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6423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葛新海

一、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在授课的教学中已经不是单纯上知识的传授,而是新课程对人生追求带来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关键要建立自信心。”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学生错误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课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提出为教师拓宽了思路,使错误不再荒废,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错误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课程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而这些正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还是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得好,“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不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她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作为老师,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承认教育的差异性,肯定会有差生的存在。因此,任何人也会有错误出现,关键在于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找到原因,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们能做的,能做好的就是帮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否定”!

  为此,开发和利用错误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通过对错误的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理和归纳分析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掌握开发的途径,坚定地做好学生的领路者,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对其开展讨论、纠正、反思、领悟,整体的学习能力自然就逐步提高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为注重综合、注重生成、注重互动的现代型课堂。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引导教师学习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和合作意识。

二、课题界定

  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课堂学习错误成为支持课堂教学开展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便是达到了化。具体体现为:学生是否敢于敞开,表达自己的错误;是每次都产生新的错误,还是总停留在同一错误上;围绕一个错误,是否能吸引全体师生都参与研讨;对错误的处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时,教师针对学生群体间有优中差的差别,个体能力中又有强弱项之分,要研究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其中,在课堂中要研究如何搭建最优化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研究脱离教学的现象。教师要自身反思,促进专业的成长。课堂中预料不到的、来不及处理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考量着教师的功底。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寻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留下的遗憾,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教师要把课题研究与学科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研究促进教学,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研究对象分析及变量控制

  本课题研究对象,拟选取本校三(1)、三(2)、三(3)、三(4)、三(5)为普通班。学校均按照学生成绩均衡分班,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相当,比较平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确定普通班持续原来的错题分析模式,而在实验班中采用本课题的错题分析模式。

  (二)研究的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理论成果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意识。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不仅“省时间”而且“效益高”。利用错题与新题教学比较起来,错题分析是一个及时反思、整理回顾的过程,所以它的省时间。且它所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深度”,一旦学生形成习惯后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二)实践成果

  (1)师资建设上的收获。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教师对错例的处理是解题教学的正常业务,并且,错例剖析具有正例示范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解题教学。老师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彻底得到改善。老师们在体会到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过程后,摈弃了原先那种亦步亦趋的牵引式教学,更为大胆开放,让学生尝试探究,积极把握课堂中生成的,课堂气氛日益活跃。

  我们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开展行动研究,按“问题——学习——研究——小结——反思——新问题”的流程进行研究,研究设计教学案例,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兴趣更趋强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还影响了一批非课题组成员。

  (2)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样的允许能很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此外,老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可以鼓励学生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3)促进课程发展。构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研究的操作模式:树立正确的错误观;给学生出错的时空,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将错误化;加强反馈与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等实施策略。

  (4)教学上的收获。

  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创新潜力。

  ②创造交流、合作机会,学生的合作技能得到增强。

  ③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五、今后研究设想

  重视深化研究,资料整理和推广应用,使课题研究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六、预期应用前景

  逐步扩大实验范围,向全校各年级推广,本模式的基本原理可向其它学科(如科学等)的课堂教学渗透。

七、讨论与思考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成效明显,但随着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也碰到了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有效利用错题”教学对老师专业要求较高

  “有效利用错题”需要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重视,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有效利用错题”教学容易走形式化

  因为对错题的分析不到位,容易把错题当作老师的事,因而将错题分析教学简单化,甚至走向形式化,虽然也实践了错题分析的教学,却缺少思考和挑战,没有真正把握数学“错题分析”教学的真正内涵,意义就不大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要推广,要发挥辐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2.《新教学方式的实践艺术》作者:靳玉乐

  3.《交流与合作》作者:张奠宙何文忠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教育特征也不明显,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出现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于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但实际上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强的缺陷,对师资实施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理想,例如教师的职称愈来愈高移,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同时,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由于忙于自己搞项目,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承接任务过多而自己分身无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教学的内涵众说纷云,至今理论界对教学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将教学看成一个联合词,它是指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有的人则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在分析的多种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定义作为引义,即,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说过“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1]教和学就象卖和买一样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虽然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但两者互相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更新,教与学出现融合性趋势,教如同学,学如同教,两者相融为一个整体。

  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提高韵律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等。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日益丰富,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例如,“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等。但不可否认,对职教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教学改革、教学特点等中观层面的研究,散见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或实效性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例如,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指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贸易国际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要转变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欧洲学徒制培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对于我国的教学研究而言,国外的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更为成熟和先进,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都比较完善,它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更多的是涉及普通教育领域,但也有较多的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而且,很多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对职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见的文献资料比较多,诸如“论二战后国外的教学研究”、“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研究”、“德国‘四阶段教学法’在中职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PBI模式研究”、“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教学效果的研究”、“英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述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等。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以***为指导,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研究目标。一是疏理出我校经贸大类专业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征、问题;二是理清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或模式;三是提出适应我校经贸大类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四是提出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设想。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我校经贸大类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主要对目前我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现状,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描述,疏理出我校教学改革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以及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矛盾。

  2.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和特征研究

  借鉴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国外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模式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理念。

  3.中职学校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以经贸大类为例)

  在摸清现状并对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校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设计教学实效性策略框架或体系,这些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还针对与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其他环节,如资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评价等等。

  4.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建议

  对实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和谐度和可持续性提出战略性设想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梳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开展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理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并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结合终极关怀的教育精神,研究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高职通识教育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基地进行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提升,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个案参考。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

  基于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通过通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基础技能,帮助高职学生确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看到成功。

  2.整体性原则。通识教育要以整体和谐为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突破重点;全面:面向全体,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基本现状。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先进模式与经验探索,并根据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背景,选取可供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所借鉴的部分。专家咨询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后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界一些专家的咨询访问,取得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年3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中职经贸大类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20**年4月——20**年3月)

  第一阶段:(20**年3月)

  召开全组成员会议,审议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

  第二阶段:(20**年6月——20**年8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年9月——20**年11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年1月——20**年3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

  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职业教育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专业课本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好胜好强,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回答得快又对”,“看谁的表达能力强”,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经贸大类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经贸大类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

  (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

  (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略提炼工作突出不够。

  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

  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作。

  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

  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

  丽水旅游学校

篇3: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我校已历经了5个春秋,通过全校师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此课题的研究已深入我校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这种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激活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经了五个春秋,由于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现将顺利结题。

一、课题的提出:

1改革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例如: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出现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等,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高,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于是只能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搞“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鉴于此,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需要。

通过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创造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师们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提倡有效性教学这方面还不是做得很理想,因此我们要继续通过新一轮课题研究来大力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及目标

(一)、计划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2、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提高学习质量。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跃课堂教学。4、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5、发挥课堂教学愉悦的魅力,鲜活课堂教学。6、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目标、重点难点

具体目标:

1、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2、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研究。3、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选择。4、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研究。

重点、难点:

1、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2、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选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见(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自然生成;而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学,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

进行“生本教育”体系改革,必须首先对课程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小立课程,大做功夫”,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做功夫。

3课题研究目标

1)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堂情景,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的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进行本次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核心目标。离开了学生的发展,谈教育科研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没有效益的,为此,我们强调,①注意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既有数学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②重视学生发展的全员性,即人人可以获得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永久目标;③允许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存在着个体发展的差异,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发展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④发挥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自觉、主动发展自身能力的意识,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总之,通过教学,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潜能,为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搭建平台,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

2)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概念,实行数学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宽数学教学与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3)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学校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课题的研究,以教科研为手段,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学校名师工程的实施,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实现“教书匠”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促进教师脱颖而出,早日成才。

4)科研兴校,办特色学校。

通过课题实验,改革原有的封闭的教学体系,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端正教学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并以此来推动和促进整个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推进以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的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走科研兴校之路,逐步形成我校的数学教学特色。

4、课题研究的方法、原则

1)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综合评价法、参考考试成绩的方法,全面系统的开展实验研究。同时对实验过程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形成文字材料,宏观调控实验过程,使实验真正落到实处。

2)实验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②差异性原则:从人的个性差异出发,以人为本,改进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完善发展的提高;

③开放式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实际,结合学习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使数学课堂教学由封闭趋向开放;

④主体性原则:拓展教学时空和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⑤创造性原则:增强创新意识,教法、学法要创新,教学手段要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

三、实验的基本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20**年1月——20**年9月)

1、健全组织,强化管理:为了确保实验有计划、有组织、顺利地开展,由学校教导处领导,由4名中青年教师组成了课题实验小组,工作中各组织分工明确:学校领导主要负责做好实验老师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实验小组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总结实验经验。课题组织的建立为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2、调查摸底,制定实验方案。20**年9月,我校向县教育局提交了立项申请后,开展了对该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调查摸底,了解学情,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在工作中做到了三个落实:一是落实教师,确定了4名实验教师。二是落实实验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确定了5个班级,作为实验参照对象。三是落实实验方案,课题组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生本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实验实施方案”,对实验、内容、措施、原则以及实验组织作出详细的说明与安排。

3、加强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验,是确保实验研究的方向性、实效性的保证。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学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生本教育理论及外地教改经验,在网上搜索有关“生本理念”教学研究的信息,去粗取精,为我所用。通过学习,使每一位教师深刻认识到实验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了观念,对实验理念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实验的全面开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二)实验阶段(20**年9月——20**年1月)

我们在实验工作中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把握原则,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目标、三条措施、四个原则。”

一个中心: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

两个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条措施: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强化管理与借鉴经验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年度考核挂钩。

四个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以生活实践为材料,教学内容现实化的原则;坚持以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为特征,教学活动主体化的原则;坚持以体验成功为手段,教学评价激励化的原则。

为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创造性人才,在实验中,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活动为课堂主要形式,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合作,引导学生勇于创新,使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发展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我校数学基本教学模式,即:教师巧设导语—放手(参与探索)—合作交流—肯定结论—扩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尝试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应用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新理念在课堂中得以展现,并转化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课题组成员认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汇编《构建生本理念下教学模式学习材料》一书,撰写论文,教案,开放习题设计200余篇,有《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数学》、《开放的课堂应坚持四个原则》等二十余篇文章在各级获奖和发表。我校先后两次承担了县级数学教研活动,一次是二0一二年十月在我校召开的“构建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体系”课题研讨会,我校程雅军老师代表我课题组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刘晓燕教师为此次活动提供了观摩课。另一次是二

在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我

位教师的课

获得

等奖。我校数学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实验中教学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数学的方式得到了改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创新意识有较大的增强。尤其在使用新教材的今天,我校数学课题组更加注重把学习新课标、新理念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1、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仔细研究新教材。

年春季,我校派出一名数学教师到市参加了小学数学

教师回校后,及时向组内教师汇报所学内容,详细介绍新教材的特点,教师们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

年暑期,我校校长、全体数学教师不畏炎热,积极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数学新课标培训以及新教材培训。培训期间,教师们严守培训纪律,认真听,仔细记,讨论时积极发言,提出疑问。通过学习,大家明确了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拓展”的过程。旨在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体系,其目标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活动经验)和必需的应用技能,回校后,课题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总结,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2、

紧密联系新教材进行课题实验

一是组内上好研讨课。我校数学课题组为了科学地创造性的使用好

教材,高度重视对

教材的使用,由担任一—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各自围绕自己的专题,结合新课标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结合新教材精心地设计一节课的教案,然后由组内教师集体对教案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后,再由执教者修改教案再讨论,再修改,直到大家觉得可行后,由主讲教师授课,组内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认真做好记载,课后,坐下来一起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达成共识后,再由主讲教师授课,大家再听、评、讨论,主讲者再修改,再上,直到大家觉得这节课满意为止。通过此项活动,使我们数学教师对如何使用新教材有了一定的导向,活动后各自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好评析或反思,并在以后的授课中各自积极主动地对新教材的使用展开研究,探索经验。

二是注重学习他人先进经验

(1)学习新调进教师的好的教学、教研经验,了解新调进教师的授课水平。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与学校之间也一样各自均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开学初,我课题组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全体成员听取了新调进教师

二位教师介绍他们原校的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好的经验,使我组教师从中吸取精华。并请她们二位教师各自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课后大家一起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每位教师各自有不同程度的受益。

(2)加强与上级科研部门的联系,积极搜集,学习外界先进教学、教研信息。

月和

月我校先后派

二位教师到

参加教学教研活动,二位教师年轻好学,接受新生事物快,回校后他们毫无保留地向组内教师介绍所学经验,并为组内教师提供了很出色的模拟课。听课后,老师在发言中说:虽然我们未能亲自参加这两次教研活动,但我们听了他们的课,深感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大开眼界,他们为我们使用好新教材引了路,全组教师一致表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一定以这两节课为参考,灵活、科学地使用好新教材。

三是通过活动,促进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

(1)抓“一节课”活动。

为了使本组教师人人的教学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认真务实开展“一节课”活动,此项活动要求人人参与,方法先是以抽签的形式决定授课顺序,然后每周安排一位教师授课,要求授课教师课前认真准备,写好教学程序和教案,课后说课,然后大家一起评课,评课时主要是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不走过场,使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2)为了探讨走进新课程所遇到的困惑,展示走进新课程的好的经验,促进教师科学地、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我校数学课题组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开展了1—6

年级数学教师优质课竞赛。并选派

参加了

优质课竞赛,最后由

代表我

参加

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中,

参赛教师精心设计,科学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全体教师耳目一新,使在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数学、探索数学并喜欢上数学,使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课堂,而是一个个让学生熟知,喜欢的生活实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数学的目的。

3、专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相联系。

我们的研究专题是“小学数学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实行了在生本理念下的教学六点研究,即:教学时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评价、学生作业。应用这六点研究,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除了科学地应用好教材外,还联系开发了校本课程《

小学数学错题集》。

(三)总结阶段(20**年1月——20**年6月)

经验总是在不断的积累与总结中得以升华的,课题研究也是如此。在课题研究的总结、评比、推广阶段,我们注重课题组成员的总结与课题组的总结,课题目标与研究成果总结相结合的原则,在总结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并进一步深化,然后推广到全校各教学班,从而形成严道二小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课题的研究成果

通过“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出现了“五个转变”和“三个重组”。五个转变即由“教师权威”转变为“共同探索”,由“教师本位”转变为“学生主体”,由“单纯说教”转变为“合作交流”,由“批评指责”转变为“激励表扬”,由“埋头苦学”转变为“自主乐学”。三个重组即学生学习、师生关系重组;学生学习、教学时间重组;促进学生学习、教学手段、方法、内容重组。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近四年的实验研究中,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材料。

一)、构建了小学数学生本理念课堂教学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矫正、再实践、总结,已初步形成了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情景→放手或参与探索→肯定结论→扩展提高

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应用实践

具体做法是: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如讲故事,做游戏,看录像,做已经做过的数学题等,通过活动,巧设悬念,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急于找到问题答案的欲望。在此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中得出结论,并予以验证,然后教师给予指导,强化结论的正确率,并扩展、提高。比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时,教师通过掷骰子的游戏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接着教师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再次,教师对学生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确事件的发生一般有可能、不可能和不能三种情况,结合具体的事例对结论进行验证;最后,教师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巩固、扩展、提高。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只做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或合作者,让学生各自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考虑问题,探索知识,不再是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一步一步地往下“走”,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效果上看,我校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学习数学的方式得以改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创新意识逐步增强。

二)、探索了实施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构生本理念课堂教学体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重视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是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引发师生思维共振的“磁石”,传统的教学观片面强调双基教学,注重传统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而素质教育则要求一个“双向性教学目标体系”,一是强调在完成“双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素质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把开放式课堂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①、基础目标,即达到教材双基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整体提高,为学生进一步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②、弹性目标,即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③、发展目标,即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例如:分数的的意义的教学在目标定位上,基础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写法;弹性目标则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发展目标就是让学生难过调查实践,明确分数在生活中运用的作用和必要性。五年级一班是我们的实验班,在教学前老师让学生走进生活,收集生活中关于分数的信息,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学中我们则根据学生收集的信息组织教学,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要短时间内完成了基础性的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必要性,同学们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发言积极了,在交流时,同学们不仅对分数的广泛应用和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探究出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可谓是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

2.

生本理念课堂教学内容,整合了教育资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依托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这是因为教材的改革永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只有引进时代的“活水”,才能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所以课题组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联系教材实际与生活实际,选择和重视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把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教学的“大课堂”,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来组织教学。如:在教学分数意义第一课时时,实验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例题来组织教学,而是让学生分组准备了不同数量的橘子,让学生按照组内人数进行分配,有四人四个橘子的小组,有四人一个橘子的小组,也有四人三个橘子的小组,各小组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进行了分配,然后让每一个学生口述自己已分得的数量,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例题改变成了学生感兴趣、又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例题,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让学生真切感

到生活中处处、时时有数学。另外,开放教学内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自主寻找,收集自己学习中的知识不足,讨论研究出避免出错的原因,开发校本课程《数学错题集》为课堂的教学服务。

3、生本理念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本理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教学活动是动态的、运动变化的,要求教师要把握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的角色,不断极力把问题的探索时空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大胆摒弃了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演生看的狭隘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尝试、实验、讨论、类比、归纳、验证等方式进行学习研究,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开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新天地,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创设了一套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即教师的:巧设导语激情→放手或参与探索→肯定结论→扩展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应用实践。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校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先把学生带到长方形的小操场上,让学生自由的沿着小操场的边缘走一圈,接着提问:“谁知道自己刚才走了多少米?”学生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没有回答,教师接着又问:“你能想办法弄清楚自己刚才究竞走了多少米吗?”于是先让学生独立考虑了一会儿,再分组由小组长组织同学们讨论,通过讨论,有的说:“用皮尺量”;有的说:“皮尺太短不方便,先用绳量,再用皮尺量绳长比较好”;还有的说:“因为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两条宽也相等,所以只要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后,把长和宽的长度相加,再乘以2就可以了”。就这样让学生亲身实践,从中寻求到了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这时教师表扬道:“你们真棒,都找到了如何知道自己走了多少米的方法,那么,你们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量出小操场的长和宽,很快他们就计算出了小操场的周长,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了周长的含义,使学生知道自己刚才的计算,就是用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求出小操场的周长的。这样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学生明确了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后,教师再把学生带回教室里,让学生用米尺或皮尺量出黑板、门窗、课桌面、教材封面等各自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他们的周长。这样,学生很感兴趣,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把学习当做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去做。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老师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的作用,重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群体信息交流、小组信息交流、个体信息交流的作用,这样,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开放题的研究和设计,注重变机械重复训练为开发思维训练,变意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的理解、创造性的表现,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4、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场所。生本理念课堂教学,重视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发和利用,开放教学时空,即,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多种媒体组织学生学习数学,教学不受时间限制,不受人员限制,不受内容限制,不受空间限制,只要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可以为数学课所用。如,在学习土地面积的计算时,我们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自家土地面积,在课中展示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可以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为土地不可能是规则的图形,学生为了计算面积,并能说明清楚是怎样计算的,把土地的形状画了出来,然后分割成不同的规则的图形,进行测量计算。这节课把数学知识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在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活动中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创造“天赋”。另外,课题组通过实验研究在全校推广并实施了用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经验,近两年的时间证明,写数学日记不仅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研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的在日记中记录了在生活中用数学的过程;有的学生记录了发现数学问题或规律;还有的则在日记中记录了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如,五年级一位学生曾对我说道:“我发现了计算长方体灯笼四个面积的方法。做完作业后,我无意之间,拿着一张纸围在长方体的盒子上,展开一看,咦!怎么是一个长方形?这不说明这四个面是一个长方形吗?心里想着想着,于是,我拿来许多个长方体的盒子,用纸围绕一周,再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部分,然后将其展开,哈!原来是一个长方形哦!我高兴的跳起来,如果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不就是灯笼用纸的面积吗?听了这位同学的话,我们不仅为这位同学的意外发现而喝彩。他不仅知道了测量柱体侧面积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掌握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具备了创新意识。开放式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的教学才地取得最佳效果,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生本理念课堂教学评价,构建了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结果不以完成教材教学任务为标志,以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为己任;不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为核心;不以学生的书面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而以学生在学习活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过程来综合衡量。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组织起以学生、教师,乃至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的评价体系。

①、改革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综合。我们首先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然后按要求和标准讨论、制定数学学科学生素质评价方案,并由学校课题组成员修改、审查,最后按形成的评价方案实施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我们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随堂评价,即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二是总体评价,我们把作业上的题根据难度设计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答题。总之,我们做到在评价内容上力求全面,在评价结果上力求综合。

②、改革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综合。在实施评价方案的过程中,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有学生素质的等级评价,又有定性描述性评价及过程评价。十分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即主体参与,允许学生自己下,允许学生对老师、同学所给的结论质疑。开放式的小学素质评价,给小学生的素质评价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真正发挥了素质评价,达到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作用。

三)、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形成了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并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举办了有关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普及讲座,开展了教育调查,开设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研究课、实验课,等等,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探索。其中,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验课的形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如何开展科研的示范。实验组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自己明确的教学思想,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用均有自己的设计思想,教学水平提高较快。近五年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教师中程雅军、刘晓艳两位教师--------------------------------

………丰硕的教研成果更加证明了我校的数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同时也进而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实行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增强了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这些成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当代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里,教育体系和教育设施将越来越开放,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

2.生本理念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在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广阔的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反映在学生主动探究未知领域,能动吸取知识,积极迁移能力。尤其是在教育环境和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把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力放在重要位置,真正落实素质全面发展,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3.生本理念课堂教学是实行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成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中国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都离不开发挥学生主体性。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两个重要支撑点是:一是强调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二是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新情况,改善环境,使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同时,教师通过创设理想的活动情境,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因此,开放式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由于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观察研究和行为研究法,虽从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两方面着手,力求整体改革,但由于研究人员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仍有相当多的经验成分,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开放的度和量的控制;

2、教学空间开放的管理问题;

3、生本理念课堂教学与现实教学体制的矛盾(如现有课程、教材、教学时数、教学评价体系的限制)

4、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以适应生本理念课堂教学的需要;

5、通过生本理念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6、生本理念课堂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评价。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认为,开放式教学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也促使我们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做更多扎扎实实的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