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高中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46

高中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黄前高中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是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学校之一,是常州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点学校。为了切实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6号)、《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以“三个面向”教育理论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且充满活力的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我校全体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我校教师整体专业化的发展,加快我校高中教育的发展步伐,不断提高我校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基本目标

  1、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高速发展需要。

  2、完成我校《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制订和实验,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新课程的推广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3、开发和建设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校本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新经验。

  4、构建我校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服务新课程的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5、制定新课程下的校本研训制度,促进全校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我校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6、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工作机制。

  7、改革和完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建立旨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8、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建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课程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课程育人、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

  三、主要内容

  (一)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1、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

  2、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周按5天计算,每天7学时,每周共35学时,其中机动时间3学时(包括班会、团队活动、教研活动以及学校其它集体活动),实际每周教学时间应保证32学时。

  3、高中课程的学习实行学分管理,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Ⅰ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对于未能在某些学科、模块学习中获得最低毕业学分的学生,允许重修或补考。

  根据省教育厅的课程实施意见和市、区教育局的实施方案及课程开设计划等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校课程方案。一个学校的课程方案,其最核心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给学生提供什么课程(模块),一是学校如何提供这些课程(模块)。课程的编排按以下程序运作: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这是实施高中课程新方案所必须的,也说明新的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将导致学校结构和功能的部分变革。该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教务处和教科室的负责人、各年级部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等组成。

  2、成立学科课程小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

  3、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各学科课程小组负责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意见和初步的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该方案包括本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学分分配情况,必修模块的开设,哪些选修模块必须有选修课的要求,哪些模块没有选修课的要求,本学科教师的开课能力等。各学科的课程开设方案意义重大,是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编排的基本依据。该方案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学校课程总方案的质量。

  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公布拟开设课程总清单。课程指导委员会应及时对各学科课程小组上交的开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列出和公布下一学期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程的总清单。

  5、学生依据学校公布的拟开课程清单,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选课,填写选课单。最好在期末放假前完成此项工作。

  6、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填写的选课单进行统计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

  7、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排出课程方案与课程表。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全校各班汇总上来的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和大汇总,并作适当调整,最后编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

  8、学生依据学校课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自己的课表。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3、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4、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八大领域之一,是一个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部分,一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另方面,作为侧重点不同的各个部分,在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安排及组织方式上都有差异。因此,在课程设置与编排上应充分考虑它们的独立性。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性学习三年共15个学分。高一年级安排6学分,高二年级安排6学分,高三年级安排3学分。它的实施分为二个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课题研究。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含义及特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应是孤立的,要和课题研究结合,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课题研究,要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之前安排基础理论的学习,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巩固,深化认识。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自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等领域中选定研究专题,进行探索和实践;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获得研究性学习的学分。

  3、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设置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旨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其课程内容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区乃至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着重构建一个更为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

  社会实践的实施地点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时间安排应相对集中,每年一周,三年共3周;组织形式宜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社会实践的6个学分中,校内实践最多2个学分,校外实践至少4个学分;军训作为社会实践的独立部分,为2学分。

  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满2个学分。公益性是社区服务的最大特色,服务者的志愿与义务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社区服务活动的标准。社区服务应该在课余时间由学校安排,以服务小组为重要活动单位。

  4、遵循“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学分认定。

  5、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前,应该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可结合子女的身体等情况给学校以特别提示,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校方可提供其它更合适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见,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②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③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④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3、学生修习校本课程不得少于6学分。根据我校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在高一学年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全体学生必选的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得2个学分。在高一和高二学年四个学期开设由学生选修的校本课程,每门课程18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每学期选一门,得1个学分。

  (五)管理制度的革新

  根据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重建基于新课程条件下的各项学校管理制度,对课程计划、教学常规、课程管理、课程开发、校本培训、学生选课、导师评价、课程评价及课程质量监控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1、学分管理制度

  (1)科学、规范、制度化地对高中课程和学生的学业进行学分管理,对学分的认定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确保学分认定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2)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学校在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置若干个学分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负责学分认定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3)学分认定是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校要遵循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服务。模块开设前要提出一个细致的学分认定方案。方案中要着重解决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及其权重、学分的分布与具体评定程序等问题。学分认定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就,又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素质和潜能发展,最终的认定要涵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方面的结果。要重视对学分认定实践工作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学分认定方案,以保证学分认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2、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1)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关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2)实行导师制。原则上,每一学生自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并保持稳定,三年基本不变。导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导师安排可视学校是否实行教师学段循环任课,由本年级任课教师担任,或是全校高中教师参与,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20人。学校成立学生选课指导中心,由教务处主任任组长,成员为各学科骨干教师,负责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3)学校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主要内容包括:

  ①编制《手册》的目的、意义。

  ②高中课程结构简介。最好以图表形式,简单明了地表现新课程结构。

  ③毕业要求。简要说明高中毕业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其中核心是毕业学分要求。

  ④学分的分配与获得、成绩的核算。规定各年级/学期的大体学分要求,说明学分获得的方式方法。

  ⑤关于考试或考核不及格的处理。提出对学生由于在某些学科、模块学习中未能获得毕业最低学分而要求补考、重修或另选的意见。

  ⑥选修课程简介,包括课程名称及代码、课程内容简介、课程学分数、主要面向学生对象、选课条件(如是否需要先修一些基础课程),以及开课教师等。

  ⑦选课程序说明。

  (4)学校要做好选课前的动员学习工作,组织学生学习学校课程计划和选课手册,了解选课要求,熟悉选课的方法。对于初入学的高一新生,要进行预选练习。

  3、班级管理制度

  (1)新课程实施后,学校实行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的班级管理模式。

  (2)行政班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发展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学校应保持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的相对固定,以保证学校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便于给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有效管理和指导。

  (3)教学班重点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学班可通过成立班委会来管理。任课教师要协助班委会开展工作,要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处理各种偶发案件。学校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教学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教学班和行政班关系的处理和协调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4)学校应重视学生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其重要影响和作用,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和教育。

  四、推进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在高一年级全面推进新课程,建立一个职责明确的管理系统十分重要。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下设的课改办公室和七个相关的研究工作小组必须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决策、管理和技术保障。同时,年级部是执行机构,负责新课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研组备课组负责学科教学工作。各职能部门更要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做到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和实施全校的课改实验工作。

  课改领导小组组长:z

  副组长:zz

  组员:zz

  课改领导小组下设课改办公室,课改办公室的重要职责是负责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和处理推进新课程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并为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样本材料。

  2、成立相关的研究工作小组

  (1)成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小组,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建立学习制度,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和合作研究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教学方式、课程评价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对我校各学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分析摸底,结合每一位教师的能力和专业发展需求,特别要根据新课程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设置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要求,指导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档案袋,制订学校教师培养规划。制定培训与研究一体化的校本研训规划,以确定具体的研训内容,构建运行机制,落实具体措施,建设良好的教研文化(与教研室合作)。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完成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对已经开发的校本课程进一步修改完善,制订计划分批通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的审核和论证。根据开发规划,从人才物力和财力上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工作小组总结近两年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展示活动成果,进一步落实现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积极开展带有综合实践活动性质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制定《省前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及管理办法》。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校外的自然、人文和技术资源布局定点、联系挂钩,建立教育基地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工作,开展活动。

  (4)成立学校课程方案编制研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各学科中心小组的学习、研究工作。组织各备课组长带领学科老师认真学习,探索研究以国家和省课程方案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为主体,结合学科思想、学科特点和本校学科优势统筹安排相互衔接,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点的、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体系。完成《学校课程计划编排方案》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5)成立学校课程实施和教学创新研究工作小组负责与区教育局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合作,按学习领域和科目成立学科研究工作小组,每组2-3人,学习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多种版本的新教材。在学习研究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为学校课程方案编制和校本课程开发方向提供依据。

  (6)成立校本评价研究工作小组。我校是省教育厅课程改革校本评价项目核心组成员单位,研究的课题方向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项目,校本评价研究小组将以此为契机,加大与《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校本评价”的研究》课题项目核心组成员单位的联系,在探索多元评价、过程评价、实行学分制管理等方面拿出具体的操作方案来,制订好《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指导意见》。

  (7)成立课改资源建设研究工作小组。根据高中实验室、图书馆建设指导纲要和标准及信息技术装备要求,重建图书馆、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强化培训,更新观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我校的头等大事,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我校要高度重视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1、培训目标和任务

  (1)全面了解高中新课程的改革背景、指导思想、特点、改革目标、实施策略、推进模型、改革的重点难点、实验进程、工作策略。从高中课程实施的现实问题出发,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并认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动将这些新的观念与思考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行为,并能够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参与到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来。

  (2)在反思的基础上学习和领悟新课程设置理念,开阔思路,为校本课程开发寻求方法。认识课程编排的过程、方法,了解新课程为学生提供的选择机会。充分认识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运行机制及引发的班级建设的新问题,提出班级建设和学生管理的办法。

  (3)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评估要求,了解新教材在编写思路、模块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为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大类。

  (1)通识培训。内容包括: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创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设置和编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教师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评价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不同岗位人群及其需求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不同板块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研修。

  (2)学科培训。内容包括:学科标准研修、多种版本的新教材的分析研究、高中各学科的课程理念、内容标准、学科课程标准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相比于教学大纲,新课程具有哪些创新点和突破点、各模块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实施建议、模块的评价及学分认定建议。

  3、培训形式

  更新培训观念,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新课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关案例进行培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和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在培训方式上,要积极采取讲授式、参与式、案例教学、问题探究、现场诊断等多种模式,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建立新课程推进的保障机制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场触及基础教育深层次矛盾的深刻变革,做好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

  1、统一认识,加强宣传

  (1)进一步加强对全体教师新课程理念和实施策略等辅导讲座,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宣传发动,适时召开家长会议、学生座谈会,激发学生和家长参与课程改革、课程开发的热情。

  2、深入调研,加强科研

  学校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加强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进行项目研究和专题研究,为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持。设立项目研究和专题研究成果奖,激励研究人员。

  3、加大投入,经费到位

  (1)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的设备、器材、场地、服务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估,有机整合,统一调配,保障利用。

  (2)投入一定的经费,切实加强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活动室的建设,建立和改善共享的课程资源体系。

  (3)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卫前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卫前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打造乐趣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是一所处于z东部的农村初中学校,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勤奋求实,近几年中考成绩优秀,普高率保持在50%以上,20**年星级学校评估中获慈溪市义务段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称号。尽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异,但每年仍有大量的优质生源流向城区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和师资的短缺及不均衡导致学校教学质量提升遭遇瓶颈,学校发展后劲不足。基于此,秉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东风,深化我校课程改革,设计和开发校本课程,打造乐趣课堂,完善课程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案尤为关键。

  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深刻把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为精神指针和行动指南,严格按照省、市指导意见和工作部署,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远的开放式视野,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明确我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转变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学校将依据慈溪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尝试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趣,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魅力,吸引更多的同学留在卫前,让学校教师乐趣为教,学生乐趣为学。

  二、课程理念与办学目标

  (一)课程理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也就是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对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应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办学目标

  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依托学校已有的成功的课改经验,我校把课程改革的主题定格为“乐趣”教育,积极打造乐趣课堂、高效课堂,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在校的三年,更关注学生毕业后的三十年,学校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和“为每个孩子创造幸福未来”作为办学目的,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学习中感受“乐趣”、体验“乐趣”,愉快、幸福、健康地成长。

  三、课程框架

  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校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国家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框架的主体部分,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地方课程是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内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设计的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1],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为目的,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利用校内外现有条件和可挖掘的资源而研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基于对三级课程的理解,我校课程的框架从纵向上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横向上分为两类: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如下图所示,国家课程包括教育部规定的基础性课程[2],还包括学校对这些课程的再加工、再创造形成的拓展性课程,也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地方课程包括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和学校根据实际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形成的拓展性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的特色课程,包括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大合唱、太极拳等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与体育与健康、音乐等课程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分散到国家课程中去。校本课程中的拓展性课程以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开展,纳入课时计划。

  从学生参与的角度出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全校学生都必须参加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学校个性课程,也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要求全校学生限定性选修的课程,校本课程中的拓展性课程是学生的个性课程,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选修课程。

  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课程框架结构

  四、课程设置

  根据课程框架,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拓展性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体艺特长类、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相对应,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12门,体艺特长类课程12门、实践活动类课程12门,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个性学生选课需求,具体安排如下: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目的

  具体要求:

  (1)校本课程要体现我校乐趣课堂、高效课堂的课改特色,体现乐趣教学的特色,体现我校以传统项目太极拳、大合唱特色为载体的育人特色。

  (2)知识拓展类课程要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3)体艺特长类课程要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高雅生活情趣。

  (4)实践活动类要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5)课程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每个板块的课程群需要按不同年级、分学期、分层次编制,要有系统性,尤其是知识拓展类课程要分不同层次来编写课程,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不但要有完整、详实、图文并茂的材料而且要有针对材料分学时编写学案,达到能根据学案,上出高效、乐趣的课。

  (6)教材装订成书。各教研组要设计好书名、封面、目录、插图等,要仔细审阅、校对,确保文字图片正确无误。

  五、课时安排

  (一)基础性课程

  1.国家课程(不含综合实践活动)(每周28课时)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适合学生 周课时

  国家课程思想品德七、八、九年级必修 2

  *德育课程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集中进行,平均每周2课时,每学期合计1周,为学校机动安排时间,不包含在教学周数内[3]。

  4.学生社团活动(每周1课时)

  学生社团活动涵盖知识拓展类、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三大类拓展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程。每个学生社团设定一名指导教师,并限定报选人数(一般为10~35人),将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

  序号社团名称指导老师活动地点适合学生周课时

  1前方文学社 z社团活动室1(图书馆阅览室)七、八、九年级选修1

  七、八、九年级选修

  *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聘请有专长的校外人士担任指导教师。

  5.拓展性课程教材编写人、责任人一览表

  课程类别课程课程名称编写人责任人

  知识拓展类 语文

  1.古代文学诵读(弟子规、论语、三国志等)

  2.现代诗歌散文小说阅读与欣赏

  3.写作大观园(记叙文、散文写作)

  zz【七年级】

  六、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时间方式

  在保证总课时量及学生在校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每节课的上课时间为45分钟。

  周四下午一、二两节分别为知识拓展类课程,七年级科学、英语实行年段分层走班教学,八年级数学、英语实行年段分层走班教学。进行分层走班的教学班级由学生自主选择,选班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最后由班主任负责落实。

  下午第三节课为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七、八年级打破年段界限,选个性特长课分散走班模式。

  拓展性课程体艺特长类整合到体育与健康课中,选取其中一节体育课,实行分组项目制,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分别选择一个项目进行体育练习,实行乐趣体育教学模式,学校安排两位老师上课管理。

  (二)课程实施课表范例

  1.卫前初中20**学年第二学期七(1)班日课表(暂略)

  2.卫前初中20**学年第二学期八(1)班日课表(暂略)

  七、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

  1.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校长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形成指导学生选课机制,成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管理机制,成立选修课程评审委员会和学生选课指导中心,课程实施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监督和评价课程实施过程。

  我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z及各教研组长

  2.建立和完善学生拓展性课程评价机制

  (1)树立“评价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加油”理念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和发展的评价原则。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快慢为评价依据,对学生进行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构建教师对拓展性课程教学和指导的评价系统,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拓展类主要以测试成绩和等级评定。体艺特长类以成果、分等级来考评。实践活动类,以调查报告、面试、课题研究来考评。拓展性课程的上课纪律、上课展示、课后作业在考评中占一定的比例。

  (3)系统化有计划地培训教师和组长,提升他们的拓展性课程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让骨干教师外出名校听课,并请专家来校作报告,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4)教师对所有拓展性课程都要认真实施,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每次上课都要做好台账记录。

  (5)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拓展性课程领导小组,带动全校力量开展拓展性课程研究。开展拓展性课程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和研究活动。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作为拓展性课程固定的研讨时间。

  (6)每学期开展一次“拓展性课程成果展示”活动,评定奖次。

  我校拓展性课程的实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开展分层走班、分散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就好起来了,课堂效益就能显著提高,充分体现出卫中高效课堂、乐趣课堂的课程理念。学生学以为乐、乐中求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达到了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z市卫前初级中学

  20**年1月

  [1]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为方便起见,我们将前一种含义理解为“拓展性课程”,后一种含义理解为“学校课程”。当然,对学校课程的理解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学校课程”是泛指学校中实际存在和发生的各级各类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狭义的“学校课程”专指以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即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0%~25%的课程。此处为狭义的学校课程。

  [2]教育部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美术、音乐)、综合实践课等课程。

  [3]每学年52周,包括教学周35周、学校机动安排2周、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15周。

篇3:脉冲数字课程改革及评价方案

  《脉冲数字》课程改革及评价方案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任务

  《脉冲数字》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对电子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功能、特点、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等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含数制转换和逻辑代数)、门电路(含TTL、MOS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二、学生现状

  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电工基础》、《计算机基础》,同时在学习《电子电路》等相关课程,所以对本课程的知识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我校学生毕竟是从初中升上来的中专生,对专业的认识并不深刻,相关课程的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了解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都很欠缺,教材上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理论性过强,实用性相对教少,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本课程的教学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课程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三、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应明确脉冲与数字电路在电子工程中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各种逻辑门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其设计方法,掌握存储信息的基本单元——触发器及其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对常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及其应用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程各节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1)二、八、十六、十进制计数体制及其相互转换。

  (2)掌握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最简表达式、真值表、逻辑函数的最小项、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及卡诺图的基本概念。

  (3)理解逻辑函数的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和定理。

  (4)会用公式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将逻辑函数化简为最简与或表达式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

  (1)分立元件门电路的组成。

  (2)理解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与或非门、三态门等门电路的符号、表达式、真值表、功能及波形图。

  (3)了解CMOS和TTL集成电路的特点,常用集成电路系列产品及其特性。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

  (1)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掌握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2)了解加法器、比较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的基本原理、逻辑符号、真值表和逻辑功能。

  (3)掌握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组合逻辑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4)使用基本逻辑门电路、数据选择器等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第四章触发器

  (1)了解触发器的分类、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主从结构的触发器和维持阻塞等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动作特点。

  (2)理解同步RS触发器、D触发器、T(T′)触发器、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描述方法、各种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

  (3)能应用各种触发器构成简单的逻辑电路。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包括:完成数字逻辑电路验证实验能力,综合应用数字逻辑电路知识完成一个数字逻辑电路产品制作、调试的能力。

  3、德育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包括工作态度、质量及安全意识等。特别是安全生产的意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

  4.其它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将注意对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如:

  (1)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

  (2)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对学生将来的继续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手段

  (一).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思想认识程度及今后就业状况等,对教材做大胆删减,尽量将贴近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比较冷僻的、深奥的理论内容从简或完全删去。

  (二)各章节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1.逻辑代数是分析和设计数字电路的基础,学好逻辑代数对于数字电路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和运算及由它们复合而成的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逻辑运算。

  3.在逻辑代数公式、定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那些与普通代数不同的特殊公式、定理,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记忆摩根定理、同一律、还原律等。

  4.逻辑函数卡诺图图形化简法简单、直观,步骤明确,初学者易于掌握。教学中应加强练习和指导。

  5.逻辑函数的五种表示方法各有特点,本质相通,可以互换。真值表、函数式、逻辑图的相互转换,对于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极为重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

  1.通过分立元件与门、或门、反相器的教学,具体地体会与、或、非三种逻辑运算与半导体电子电路的联系。

  2.集成门电路是教学的重点。对于CMOS和TTL集成门电路着重说明它们的外部特性——逻辑功能和电气特性。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由于电路图较复杂,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

  1.本章教学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设计方法,组合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的应用要贯穿本章教学的始终。

  2.将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提前讲授,便于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

  3.对于加法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数值比较器可以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先给出实际逻辑电路,然后分析说明电路的功能。

  4.对于编码器、译码器可以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方法进行教学。

  5.通过实验加强对各种组合逻辑电路的理解,提高应用逻辑代数和门电路知识实现各种组合逻辑电路的能力。

  第四章触发器

  1.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表示方法。

  2.从电路结构上说明基本触发器、钟控触发器、主从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

  3.从逻辑功能上说明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和T(T′)触发器。

  (三)布置相关资料的查阅

  1、触发器广泛应用于哪些电子部件?

  2、常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有哪些?

  (四)定期撰写学习小记

  1、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异同点

  2、对每一章重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未能掌握的内容。

五、评价方案

  项目说明

  所占比例

  德育  课堂及课后的行为规范,上课迟到、讲话、睡觉、玩手机、衣冠不整等,酌情扣分;若有特殊较好表现的,可额外加分。  10%

  笔记  含教师板书笔记和书本上的记号笔记,若有预习笔记,可额外加分。学期检查两次以上。  10%

  作业  要求按时完成,若有特殊情况,须在下一次补齐。  15%

  学习小记  每章结束写一篇学习小记,总结相关的学习方法及心得。  10%

  电路设计

  1、布置相关的电路设计课题。

  2、根据学过的电路分析及设计方法,设计出相应的逻辑电路图。

  10%  笔试

  四次阶段测验,加权平均。阶段测验可开卷进行。

  45%

  六、材料留存

  1.学生较有创意的电路设计。

  2.对教材进行改编,完成校本教材。

  周萍

  20**.02.18

篇4:《导游业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导游业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思想

  旅游者对作为旅游服务行业“灵魂”的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们《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经过近几年的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我们在《导游业务》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创新,其主旨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个性化,改变过去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教学形式仅限于“填鸭式”,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的传统方式,将教室向户外延伸,让学生走出去;同时,采取把专业人员请进教室以及模拟教学等多种作法,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变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融会贯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与目标

  《导游业务》课程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骨干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必须的具备的各种实务知识和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旅行社的基本业务知识与能力掌握与培养、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的掌握、导游讲解能力和带团技能的培养、导游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等。

  (一)课程建设和改革历史与现状

  20**年,为解决江西旅游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学院开办了第一届中专导游专业,开始招收旅游方面的中专学生。在20**年学院正式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自始,有关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的课程开始开设,纵观近7年的课程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摸索时期(20**-20**年):自20**年起,我国国内旅游迅速发展,江西省的旅游业规模也得到了迅速扩张,社会上对导游人才的需求量迅猛增长。我校开始招收中专导游专业的学生,并开设了《导游业务》课程,但当时由于任课教师没有导游经历,社会上的导游在学历上、知识结构上也达不到高校教师的要求,因此,当时的课程主要靠教师进行理论讲授为主,教材选用的是江西省旅游局导考01年版本《导游业务》教材,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和对学生的培养处于摸索阶段。

  2、提升时期(20**-20**年):20**年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开始招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随着社会导游队伍的不断扩大,高素质的导游人才成为旅行社追捧的热点,我校该课程顺应市场的变化要求,开始将课程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导游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加强了实训的力度,按照导游职业能力结构设计了新的教学模式,并加强了与各大旅行社的沟通和协作,效果明显。课程分两个学期,第二学期以模拟导游讲解为主的技能实训课,顺应导游考试要求,连续几年我院旅游专业学生在导考面试中成绩优异。第三学期开设理论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导考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3、深化时期(20**年以后):随着该课程的不断完善,我们提出了“品牌专业、品牌课程”的目标,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体系,加大了与旅游企业的合作,积极与省内各高等院校的旅游系联系,聘请行业内的知名的专家对该课程进行指导。我院作为江西省的导游考试报名点已承接导考报名人数超过500人,王佳、王玲丽、曾聪、王星老师连续三年参加江西省导游资格考试面试考官工作,从中能够更好更贴切实际的把专业教学和实际操作以及导考结合在一起。学生在07年江西省旅游技能竞赛中获得了模拟导游项目团体一等奖,二个个人一等奖和一个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

  《导游业务》是高职类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与之相配套的有《现场导游》、《旅行社业务》和《导游英语》等课程,支持课程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江西省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文学》等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导游基础篇: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导游服务的类型,导游服务的性质和特点,导游人员的分类,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导游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旅行社业务知识,入出境知识,交通知识,货币、保险知识和旅游安全卫生保健知识等。

  2、导游实务篇:团队导游服务程序,地陪规范服务流程,全陪规范服务流程,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事故的预防能力及各种事故的处理能力,对游客个别要求的处理,对重点游客的接待和服务能力。

  3、导游技能篇:导游带团技能,导游带团的特点、原则和模式,导游的心理服务技能,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导游口头语言表达技巧,导游态势语言运用技巧,导游交际语言常用技巧,导游讲解的原则和要求,实地导游讲解的常用技法。

  《导游业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案例教学、课堂模拟教学、课堂讨论、实践实习相结合。讲授中,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偏重服务程序的流程和技巧的阐述;多引导学生对事故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和处理的技巧学习;对语言技能方面的学习多采取示范的方式,通过示范使学生取长补短;对导游的心理服务技能方面的学习采取讨论、总结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游客心理服务的重视;对景观资源类的介绍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旅行社业务知识,入出境知识,交通知识,货币、保险知识和旅游安全卫生保健知识等常识性的知识内容则指导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改革与建设目标

  1、总体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为,近期用2-3年时间,将课程建设为江西省高职院校一流的精品课程,中期用6-10年时间,将课程建设为省内中职院校领先地位的精品课程,以实现“品牌学校、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老师、品牌学生”的远期目标。

  第一步,创建《导游业务》学院合格课程;

  第二步,创建《导游业务》学院优质课程;

  第三步,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

  第四步,创建《导游业务》省级优质课程。

  第五步,创建旅游管理示范专业。

  2、建设项目

  (1)明确课程目标

  在课程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对市场和企业的调研,结合我校该专业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主要让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各种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技巧。其内容主要包括旅行社的基本业务知识与能力掌握及培养、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操作的掌握、导游讲解能力和带团技能技巧的培养、导游带团过程中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等。其具体目标为:

  A、知识教学目标

  ①了解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②理解导游人员的基本条件。

  ③掌握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相关的业务知识。

  B、能力目标

  ①掌握地陪导游的服务规范和带团技巧。

  ②掌握全陪导游的服务规范和带团技巧。

  ③掌握散客导游的服务规范与技巧。

  ④学会正确处理导游带团中各种特殊问题。

  C、思想教育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具有科学求实的学风、严谨的思维方法。

  ③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调整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和专业课教师权衡专业课的教学与文化基础课的比重,时刻把握专业特色,将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比例调整至350%以上,能够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市场和企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形成“2+1”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3)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要求教师由仅重视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坚持产教结合,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让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做中学。同时,学校应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VCD等进行教学。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将学生置身于动态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加强学生自我发现、亲身体验,开展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式教学。

  (4)优化课程团队

  在师资培训上,学校要由只重视学历达标的培训,转向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注意吸收服装生产、管理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加速建设一支兼有教师资格和导游带团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①培养学科带头人,负责该课程建设。通过2年培养,使带头人教学、科研、应用服务能力方面在省内高职学院中有一定的影响,能创造性地开展科研教改工作。每年培养2~3名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②培养该课程骨干老师。③聘请2名精通导游业务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担任该课程的实训教学和实习指导。④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专任教师必须自己先走出去

  作为《导游业务》课程的专任教师,我们深知这一实践性极强的旅游专业课程对教师相关业务能力的高要求。

  在系里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先后前往江西国际旅行社、南昌国际旅行社、江西铁路国际旅行社和江西山水旅行社进修、学习、兼职,全面接触并实践了从门市接待、一线导游到后台操作的旅行社经营管理全过程,相继考取了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英语导游资格证书、中级导游资格证书。

  和业界的持续接触使《导游业务》课程专任教师能始终直接了解到来自企业一线的最新信息,从而根据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的发展趋势来调整讲述内容。

  (二)积极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请进来

  作为一直在教室学习的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专业的学生,最缺乏的莫过于实践经验,而在校老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在实践操作方面的经验肯定不如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门人士。正视这一不足,我们请来了一批优秀的导游员来校做专题讲座,如“导游讲解技巧系列”,“导游应变技巧系列”,“处理旅游投诉系列”等;还请来了旅行社的主要部门经理来做“销售实务”、“计调技巧”等讲座。通过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帮助在校教师针对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校学生则通过请进来的老师也了解了课本外的旅行社业务、导游业务,从而强化了专业概念与行业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坚持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

  过去,我们的《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全部在教室里进行,不管是景点的讲解还是对客接待都可谓是纸上谈兵。

  曾有毕业生面对游客讲解时只能讲三言两语的情况发生。倒不是他们不愿意讲,而是因为讲不出来,他们对自己所处的城市和景点不了解、不熟悉,对客人的需要知之甚少,因为他们以前很少、甚至根本未到过某些景点。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现场训练,这是封闭式教育体制的一大弊端,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接待水平都较差。

  为此,我们对原有的教育方式作了相应的调整,大力加强了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

  我们带学生去市内的著名旅游景点如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地实地授课,现场演示导游讲解技巧;同时选择了一批有实力的旅行社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安排尽可能多的学生去旅行社跟团、带团;让部分已取得经验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做模拟景点导游的演示,从而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导游员和游客两种角色的体验,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克服自身性格的弱点,更有针对性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敬业精神。

  我们还安排学生在景点观察不同导游的讲解,并评议,之后让他们进行准备,进行导游讲解。

  长期观察以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现今导游中,不称职的无非两类,一类是工作态度不好,大至坑蒙拐骗、违规违纪乃至违法,小至敷衍搪塞,以虚代实,胡说八道;另一类是虽有服务好的意愿却缺乏服务好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让学生采访好的导游,比如银发导游和专家导游。这些导游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岗敬业,导游讲解十分投入,而且善于中外比较,深入浅出,能针对不同对象,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安排学生直接采访境内外的旅游者,了解他们对导游员的要求。比较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调查比较就使我们的同学通过对现实反差的评析,对游客心目中称职的导游员有了明晰的了解。现在,学完《导游业务》相关课程的部分学生,即使第一次独立带团,也由于学习中的多次演示和对景点的熟悉,对客人需求的了解,讲解和接待效果都比较令人满意,许多旅行社在旺季时都争相邀请学生前去带团。

  为了让学生在毕业时更有实力竞争旅行社的岗位,我们为在校学生安排了参加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的机会。这样,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持“双证”(专科毕业证书、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走出校门,在旅游就业市场上广受欢迎。

  (四)坚持定期举办导游技能大赛和校园景点导游等活动

  导游员讲解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导游员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些同学,往往在课堂上和人多的场合表现得很拘谨,缺乏勇气和信心,影响表达能力的发挥。针对同学们的这一弱点,我们一改往日教学中只是老师动口的方式,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加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我们多次开展了课堂导游词演讲比赛,并在每一个同学演讲完之后,要求其他同学都要坦诚地指出这个同学在演讲中口语表达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错误以及在形体语言上的多余小动作,逐渐培养起口语表达的自信心,从而使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加强。

  在此基础上,我们每年定期开展导游技能大赛活动并聘请部分旅行社经理和专业老师做裁判。实践证明这是个发现人才和促使学生对自身能力形成正确认识以及养成良好学习风气的好办法。

  此外,我们意识到学院新校园本身就是一个极佳的旅游景点。我们指导学生搜集、挖掘、整理了大量的校史及相关资料,形成了《江西共贸学院导游词》,并且每年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上,招生工作开始时,组织学生成立校园导游队,负责向每年进校的新生进行校园导游。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批批学生通过校园景点导游的实践,得到极大的锻炼,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毕业后很快成为各大旅行社的骨干。

  四、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课程教学文件

  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完善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导游讲解技能实践教学大纲、导游讲解实训指导书。从单纯的理论课程教学延伸到《导游业务》理论教学和《导游讲解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整套实践性教学文件。

  (二)实训场所建设计划

  通过对专业院校和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我们了解到现场模拟导游技能是旅游企业最为重视的一项专业技能,院校模拟导游实训室的建设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对两个院校模拟导游实训室的比较,江西旅游商贸学院实训室比较简单,但沙盘模型较有特点,浙江旅游学院实训室布置新颖创新,能够让学生投入到现场模拟导游的情境中。我们将实训室建设分为模拟讲授区和练习区两大块。模拟讲授区内设有电脑、投影仪、话筒等设备,练习区内设有江西景区11个旅游景点展示板。学生在实训室中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导游讲解和带团技能,融如到现场导游讲解的情境中。建设模拟导游实训室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能为旅游企业培训人才,扩大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增加经济效益。

  (三)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1、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双师型”的职教师资队伍。教师的学历100%达标;“双师型”

  专业课教师达到90%以上。

  2、提高师资学历层次。

  3、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学习最新管理经验,提高技能执教能力。

  4、加大招生就业工作力度,建立人才信息库。

  (四)教材建设

  1、所选教材为江西省旅游局组织省内名师编写的切合于本地特色的导游资格考试用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导游实务》。

  2、王佳参编《导游带团技巧》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在20**年12月出版。

  3、曾聪参编《旅游学概论》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在20**年12月出版。

  4、课程组成员继续编制各类旅游类教材。

  (五)课件制作计划

  1、制作《导游业务》理论教学课件,比较成熟。

  2、制作江西部分旅游景点讲解教学课件和VCD光盘,正在完善。

  (六)试题库建设计划

  1、具备符合江西省导考要求的试题库。

  2、20**年通过学院课程考试目标认定,效果良好,有一整套系列考试试题。

  (七)教研、科研课题计划

  1、王佳申报的“《导游业务》优质课程建设”院级课题正在建设。

  2、曾聪申报的“《中国导游知识》优质课程建设”院级课题正在建设。

  (八)课程教学管理及档案建设

  比较完善

  五、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负责人

  姓名王佳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81年2月

  民族汉

  专业技

  术职称

  助教

  中级导游

  现任职务

  餐旅教研室主任

  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课程组主要人员(含课程负责人)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3年内的论文或立项(只须列1项)

  计算机运用能力

  主讲课程

  (不超过3门)

  王佳

  1981、2

  助教

  论文《对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几点探讨》

  较熟练

  《导游业务》、《模拟导游》、《导游带团技巧》、《旅游概论》、

  袁三梅

  1970、7

  副教授

  江西省科技厅课题《江西国有旅游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较熟练

  《饭店财务管理》、《饭店管理概论》、《饭店前厅管理》

  谢永健

  1965、7

  副教授

  论文《论江西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较熟练

  《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

  《中国旅游地理》、

  曾聪

  1982、7

  助教

  较熟练

  《中国导游基础知识》、《红色旅游》、《旅游英语》

  王玲丽

  1949、7

  高级技师

  论文《中专校内实践性教学管理之我见》《强化学校目标管理意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较熟练

  《饭店餐饮管理》、《酒巴管理》、《中国饮食文化》

  邱华珍

  副教授

  较熟练

  《食品营养与卫生》、《旅游概论》、《旅游

  心理学》

  王星

  1979、10

  助教

  论文《浅谈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教育方法》

  较熟练

  《导游业务》、《模拟导游》

  (二)工作计划与人员分工

  负责人

  具体内容

  完成时间

  王佳、曾聪

  配套教学用书及资料、

  20**.9

  王佳、王玲丽

  师资对伍建设

  20**.2

  全体课程组成员

  教材建设、教研科研课题计划、档案建设(岗前培训制度、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每学期教学任务书、教学总结、成绩分析)

  20**.2

  王佳、王星

  课件制作、试题库、试卷

  20**.2

  谢永健、袁三梅

  教研室活动、说课、评课、听课、交流心得

  20**.1

  执笔人:王佳

  10

篇5: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进步心得体会

  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进步

  心得体会

  本学期研读了《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进步》这本书,收获颇丰,最近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遭到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构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离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布满豪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一)新课改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

  在参加了屡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完全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概的教室布置也太烦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题目,激昂的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之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阅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很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看着大家忽然繁忙起来,

  我的压力忽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点犹豫,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几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乱烘烘,孩子们自主快乐了,一节课下来,体会只有一个字:乱!刚刚涌起的一点豪情也逐渐冷却下来。难道新课改就是乱,乱就是新课改?我迷惑了:难道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否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过实践,渐渐地,我的思惟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由于把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没法企及;之所以感觉乱,是自己的思惟还定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从心理上还没有完全的接受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实在,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中断过的寻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全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

  契诃夫说过:“书知识假如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师生之间多多交换,会进步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课上,一个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某某一起造作业。”本来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答应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顽耍,但看着他渴望的眼神和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因而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兴奋,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坐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个“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马佳璇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坐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否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早换好就可以够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假如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起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留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他人。”

  再上课时,我发现每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落后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仔细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换,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本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华,掌控内涵,深入领会,进步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取得进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相互交换,相互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的课堂、豪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进步教育教学效力。

  以上是我学习《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进步》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本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起本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