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住宅楼工程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7322

住宅楼工程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住宅楼工程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为确保砼的施工质量,施工前除必须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做到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外,必须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方能确保砼的施工质量。

  [1 承台砼关键技术措施

  1、按设计要求的砼强度等级,严格选用砼的最佳配合比,并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进行优化。

  2、为减少水泥的水化热,拟选用425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砼,控制水的用量,同时掺加适量UEA微膨胀剂。

  3、使用洁净的中粗骨料,即选用粒径较大(5-25mm),级配良好含泥量小于l%的石子和含泥量小于2%的中粗砂;掺加磨细I级粉煤灰掺合料,以代替部分水泥;掺加适量木质磺酸钙或同类性质减水剂;降低水灰比,控制坍落度。

  4、严格控制砼出机温度及浇筑温度使用商品砼前,向供应商事先提出要求。为降低砼的入模温度,我公司将严格要求商品砼供应站控制石字和水的温度,

  5、加强养护措施:砼浇好乏后小时内,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二层草袋,控制砼表面与砼内部之间的温度差不超过25℃。

  [2 承台砼施工准备

  l、对商品砼供应商进行统一的技术交底。外加剂单独计量,原材料储备是否足量,确保连续供应。要求原材料、外加剂均采用电子计量、微机控制、自动上料。

  2、砼拌制时,对砼厂家进行监控,派驻技术人员对砼生产厂家的原料的质量、坍落度以及供应速度进行跟踪检查、记录,确保供应的连续、匀速,质量的稳定。

  3、准备充足的施工机械,除现场实际使用的施工机械外,准备足够的备用设施,至少配备一台备用砼输送泵。

  [3 承台砼施工方法

  1、机械选择:

  承台选用2台汽车泵输送砼;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多台小型高扬程抽水机辅助抽除浇筑时产生的泌水。

  2、砼浇筑顺序:

  砼浇筑采用分区分段分层,循序退打,一次到顶的方法。商品砼由自动搅拌运输车运送,由输送泵车泵送砼,从基坑一端推进到另一端,由一个泵负责浇筑一个区进行浇筑,每次浇筑厚度根据砼输送能力、施工段宽度及坡度、砼初凝时间进行计算,每层厚度30~40cm。若有意外,砼输送能力下降,则立刻减小砼浇筑厚度,确保在底板砼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

  在浇筑砼的斜面前中后设置3道振捣器振捣并采用二进振捣。

  3、砼浇筑:

  每层砼应振捣密实,前层砼必须在初凝前被新砼所覆盖,振动器应插入下层砼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砼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和砼不再下沉为准。不能漏振和过振。砼浇筑到顶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平板振动器移动间距要确保相邻搭接Scm,防止漏振。

  4、泌水排除方法:

  提前在基坑下端外侧砌筑集水井,砼振捣过程中的泌水流入砖砌小井内,用泥浆泵排除。

  5、砼上表面标高控制:

  在浇筑砼前,用精密水准仪、经纬仪在墙、柱插筋上测得高出0.5m的标高用细油漆做标志,使用时拉紧细麻线,用lm高的木条量尺寸初步调整标高,全站仪器和水准仪精密复核即可。

  6、砼表面二次抹平:

  砼浇筑到顶面,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后,随即用括尺括乎,二次铁滚压碾两遍,用铁板抹平整一道,待砼终凝前,用木蟹槎一遍,再用铁板收一道。

  [4 承台混凝土温度控制

  根据砼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分析,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温度指标在允许范围内,才不使砼产生裂缝。

  1、控制指标

  (1)温升值在浇筑入模温度的基础上不大于35℃。

  (2)砼里外温差不大于25℃。

  (3)降温速度不大于1.5~2℃/d。

  2、力掺合料及附加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掺粉煤灰,膨胀剂,替换部分水泥,掺减水剂,减少水灰比到0.5以后,达到水泥用量最少的目的,减少水化热总量。

  3、控制砼出罐和入模温度

  (1)降低出罐温度

  为有效控制砼出罐温度(不超过260C),当气温超过300C时,粗骨料需浇冷水隆温和遮盖不让太阳直接暴晒。

  (2)控制砼运输和入模温度

  砼运输和泵送过程中,要控制温度不超过出罐温度,应在砼罐车和输送泵管上,覆盖保温材料以保持砼入模不超过260C。

  [5 承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值

  根据精确度要求,在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值的计算中只考虑单方胶凝材料用量和混凝土入模温度两个主要因素根据掌握的混凝土配合比,所计算的大体积内部最高温升值如下:

  Tma*:W×Q/C×γ

  Q--每立方米砼中水泥的用量(kg/m3),Q取447kg/m3;

  C一砼的比热,取0.96×103J/kg.℃;

  γ一砼的密度,取2400kg/m3;

  Tma*=447×334E3/0.96E3×2400

  =64.8℃

  桩台底板处于基坑围护帷幕的范围,并考虑桩台底板的一维散热条件,影响系数取0.85左右,则Tma*=0.85×64.8℃=55.1℃。

  砼在冬季气候条件下浇筑,估计砼入模温度为15千20℃之间,取18℃,

  则预计基础中心水化热温升最高温度为:Tmak=16℃+55.1℃=73℃。

  [6 承台混凝土温控监测

  随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是指导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关键所在。为及时控制和了解承台混凝土施工时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应留设测温孔。每个测温点按混凝土上、中、下3处布置3个测温点。

  [7 延缓承台混凝土的降温速度

  承台砼保湿、保温养护及养护材料厚度计算:

  混凝土的养护,其主要作用是保湿、保温,尽最大可能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具体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二层草袋。

  砼养护材料的厚度,由下式计算可得:

  δ=0.5入H(Ta-Tb)k/入l(Tma*-Ta)

  式中:δ一草袋厚度

  H一大体积混凝土凝土厚度,1.4m

  λ一草袋的导热系数,0.14W/(m、K):

  λ1-混凝土的导热系数2.3W/(m、K)

  Ta--混凝土与养护材料接触面温度,当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30℃时,Ta=Tma*-25=73-30=430C。

  Tb一施工时大气平均气温

,100C

  K传热系数修正值,取1.3

  δ=0.5λH(Ta-Tb)k/λ1(Tma*-Ta)

  =0.5×0.14×1.4(43-10)×1.3/2.3(73-43)

  =0.06093m

  =6.093cm

  通过理论计算,采用上、下各铺一层塑料薄膜加王层草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其内、外部温差值可控制在30℃丛内,铺设时要求薄膜和草包需搭接铺设,同时上下层之间搭接应相互错位,不得有砼露面的部位,另外承台侧边模板外侧另挂两层草包,可以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施工前需按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抗裂计算,保证混凝土理论计算中不出现裂缝。

  2.根据本工程底板混凝土的特点,浇筑方法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浇筑法,分层厚度600mm,斜面坡度为1∶6~1∶10,底层混凝土浇筑一定距离后,便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分层浇筑直至全部浇筑完毕。

  3.要求混凝土浇筑后加强测温工作,对混凝土内部,混凝土表面及环境温度第一天每2h进行一次,以后每4h测一次。如温差超过20℃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增加或减少保温层厚度,周围环境临时封闭等,以确保两个温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4.混凝土的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前、后布置两台振捣器,中间布置一台。第一台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由于基础底板钢筋一般布置较密,第二台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振捣器也相应跟上,以保证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为保证密实,防止泌水现象发生,对混凝土振捣工艺进行改进,及时浇筑后,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并在初凝前抹面,最后将多余水分清除。对振捣的要求是:振捣棒操作要作到快插慢拔,插入点间距400mm,振捣时间15~30s,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0mm。

  5.浇筑混凝土后待一段时间后进行表面二次压实,以防止上层钢筋的下部产生游离,致使钢筋处产生小裂缝。

  6.因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强度试块留置可按预拌混凝土原则每200m3取一组。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加以覆盖养护,待表面与大气温差小于15℃,并且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时,可以停止养护。

篇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方案

  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高,厚度和体积大,施工时正值寒冷春季,突出难度如下: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和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在规定限值(25℃)以内,存在3个极不利因素:①底板(承台)混凝土超厚,要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易散发;②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般需用硅525或硅425水泥,水化热高;③春季施工,环境温度低,混凝土内表温差大。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必然形成较高的温度,存在着产生裂缝的危险。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就必须从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这两方面综合考虑。为此,我们编制了较为完整的施工方案。

  1.C40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为降低C40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最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因此,必须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

  1.1.原材料选用。

  1.1.1.水泥:C40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1.1.2.细骨料:宜采用Ⅱ区中砂,因为使用中砂比用细砂,可减少水及水泥的用量。

  1.1.3.粗骨料:在可泵送情况下,选用粒径5-20mm连续级配石子,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1.1.4.含泥量: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是要害问题,若骨料中含泥量偏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又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抗裂的危害性很大。因此骨料必须现场取样实测,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

  1.1.5.掺合料:应用添加粉煤灰技术。在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并且混凝土的28天强度基本能接近混凝土标准强度值。故本工程采用60天龄期的混凝土强度来代替28天龄期强度,控制温升速率,推移温升峰值出现时间。

  1.1.6.外加剂:采用外加UEA技术。在混凝土中添加约10%的UEA。试验表明在混凝土添加了UEA之后,混凝土内部产生的膨胀应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这样相应地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1.2.试配及施工配合比确定:

  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每立方米混凝土配合比为525号水泥400kg,连续级配碎石(粒径5—20mm)1060kg,掺合料73kg,外加剂6kg,水170kg,坍落度160—180mm。

  2.温度预测分析:

  根据现场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中的气温气候情况及各种养护方案,采用3D—TFEP程序对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及温差进行计算机模拟动态预测,提供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及随混凝土龄期变化情况,进行保温养护优化选择。根据计算,拟先在混凝土表面铺一层塑料薄膜,中间覆盖1—2层麻袋,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3.1混凝土浇筑方案:

  由于承台混凝土厚达到2.5m,内部水化热温升偏高,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不易控制,同时考虑基坑支护已有偏移,必须尽快浇筑底板,但商品混凝土供应有问题,故确定混凝土浇捣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浇捣周边小承台的下层部分(即底板底面高程以下的部分。下同);第二阶段浇捣大承台的下层部分;第三阶段在大中承台的下层部分浇捣后,紧接着从大承台往边扩散,浇捣整个基础的底板部分(包括大小承台的上层部分)。

  3.2.混凝土浇筑:

  为了使混凝土浇筑不出现冷缝,要求前后浇筑混凝土搭接时间控制在5小时内(初凝时间>8小时),因此,混凝土浇筑前经详细计算安排浇筑次序、流向、浇筑厚度、宽度、长度及前后浇筑的搭接时间,实施了以下浇筑主案。

  3.2.1.第一阶段: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另备用2台),10辆罐车,另备用2辆,每个承台独立浇筑。

  3.2.2.第二阶段:自北向南采用斜面分层(分四层)浇筑,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法。采用两台输送泵(另备用2台)布料,18辆罐车,另备用5辆。每台输送泵控制范围6m。

  3.2.3.第三阶段:

  3.2.3.1.底板从北向南顺序浇捣,以4轴为界,每台输送泵控制范围6m宽度浇筑前进。

  3.2.3.2.中心承台均覆盖完成后,从D(C)轴中心筒体边缘浇捣至A(I)轴。

  3.2.3.3.余下部分均按每道6m宽度浇筑前进。

  本阶段采用两台输送泵布料(另备用2台),18辆罐车,另备用5辆。

  3.3.混凝土振捣要及时,同时不漏振,但也不能过振,防止离析。

  3.4.混凝土表面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3—4h内初步用水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2遍,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控制表面龟裂,并按规定覆盖养护。

  4.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

  在核心筒大承台范围垂直埋设9根测杆(编号为A1—I1),另选 2个小承台各埋入1根测杆(编号为A2、B2),每根测杆沿混凝土的厚度设5个测点(如图b示意),合计11根测杆55个混凝土内部温度测点;同时在混凝土外部设置气温测点2个,保温材料温度测点2个及养护水温度测点1个,总计60个工作测点。另设60个备用用测点。所有工作测点都通过热电偶补偿导线与设置在测试房的微机数据采集仪相联接,温度监测数据由采集仪处理后自动打印输出。现场温度监测数据由数据采集仪自动采集并进行整理分析,每隔一小时打印输出一次每个测点的温度值及各测位中心测点与表层测点的温差值,作为研究调整控温措施的依据,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5.养护措施:

  5.1.第一阶段施工完毕后,因承台混凝土表面位于底板面层钢筋以下60cm处,无法覆盖保温材料,于是在浇筑后4—5h采取间断浇热水的措施,尽量控制温差。其间出现过温差>25℃,及时采取了措施(水温加高,并用碘钨灯照射),温差控制在25℃内。

  5.2.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施工间断很短,几乎连续浇筑。当第三阶段混凝土浇捣后4—5h内(根据实践表明,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覆盖,效果更好。),表面抹面后,浇温水保养后,表面及时铺一层塑料薄膜,中间覆盖1—2层麻袋(底板区域1层,承台区域2层),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在养护期间,随时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及温差(内表温差达23℃时就发警报),及时浇水保持混凝土温润。其间大承台温差大于25℃,采取了灯照和上搭2m高塑料保温棚,将温差控制在25℃内。

  6.健全施工组织管理:

  在制订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同时,还落实了组织指挥系统,逐级进行

了技术交底,做到层层落实,确保顺利实施。

  7.混凝土的监测结果

  7.1.混凝土浇筑温度为13~21℃,混凝土浇捣及养护期间环境温度日平均为10.1~22.3℃。

  7.2.小承台下层部分:中心混凝土最高温度为60.0℃,面层混凝土最高温度为37.4℃,底层混凝土最高温度为49.2℃。小承台上层部分:中心混凝土最高温度为49.2℃,面层混凝土最高温度为48.4℃。大承台区域:中心混凝土最高温度为70.5℃,面层混凝土最高温度为57.2,底层混凝土最高温度为52.6℃。从监测结果可看出:一般地,混凝土厚度越厚,体积越大,其内部的水化热温度峰值就越高。

  7.3.随着混凝土厚度、体积的增大,其内部热峰值出现龄期也相应延长:小承台上层部分(混凝土厚度为0.6m)中心热峰出现龄期为1天,小承台下层部分(混凝土厚度为1.9m)中心热峰出现龄期约为2天,大承台区域(混凝土厚度为2.5m)中心热峰出现龄期为3~3.5天。

  7.4.小承台的下层部分混凝土浇捣后,因商品混凝土的供应接不上,混凝土施工被迫停了一周时间。在上层部分混凝土浇捣前,由于下层部分临时表面位于基础面层钢筋网下方0.6m处,无法覆盖保温材料,于是采取现场烧热水间歇浇洒的养护措施以提高面层混凝土温度,其内表温差基本被控制在25℃以内。

  7.5.小承台的上层部分混凝土厚度薄(只有0.6m厚),表面又得到很好的保温,因而内表温差极低,基本在10℃以下,最大为13.2℃。

  7.6大承台区域混凝土也分上下两层浇捣,但由于间歇时间极短(只有4~6小时),分层的影响不明显。混凝土浇捣后很重视保温养护工作,在前17天龄期内全区域的内表温差均控制在25℃以内,因养护期间遇阴雨天气,混凝土表面基本处于水养护状态,保湿良好。

  8.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8.1.混凝土浇筑不应留冷缝,保证浇筑的交接时间,应控制在初凝前。

  8.2.保证振捣密实,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严防漏振及过振。

  8.3.及时发出温控警报,做好覆盖保温及保湿工作,但覆盖层也不应过热,必要时应揭开保温层,以利于

  散热。

  8.4.保证混凝土供应,确保不留冷缝。

  8.5.做好现场协调、组织管理,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按计划顺利进行。

  9.结束语:

  经现场检查,本基础未发现温度变形裂缝。实践证明,在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做好温度监测工作及加强养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坚持严谨的施工组织管理,完全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的发生,达到良好的自防水抗渗效果。另外,外加剂方面也可以糖类缓凝剂,养护分三个阶段用3种水温养护。

篇4: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高层建筑中,由于上部荷载大,大都采用混凝土体积较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实体结构。这种混凝土的特点是:结构截面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应力是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的原因。裂缝大致有两面裂缝和贯穿裂缝二种。

  1.表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在水化过程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上升。由于混凝土表面散热快,混凝土内部散热慢,形成混凝土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底,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危害较小,可采取加强表面抹面、保温、保湿等措施来弥补和避免。

  2.贯穿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浇捣初期,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引起升温,浇捣数日后,混凝土逐渐降温,降温差引起的变形,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上述二种变形相加在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约束时引起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可能产生贯穿裂缝。贯穿裂缝会影响结构整体性、防水性,钢筋锈蚀影响构耐久性,所以贯穿裂缝必须坚决控制。

  综上分析,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就是要避免出现表面裂缝和坚决控制贯穿裂缝的发生。

  二、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

  1.标准:避免表面裂缝,不出现贯穿裂缝,经养护后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和抗涌等级。基本项目中的蜂窝、孔洞、主筋露筋、缝隙夹渣层按混凝土工程的要求控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抗裂要求高,为此以上缺陷应从严控制。允许偏差项目按混凝土分项工程进行控制。

  2.施工方法: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大小于抗压强度,这是混凝土容易开裂的一个原因。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离散性大,它与水泥用量、水泥浆量、水灰比、粗细骨料品种、砂石含泥量、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以及养护条件有关,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创造各种条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密实,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达到坚决控制贯穿裂缝出现的目的。

  (1)材料质量控制:选用低热和中热的水泥品种,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加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使用外掺剂减水,推迟水化热释放速度和放热高峰。尽量选用5~40mm石子和中、粗砂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控制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砂子含泥量不大于2%,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施工温度的控制: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小结构物的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也很重要。

  ①混凝土出机温度的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和水温度,砂的温度次之,水泥的温度影响最小。为此应重点控制石子的温度,气温高时,在砂、石堆场搭遮阳装置,夏季运输过程要防晒。

  ②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后,经运输、卸料、浇筑、振捣、平仓等工序后的混凝土温度称为浇筑温度。浇筑温度对结构物的内外温差影响不大,但温度过高会引起较大的干缩,给混凝土浇筑带来不利。根据实践经验建议最高浇筑温度控制在40℃以下为宜,这就要选择合理的浇灌时间,完善浇筑工艺和加强养护工作。

  (3)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提高10%~20%,从而提高抗裂性。振动界限是指混凝土二次振捣的恰当时间,即混凝土经振捣后尚能恢复到塑性状态的时间。

  (4)改进混凝土搅拌工艺: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的结构致密,加强粘结。传统的搅拌工艺水分直接润湿石子表面,在混凝土成型和静停的过程中,形成石子表面的水腊层。在混凝土硬化后,由于水膜的存在而使界面过渡层疏松多孔,削弱了石子与硬化水泥浆之间的投料,使砂浆或净浆裹石,可以有效地防止水膜存在于石子与砂浆之间。

  (5)混凝土养护:为了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必须切实做好。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措施常伴有保湿作用,保温同时保湿能收到极好的养护效果。

  ①保温保湿材料选择上尽量考虑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和价格便宜。一般用的有油布、塑料薄膜、草包、锯末、炉渣、砂等不易透风的保温材料或蓄水养护。保温养护: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延长散热时间,使混凝土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发生贯穿裂缝。

  ②保温养护:刚浇筑不久的混凝土,尚在凝固硬化阶段,水化的速度较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混凝土在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贯穿裂缝发生。

  (6)升、降温控制信息化施工:上述保温保湿材料厚度、升降温控制都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而实际施工中各种变化因素、气候因素都会影响到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的。为了摸清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大小及不同深度温度场升降的变化规律,随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情况,在混凝土内不同部位埋设铜热传感器,用混凝土测定记录仪,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测,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7)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具有面积大、厚度大的特点。同时由于混凝土量大,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浆量多、泌水多,所以在浇筑质量控制中有别于普通混凝土的浇筑。

  ①浇筑方法:一般混凝土在大面积施工时可采用分层分段踏步式推进(图2-39)。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浇捣时由于流动度大,上口浇筑点插入振动器后,混凝土可2m高度内斜向流淌14~15m,不能形成跳步,也无法分段(图2-40)。所以一般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经常拆卸输送混凝土管道,提高泵送效率,简化凝土的泌水处理,并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

  ②混凝土振捣:根据泵送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条浇筑带前、后布置二道振动器。前道振动器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的密实;后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图2-41)。

  ③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板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少量来不及排出的泌水被混凝土推至基坑顶端,由顶端模板下部的预留孔据出坑外。当混凝土坡

脚接近尽端模板时,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尽端往回浇,另外二侧加强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就在蹭开成水潭,用软轴泵及时排除。

  ④混凝土表面处理: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混凝土浇完后一定要认真处理,经4~5h左右,按标高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用林蟹打磨压实,待接近终凝前,用木蟹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缝团合,然后覆盖保温材料保温保湿养护。

  ⑤混凝土测温:将铜热传感器用绝缘胶布绑扎好,放到预定的测点位置与钢筋扎牢(一定要与钢筋隔开不能直接接触),待各个铜热传感器绑扎后,把铜热传感器的信号馈线收成一束,固定在横向钢筋下引出到机房。馈线与仪器接好后,对铜热传感进行试测,待浇筑混凝土后测试。

  混凝土浇筑至中心部位时,就可开始测温,一般测温记录要求:

  第1d~第5d,第2h测温一次;

  第6d~第25d,每4h测温一次;

  第26d~第30d,每8h测温一次;

  第31d~第37d,每12h测温一次;

  第38d~第60d,每24h测温一次。

  测温时间延续多久,由温差决定,测温频率大小,也应由温差梯度大小确定。如温差小而稳定,可以提前结束测温。

  (8)后浇带的施工:这是施工期间的临时伸缩缝,用以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少约束应力,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宜少于40d,在此期间内早期温差及30%以上的收缩已经完成。当地上、地下都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根据设计图的位置,混凝土应贯通底板、墙板、顶板整个结构,后浇带部分的钢筋应连续不断。

  ①后浇缝可留成企口缝、阶梯缝或平直缝,

  ②后浇带混凝土应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并间隔6个星期后浇筑,在此间隔期间,应保持该部位清洁。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4个星期;

  ③后浇带应优先选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原结构。施工前,原结构两侧面浮浆要凿清、形成毛面,隔夜清洗,保持湿润,并刷水泥净浆。

篇5:住宅楼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住宅楼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1)事前计算混凝土水化热,为有效控制做好准备。

  2)控制好砼入模温度。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控制分层厚度、测温和保温)。

  4)改善约束条件,消减温度应力。

  *混凝土的浇筑

  1)分层和振捣方式

  底板混凝土浇筑量大,铺开面大,为了在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通过时间计算,按1:5~6的坡度斜向分层推进。

  为了避免泵管的振动影响底板钢筋的位置,泵管需架设在支设的钢管架上,不得直接放置在钢筋骨架上。架设泵管的脚手架钢管要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拔出,防止底板混凝土出现纰漏。

  由于泵送砼塌落度大,砼斜坡摊铺较长,故砼振捣由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内50~100mm,使层间不形成砼缝,结合紧密成为一体。

  2)泌水处理

  浇筑过程中砼的泌水要及时处理,泌水流向板底的集水坑、集水井处,然后用泵抽出。免使粗骨料下沉,砼表面水泥砂浆过厚致使砼强度不均和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温度控制

  根据砼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分析,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温度指标在允许范围内,才不使砼产生裂缝。

  控制指标:

  A、砼内外温差不大于25℃。

  B、降温速度不大于1.5~2℃/d。

  C、控制砼出罐和入模温度(按规范要求)。

  加掺合料及附加剂:掺粉煤灰,替换部份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掺减水剂,减小水灰比,防止水泥干缩。

  *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砼内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砼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砼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蓄水进行养护,塑料薄膜要覆盖严密,防止砼暴露。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

  蓄水层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常温后方可放水。详见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