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混凝土质量要求

4480

混凝土质量要求

  混凝土质量要求

  1、混凝土用的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混凝土运输、浇注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照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2、砼坍落度、同条件试块、标准养护试块必须按GB50204-20**标准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3、自拌砼的砂、石、水泥产品合格证、复试报告符合要求。

  4、混凝土试块制作

  混凝土试块按规范规定制作,并在工地设试块标养室。取样应在现场随时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00m3 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 m3盘时,取样不得小于一次;

  (3)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100盘,取样不少于一次;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商品砼混凝土每100m3做一组试块,不足100m3取一组;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6)抗渗砼试块为500 m3取一组试块,不足500m3取一组。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钢筋混凝土工程基本质量要求

  钢筋混凝土工程基本质量要求

  (一)模板工程

  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1)强度:模板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若强度不足,会使模板变形甚至破坏,在浇筑混凝土时,造成涨模则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土质量。

  (2)刚度:模板本身应有足够刚度,符合计要求,若刚度不足,致使模板产生挠曲变形,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3)支撑系统稳定性:模板支撑稳定性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会造成模板失稳倒塌,形成混凝土质量事故,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4)支承面积:支架必须有足够地支承面积,使上部荷载通过支架的底部(填块、填板、钢梁等),均匀传递到支承面上。支承在疏松的土质上时,基本必须经过夯实,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有效支承面积。

  (5)防水:作为支承支架的基土,必须在其四周设有排水沟、集水片等措施。对湿陷性黄土,还应有井点抽水等其他防水措施。

  (6)防冻:对支承在冻融的基土上,必须有足够深度的支承部分,铲除冻融的基土,并铺上干砂,经拍实后再作支架支承。

  (7)消除施工挠度: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梁,当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应起拱,以消除在施工过程中结构自重,设备重及施工人员、施工机具的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挠度。若设计无规定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的3‰。

  (8)模板拆除:拆模时整体式结构承重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达到的规定强度时方可拆模。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不变形、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承重底模当其构件跨度不大于7m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80%,当构件跨度大于8m时或是悬臂构件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可拆除。

  拆模施工必须按照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的原则,拆除时,不要将立柱的受力点直接作用在砼上,以保护砼结构不受到损伤。

  (9)应根据各种不同种类的模板选用合适的隔离剂。隔离剂材料的选用应考虑脱模容易,不污染构件表面,对混凝土与钢筋无损害。

  (10)模板拼缝严密,拼缝间隙不大于2.5mm。缝隙过大采用镶嵌措施。砼浇筑前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确保砼的和易性。

  (11)支撑楼板的模板采用多层板或竹模板,也可采用钢模板,但必须保证天棚的四个角顺直,天棚底面必须达到不抹灰的程度。

  (二)钢筋制作、绑扎与安装质量的:

  (1)钢筋接头:轴心受拉、小偏心受拉杆件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2mm、Ⅱ级钢筋均宜采用焊接。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中的受压钢筋的接头,当直径大于32mm时,应采用焊接。焊接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2)绑扎接头:钢筋交叉点应用铁丝扎牢;板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双向受力钢筋须全部扎牢;在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绑扎接头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绑扎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也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3)箍筋质量控制:箍筋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一般结构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弯钩达到135度。

  (三)混凝土工程

  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1)配合比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特点、组成材料的质量、施工方法等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配来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应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最小水泥用量和最大水灰比。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混凝土坍落度宜为80-180mm;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外加剂。

  (2)拌制质量控制。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承重构件及量大的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向搅拌机料斗装料程序为:砂-水泥-石子-水。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不能获得高质量的拌合物,为此必须控制搅拌时间。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符合原规定的坍落度,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后的延续时间不得超过规范的规定。

  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3)浇筑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额油污等应清理干净;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教组合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根据工程需要和气候特点应准备好抽水设备、防雨、防暑、防寒等物品。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厚度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配筋情况、捣实方法而定,但浇筑的一次性厚度不得超过50cm。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上面20-30mm。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剪力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已浇好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N/㎡;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积水,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

护,在炎热气候条件下,还应采取控温措施,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5)断面小、钢筋较密,要选者合理的粗骨料,钢筋特密的部位应采用相同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并采取侧面开口的浇筑措施,严禁振捣钢筋。

  (6)砼的保护层垫块的强度等级同砼的强度等级,确保每平方米不少于4块并与钢筋绑扎牢固,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

  (7)浇筑楼板砼时应采取两次抹实压光的方法,最后一遍应在砼收水时进行抹实压光。

  (8)严格控制砼工程蜂窝麻面、露筋、空洞、夹渣、裂缝、变形、烂根、缺楞掉角和凸凹不平等严重质量缺陷。

篇3: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通病以预防措施

  混凝土冬期施工的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一).钢筋的锈蚀与混凝土裂缝

  由于钢筋的氧化锈蚀伴生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产生裂缝。其次,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强度低,失水太快也会引起开裂。混凝土内部水分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形成压力也将引起轴向裂缝。

  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氯盐的掺量。按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氯盐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1%,基本钢筋就不锈蚀。

  2.限定量的氯盐掺入时应充分溶解或搅拌均匀,以防止偏折引起局部钢筋锈蚀。3.控制水泥质量和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增大其密度性,防止水分转移,均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二).结构疏散与水分转移

  水分转移及结构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土黄色,砂浆骨料结合脆弱,声音空哑等为特征。同时由于混凝土内部压力差、温度、湿度差,使水分自边缘向中心移动造成空隙。

  预防措施:1.适当掺用以防冻剂-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组成的复合外加剂,减少水灰比,采取重复振动,加压振动,提高结构致密性。

  2.混凝土表面“冰封”利用其湿水性均为有效。

  (三).表面起灰

  所谓“表面起灰”是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面起灰,骨料裸露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延长混凝土混合物搅拌时间,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水

  (四).结晶腐蚀-混凝土表面返霜

  混凝土硬化后,某种外加剂溶液通过毛细管的作用渗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则逐渐蒸干,此种情况还将影响混凝土与饰面层的结合。

  预防措施:

  1.适当控制外加剂的用量(最好不要超过水泥重量5~7%)

  2.外加剂充分溶解后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混凝土浇灌后,立即在其表面覆盖1~2层薄膜塑料。严防混凝土水分外移。

篇4: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1)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1)

  1、预防混凝土实际强度低于设计标准值的措施

  (1)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图纸,掌握不同层次、部位、不同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标号,并用表格形式记录在案,便于核对查考。

  (2)现场试验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塌落度、按标准方式制作、养护试块,及时进行试压,试块组数必须按验收规范规定数量制作,并提供系统的强度资料,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

  2、防混凝土在运输、浇灌中离析的措施

  (1)用车辆运输混凝土时,工地道路面层必须平整,每班有人保养,保持运输平稳。

  (2)混凝土从拌和机卸料经运输到入模浇灌最大允许延续时间,气温25℃以下为90~120mim,25℃以上为60~90mime。

  (3)混凝土在水平与垂直运输中要尽可能减少转载次数。

  (4)混凝土的坍落度由配合比设计确定。

  (5)混凝土的浇灌高度,自由下落高度应小于2m。

  3、预防混凝土养护不符合要求的措施

  (1)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列入养护技术要求、技术间隙时间规定、材料储备要求、特殊部位养护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在全体施工管理人员中加以宣传教育和贯彻。

  (2)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所需养护材料、设备、水源等应事先编制技术供应计划,以做好充分准备,满足养护要求。

  (3)对特殊部位如屋面、楼地面、路面及构件断面较小的受力件等,要特别强调养护的重要性,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4)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应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小于7昼夜。

  4、预防蜂窝的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正确,拌和均匀,时间大于90秒。

  (2)要控制混凝土的卸料高度,否则要设溜槽或串筒等措施,以防混凝土离析。

  (3)浇捣竖向结构时,混凝土浇筑时,应用同标号砂浆或减半石子的混凝土作接浆处理(5cm);侧模设大于30cm的浇灌孔;柱要分段分层浇灌。

  (4)插振移动距离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为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的粘结效果,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cm左右;平板振动器在振动平板时宜压力3~5mm,以防漏振。

  (5)振动时间控制,一般以被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无明显下沉,充满四周,不呈现气泡为宜。

  (6)浇捣时要经济观察模板移位、胀模、漏浆等现象,便于及时处理。对散落在模板平台的混凝土残浆必须及时清理。

  5、预防露筋的措施

  (1)凡该设垫块的部位必须在验收钢筋时同时验收。垫块厚度根据规范规定的各种不同构件要求处理,并注意固定好垫块,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100cm。

  (2)振动时不准依靠钢筋传动振幅和频率,也不准把钢筋挤向模板外。在平台上操作时,不能把钢筋踩到板底。

  (3)模板接缝或与其他构件的镶接处必须封严不漏浆;先必须浇水润湿;在柱根部、柱、梁节点处特别注意封严并增设加劲支撑。震动时间要控制适度,看到漏浆应停止震动。

  (4)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要按现场实际材料早请试配,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其可操作性。

  (5)拆模时间要按不同构件类型的试块强度确定,不能过早拆模,以防脱棱缺角。

  (6)对散落在平台模板上的混凝土一律要及时清理,对已经绑扎钢筋的平台,对散落其上的混凝土必须及时性震实。

  6、预防孔洞的措施

  (1)钢筋密集区,要用细石混凝土及机震与人工捣固相结合。

  (2)严禁用吊斗直接下料,坚持分层浇捣制度。

  (3)振动混凝土时震动棒可垂直混凝土表面或成45°倾斜角操作,插点应均匀排列,移动方式有行列式和交错式两种,以防漏震。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必须针对其特点周密安排。强调岗位责任,尤其是浇藻和震动两个关键工序应明确专人操作、专人管理,质量部门现场检查也应以此作为重点。

  7、预防缝隙夹渣层的措施

  (1)在支模前应把接搓处的松动浮面、无强度的水泥残浆清理干净,在混凝土浇灌前必须再次清理各种垃圾并用水冲洗。

  (2)底部模板必须加固、封严,以确保常规操作条件下不胀模漏浆,梁、柱节点板应专门设计,便于装拆和满足密封要求。

  8、预防现浇混凝土楼板、楼梯踏步板与平台面凹凸不平的措施

  质量交底要清楚;严格按楼层标高布料。专人负责平仓拍实,用长括子(长木抹子)抹平;圈梁及踏步板一律以验收后的模板上口为标准,浇灌震实,表面用木蟹(木抹子)抹平;应及时清理浇灌多余材料,不准平摊于浇灌面层,以防超厚,面层不得外露石子。

  9、预防混凝土构件胀模的措施

  (1)模板必须按浇灌方法、速度,在施工前作好模板方案设计,提出支撑拉结体系。

  (2)对模板必须事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的检查验收,并向混凝土浇灌人员详细交底,不能任意去掉模板拉结部件,如必须拆去时,应及时征得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及木工同意。

  (3)浇灌混凝土时,每班必须配备值班木工。指导混凝土操作人员不能任意拆去各种拉和搭支撑。

  10、预防混凝土垂直偏差过大的措施

  (1)模板支撑必须纵横向成为体系,相互牵拉。

  (2)模板就位挂线应认真复核,特别是在模板组织检查验收时要抽查几个有代表性的轴线。

  (3)混凝土浇捣要按建筑体系开头确定顺序和方向,不选用由于浇捣而造成偏差加大的浇灌顺序。

  (4)浇灌混凝土时,不准用吊斗及其他起得物乱撞模板支撑体系,凡经碰撞须及时复测校正,生产加固。

  11、预防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超差的措施

  支模前要详细研究支模方案;固定模板用的螺栓与支撑不能过紧或过松,用套管作为构件厚度的标准;模板安装好以后,应检查模板是否符合标准尺寸的要求,过大或过小必须经整改复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施工。

  12、预防混凝土构件累线位移的措施

  施工前基准轴线要确定,复核手续、测量误差要两人以上签证;施工方案要明确支模要求及混凝土浇灌顺序;起始轴线应事先确定。

  13、预防混凝土构件中预埋件、预留洞、门窗洞口移位的措施

  预埋件固定应工具化;浇灌混凝土及震动时要仔细;增强洞口框模刚度,便于安装与拆除;建立严格的工序交接制度。

  14、预防混凝土施工中的钢筋移位的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保护钢筋;垫块、撑脚绑扎要按规范操作

;各类插铁必须用电焊固定;起重工不能碰撞钢筋骨架及插铁;临时偏位的钢筋要等混凝土浇完的及时复位。

  15、预防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措施

  (1)对结构薄弱部位,设计应增加构造配筋,板中分布筋排筋排距均匀,绑扎牢固;浇混凝土时,不能踩踏钢筋,应设马蹬脚手板操作,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使其提高抗收缩能力。

  (2)加强支模工作,底模刚度大,支撑体系稳固,地基不下沉,支垫部位能扩散集中力。

  (3)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保证和减少收缩影响。

篇5:土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土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2.1蜂窝

  a、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b、产生的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c、防治的措施:

  (1)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1.2.2麻面

  a、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b、产生的原因:

  (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 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 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c、防治的措施:

  (1)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1.2.3孔洞

  a、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b、产生的原因:

  (1)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 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 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c、防治的措施:

  (1)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

  1.2.4露筋

  a、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b、产生的原因:

  (1)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 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c、防治的措施:

  (1)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 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

  1.2.5缝隙、夹层

  a、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b、产生的原因:

  (1)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 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 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c、防治的措施:

  (1)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1.2. 6缺棱掉角

  a、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b、产生的原因:

  (1) 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

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 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 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c、防治措施:

  (1)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 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1.2.7表面不平整

  a、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b、产生的原因:

  (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c、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1.2.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a、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b、产生的原因:

  (1) 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 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 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 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

  c、防治措施:

  (1)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