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防渗渠道工程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

6592

防渗渠道工程施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

  防渗渠道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1、首先进行回填压实。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本工程占线长,土方分散且量较大,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影响较大,因此,土方工程的合理施工是搞好本工程的关键之一。

  土方首先回填压实,回填土采用挖掘机回填,推土机压实,土方回填时须分层压实且每层不超过30cm ,压实后满足设计要求。

  2、待每条渠土方回填压实结束后,做好放样工作以及沿线涵洞与渠首的定位,使土方做到面平线直,为防渗渠道施工打下基础。

  3、土方开挖

  土方回填、夯实后,进行人工土方开槽工作,开槽前,再次校核防渗渠的轴线,从而保证按标准施工,开槽时,严格按图纸执行,从而确保防渗渠的平面尺寸、厚度。

  其它工程的土方开挖则就近弃土,但以不影响附近农作物和交通,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回填的要求同于防渗渠。防渗渠施工结束后,对弃土进行整理。

  4、砼施工

  (1)、选材: 水泥采用徐州巨龙水泥,必须有质保资料、出厂合格证,水泥品质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规定;石子采用安徽生产,黄砂采用宿迁生产,所进骨料应有开采矿质保证书,质量符合砼拌和要求;其他材料均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及出厂质保资料。设专职材料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并由专职质量员验收,并按需分批发放使用。

  (2)材料运输:我们采用翻斗车运输,对损坏的道路进行修复维护,因可以直接运至现场,故不考虑转驳。

  (3)砼拌和:进场的所有材料均须通过试验室检测合格。砼拌和配合比严格按照试验室配合比进料。

  (4)砼运输:我部采用机动翻斗车进行砼运输,严格控制运输时间,保证砼质量。

  (5)模板:模板制作安装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浇筑时杜绝跑模。砼达到一定设计强度时才能进行拆模。

  (6)砼浇筑:施工采用现浇一次成型,砼浇筑采用人工翻料入仓,人工捣实且原浆抹光表面,砼粗骨料采用较小粒径的石子,拌和材料和用水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7)养护:砼浇筑完毕后要及时对砼进行养护,覆盖草包浇水,养护时间达到规范要求。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办公大楼项目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办公大楼项目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GB/T19001-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进行操作,贯彻和实施ISO9001标准。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并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质量标准及江苏省地方性质量文件、法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规范管理工作程序,不断完善本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质量目标,奉献出令顾客满意的建筑产品。

  一、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体系标准

  我单位将在本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按ISO9001新版及我单位质量体系文件运作,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详见《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和《质量保证体系图》。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三、工程项目管理质量职责

  (一)项目经理质量职责

  对职工进行"质量第一"的教育,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建筑法》,开展业务普法教育,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实现质量目标活动。领导职工贯彻执行国家及建筑行业颁发的保证工程质量及产品质量的规定,制度和措施,并进行检查,对不合格工程、不合格产品交付使用负直接责任。

  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关系,对因抢工期而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领导责任。

  组织开展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活动,支持质检工程师的工作,主持质量分析会议,不断改进工程质量。

  每日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奖优罚劣,针对主要问题组织攻关。

  对质量创优负领导责任,如工程质量达不到质量目标,将接受行政或经济上处罚。

  (二)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和企业颁发的各项技术规范、规程、质量管理制度以及技术措施等,并在施工中严格监督、检查。

  主持工程质量分析会议,对交工工程质量好坏负直接技术责任。对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有权追究技术人员责任。

  对技术问题、质量问题提出技术组织措施及处理方案,指导全体职工开展实现质量目标活动。

  主持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审核技术交底、主持测量控制的复查和核准工作。

  掌握工程质量情况,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对违反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的现象有权制止和处罚。

  协助项目经理搞好质量达标,如质量达不到质量目标,将接受行政或经济上的处罚。

  (三)质检工程师职责

  经常分析工程质量状况,随时掌握单项工程的质量状况。

  经常整理工程的各种原始记录,按规定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建立质量档案。

  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及时对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实测和评定,对不符合标准的工程有权责令返工实施奖罚措施。

  掌握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计算、分析、判断工程质量波动情况。

  坚持原则,正确反映质量情况,行使质量监督权,参加质量检查验收和事故分析会。

  (四)生产班组长质量职责

  对本班组的人员经常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项技术规定,全面负责组织本班组的质量自检,互检和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

  领导本组人员严格按图纸要求和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搞好文明施工,保持良好的施工生产秩序。

  把好材料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材料有权拒绝使用,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属上道工序的不接,属本工序的不交。

  四、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总则

  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规范、标准及各项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总体目标,将其细化分解到各分项工程,并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人员,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从上到下层层展开,使全体职工在生产的过程中,用从严务实的精神,用精心操作的精神,去实现质量目标。

  积极开展质量管理活动,针对工程中的技术质量关键环节组织攻关,积极做好QC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制订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贯彻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员工树立起"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二)施工准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做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

  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物资除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外,尚需经过试验进行复检并出具复检合格证明文件,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

  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使工程质量与员工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达到"预控为主"的目标。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保证工艺过程的先进、合理及相对稳定,以预防质量事故和次品的发生。

  坚持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严格执行"过程三检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于质量容易波动,容易产生质量通病或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部位和环节加强预检、中间检和技术复核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

  隐蔽工程要按程序做好隐、预检记录、专业质检工程师作好复检工作,再请业主代表,监理代表、质检站验收。

  做好各工序的成品保护工作,下道工序的操作者即为上道工序的成品保护者,后续工序不得以任何借口损坏前一道工序的产品。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浇筑点的坍落度,并按规范留置试块。砂浆、防水材料的配合比应符合要求,由试验室先进行试配,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及时准确地收集质量保证原始资料,并作好整理归档工作,为整个工程积累原始准确的质量档案,各类资料的整理与施工进度必须做到同步。钢筋、水泥等重要物资必须有从各批材料进场检验到使用于建筑物的具体部位的跟踪原始记录。

  (四)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1、模板工程

  保证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的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保证支撑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至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模板内侧要平整,接缝要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安装好后要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应及时修整牢固。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的绑扎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灌及养护等工艺要求。

  2、钢筋工程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的条件,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焊条》的规定。

  钢筋绑扎后,应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直径、根数、间距、形状是否正确,特别要检查主筋的位置。

  钢筋表面的油污、铁锈等必须清除干净。

  焊接接头尺寸允许偏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时,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焊接接头尺寸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的加密区。

  3、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使用场外自拌混凝土,对进场混凝土的质量做好检查和验收工作。

  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封堵。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及时养护。

  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本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有关规定。混凝土浇灌时若遇到暴雨,应采取篷布将作业面加以覆盖,并按规范要求留设施工缝。

  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当采用插入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与模板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混凝土冬季施工掺入防冻剂,使混凝土在低温下强度仍能保持持续增长,混凝土浇筑后加覆盖养护,外加剂掺量由实验室试配决定。

  4、砌筑工程

  砌筑施工应设置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砌块的规格和灰缝的厚度在皮数杆上表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均应按本规定随时检查并校正。

  砂浆品种、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砌筑时,砌块应提前浇水湿润。

  埋入砌体中的拉接筋,应设置正确、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砌体的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规范规定。

  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为10mm。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间断处,砌成斜槎,砌体的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如临时间断处留料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接筋。拉接筋的数量为每放置二根直径Φ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算起,每边均不小于100cm,末端应有900钩。

  砌体工程冬期施工采用抗冻砂浆,即在砂浆中掺加一定比例的抗冻剂,在砌筑前要清除砌块及黄砂中的冰、雪、露和冻结块,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冰冻脱水的石灰膏不准使用,不要积灰过多,以免受冻,下班前砌体上表面干铺一层砌块,并用草帘覆盖。

  五、成品保护措施

  (一)绑扎成型钢筋的成品保护

  钢筋按图绑扎成型完工后,应将多余钢筋,扎丝及垃圾清理干净。

  接地及预埋等焊接不能有咬口、烧伤钢筋。

  木工支模及安装预留、预埋、混凝土浇筑地,不得随意弯曲,拆除钢筋。

  基础、梁、板绑扎成型完工的钢筋上,后续工种施工作业人员不能任意踩踏或堆置重物,以免钢筋弯曲变形。

  在钢筋绑扎成型后、作业面上的垃圾应及时清理干净。

  模板隔离剂不得污染钢筋,如发现污染应及时进行处理。

  车道应按方案铺设,不能直接搁置在钢筋面上。

  (二)模板保护

  模板支模成活后应及时将全部多余材料及垃圾清理干净。

  安装预留、预埋应在支模时配合进行,不得任意拆除模板及重锤敲打模板、支撑,以免影响质量。

  模板侧模不得堆靠钢筋等重物,以免倾斜、偏位、影响模板质量。

  混凝土浇筑时,不准用振动棒等撬动模板及埋件,混凝土应反锹入模,以免模板因局部荷载过大造成模板受压变形。

  水平运输车道,不直接搁置在侧模上。

  模板安装成型后,应派人值班保护,进行检查、校正,以确保模板安装质量。

  (三)混凝土成品保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将散落在模板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按方案要求进行覆盖保护。

  待终凝前,不得上人作业,应按方案规定确保间隔时间和养护期。

  楼层面混凝土面上应按作业程序分批进场施工作业材料,分散均匀尽量轻放,不得集中堆放。

  下道工序施工的或堆放的油漆、酸类等物品,应用桶装放置,施工操作时,应对混凝土面进行覆盖保护。

  不得随开槽打洞,安装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预留预埋。

  混凝土面上临时安置施工设备应垫板,并应作好防污染覆盖措施。

  不得使用重物击打混凝土面。

  混凝土承重结构模板应达到规定强度方可拆除。

  (四)砌体成品保护措施

  需要预留预埋的管道铁件、门窗框应同砌体有机结合,做好预留预埋工作。

  砌体完成后按标准要求进行养护。冬雨期间施工按要求进行覆盖保护,保证砌体成品质量。

  砌体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干净,确保外观质量。

  不得随意开槽打洞,重物重锤击撞砌体。

  挑、拱、砌体的模板支撑,应保证砌体达到要求的强度等级后方能拆除。

  (五)门窗成品保护措施

  木门框安装后,应按规定设置拉档,以免门框变形。

  运输车道进出口的门框两边应钉槽型防护档板,同小车高度一致,以免小车碰坏门框。

 

 门窗框塑料保护膜完好,不得随意拆除。

  不得利用门窗框作架子横档使用。

  窗口进出材料应设置保护挡板,覆盖塑料布防止压坏、碰伤、污染。

  施工墙面油漆涂料时,应对门窗进行覆盖保护。作业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不得碰撞挤压门窗。 不得随意在门窗上敲击、涂写,或打钉、挂物。门窗开启时应按规定扣好门碰。

  (六)楼地面成品保护措施

  水泥砂浆面层的楼地面,应设置保护栏杆,待成品中达到规定强度后方能拆除,成活后建筑垃圾及多余材料应及时清理干净。

  雨期施工要求做好防冻防雨措施,以确保楼地面质量。

  水泥砂浆及地砖等硬块料贴在楼地面,不允许放带棱角的硬材料及易污染的油、酸、漆、水泥等物料。

  下道工序进场施工,应对施工范围楼地面进行覆盖保护,对油漆料、砂浆操作面下,楼面应铺设防污染塑料布,操作架的钢管应设垫板,钢管扶手档板等硬物应轻放,不得抛敲撞击楼地面。

  注意清洁卫生,在楼层内指定位置临时设置卫生桶,以确保施工区卫生。

  严禁在楼地面生火。

  (七)屋面防水工程保护措施

  屋面防水施工完工后应清理干净,做到排水畅通。

  不得在防水屋面上堆放材料、机具。

  不得在防水屋面用火及敲踩。

  因收尾工作需要在防水屋面上作业,应用铁皮覆盖进行保护,散落材料及垃圾应工完场清,电焊工作应做好防水隔离。

  在已完成的防水屋面上作业时,必须事先做好防水屋面成品质量保护措施方能施工。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并进行质量检查复验。如有损坏及时修补,确保防水质量。

  (八)装饰成品保护措施

  所有室内外,楼上楼下、每一装饰面成活后,均应按规定清理干净,进行成品质量保护工作。

  不得在装饰成品上涂写、敲击、刻划。

  作业架子拆除时应注意防止碰撞钢管,脚手板应轻放。

  门窗及时关闭开启,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风雨天门窗应关严,防止装饰后霉变。

  严禁用火、用水、防止装饰成品污染受潮变色。

  按楼层对装饰成品指派专人值班保管。

  因工作需要进房检查、测试、调试时,应换穿工作鞋,防止泥浆污染。

  (九)交工前成品保护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美观,达到用户满意,项目施工管理班子应根据工程大小及楼层高低,在装饰安装分区或分层完成成活后,应专门组织专职人员负责成品质量保护,值班巡查,进行成品保护工作。

  成品保护值班人员,按项目领导指定的保护区或楼层范围进行值班保护工作。

  成品保护专职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质量计划中规定的成品保护措施进行成品保护工作。

  六、工程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一)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发放图纸后,内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熟悉,提出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对质量难以控制的施工部位或新的施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或施工方案用以指导施工。土建内业技术员要将各专业所有预留预埋深化到土建图纸中,以便土建施工时检查监督,防止漏埋、错埋。

  搞好施工技术交底。本工程采用三级交底模式:第一级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要求及主要施工工艺向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工长、质检人员进行交底。第二级交底为施工工长向施工班组进行各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第三级由班组向工人交底。交底必须有记录。

  (二)施工操作过程管理措施

  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所以从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到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

  对每个进入本项目的施工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并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考核,尤其是特殊工种工人要有技术等级证书,对不合格者坚决调离。施工电梯、塔吊须经劳动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且操作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在质量控制上加强自觉性。

  施工管理人员(工长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指导施工,对不合格的工序立即整改。

  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

  (三)施工材料的管理措施

  在材料进场时,对材料供应商及厂家必须进行评价、对新建立的供应商按单位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资质、能力、信誉等方面考核,并存相应资料。并要求供货商随货提供产品的合格证、质保书,同时按国家规定应复检的材料(钢筋、水泥、防水材料等)必须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施工。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分类堆码整齐,并挂好标识牌,以免错用,不合格或未检材料应标识清楚(并且不合格材料应及时退场),工程中不使用未检材料和不合格材料,对大宗材料,工程中用于隐蔽时如钢筋、混凝土必须由责任人作好各批跟踪记录。

  混凝土浇筑时按要求留制试块,在同等条件下养护,及时送检。

  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均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及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和用于施工。

  (四)工程资料管理措施

  分专业配备专门资料人员,划分责任区,按单位《程序文件》和《管理手册》进行管理。切实做到资料达标并与工程进度同步。单位技术部门定期不定期对项目部工程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充分贯彻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

  (五)工程细部施工质量预防措施

  1、外墙及外窗台渗水的预防措施

  外墙零星混凝土施工时,必须振捣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孔洞、裂缝。

  外墙砌体施工时,必须灰缝饱满,外墙抹灰找平层应掺加防水剂。

  外墙的门窗与四周墙体连接处,采用防水砂浆填缝,窗台应向外坡,且保证不积水。

  成立专业施工组进行门窗填缝处理,对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质量技术交底,加强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填缝密实。

  2、空鼓、脱落的预防措施

  (1)抹灰空鼓和裂缝的预防措施

  A、抹灰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彻底清理基层,并充分湿润,砖墙基层至少浇水两遍,砖面渗水深度约8-10mm。混凝土墙应采用801胶素水泥浆拉毛,801胶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0-15%,再进行底层抹灰,底层砂浆标号不宜过高。当基层墙体平整度和垂直偏差较大,局部抹灰厚度较厚时,每次抹灰厚度控制在8-10mm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在进行后一层抹灰。

  B、抹灰用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

结强度,抹灰时可在砂浆中掺入适当的乳胶或801胶等材料。

  C、门窗框边塞缝应将水泥砂浆用小溜子将缝塞实堵严,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水泥砂浆找平,防止门窗框边塞缝抹灰面出现裂缝。

  D、现浇混凝土顶板抹灰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提前一天湿润,抹灰采用刮水泥胶浆,厚度2-3mm,对局部不平处分层修补,操作时应顺模板纹方向垂直作业,避免因底层砂浆与楼板面粘结不牢而产生空鼓、裂缝。

  2、饰面工程空鼓、脱落的预防措施

  A、保证基层抹灰不出现空鼓、裂缝,按规范要求控制粘结砂浆厚度,并掺水泥重量3%的801胶,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增强饰面砖与底层的粘结力。

  B、饰面砖镶贴前,必须将墙面清干净,用水浸泡饰面砖不冒泡为止,且不小于两小时,待表面晾干后方可镶贴。

  C、严格质量检查制度,发现面砖有空鼓情况,应及时返工,重新粘贴。

  D、注意成品保护,防止碰撞破坏而造成第二次修补,影响其镶贴质量。

篇3:软土路基质量保证措施

  软土路基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总负责,各职能部门分负质量职责,责任落实到人,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框图如下:

  项目经理

  生产副经理

  项目总工

  路基沉降观测组

  路基水平位移观测组

  袋装砂井施工组

  路基填筑施工组

  勤杂组

  工程部

  物机部

  质安部

  水泥搅拌桩施工组

  2、安全技术措施

  1)工程技术部门向施工人员详细交底的地质情况和地下水情况,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急处理措施,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备有充足的应急处理材料、机械。

  2)在施工现场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主要通道口布设足够数量的警示牌、防护栏杆、标牌等,夜间设红灯警示,保证施工安全。

  3)详细编制各工种作业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细则。杜绝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切实保障施工安全和重要设备不受损坏。

  4)严格技术管理,在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措施交底。坚持工序技术交底制,并在施工中督促检查,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5)施工机械在投入使用前按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试运行和验收,确认能安全运行的方可投入使用,使用期间悬挂“安全操作规程牌”,由专人持操作证使用,并定期维修。

  6)加强路基填筑的沉降观测及方向位移观测,确保填土路基的质量,观测的频率与观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及时绘制沉降观测的曲线,掌握路基沉降与时间关系。以便针对工期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

  3、安全用电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要求进行设计、验收和检查。临时用电要有安全技术交底及验收表,要有变更记录,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www.pmceo.com

  2)临时用电应落实三项技术措施:第一、防止误触带电体的措施;第二、防止漏电措施;第三、实行安全电压措施。

  3)严格用电管理,现场临时电线路按规范要求布设,必须由持证的专职电工上岗操作,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各类电器设备均安设安全保险装置,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保护。

  4)闸刀、开关等应设防雨保护,防止漏电。

篇4:建筑工程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详细版)

  建筑工程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详细版)

  1、施工测量措施

  1.1 电梯井每层必须有独立的"十"字墨线控制以减少误差,井内壁弹出垂直控制线。

  1.2 标示混凝土厚度的"三角墨"应尖角朝上,以便浇捣混凝土中途寻找(或用铁钉、铁丝等标出)。

  1.3 用于测量轴线的钢卷尺必须要计量检定合格,并应妥善保管,以达到整栋建筑都使用同一把尺放线。

  1.4 水准仪、经纬仪要按计量要求进行检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注意妥善保管和使用。

  1.5 每次测量放线、抄平都应经测量复核。

  2、钢筋施工措施

  2.1 钢筋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2 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会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2.3 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交叉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2.4 柱子箍筋接头未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立即纠正。

  2.5 浇筑混凝土时,除垫块垫好外,在留插筋根部及柱、板墙根部用电焊固定,防止钢筋偏位。

  2.6 同截面钢筋对接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接头数量,如超过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受拉区域按25%、受压区域按50%错开接头。

  2.7 电渣压力焊

  2.7.1 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压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电离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顶在参数范围内,在顶压钢筋时,要保持压力数秒钟后方能松开操纵杆,以免头偏斜或接合不良,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扶正钢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焊接结束时,应立即并检查钢筋是否顺直。如不是顺直,要立即趁钢筋还在热塑状态时将其扳直或割除重新焊,然后稍延滞1-2分钟后卸下夹具。

  2.7.2 电渣压力焊接工艺适用于直径16-40mm的I、II级钢筋的焊接,当采取其他品种、规格的钢筋进行焊接时,其焊接工艺参数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采用。

  2.7.3 焊剂要妥善存放,以免受潮变质。

  2.7.4 焊接工作电压和焊接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在施工时不得随意变更参数,否则会严重影晌焊接质量。

  2.7.5 钢筋端部应笔直,在夹具中不要不正或倾斜,焊后夹具不应过早放松,以免接头未冷却使上钢筋倾斜,从而造成上下不同心,产生接头偏心和倾斜。

  2.7.6 焊接电流不宜太大,上钢筋端头要压入熔池中,停机不能太晚,通电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发生咬边现象。

  2.7.7 在焊接过程中上下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焊接电流过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就会产生未熔合现象。

  2.7.8 焊剂防止受潮,避免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熔池,钢筋表面应清洁,否则可能产生气孔。

  2.7.9 钢筋端部要除锈,夹具电极应干净,钢筋要夹紧,顶压时不应发生滑移,以免产生。钢筋表面烧伤

  2.7.10 通电时间不宜过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要形成凸面后才能顶压,否则熔渣无法排出,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剂熔化后形成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顶压力太小,上钢筋在熔化过程气体渗入熔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极易产生夹渣现象。

  3、模板施工措施

  3.1 穿墙螺栓间距为750mm,穿墙螺栓的直径为16mm。

  3.2 墙梁交接处和墙顶上口应设拉结。外墙所设的拉、顶支撑要牢固可靠,支撑的间距、位置宜由模板设计确定。模板安装前应先清除杂物,并在模板底边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以防漏浆。

  3.3 模板支撑的尺寸和间距的排列,要确保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刚度,模板支撑的底部应在坚实地面上。梁排架间距为600mm、板的排架间距为700~800mm。

  4、混凝土施工措施

  4.1 混凝土输送管道的布置应顺直,管道接头应密实不漏浆,转弯位置的锚固应牢固可靠。

  4.2 向下泵送时,混凝土的塌落度应适当减小,混凝土泵前应有一段水平管道和弯上管道才折向下方,并应避免垂直向下装置方式,以防止离析和空气,对压送不利。

  4.3 凡管道经过的位置要平整,管道应用支架垫固,不得直接和模板、钢筋接触,垂直泵管固定架严禁与脚手架相连接。

  4.4 垂直管穿越每一层楼板时,应用预埋螺栓加以锚固。

  4.5 对施工中途新接驳的输送管应先清除管内杂物,并用水或水泥砂浆润滑管壁。

  4.6 尽量减少布料器的转移次数,每次移位前应先清除管内混凝土拌和物。

  4.7 用布料器浇注混凝土时,要避免对侧面模板的直接冲射。

  4.8 垂直向上管和靠近混凝土泵的的起始混凝土输送管宜用新管或磨损较少的管。

  4.9 使用预拌混凝土时,如发现塌落度损失过大(超过2cm),经过现场试验员同意,可以向搅拌车内加入与混凝土水灰比相同的水泥浆,或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经充分搅拌后才能卸入泵机内,严禁向储料斗或搅拌车内加水。

  4.10 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一般不应大于60分钟,否则要予以清管或添加自拌混凝土,以保证泵机连续工作。

  4.11 搅拌车卸料前,必须以搅拌速度搅拌一段时间方可卸入料斗。若发现初出的混凝土拌和物石子多、水泥浆少,应适当加入备用砂浆拌匀方可泵送。

  4.12 最初泵出的砂浆应均匀分布到较大的工作面上,不能集中一处浇筑。在硬管布料时应注意在板墙内布料的高度不能大于40mm/皮,振捣人员应及时对板墙内流淌的混凝土加以振捣。

  4.13 若采用场外供应预拌混凝土时,现场必须适当储备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以便制砂浆或自拌少量混凝土。

  4.14 本工程框架柱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分开浇捣,柱模全部采用定型钢模板,在框架柱拆除模板后,立即使用薄膜将柱进行包裹,防止水份散失和混凝土的内外产生温差,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温差裂缝。

  4.15 按规定在现场制作混凝土试块,试块终凝后进水池内养护,水温保持在20℃左右。

  4.16 圆柱混凝土浇捣结束,拆模后立即用薄膜将柱进行包裹,减少柱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而产生温差裂缝。

  5、管道安装施工措施

  5.1

在本市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使用以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雨水管,并必须取得《上海市建筑材料和建设机械准用证》。

  5.2 各种不同材质塑料结水管道的连接要求和操作方法应符合产品要求、设计和地方推荐性应用标准的规定。当采用承插粘接时,粘接用胶粘剂应满足使用的粘接强度和系统供水的卫生要求。当采用橡胶密封连接时,其材质应满足密封性能及卫生要求。

  5.3 暗敷塑料给水管道埋入墙体内,应与土建配合做好留槽或开管槽,管道埋墙深度从管外壁至墙面的距离不小于15㎜,管件外表面不得突出墙深度,管道在槽内应固定;管道应经二次试压合格后方可采用M10水泥砂浆补槽。

  5.4 明敷塑料给水管道在水表、水嘴、角阀等配水点、受力点以及穿墙支管节点处,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且固定距离均匀一致。在穿越墙、梁等处,应设置套管;穿越楼层、屋面必须设置金属套管,套管应高出地面或屋面50~100㎜,且单位工程中应一致,并有严格的防渗漏措施。

  5.5 塑料给水管道的试压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聚丙烯(PP-R)冷水管试验压力应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1.0Mpa;热水管试验压力应为系统工作压力的2.0倍,但不得小于1.5Mpa;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直埋在地坪面层以及墙体内的管道,应在隐蔽前做好试压和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

  5.6 生活污水管道设置的检查口和清扫口应符合设计要求:立管上每隔六层或底层及楼层转弯时离地面1m处应检查口,检查口高度由地面至检查口中心应为1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暗装立管在检查口处有检修门。公共建筑物内,连续4个及以上大便器的污水横管上应设清扫口。

  5.7 高层建筑明敷塑料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50时,在楼板、墙体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在楼板贯穿处设置的阻火圈,应固定在楼板下面并可靠的固定在楼板下;在墙体贯穿处设置的阻火圈应可靠的固定在墙体上。大小应匹配安装应平整牢固。

  5.8 塑料排水立管、横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节。塑料排水立管固定支架的间距:立管管径为500㎜的,不得大于1.2米;管径大于或等于75㎜的,不得大于2米,且间距应均匀一致。同室给水、排水管道固定支架高度应一致。横管管径75㎜及以上,长度大于700㎜;管径50㎜及以下,长度大于500㎜的,应有吊、支架固定。

  5.9 多层建筑排水立管在底层与横管的连接转弯处,应在立管底部设置可靠支座,并不应敷设在松软的回填土上。高层建筑排水立管在地下室与排水横管连接处必须设置型钢支架加强固定牢固。

  5.10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不得低于底层地面高度,应以液面为合格。管道应经灌水试验合格,并经中间验收后方可回填,回填土应符合密实度的要求。

  5.11 室内消火栓应设置明显易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高度为1.1米,消火栓与墙面成90°角。配水干管、配水管应做好红色或红色环圈标志,消防配水立管固定支架高度距地面应为1.5~1.8m,但在单位工程或小区中高度应一致。

  5.12 给水、消防管道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沉降缝、伸缩缝)时,应采取防沉降或伸缩的措施。塑料排水管道不得穿越烟道、沉降缝和抗震缝,且不宜穿越伸缩缝;当需要穿越时,应设置伸缩节。消防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体厚度或高出楼地面50㎜。

  5.13 自动消防喷淋管道固定吊、支架设置应合理、牢固、不应晃动,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吊架与喷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距末端喷头的距离不大于750㎜,成排的喷淋管道、喷头及吊架应成一直线,安装在吊顶的喷淋头高低应一致。

  5.14 管道焊接连接时,应根据钢管的壁厚在对口处留有一定的间隙(一般为1.5~3.0㎜),并按规范规定坡口,焊缝应平整、饱满、焊波均匀一致。焊完后立即除去渣皮、飞溅,并将焊缝表面清理干净,焊缝及其标记在试压前不应涂漆。镀锌钢管不应采用焊接连接,被破坏的镀锌表面及管螺纹露出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5.15 管道和设备安装前必须清除内部污垢和杂质,安装中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有临时封闭措施。

  5.16 卫生器具的固定必须牢固无松动,位置应正确,允许偏差单独器具10㎜,成排器具5㎜。安装应平直,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超过3㎜。安装高度如设计无要求时,面盆、盥洗槽等地面至器具上边缘为800㎜;挂式小便器地面至下边缘600㎜。地漏应安装在地面最底处,其篦子顶面低于设置处地面5㎜;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

  5.17 管道或支吊件在涂刷底漆前,必须清除表面灰尘、污垢、锈斑、焊渣等物,涂层应均匀,颜色应一致,涂膜应附着牢固,无剥落、皱纹、气泡、针孔等缺陷。管道安装后不易涂漆部位应预先涂漆,涂层应完整无流淌等现象。

  5.18 水泵等设备安装,当采用隔震器时,应按照上海市建筑产品推存性通用图集《管道泵安装》99沪S/T-304的有关要求在基础面或地面抹光、平整后方能进行隔震器安装,不应将隔震器粉入基础或地面中,隔震器安装位置应受力均匀,不应有偏心或变形现象。

  5.19 管道保温应粘贴紧密,表面平整、圆弧均匀、无环形断裂。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10%。管道保温用铁皮做保护层,纵向缝搭口应朝下,咬缝应严密、平整。保温层与支架处接缝应严密,不应将支架包成半明半暗状态。

  5.20 燃气水平管道安装不得有"袋水"现象。天然气管道接口其丝扣连接处填料应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不得使用厚白漆。管道装紧后不得倒回,接口的螺纹外露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

  5.21 燃气管道在穿越楼板、墙、梁等处应设置套管,套管管径比燃气管管径大两档,套管的上端高出楼板80~100㎜,下端与顶平齐,穿越吊平顶的燃气管道没有没有接口的,吊平顶中可不设套管。

  5.22 室内民用燃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的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两倍但不小于3Kpa并在10min内压力不下降。

  6、通风与空调部分

  6.1 金属风管的钢板厚度和法兰的用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规范要求。风管与法兰采用翻边连接时,翻边应平整、宽度一致,且不小于6㎜,并不得有开裂与孔洞。法兰螺栓及铆钉的间距,低压和中压系统风管应小于或等于150mm;矩形风管的起始铆钉距棱边不大于50mm,铆接面应平整、牢固,矩形法兰的四角应设螺孔。

  6.2 风管和配件的板材连接,钢板厚度小于或等于1.2mm时,宜采用咬接;钢板厚度大于1.2mm时,宜采用焊接。风管与角钢法兰的连接,管壁厚度大于1.5mm时,风管与角钢法兰的连接可采用满焊或翻边间断焊,间断焊的间距应均匀、一致、不得有点焊现象。

  6.3 矩形弯管不得采用内

方角形式,当有弧线一侧风管宽度大于等于500mm时,应设置导流片。主管和支管的连接,宜采用顺流行式。矩形风管边长大于或等于630mm和保温风管边长大于或等于800mm,且其管段长度大于1200mm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6.4 柔性短管在输送潮湿空气或安装在地下室及潮湿环境下应采用不易霉变的材料,其长度宜为150~250mm,接缝处应严密和牢固,安装应松紧适度,不得扭曲,且不宜作异径管使用。

  6.5 风管与配件可拆卸的接口,如法兰、风阀等,不得装设在楼板或墙内,风管及部件安装前,应将内、外表面的灰尘、砂浆等污物清除干净,风管或风口敞开处应有临时封口保护措施,并保持整洁。现场风管接口的配置,接口处应平整、严密、并不得缩小风管的有效截面。风管在穿越变形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

  6.6 风管支、吊架的间距,如设计无规定,应符合(1)水平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400mm时,间距不应大于4m;大于或等于400mm时间距不应大于3m。(2)垂直风管间距不应大于4m,且每根立管的固定件不应少于两个。安装过程中及时对支、吊架进行调整和固定,使其位置正确,受力均匀;支、吊架不得设置在风口、阀门、法兰等配件处吊杆不宜直接固定在法兰上,悬吊的风管与部件应设置防止摆动的固定点;风管支、吊架宜采用镀锌材料,当采用黑铁材料时,应除锈后刷防锈漆,并必须刷面漆。

  6.7 法兰垫片的材质如设计无要求时,垫片厚度宜为3~5mm,垫片应盖住风管翻边与法兰平齐,并不得凸入管内。可伸缩性金属或非金属软风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m,并不得有死弯或凹塌,消声器管设置单独支架。

  6.8 风机盘管的安装应便于拆卸和维修,排水坡度正确。供回水管与风机盘管应为弹性连接,柔管连接应牢固,不得有瘪管和强扭现象。

  6.9 风口和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与建筑装饰面贴实,平整不变形。风口水平安装,水平度的偏差不应大于3‰;风口垂直安装,垂直度的偏差不应大于2‰。同室的相同风口高度一致,排列整齐与装饰物或线条等协调一致。铝合金条形风口的安装,表面应平整、线条清晰、无扭曲变形,转角、拼缝衔接自然,且无明显缝隙。

  6.10 绝热层采用保温钉固定时,每平方米底面不少于16个,侧面不少于10个,顶面不少于6个,首行保温钉距风管保温材料边沿的距离不小于120mm。固定片松紧适度,均匀压紧。绝热层采用粘接材料粘贴时,粘接材料应均匀地涂在风管、部件、设备的外表面上,绝热层应紧密贴合,绝热层纵、横向接缝错开。

  6.11 制冷管道在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置钢套管,管道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底面平齐,高出底面宜为50mm,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隔热材料填塞密实,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的支承。

  6.12 管道系统安装后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的试验为工作压力的1.25倍,最低不小于0.6Mpa。水压试验时,在10min内,压力下降不大于0.02Mpa,且外观检查不漏为合格,压力试验应有记录,并有监理工程师的签证。

  6.13 通风、空调管道应进行漏光、漏风量检测,通风空调系统的设备应作单机试运行和系统联动试运行,并对无生产负荷系统联合试运转进行测定、调试。测定使用仪表性能应稳定可靠,精度应高于测定对象的级别,并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规定。

  7、电器部分

  7.1 暗敷在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塑料管在砖砌墙体上暗敷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7.2 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邹、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6倍;当两个接线盒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4倍。线路暗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在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7.3 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管端螺纹的长度不应小于管线接头的1/2,连接后螺纹宜外露2~3扣;镀锌钢管连接采用紧定螺钉连接的,螺钉应拧紧,且在震动的场所,拧紧螺钉应有放松动措施,镀锌钢管拧紧处应采用专用接地卡连接跨接接地线。

  7.4 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两端应焊跨接接地线,圆钢跨接接地线的直径不应小于6mm,焊接长度为其直径6倍。焊接应牢固、平整、饱满,不得 有点焊、咬肉、夹渣和钢管焊穿等现象。采用套管连接的,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焊缝应牢固严密。

  7.5 明配钢管或塑料管排列应整齐,其水平或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固定点间距均匀一致,在转角或接线盒处两侧应对称设置,管卡间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规范规定。吊平顶内的电气配管应按明配管的要求施工,走向合理、横平竖直,不得配管固定在平顶吊架或龙骨上。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吊架等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锈漆和面漆。

  7.6 PVC硬塑料管外壁应有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塑料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硬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相应500mm。直埋于现浇混凝土内的塑料管,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7.7 在吊平顶内由接线盒引向照明灯具等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挠金属软管等保护,接线盒的朝向应便于维修,盖板应严密,导线严禁有裸露部分。软管两端应有专用接头与接线盒、灯具连接牢固;软管的长度不宜超过1m,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7.8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导线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截面积的40%。当导线敷设于垂直管内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7.9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线槽接口处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它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线槽内敷设的导线,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的60%。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但不得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7.10 电气线路在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配线工程施工后,埋地敷设的PE保护接地线(镀锌扁钢)在接入箱、柜内必须明露,并与PE汇流排可靠连接。对住宅中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

作模拟动作试验。

  7.11 导线色标:从供电部门设置的熔短器引出线起至电表箱、配电箱(柜)、住宅分户配电箱及各回路配线均应按规范要求分色,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N相为淡蓝色、PE保护线为黄绿双色。

  7.12 导线在相、柜内应绑扎固定、接线端子编号清晰;导线在柜内不应有接头。电缆头在柜内应固定牢固、排列整齐,并及时挂上电缆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标志牌上字迹清晰及不易脱落。

  7.13 配管进箱、盒、柜、屏必须机械开孔,落地安装 的配电柜、屏底座应设置基础型钢,柜、屏与基础型钢应有明显可靠接地,并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装有电器可开启的门,应用裸铜软线与PE汇流排可靠连接。安装在泵房内的配电柜,为保护电气设备,导线等减少受潮,宜在地面砌筑砖基础,高度宜为200mm。在箱、柜接线中,端子或螺栓上接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当两根导线时中间应有平垫片分隔导线。

  7.14 照明配电箱、板、柜及电表箱内均应设置N线和PE保护线的汇流排,N线和PE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将N线或PE线多根较接或压接在铜接头内。PE线截面设计无规定时:相线截面在16㎜?及以下,PE线与相线截面相同;相线截面在16~35㎜?时,PE线为㎜?;相线截面大于35㎜?以上时,PE线为相线截面的二分之一。

  7.15 灯具安装应牢固,严禁使用木楔,嵌装在吊顶上的灯具应有加强龙骨框架或专用吊架,灯具不得直接安装在装饰软包等可然物件上。软线吊灯的软线两端应搪锡并打保险扣,当软线吊灯灯具总量大于1kg时应增设吊链,灯线应与吊链编叉在一起,灯具重量大于3kg应采用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对大型花灯,吊装花灯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1.25倍做过载试验。符合规定方可安装。

  7.16 成排灯具的安装,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mm。明装时其高度不宜小于3m;室外安装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当灯具高度低于2.4m时,其金属外壳应采取接地保护措施。

  7.17 插座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同一建筑内的开关、插座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位置应一致,开关距门框的距离宜为150~200mm,开关距地面宜为1.3m,并不应装于门后。同一室内安装的开关、插座高度应一致,开关、插座等器具不应安装在装饰面板、大理石等嵌线条中,以免破坏整个装饰美观效果。

  7.18 屋面避雷带的安装:支持件距离应均匀设置,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1m;垂直部分宜为1.5m;转弯部分宜为250~300mm。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现象。避雷带垂直敷设时与建筑物墙面的间隙宜为10~15mm。避雷带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装置。当屋面采用金属钢管栏杆作避雷带或幕墙金属主构架与避雷带连接时,应符合设计规定。

  7.19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的材质应为热度锌件,扁钢的厚度不应小于4mm,截面不应小于100mm?。避雷带、接地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当采用扁钢时,应为扁钢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在室外露天或埋地场所应焊4个棱边),当采用圆钢时,搭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6倍。焊接处焊缝应平整饱满,不得有咬边、夹渣、焊瘤等现象,焊缝严禁用砂轮机打磨,焊接部位应及时清除药渣,并刷二度防腐漆。明敷防雷带应刷面漆(银粉漆两度);明敷接地线表面应涂以宜50mm宽度相等的黄绿双色相间条文,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7.20 当建筑物防雷采用引下线时,宜在引下线距地面1.5~1.8米处设置断接卡,但在单位工程或住宅小区中应一致;当引下线采用暗敷时,测试点应符合设计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防雷与接地安装》合订本D(六)的规定,从室外地面至测试点的中心宜为500mm。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采用共用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断接卡、测试点的轴线位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篇5: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案其质量保证措施

  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案及其质量保证措施

  [1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案

  1结构特点

  1)本工程为超长、大跨、大面积连续预应力梁板结构,预应力设计为部分预应力,部分梁为连续预应力扁梁,预应力的设计施工关系到整个结构无缝设计施工的成功与否和整个工程施工的成功与否。

  2)为解决结构抗裂问题,设计采用"放"、"抗"理念,在楼盖设置3条后浇带,造成预应力工艺设计复杂,施工穿插繁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顺序、张拉顺序影响整体结构的施工,在整体结构施工的关键线路上,必须统筹安排。

  3)超长楼板为解决混凝土收缩问题,预应力筋的二次设计、施工及张拉必须与平面分段流水相符合。

  4)本工程预应力采用"扁锚群拉"施工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减少摩阻损失,是一种先进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2二次设计

  1)工艺设计

  (1)高效锚固体系的选择:本工程采用符合国家Ⅰ类锚具的夹片式群锚、挤压锚,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国标φj=15.24、1860N/mm2低松弛钢绞线。

  (2)张拉端、锚固端的设置

  框架结构平面,根据后浇带的设计情况,每层平面被划分为4个区段。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固端的设置也根据各区段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设置原则为:

  ①根据后浇带设计形成的施工区段,预应力筋自然分段,在后浇带处张拉,后浇带所在跨增加搭接段(○J轴线);其它轴线上的预应力筋在后浇带处,预应力短筋跨过后浇带在柱轴线处与长筋搭接。

  ②预应力长筋在后浇带处张拉,搭接段预应力筋在梁面变角张拉,张拉穴口处混凝土梁适当加固。

  ③分段的预应力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张拉预应力筋,拆除梁底模;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张拉后浇带处预应力筋。

  2)预应力筋、锚具等施工数据的设计

  由于设计图纸不全,我方根据大量承建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用我局自己开发的预应力混凝土强度计算程序计算了本工程预应力工程所需要的各项数据,在不改变预应力建立的原则下,提出初步的工艺设计意见。

  超长结构预应力筋采用交叉搭接法:框架梁预应力筋的搭接在柱支座处,次梁的搭接在框架梁外侧,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在进行预应力分段时,一定要考虑预应力筋的损失。

  根据以往工程实践,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的线形为正反抛物线,反弯点距梁端位置αl,抛物线方程为:

  y=A*2

  式中 跨中区段A=2h/(0.5-α)l2

  梁端区段A=2h/αl2

  α一般取0.15~0.2

  根据抛物线方程计算出预应力筋的中心标高,标高间距定为1000mm,相应得出支架标高,作为施工控制预应力筋矢高的依据。

  预应力筋在梁或板内对称布置,预应力筋或波纹管距梁边不小于40mm。

  预应力筋张拉端处有不小于300mm的平直段,弧形梁端部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的端部切线。

  3)预应力筋张拉靴口的设置

  预应力筋在交叉搭接时,须在梁或板面预留张拉洞口,洞口处需设加强筋,并在张拉后恢复普通钢筋,用C4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闭。

  4)张拉灌浆要求

  混凝土张拉时强度应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并不小于设计要求才能张拉。预应力筋采用群锚群拉,我方将采用新的张拉工艺技术,扁锚预应力筋一起张拉;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tk

  张拉程序:00.10σcon 0.50σcon 1.03σcon锚固,根据设计要求及预应力损失的大小,部分预应力筋可相应提高超张拉系数。

  张拉顺序:每层的每个施工区段内,先对称张拉纵横周边预应力梁,后对称张拉区域内预应力梁;梁内对称张拉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分级持荷超张拉,保证建立有效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尽快组织灌浆。

  3主要施工要点

  1)楼层预应力施工要求

  本工程为超长连续结构,设计考虑了留设伸缩缝、后浇带等措施,施工中依此划分为若干施工段。考虑到后浇带所在跨的环向预应力筋从混凝土浇筑到张拉时间跨度较长,为了防止预应力筋生锈,此跨预应力筋采用后穿工艺,浇筑混凝土时用波纹管内衬塑料管留设孔道,混凝土终凝后抽出塑料管并做好两端的封堵保护,张拉前穿入预应力筋张拉;其他环向径向为连续超长曲线配筋,后穿束较为困难,故梁内预应力筋同波纹管一同埋设混凝土中,采用先穿预应力筋束施工工艺。

  2)预应力的穿筋、布筋施工要求

  为确保混凝土分区条件下预应力施工的顺利进行,使普通钢筋、模板、混凝土的工序不与预应力穿筋工序发生矛盾,使普通工序与预应力工序合理交叉,特制定如下工序原则:每区内先支设径向框架梁的支架模板,先绑扎径向框架梁,待径向框架梁预应力筋线形确定后,再绑扎环向框架梁及次梁;这样可避免梁交错处预应力筋被普通筋抬起或压下的矛盾,减少工序影响,加快施工进度。

  3)承压板端部安装预留口的设置要求

  待预应力筋穿设完毕,进行端部螺旋筋、承压板的安装,承压板必须按设计进行留设。预应力筋采用凹形穴口时,用泡沫塑料填充穴口,用钢筋焊接固定锚垫板,防止偏位;

  4)预应力筋张拉施工要求

  张拉顺序:根据施工缝留设、区段划分等因素,按批次、分阶段,由下向上逐层逐步对称张拉。每区内先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张拉径向预应力筋,再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张拉环向预应力筋;最后张拉后浇带所在跨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张拉前,应以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设计强度的80%设计要求强度的试验报告单为依据,并收存作为张拉资料。

  预应力筋初应力设定为0.10σcon,预应力筋张拉严格按事先设计的张拉顺序进行。预应力张拉前,现场操作人应持有二次工艺设计张拉顺序图,并带好事先已计算完毕的各级控制应力下千斤顶压力表对应值(对应各操作的设备);带好有每一张拉束的计算伸长值及0.10σcon下理论伸长值的张拉记录单。对端部不易安装千斤顶张拉的,采取变角张拉,张拉前,安装变角模块,使张拉变角不超过20度。

  张拉采取分级超张拉,00.10σcon  0.50σcon   1.03σcon锚固,千斤顶采用多次换行程以解决伸长值超过千斤顶行程的问题。

  5)灌浆施工要求

  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应及时灌浆,灌浆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灌浆用水泥采用强度为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掺加减水剂和膨胀剂,要求水灰比在0.4左右,以提高水泥浆的早期强度和保证水泥浆的强度达到规范中规定的不小于M30的要求;水泥浆的配比需事先通过试验确定,现场配置时严格计量,以保证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超过3%,拌和三小时后泌水率小于2%。

  6)张拉口的封闭

  灌浆完成后,按设计要求清理穴口,焊接穴口上的断筋,用比结构高一级的C4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

  [2质量保证措施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9.2.1。

  表9.2.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

项次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侧向弯曲

构件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20

拉线和尺量检查

2

保护层厚度

10-5

尺量检查

3

预应力筋预留孔道位置偏移

5

尺量检查

4

预埋

钢板

中心线位置位移

10

上表面平整度

5

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构件两端锚固支承面平整度

2

5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

5

6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

15

7

采用钢丝束墩头锚具钢丝下料长度相对差值

钢丝下料长度的1/5000,且不大于5

尺量检查

  2建立专业质量保证体系

  现场建立预应力专业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从材料检验、过程控制、张拉、数据整理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结合现场施工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制定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检验标准、锚具进场检验标准、波纹管进场检验标准、螺旋钢筋现场加工检验标准、预应力筋、波纹管施工安装质量标准、混凝土施工要求、混凝土养护要求、预应力筋张拉前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张拉设备要求、张拉应力、伸长值量测要求、锚具张拉口施工处理、验收等指标,加强材料及工序质量验收。

  3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与设计的结合,重点对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端部的构造处理,张拉顺序、张拉应力控制、伸长值的计算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沟通,并依设计要求,作必要的实验,取得可靠数据,以指导施工,为结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2)严格控制预应力钢绞线、锚具等预应力结构用材料的质量,材料进场后,要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取得钢绞线的弹性模量、锚具的锚固效率系数等数值,特别是要多次张拉,对锚夹片的硬度、韧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材料进场后,要采取防雨防潮措施,将钢绞线架空堆放并覆盖好;要管理好进场锚具、钢绞线、夹片等材料,防止锈蚀,特别是雨季施工,更要注意预应力筋、锚具等预应力材料的防腐防锈问题。

  4)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预应力筋的下料、并束、钢筋绑扎、穿波纹管、架立波纹管、焊接马凳、安装承压片、承压板、预应力筋的布设、张拉口的留设、混凝土浇筑、张拉、灌浆、封锚等诸多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严格的工序质量保证预应力工程的质量。

  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用胶带、木塞封堵波纹管的灌浆孔、排气孔,外露预应力筋要用塑料布、胶带包裹严密。

  波纹管接口处及破损处要用胶带密封严,防止漏水。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材料、浇筑质量的均匀性,振动棒不得紧贴波纹管振动,钢筋密集区,要事先留出振捣间隙,采用小棒(或加钢片)振捣。

  切实作好各工序的技术复核和隐蔽验收工作,并详细作好记录。

  承压板后的混凝土要密实。混凝土浇筑后,加强养护,防止收缩、温度裂缝发生,进而保证混凝土力学指标增长的统一均匀。

  冬期施工,预应力张拉、灌浆要做好安排,时间安排在中午前后,并做好水泥浆的保温防冻措施,必要时掺加对预应力筋无腐蚀的防冻剂,单独配置满足冬期施工要求的灌浆配比,避免水泥浆受冻胀坏混凝土的事故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