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数学学科实施有效教学方案

6737

数学学科实施有效教学方案

  昭平县第五中学数学学科有效教学实施方案(初稿)

  昭平县第五中学数学组

  我校于20**年秋季学期被确定为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为了确保我校各学科全面、高效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根据《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及《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样本学校工作指导意见》精神,保证我校数学学科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校数学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对数学新课程目标和数学教材的研究与实践,树立与时俱进的新数学教育理念,实现数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扎实推进数学素养教育;通过实验,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教学环境,大力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领导机构

  为了有序、高效推进我校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数学学科教学工作,特成立昭平五中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数学学科教学样本学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雷华锋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目标

  1.根据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开展包括教材、教法、管理、评价在内的全面改革。不断深入研究,力争通过三年一轮的改革实践,在数学培养目标的达成、数学课程结构与《数学课程标准》的实验、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数学教材的开发与管理、教师与学生评价体系的探索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积累一定的经验,探索贫困山区普通高中非示范性学校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成功之路。

  2.通过课改,进一步转变数学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和数学质量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全体数学教师的头脑,培养和锻炼一支有较高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和教育理论素养的数学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研究型的数学教师。同时,在校内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推进突出数学素养教育和大数学教学的主流意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通过课改,提高师生的数学素养。建议学校要配齐必要的数学信息资料设施。参与实验的数学教学人员、数学教辅人员(图书管理员、资料员)都要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和课件制作,能自如运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全校师生员工数学信息技术能力要达到相当的水平。

  4.通过课改,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争取我校在数学教学水平和数学教学效益上有明显的提高。教师的数学教育教学方式有质的突破,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有实质性的转变和学习能力有显著的提升。

  四、工作内容

  1.进行《数学课程标准》的验证性实验。根据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在实践中深入地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探索出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数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操作要领,在实验中改进、完善和发展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新教材。

  2.进行数学试验教材(人教版)的教学实验,检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从新的教育理念的角度理解数学新教材,研究数学新教材,认真比较、探究数学新教材和老教材之间、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综合实践之间的特点,加深对数学新教材的理解。围绕国家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积极探索高效运用数学新教材的技能和策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检验数学新教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在实验中不断完善、改进数学新教材。

  3.进行数学新课程体系中的校本数学课程管理与开发的研究。深入探索校本数学课程的开发技术与策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研究校本数学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数学课程资源,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发具有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的校本数学课程,充分体现生活中的数学。

  4.进行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研究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数学和数学教学策略,探索适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新途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主动、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学习和数学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数学学习和运用奠定坚实基础。

  5.进行数学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并建立符合数学素质教育思想、能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即:建立旨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发展、促进数学教师数学素养不断提高、不断促进数学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6.进行数学教师成长模式研究,探索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培训模式。改进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培养具有数学课程研究与开发校本数学课程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数学教育管理队伍。

  7.数学课堂教学与对学生自主、合作、互动及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相结合,开设数学信息技术课,进行数学信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试验,进行数学大综合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试验。

  8.构建快乐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学习,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9.探索数学综合性学习及与其他学科大综合学习的资源与课程改革实验的整合方式、方法。

  五、具体工作

  1.强化备课组制度,提高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组是实施教学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保证并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学校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提高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规定:

  备课组活动必须做到“四定”;

  (1)定时间:每周活动一次,如有特殊情况,由备课组长临时召集。

  (2)定主讲:每次活动,均由一名教师担任主讲,其他成员应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定内容:每次活动,必须对上一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下一周教学的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重点、难点等要求做到基本统一;每逢测验、考试时,还要对试卷的出题要求进行讨论,对测验、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4)定地点:每次活动的地点要基本固定。

  备课组的教学要求要做到“五统一”;

  (1)教学进度统一;(2)教学内容统一;(3)教学的深度、广度基本统一;(4)作业布置的内容基本统一;(5)测验、考试统一。

  2.认真组织各类课堂调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调研课:在教务处的领导下,有序地在各年级中开展课堂调研活动。

  (2)示范课:总结、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组织各级各类学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教师等开示范课,让骨干教师有展示的机会,让青年教师有观摩学习的机会。

  (3)师傅徒弟对比课:师傅和徒弟在同一天开设“同题异构课”。

  (4)继续开展人人参与的开课、听课、评课工作

  3.创建高效的“三步五环节”数学教学模式。

  一、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框架

  1.三步:是指“自学——对话——评价”三个步骤。

  (1)自学:具体是指“定标自学”环节。

  (2)对话:包括三个环节:生生之间的对话——

  “合作探究”;个体与整体的对话——“展示分享”;师生对话——“精讲点拨”。

  (3)评价:具体是指“课堂评价”的环节。

  2.五环节:是指

  “定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讲点拨——课堂评价”五个环节。

  二、模式流程的阐释

  环节1——定标自学

  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导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1.课前编好用好导学案:

  (1)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三步五环节高效课堂”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2)导学案编制走程序,提前一周确定好编制人,每周一,编制人开始编制学案,周二,与备课组成员研讨修改定稿,周四,发给各位老师,每位老师都要做一遍,最后定稿印发给学生。

  (3)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4)每个导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日期、编号。以便形成学校资料库。

  (5)每个导学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导学案的应用:要求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导学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求学生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

  环节2——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内容为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的问题和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重点问题。

  2)合作探究规则:合作探究前,由教师规定合作探究的时间和要求,由小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进程;先在小组内分层(可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指20%的优秀学生,B层指70%的中档学生,C层指10%的后进学生),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其中A层重点帮助解决B层问题,C层旁听学习或先整理C层讨论的成果;然后B层帮助C层解决,A层进行自主拓展;注意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分享。经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至老师手中。

  3)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积极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掌握学生出现问题的一手资料,以备针对性点拨。

  合作探究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合作探究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教生,生练生,生评生,做到思维有深度,探究有高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环节3——展示分享

  1)分组展示: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展示,根据不同的问题,指派一个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展示,总体原则是B层展示,A层点拨,C层提升。各组任务不同时,可让小组按顺序展示汇报,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负责质疑、提问和补充,可以用其它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各组任务相同时,可利用评价调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并把竞争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各组任务互补时,未参加黑板展示的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又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可用于训练量较大的内容检测。

  2)老师负责控制展示进度,调节好课堂氛围,并及时记录出现的典型问题和新生成的学习目标,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老师针对各组的展示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形式可用分数、掌声、口头表扬等形式进行。

  环节4——精讲点拨

  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已展示到黑板上,展示完毕后,老师再进行点拨,老师的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的讲要语言精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分享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环节5——课堂评价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检测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可先进行组内一对一互查,然后由教师提问,由各小组主动回答。

  2)对于非记忆性内容,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纠正、完善,指导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学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

  3)教师以课堂检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课堂达标检测题编制要贴近课标,多角度,分层评价,限时训练,当堂达标,使每个层面的学生获得成就感。

  4)下课前科代表要根据各组的表现和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点评。

  5)课堂最后由老师小结课堂内容并布置适量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精选;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提高;要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同学完成个性化的作业;要规定时限由学习小组长督促及时完成收齐上交,由课代表送任课老师处。

  6)老师要及时批阅作业,及时反馈,并做好个别学生的面批和谈话,强化落实。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继续开展课改教学专题研究,加深对实施课改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根据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统一行动,指导、组织和管理全体数学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3、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有效教学管理机,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及时制订与课改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课改教学顺利推进。

  4、强化教研组建设。加强教研组的学习、备课、教研等制度建设,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逐步建立课上、课后、考试使用的题库,逐步积累教参资料、典型案例分析、精品课资料、公开课教案、经典训练习题、教学经验论文等各种原始资料,逐步修改完善,形成富有实效、且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库,确保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5、狠抓师资培养。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行为,并结合实践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花大力气抓好校本培训,尤其要抓好教学常规的培训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得到专业提高;重视名师工程建设,培养实施有效教学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预期成果

  1.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项目,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体系。

  2.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课程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和学校实际的较好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数学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的现代评价体系。

  3.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最大程度地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出一批数学学科的“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等。

  4.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探索出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适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教学新途径,形成一套新颖、科学、实用、现代的教学模式,切实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提升,为学生的数学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5.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保障,确保首轮实验年级学生在学业成绩和学科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

  注:请各教师认真阅读,进行修改,直接在原稿修改,不够写可另附纸,于20**年12月18日交回组长处进行整理。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小学数学册教学计划

  20**小学数学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

  认位数、认数5

  认数5

  认数、认物体5~6

  分与合(国庆节)6

  7~9加和减(1)

  15

  10

  期中考试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习5

篇3: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20**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略。。。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课时安排: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备注

  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5

  1.混合运算

  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8

  3.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求平均数

  整理和复习

篇4:初中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本

20**年初中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本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八(3)班兼班主任,基础知识水平较好,成绩较为一般。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

篇5:初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20**年初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1]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为使学生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特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章《勾股定理》、第三章《实数》,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其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第二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其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三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是通过可能性的大小认识概率,并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概率计算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表达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3)班共有学生44人,从上学期期未统计成绩分析,及格人数为 人,优秀人数为 人,这个班的学生中成绩特别差的比较多,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来看,成绩最好是 分,差的 分,这些同学在同一个班里,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从几分到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不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第一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3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4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5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第二章

  勾股定理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第三章

  实数

  1让学生经历数系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3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运算。4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

  概率的初步认识

  1经历“猜测——验证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活动过程。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3能对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4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从事对现实世界中确定位置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活动,经历探索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形状变化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合格点坐标变化后图形的变化。

  第六章

  一次函数

  1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

  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像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3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4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做一次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3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4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五、教学措施及方法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多听听课,向其它老师借签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初二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立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帮辅和小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及自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学法指导。积极应用尝试教学法及其他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

  “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积极开展数学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9课时

  第二章《勾股定理》5课时

  第三章《实数》10课时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5课时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

  第六章《一次函数》9课时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9课时

  总复习2课时

  以上计划从制定之日起执行,若有不妥之处,请学校教务处给予指正,并督促执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