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内容要求

5484

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内容要求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各部分内容概述要求

  一、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授予学位等主要内容。

  二、具体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和“适应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学院应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

  各学院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

  (三)学制

  一般专业学制为四年,少数专业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学制到五年,例如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

  (四)课程类别和结构

  根据课程的修读性质,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读课和选读课四种类型。其中必修课包括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部分(三个平台),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科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科类方向选修课。

  各学院应根据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的说明,进一步明晰各类课程的功能,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通修课与科类基础课及科类方向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注重开设一批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就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新课程,适当调减部分内容陈旧的课程。

  (五)学分分配

  四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5-180学分,其中课内总学分135-145。五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210学分左右。课内学分中必修课占75%左右,选修课占25%左右。必修课中的通修课、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个平台的学分比例控制在55%、30%和15%左右。选修课学分分配应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修读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最低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其中含文化素质教育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科类选修课6学分;科类方向选修课,农、理、工类专业8学分,经、管、文、法类专业12学分。

  各学院应严格按照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分配学分,不得自行调整。

  (六)实验和实践教学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因专业而异,农、理、工类专业实验课学时不得少于课内总学时的20%。实验课时达到18学时以上,需单独设课,单独计学分。鼓励整合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实验教学、教学实习、课程设计、专业文献综述、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农科、理科、工科类专业一般30周以上,其它类专业一般为25周左右,总学分在20-30学分之间。

  (七)学分计算办法

  理论课程每18学时计1学分。理论课内的实验学时计入理论课学时,一并按理论课总学时计算学分。

  课程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每2周(或累计2周)计1学分,其中,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6学分。

  科学研究基础训练、社会实践分别计1学分。

  军事技能训练、专业文献综述、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分别计2学分。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校

  “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界定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相互合作,利用校企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形成一种法定的协作关系。

  (三)“订单式”培养的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关键是学校与企业深入有效的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是新生入学前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和需求计划,也可以是培养期间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经协商一致后实施;既可以是独立组建班级以实施教学和学籍管理的“定向班”形式,也可以是少量预订在校学生(指定或不指定),但必须参与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形式。

  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

  各部应树立强烈的市场和服务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选择适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

  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时的考虑因素:①合作对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及业务规格,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到合作对方去;②合作对方的设备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平,学生能否学到知识与技能,能否学以致用;③合作对方对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二)平等协商,互惠互利

  “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双方是一种“互惠互利”合作,

  在实施“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一要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的优质实践性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二要有利于企业利用我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三要有利于贫困生资助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费的后顾之忧;四要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保证学生自愿参与到这种定向培养工作中去。

  (三)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

  1.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合作企业就业方向的需求,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甚至落实到某种职业和具体岗位;

  2.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根据职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3.要处理好学生即时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

  (四)教学规范性原则

  1.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必须遵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专业名称需按教育部专业目录要求规范,课程体系特别是主干课程必须符合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的要求;

  2.保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经学校教务处同意,采取不同方式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但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

  3.教学计划内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可与企业上岗培训相结合,由用人单位给出实习成绩;

  三、我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体系与分工

  我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管理机构由2个层面构成:学校、各部:

  (一)学校:主要负责“订单式”培养工作的统筹、指导及订单协议(合同)的审核与管理。学校层面主要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公室两个部门综合实施相关职能。

  1.教导处:

  ①负责学生入学前或培养期间需组建“定向班”时的专业计划落实、班级组建方案及组建过程中与企业的协商与协调和合作协议的审核确认;

  ②支持并确认专业所在部“量身订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因订单培养新产生的课程分工及费用分担进行确认;

  ③对各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④组织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相关文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讨工作,以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2.招生就业办公室:

  ①负责联系和接受各类用人单位“订单”培养的意向和人才规格要求,并及时反馈到各部和相关部门。

  ②负责“定向班”形式以外的各种“订单式”培养的学生遴选与组织协调,并组织学生与企业达成协议,对涉及学生入学和就业的协议条款进行审核和确认。

  ③负责组织和落实订单企业对学校的办学支持,或对学生个人的学业补助与奖励事项。

  ④通过学生管理系统,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工作。

  ⑤强化对订单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研究确定订单式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阶段目标、方法渠道和有效措施。

  ⑥负责学生到订单企业就业的相关工作。

  ⑦负责组织订单培养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

  (二)各部:负责本部“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组织和实施。

  1.凡形成“定向班”的,应明确订单专业负责人,成立有企业相关领域专家参加的订单专业专家咨询组织,以研究本专业订单培养的岗位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订单专业培养方案。

  2.明确各订单专业的课程负责人,根据订单岗位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研究整合课程内容,科学选编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与订单企业密切联系,具体负责做好本部订单学生的宣传、发动和遴选工作、培养期间的教学运行与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接受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在订单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落实学生到订单企业实习制度并做好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实现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资源互补。

  5.全面收集订单式学生在企业的业务能力状况和思想作风表现等信息。通过分析,及时总结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6.根据企业的订单要求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及时将各专业订单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实践技能等培养情况以及思想、行为表现等信息反馈给企业,使企业全程跟踪订单式学生培养情况。

  四、有关说明

  (一)本方案中未提及的校内各部、处室在人才培养运行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仍依据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定向班”或订单学生的生产实习、岗前培训、毕业环节等课程,可由学校教师与订单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共同承担。在订单企业进行考核的课程,其成绩的管理仍由学校教师负责。

  (三)学校相关部门要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宣传和研讨工作,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橱窗、信息等各种载体,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篇3:灵台县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

  灵台县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

  为加快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根据卫生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卫人发〔20**〕131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以用为本,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做好卫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二)坚持业绩与效益相结合原则。着力提高卫技人员待遇,逐步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高风险、高技术、高要求、高工作量的工作现状,稳定卫技人员队伍。

  (三)坚持分类配置人才原则。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不同定位、不同需求,引进、培养各类适宜、适用卫生人才。

  (四)坚持多部门协作原则。相关部门大力协作,落实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的各项优惠、补助政策,形成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合力。

  三、工作目标

  通过3—5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等较为完善的适合本县实际的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编配比例总体平衡、专业素质稳步提高、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学科梯队基本健全、管理队伍整体优化”的医疗卫生队伍。具体目标:卫技人员总量有序增长。全县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达到600名左右,其中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达到200名左右。学历、年龄结构逐步优化。临床专业及医技专业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30%以上,护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50%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50%以上;预防保健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70%以上。卫技队伍老、中、青配比适当。学科带头人队伍不断壮大。三年内,引进和培养15名以上各类专业学科带头人,其中医疗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11名以上,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2名以上,妇幼保健学科带头人2名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投入,设立县卫生人才专项基金。

  县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卫生人才专项资金20万元。每年从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收入中提取5‰的资金,设立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卫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奖励。

  (二)改善条件,提供卫生技术人才成长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建设“筑巢引凤”。加大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建设规模适当、功能合理、环境舒适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人才引进打下良好基础。加大学科硬件建设,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卫技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县人民医院要确定1-2个重点科室进行重点建设,在设备、人员和经费方面优先安排。县中医医院要发挥中医特色,加强专科专病建设,以点带面,带动医院全面发展。各乡镇卫生院要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和现有条件,加强全科建设,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等医疗卫生服务。对重点科室、专科专病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单位适当奖励。

  (三)落实措施,提高卫生人才的政策待遇。

  1、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20**年起对受聘在本县工作且专业对口的本科毕业生,已取得或一次性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一次性奖励0.6-0.8万元(在县级医疗机构工作的奖励0.6万元,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奖励0.8万元),对中医专业和乡镇卫生院服务的人员适当放宽条件。在县、乡医疗机构工作均要签订5年以上的服务合同,服务期满后兑现该项奖励,服务期限内离开的取消奖励并将该项奖励资金转入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

  从20**年起,通过人才引进,对受聘在本县卫生系统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和正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紧缺专业)、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指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人员和学科带头人(指能独立主持开展本学科领先项目、在本学科做出较大贡献和出色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下同),通过签订5年以上的服务合同,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分别补助每人每年生活津贴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服务期满后兑现生活津贴,服务期不满5年的不享受生活津贴)。

  2、稳定现有专业技术人才。

  对单位现有在职在编的高级职称(指紧缺专业)和学科带头人,经医院年初申报,卫生局评审合格后(每年一评),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分别给予1.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对在乡镇卫生院连续担任院长职务满15年、工作成效显著、深受群众认可,且在卫生院岗位退休的,退休后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一次性补助1万元。

  3、培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对晋升为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一次性补助0.5—0.8万元(临床0.8万元、护理0.6万元、其他专业0.5万元)。

  对晋升为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中一次性补助1—2万元(临床2万元、护理1.5万元、其他专业1万元)。

  经县卫生局批准,医疗卫生单位外派到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脱产进修一年以上(含一年),给予该单位每人每0.3—0.5万元的进修培训补助。卫技人员在参加培训、进修期间的工资、福利由所在单位全额发放。

  积极组织全县卫生专业人员参加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术讲座、报告等形式强化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4、表彰奖励优秀卫生工作者。

  对为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每年评选一次德医双馨医务工作者和优秀卫生工作者,由县委、县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奖励经费从卫生人才专项基金列支。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其他荣誉称号的,按有关政策进行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各单位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卫生人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来抓,切实加强对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着力解决卫生人才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心组织,强化管理。要根据卫生人才现状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落实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要制订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评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不断促进卫生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转变方法,强化服务。各单位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人才氛围,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本暂行办法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自20**年月起实施。

篇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就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厂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机器人使用企业等,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生产,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设备的编程、安装、调试、维修、培训,工业机器人工装设计以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推广工作。就业岗位群见表1。

  表1

  就业岗位群

  就业范围

  初始岗位群

  发展岗位群

  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大中型企业

  工业机器人维护保养、安装调试、维修员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师

  机器人厂商和机器人集成商

  工业机器人销售

  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支持、设计安装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创业创新精神,面向工业机器人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具有编程、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系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恳务实,行为规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敬业、合作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和企业文化知识等。

  (3)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社交与合作,能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2.知识结构

  (1)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机电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

  (2)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及造型的设计、PLC和单片机程序的设计、机器人操作、安装和维修等专业基础知识。

  3.专业能力

  (1)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能力。

  (2)具有PLC和工业机器人程序设计的能力。

  (3)具有工业机器人程序设计、调试、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

  (4)具有掌握智能制造技术。

  二、职业证书

  (一)基本技能证书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证书。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二)职业资格证书

  (1)CAD工程师。

  (2)维修电工。

  (3)数控铣或加工中心。

  (4)PLC应用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方向)技能资格证书,详细见表2。

  表2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资格证书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发证单位

  等级

  对应课程

  1CAD工程师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中级

  机械制图

  维修电工

  江门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高级

  电工基础

  PLC控制技术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

  数控铣或加工中心

  江门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高级

  数控原理与编程

  PLC应用设计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中级

  PLC控制技术

  三、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1)课程体系设置

  开设的思政课及通识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英语、计算机基础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职业习惯等综合素质,

  (二)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简介

  1、机器人技术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器人技术和应用的专业课,具体包括机器人的结构、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分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编程语言、机器人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具备机器人编程、安装和维修的能力。

  2、工业机器人安装与维护

  本课程主要介绍工业机器人系统装配图、驱动系统装配图,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安装和调试,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自身程序的编写、外围设备工作的协调,机器人的调试必须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物料转移和定位要求、工作效率、防碰撞、安全互锁等安全要求。

  3、工业机器人编程

  本课程主要讲解工业机器人的编程与仿真,可以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动作模拟仿真以及周期节拍,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真实的验证。具体包括机器人编程软件的操作、建模、轨迹离线编程、动画效果的制作、模拟工作站的构建,程序设计,仿真验证以及在线操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技术。

  4、智能制造技术

  本课程紧密结合工业4.0,重点讲解工业4.0智能加工制造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加工技术、自动线技术、伺服电机技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综合一体,组成了智能制造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代的智能制造技术。

  5、机器人工装设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各种工艺装备及其设计,包括夹具、检具、工位器具、辅具等,主要是对机器人应用实际工业中的抓手进行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解决企业应用机器人的实际问题。

  (三)主要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报告或设计三个大环节,实践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在企业实习时,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共建共用”长效机制,建立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环节见表3。

  4、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结构比例见表4

  表4

  课程结构比例表

  教学内容

  课程类别

  课程学时比例(%)

  学时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课堂教学

  公共基础课

  16.6

  404

  264

  140

  专业基础课

  26.8

  648

  494

  154

  专业核心课

  15.4

  376

  278

  98

  专业选修课

  5.9

  144

  88

  56

  公共选修课

  3.3

  80

  80

  —实践教学

  实习实训

  5.3

  130

  —

  130

  毕业(顶岗)实习

  20.3

  494

  —

  494

  毕业实习报告或设计

  4.3

  104

  —

  104

  入学教育与军训

  入学教育与军训

  2.1

  52

  —

  52

  总学时

  2432

  1204

  1228

  占总学时比例(%)

  100

  49.5

  50.5

  (二)学时分配与学分比例

  各类别课程学时分配与学分比例见表5。

  表5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与学分比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总数

  课程实修数

  总学时

  课程总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课

  8

  8

  404

  25.0

  18.9

  专业基础课

  9

  9

  648

  40.5

  30.6

  专业核心课

  5

  5

  376

  23.5

  17.8

  专业选修课

  6

  144

  9.0

  6.8

  公共选修课

  25

  80

  4.0

  3.2

  实习实训

  1

  1

  130

  5.0

  3.8

  毕业(顶岗)实习

  1

  1

  494

  19.0

  14.4

  毕业实习报告或设计

  1

  1

  104

  4.0

  3.0

  入学教育与军训

  1

  1

  52

  2.0

  1.5

  总计

  57

  33

  2432

  132

  100

  五、毕业标准及学分要求

  毕业生最低毕业学分:132,其中公共必修课学分:25,专业必修课学分:64,专业选修课学分:9,实践必修课学分:30,公共选修课学分:4。

  毕业生需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证书、专业技能证书(1个)才能通过毕业。

  六、教学周数安排

  教学周数分配见表6。

  表6

  教学周数分配表

  学期

  课堂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

  考试

  入学教育与军训

  机动

  合计

  实习实训

  顶岗实习

  毕业实习报告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用表见表7。

  表7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数

  学期、教学周、周课时

  考核方式

  总学时

  理论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试

  考查

  说明:J:军训;K:课堂教学;#:考试;S:实习实训;B:毕业实习;L: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报告。

  九、办学基本条件

  (一)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教师团队学历水平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0%。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达到75%以上,且配有专职的实习实训教师,及校外兼职教师占20%,兼职专业教师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都具有5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验。在职称方面,具有高级职称20%,中级职称达40%以上。专业理论课以具有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主讲,专业实践课以企业行业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讲授,在学历、素质结构和职称方面都较为合理,较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

  十、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本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是把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过程考核、终结性考试和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在科目考核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科目紧扣高职教育、突出以技能为核心,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成绩按平时占30%,考试占70%纳入总评。考查科目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核。

  在技能考核方面分为校内实验实操、校外实习实训和技能考证。对于涉及实验内容的课程,根据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等级程度评定成绩;校外实习实训成绩考核由企业根据企业岗位标准和岗位职责对学生进行考核。

  十一、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对口升学、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继续学习的渠道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也可以报考专插本学习,可选择工业自动化、机械工程自动化等本科教育。

篇5: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我院中医药人员培养和技术培训,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院中医科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专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专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引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的基本水平和基本技能,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对中医药需求,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培训计划

  1、选拔1——2名中医药人员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

  2、各村卫生室、轮流派遣中医药技术骨干到我院中医科进修学习。

  3、抓好在岗中医药技术人员温习中医四部经典理论、著作工作。

  4、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根据县卫计委安排派熟悉中医药知识的骨干人员参加县中医院组织的培训,然后对全镇未参加集中培训的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培训。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领导。卫生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医药人员培训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和督导检查。

  (二)多形式、多渠道培训中医药适用人才。加强中医药适用人才培养是今后我院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加以培养。一是选派中医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到上级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在职人员攻读中医药知识和参加国内学术性交流。二是鼓励医院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教育;选送人员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进修学习。三是医院每季度组织一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健康教育讲座,以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建立我院与各村卫生室分工协作制度,落实中医药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三进”战略,使中医药服务在基层普及,使优质的中医药资源能够下沉基层、服务基层。组织筛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有计划地向乡村医生推广。

  (四)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中医药研究方法,加强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疑难杂症、心身疾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四、严格督导奖惩

  医院将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责任目标管理,年终对中医药培训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督导管理,严格考核。

  包信镇中心卫生院

  20**年4月7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