:设备房缺少大样图的问题

  解决措施:设备房、管井房提供详细的设备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大样图。

  5.3存在问题:水、电、通风空调专业管线冲突。

  解决措施:在地下室,通风空调的风管及管道、给排水管道、电缆桥架、金属线槽、母线槽等须标注其安装位置及高度。

  5.4存在问题:有时设计选用的设备为独家生产的,如水箱自洁器,可能会加大工程成本或质量隐患的问题。

  解决措施:建议设计选用成熟的通用设备和产品,以利于形成竞争择优选用。

  5.5存在问题:有的楼盘出现线管在厨房烟道口处通过,造成无法安装排风管。

  解决措施:在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时设计须标出管线的准确位置并避免冲突。

  5.6存在问题:低压配电室内的配电柜,未预留基础座

  解决措施:应增设基础座,室内的电缆沟与排水沟分离。

  5.7存在问题:水泵房(生活水房、中水房)内的排水沟,应满足水箱跑、溢水时的排水量。

>

  解决措施:设计应进行计算,确定合理的排水沟断面尺寸。

  5.8存在问题:部分水箱的液位控制系统经常出现故障,出现严重溢水情况。

  解决措施:选用可靠的液位控制系统,报警信号引到值班室。

  5.9存在问题:电梯因停电出现困人现象,造成业主投诉。

  解决措施:增加自动平层功能(加应急EPS电源)。

  5.10存在问题:旧楼盘的电梯均采用单控方式,增加了电梯的运行费用和业主的等候时间。

  解决措施:采用群控方式。

  5.11存在问题:电梯机房夏天的室内温度很高,机房内的通风设备不能降低室内温度,造成电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解决措施:机房内增加空调机。

  5.12存在问题:设备房未预留承重钩,不利于重型机械设备的拆装维修。

  解决措施:设备机房内按需要预留承重钩(结构增加埋设件)。

  5.13存在问题:施工破坏管道现象严重

  解决措施:各种管道应设置标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