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热情奉献润泽桃李芬芳

1042

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热情奉献润泽桃李芬芳

  台烟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热情奉献润泽桃李芬芳

  桃李春秋其代序,青丝鬓霜乐未央。化学化工学院z教授从教三十余年,从青丝如黛至两鬓微霜,以爱与责任践履师道长存,用热情奉献润泽桃李芬芳。

  几支粉笔和一方黑板

  1997年,毕业之后一直在稀土研究院情报室工作的z怀揣着她的教师梦来到台烟大学。

  “我一直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做一名教师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谈及为什么要来台烟大学时,z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光,“当年我随公司来到台烟,正好有同事推荐我来台烟大学,我自己也一直留意这方面的消息,抓住机会通过了台烟大学的应聘和试讲,来到了化学化工学院。”由于教研室教师人数有限,在内蒙古大学专研无机化学的她担任了有机化学学科的老师。

  z认为,教学,要从第一课开始就做到最好。在正式上课之前,z重新拿起大学教材,系统温习了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大学时打下的扎实的化学学科基础,加上不遗余力的努力,她很快就掌握了有机化学的“精髓”。z深知自己在教学方面经验的浅薄,作为新手,她积极地向前辈们请教,去听别的老师的课,学习教学技巧,利用空余时间研究学习化学四大基础课,不断充实自己。

  “那时候还没有PPT,讲课就要板书,备课就显得格外重要,不然没有PPT帮助你捋清思路,讲课就容易卡壳。在这件事上,我大学的老师给我做了很好的示范,我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就带几支粉笔,写满所有的黑板。所以我也要求自己好好备课,讲课脱稿,从第一次站上讲台就是这样的。”她把知识框架列在脑子里,重点难点都在备课时做了仔细研究,在脑海中演习了无数次讲课的流程。第一堂课,她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只拿着几支粉笔就走上了讲台。几支粉笔,一方黑板,z在台烟大学一炮打响,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与有机化学教学

  z老师说:“在大学里,学习的目的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尽力选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帮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z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化,不断钻研发掘出有机化学零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整理出一套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的知识网络。在此框架上,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一些在教材上只简略介绍或者并没有收录的内容,如频哪醇重排等知识,z也会着重为学生们讲解。此外,z还密切关注着科研的最新动态,并及时补充到自己的授课内容中。

  除了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z在教学方法上也是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她分析研究100多年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以诺贝尔化学奖中与有机反应相关的内容为主线,联系曲折发展的诺贝尔化学奖史实,形象地讲解格林尼亚、维蒂西、威廉·诺尔斯、野依良治、巴里·夏普莱斯、伊夫·肖万、理查德·施罗克、罗伯特·格拉布、理查德·赫克、根岸荣一、铃木章等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化学家的研究历程,以及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乃至对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结合学科研究前沿和教材进行教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她撰写并发表了教研论文《诺贝尔化学奖与有机化学教学》。

  除去授课备课、带实验、搞科研之外,z老师还担任了很多教学研究项目,在教研活动中,认真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曾为全院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并承担新进青年教师导师工作,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室的每个老师都为教学工作做出了贡献,每个人都是教研室不可或缺的一分子。”z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教研室老师比较少,大家齐心协力度过难关,虽然艰苦,但看到学生成功完成一个实验时开心的样子,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现在想来也是很有激情的一段时光。”

  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

  z非常注重仪容仪态,上课时永远衣着得体、精神饱满且声音洪亮。在z的课堂上,没有同学会睡觉,大家都被她幽默的语言和激情四射的演讲所吸引。学生们喜欢z,有的学生甚至崇拜地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像z老师一样,看上去永远那么优雅从容。”“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这是z经常说的一句话。

  “既然选择了成为一名老师,那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是我应尽的职责。”z笑着说。z年近六十,却从未间断过学习。当年高考,z以俄语为外语语种考入内蒙古大学,没有一点英语基础。上大学之后,从未接触过英语的z从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养成了每天自学英语的习惯,几年之后,她的英语水平已经和从小学习英语的同学们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并在学业完成之后从事了需要极高英语水平的文献翻译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z老师为学生竖立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

  “教学相长”是z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在她看来,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活跃的课堂氛围对老师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每次看到学生充满求知欲的眼神,讲课就会更有激情,会想要更努力地学习,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引导学生。”

  作为老师,z更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学习。她给学生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议,“我认为主动学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课前预习,这样听课才会更有效率,还要做到课后复习,这样知识才会更巩固。课后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不会的可以和同学商量,也可以向老师请教。但是一定要独立完成。如果抄作业的话,对学习来说,可以说是毫无助益。”

  她鼓励学生积极追求进步,帮助学生给自己划一个“最近发展区”,扎实且长远地阶梯样前进。她帮助学生每周或者每个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可以实现又要付出一定努力,不是遥不可及,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z还要求学生认真做课堂笔记,课后经常翻阅,告诉学生这样对学习化学大有裨益;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主动学习,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年的教师节,z都会收到学生的礼物,卡片、鲜花或者叶脉书签等等,礼轻,但其中蕴含的情意总是让z感动。谈到学生,z语气中充满宠溺。“特别感动,看得出孩子们都很用心,他们送的卡片,每一张都写有他们的祝福。有的学生会在书签上写上想对我说的话,也并不是多么华丽的语言,有时仅仅是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我也会忍不住为之动容。很多毕业的学生有空也会来看我。”z还提到,有一次嗓子发炎,讲课的声音不如平常洪亮,学生们察觉到老师的些微异样并送来了金嗓子含片和西瓜霜。

  正是这种良师亦益友的关系,让z能够接触到学生内心的世界,她亲近并引导着他们的思想,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身教最为美 知行不可分

  台烟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身教最为美 知行不可分

  “我喜欢当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讲课的感觉。”“我喜欢学生叫我姐,这样显得我们很亲近。”“我喜欢为学生答疑,哪怕占用了我的休息时间。”z老师出身书香门第,受父亲的影响,热爱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从教11年以来,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关爱学生、指导学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师魂。

  满怀激情讲好每一节课

  z老师深谙“生有涯而知无涯”的道理,不断提高专业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根据新科技新材料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及学生在课堂中反映的问题及时修改和丰富课件。每一个问题她都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从教11年来,她始终如一地重视课堂授课质量,以和学生互动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z老师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任务,由于工科基础课内容枯燥乏味,逻辑性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对于学习这些课程缺乏兴趣,为了让同学们爱学、会学,z老师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她说:“课本上的定理一般都是由科学家提出的,我会事先了解关于他们的典故和生平、提出定理的经过,在给学生们上课时讲一些他们的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给大家讲一些做科研的道理。”在给学生讲解计算题时,她搁置自己的知识层次与积累,多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她说:“我讲计算题,不会直接讲这道题应该怎么做,我会从最后求得结果反推回去,反向推导,对比不同的计算方法, 让同学们学得更扎实。”

  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满怀激情讲好每一节课是z老师给自己定下的要求。每一次上课她都会用至少半天的时间备课。因为多媒体呈现内容的有限性,也为了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z老师更注重“讲”,这给本来就重的教学任务又增加了些许难度。z老师说:“我不会把所有课堂内容都放在课件上,通过‘讲’能让学生把注意力更好地放在课堂上,所以需要我提前把要讲的专业知识、名人典故等扩充知识都记在脑子里。其实这个过程是很累的,但是我觉得这样做能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我就觉得挺值!”

  多年来,z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秉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职业理想,始终坚持尽自己最大能力去传授知识。z老师说:“我很想每一节课都做到尽善尽美不出现任何问题。”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让她获得了广泛认可,获烟台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20**年获烟台大学“优秀教学教师”称号,20**年获烟台大学教学质量奖。

  以教学研究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除了课堂教学,z老师还主持校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各一项,作为骨干教师参与省级精品课程三项。教学工作的高要求,使得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校级精品课和网络平台的主要负责人,z老师无数个日夜投身课程改革。为网络平台课程增加练习题,她一个一个地输入;发展校级精品课,她把全部教学录像发布到平台上;申请省级精品课,从设计课程内容到组织教学大纲再到准备课件、习题、模拟题、录像,她一一着手完成,事无巨细。

  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促使她进行新的教学探索--积极实施“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线上线下互动,发布习题和网络资源,增加科研前沿内容,让同学们课堂之外也能享受高质量教学资源。z老师在设计翻转课堂时除了互动教学还赋予了它另一个作用,就是希望翻转课堂能够帮助更多考研的同学。在翻转课堂里,z老师搜集部分高校的考研真题,节省考研学子的时间;征集往届学生的考研经验,让更多的学生少走弯路;给考研学生答疑,向他们介绍如何更好地应对初试复试。她所主持的《材料科学基础》成功获批学校第二批在线课程建设。z老师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她说:“教学改革不是一个老师能完成的,学校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老师们贡献了教学资源,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学生的配合,同学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有更多收获。”

  “活学活用”是z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她不断给学生强调的科研态度。热爱课堂,享受课堂的同时,她始终不忘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同时肩负的科研使命和以科研促进教学的重要性。她潜心问道,积极申请参与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和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各1项,第二参与者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以身立教扮好人生每一个角色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z老师负责给大二的同学上基础课,每年上课总会有学生偷偷来“蹭课”;上课之前的教师休息室,总是会有学生找到z老师问几个问题;考研季到了,总有学生来询问相关问题。对此,z老师欣慰地说:“看到自己的学生热爱学习,作为老师我很骄傲。我没有规定答疑的时间,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我也很愿意为考研的学生推荐导师,帮助他们联系考研复试。”关爱学生,平易近人,很多学生都喜欢私下里亲昵地称呼z老师一声“姐”。

  作为导师z老师最注重的是与学生的沟通,她先后带过材084-1班、材136-1班和材136-2班。大学四年间,她多次找班里的学生谈心了解情况。班里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和高考失利的双重打击,在大一第一学期不爱学习经常逃课,z老师了解情况后,不断开导他,并且要求他按时上课,每周向老师签到汇报,逐渐把他带回正轨。z老师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她的耐心与细心,使得很多学生与她无话不谈,毕业多年的学生至今仍与她保持着密切联系。

  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中韩合作办学项目进行重要的中期评估时,学院领导找到z老师希望她能协助完成项目的合格评估,自此,z老师一直担任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中韩合作办学项目秘书一职。她负责填报文件、申请材料、填报年度报告、制定培养方案、负责学生出国工作、关心外教的工作与生活。事务琐碎,z老师始终任劳任怨,踏实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z老师从不曾因为生活和家庭的事情耽误工作,在她看来越是艰难的时候,越应该把工作做好。z老师夫妻同为我校教师,今年6月份,有几天z老师的父母不在身边,不到一岁的孩子没人带,而她和爱人正好周四上午都有课。z老师笑着说:“好在他是一二节,我是三四节。记得当时我就抱着孩子站在四教门口,等老公下课后,他抱着孩子回家,我再赶去给学生们上课。”母亲因病住院期间,她也协调好自己的时间给学生们上课。她说:“给学生们上课,是我的教学任务,照顾父母是我作为女儿的义务。这两方面我都马虎不得呀!”

  以身立教,知行合一。z老师说:“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要时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篇3: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一心从教 一生为学

  台烟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一心从教 一生为学

  粉笔板书如行云流水,粉尘飘落似落英缤纷,为给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计控学院副教授z老师坚持粉笔板书三十六年。她一心从教,一生为学,三十六年来做教师一直是她神圣的职业理想。为站好讲台,她坚持万事提前的职业操守,总是提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像母亲一般,她把满腔的热爱传递给学生,看学生有所成就、结婚生子是她最快慰的事情。

  从小的教师梦,因为那份神圣的职业理想

  1977年全面恢复高考,1978年z老师参加了高考,并成功考取中国石油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二届大学生。怀想当年,徐老师说:“那个年代没有挑选专业的想法,选择了自动化专业,也从此爱上了自动化专业。考上大学很不容易,读大学时也没有现在那么多娱乐,大家都铆着劲学习,学校里的学习氛围很浓厚。”

  徐老师说自己与教师这个职业缘分颇深,她自小便怀有教育情怀。她说:“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更觉得老师这份职业很神圣,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老师。” 进入大学以后,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和优秀的人格魅力让她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老师的想法。当时正是国家缺少人才的时候,大学里的老师大多是毕业生留校任教。毕业后,徐老师因优秀的在校表现而成功留校,在担任五年助教之后,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国石油大学的一名老师。

  1997年z跟随先生来到烟台大学,成为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的一名老师。有着36年教龄的她至今仍然担任着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原理》两门重点课程的教学工作。

  做最充分的准备,坚持万事提前的职业操守

  采访当日,天空中飘着零星小雨,距约定时间还有十分钟时徐老师便到达采访地点。这与徐老师多年以来形成的职业习惯有关,她总是提前到课堂,也总是在与人有约的时候提前到达,留出足够的机动时间。她说:“我上课前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徐老师坚信,一堂课讲得好,最重要的是每堂课都让同学们收获丰富的知识,这样才算是上好了一门课。每次上课之前,她都会提前一天开始备课。“虽然这些课程我已经教了很多年,但每一次我都要重新做最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经常会觉得对课程内容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每一届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我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来适应同学们的思路。”她说道。

  在学生们的眼中,徐老师是位睿智又谦和的老师,每堂课过后都会有学生向她提出自己的疑问。徐老师说:“我会尽力给学生解答,有时候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也无法当场解答,就回去查阅资料,之后尽可能将难理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PPT或粉笔板书,选用最适当的教学方法

  徐老师教授的《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原理》两门课程是基础理论课,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尤为重要。为给学生打牢专业学习的扎实基础,当大部分老师都选择PPT授课的时候,徐老师却仍然坚持用粉笔板书授课,一直坚持了36年,只是偶尔使用PPT授课。她说:“我也会使用PPT授课,但两种授课方式各有优缺点,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方法。一页PPT的内容是有限的,并且翻页很快,这样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思路,很难让他们把知识点连贯起来。而板书则不同,在授课时可以一边板书一边讲解问题思路,学生有反应的过程,有时间做笔记,也可以随时回顾老师讲过的内容要点。”

  徐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大多养成了对老师课件的依赖,上课不仔细听、不认真做笔记,认为考试之前能拿到老师的PPT,照着背就可以了。但其实,自己看PPT和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上课时也会要求他们做笔记,不是让他们照着我板书的内容抄下来,而是将重点记下来,比如老师强调的内容、难理解的地方、分析问题的思路等等。听课不能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只会机械地抄。”

  徐老师坚信,授课方式能够展示老师的风采,“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 徐老师上课讲到一半时,黑板就已经写得满满的了,讲一堂课经常要擦三次黑板。她戏谑地说:“擦黑板时飘落的粉笔灰,让大家都不愿意坐前排。”

  帮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育人。徐老师说:“我会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从各个方面,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不仅是以长者、老师的身份去引导他们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相处,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正是以朋友的身份,让许多学生有烦恼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她谈心。她每次都会用心倾听,并认真给出建议。她说:“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是否要考研,每到这时,作为他们的导师,我会根据他们的情况、自己过去的经验给他们一些参考意见,考研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要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徐老师以真诚的心对待同学,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爱。在评教中,同学们评价徐老师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老师,我喜欢听您讲的课。”同学们的这句话,在徐老师心目中,是对她认真工作的最好回报。

  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烟台大学自动化专业2000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徐老师成为自动化专业第一届学生的导师,深受同学们爱戴。2000级的同学至今还与她保持着联络,逢年过节都会给徐老师发来祝福短信。

  20**年,徐老师再次担任自动化专业的导师,这一届的学生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入大学时,一名同学因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成绩不是很好,和同学相处也不融洽,情绪一直不高。作为班级导师,徐老师十分关注他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波动,班里举办活动时,她会让班长和团支书多关注他,动员他参加,平时徐老师也会和他多谈心。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位同学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可以和同学融洽地相处,能够快乐地学习,毕业后顺利考取中国石油大学的研究生。徐老师说:“现在他每年都会跟我联系,传达节日祝福,我也觉得很高兴。”

  在徐老师看来,优秀的学生不需要老师投注过多的精力,只需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真正需要老师额外付出的是有困难的同学。在任教期间,她会更关注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她说:“看到这些同学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就、结婚生子,我感到特别欣慰。”

  在烟台大学任教期间,徐老师获得“烟台大学优秀教师”“烟台大学优秀导师”等称号,谈到“师德标兵”的荣誉称号,徐老师更愿意把它看作一种鼓励。她说:“我所做的都是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表层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深层的灵魂与人格。为人师表,首先应该用一颗热忱的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和教学工作,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做一名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

篇4: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潜心育人 践行师德风范

  台烟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潜心育人 践行师德风范

  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课堂教学,他是法学院授课量最多的教授;以进取的态度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他开设的法律诊所课堂创下丰硕成果;以慈爱的情怀全面参与学生活动,他与学生朋友相交备受尊敬。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融注于20年的教学点滴,他以用心、淡然的态度书写别样人生,以一言一行践行师德风范。他,是烟台大学师德标兵法学院z教授。

  教书育人我乐在其中

  自1998年初至烟台大学,z教授已与法学院共同度过了20个春秋。讲台是他的主阵地,从教以来,z教授主要从事刑法专业教学,年均课堂授课不低于158课时,是法学院课堂授课量最多的教授。“我一直把课堂授课当作一种乐趣,乐在其中,自然不会有累的感觉。”z教授语调也轻快。

  潜心育人,积极探索,他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z教授说:“现在的法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比较脱节,我想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实践平台。” z教授不断吸收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寻找更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自20**年起开设的山东省高校首创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拳头产品”。

  据了解,“法律诊所教育”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采用模拟和真实法律服务相结合,有系统化的教学模拟案例和程序训练,同时会根据真实法律服务的需要实时开展教学。z教授介绍:“法律诊所课程的特点是拿真实的案例来锻炼学生,它就像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对外窗口,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承接社会上的法律咨询甚至是案件,这样的教育模式非常锻炼学生。”经过不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该课程已培育学生600余人,解决纠纷数十起,提供咨询百余件,更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奖,开课十几年来创下的丰硕成果,一一印证了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的科学性。

  本着在实践中教学的思想,除了“拳头产品”法律诊所课程,z教授还指导法学院大学生法律服务中心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并与莱山区检察院共建了青少年普法基地。同时,他对学生社团和实践活动也给予热情支持和指导。20**年,指导的学生社会实践团体获得了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多家单位授予的优秀服务团队称号。20**年,指导的两个学生团队分别获得烟台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重点资助。

  兢兢业业,勤恳负责,他手捧硕果,赢得了各方的认可。从教以来,z教授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个,目前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一个,多次被选为法学院“我最喜爱的五位教师”,并多次获得烟台大学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平易近人展师长风范

  课上,z教授因材施教,从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他尊重每个学生的思想与发言,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维,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说:“我不会不顾学生的反应只根据自己事先设计好的备课内容一直讲,我在所有课堂上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理解能力来进行教学。”

  课下,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师长风范,热心与年轻人沟通、学习和交流。除了微信、邮箱等线上联系方式,他的办公室总是对学生开放,以便学生有问题时随时向他寻求帮助。除了专业上的问题,遇到生活、就业方面的问题,同学们也会时常与他交流。

  渊博的知识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他备受尊敬,也让他与法161-1班结下了一段“缘分”--z教授受邀做了法161-1班的“副班主任”。关于其由来,法161-1班团支书刘筎姣介绍道:“黄老师曾是我们班的专业课老师,还多次指导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接触的多了,班上同学都觉得他人很好,学问也很让大家崇拜。经过班委讨论提议,大家都非常同意邀请z教授做一个别的班都没有只有我们班独一份的‘副班主任’。”

  他们为z教授精心举办了一场欢迎会,并提前录制了一个全班同学齐喊“热烈欢迎z老师成为法161-1班的副班主任”的视频发给了他,z教授看了这个视频很感动。他笑着说:“我原来给他们上过专业课,当时就觉得这个班级的同学特别活跃,有的同学很有思想,交流十分融洽,也加深了感情。”欢迎会上同学们站在讲台前,对z教授说了很多心里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黄老师的独特记忆。不经意间,他已经给学生上了很多节课堂之外的人生课。

  所谓的“副班主任”,没有官方的任命,他与学生之间师友相交。他强调说:“作为老师,不能高高在上,我也能从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一步步完善自己。”

  “我认为教师应德大于专”

  在交流过程中,z教授分享了自己对教师“德”与“专”的见解,他说:“各行各业都是先讲德再讲专,我认为教师这个行业更应如此,高校的师德培养工作很重要。”

  同样的时间,z教授更愿意充实自己的备课而不是写论文,做学术研究和与学生交流,他选择了后者。z教授说:“跟同学们相处,我能从中得到乐趣,当自己能对他们有引导有帮助,我会很满足,所以我更愿意把时间放在教学上。”

  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z教授还会为同学们提供很多课外辅导,比如法律诊所课程的运作和同社会各方的协调沟通,都需要随时关注并提供辅导,法律诊所课程的一步步完善和发展,与z教授在课外付出的大量精力密不可分。

  师德品性的养成与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处事方式密不可分,当谈到属于自己的两个关键词时,z教授提到了“用心”和“淡然”。除了忙碌于教育教学,z教授还热爱中国传统经典,《易经》和《黄帝内经》是他的床头好书,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对宇宙的探索也引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闲暇时刻,黄老师还会打打排球、练练太极,酣畅淋漓的运动是最好的放松。

篇5: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星光不问赶路人

  台烟大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星光不问赶路人

  近代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从教13年来,侯老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参与工程实践,他用自己勤恳的工作态度和不凡的教育教学、学术科研业绩诠释了教师这一事业的崇高!

  一位严师和七罐废笔芯

  初见侯老师是在土木馆C507办公室。侯老师坐在办公桌前,敲击着电脑键盘。对面桌子旁,坐着他带的几个研究生,也都在埋首学习。据侯老师介绍,他的很多研究生都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学习工作的。侯老师说:“他们在这学习,我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这样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嘛!”

  侯老师的研究生土木工程学院研16级厉立兵说:“侯老师上课特别认真。”

  不仅上课认真,侯老师对所带的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要求也十分严格,据侯老师介绍,他的研究生从完成论文初稿,到拿出去投稿,至少要经历三个月的时间。“正常的话不低于10稿。”侯老师如是说。而每一稿,侯老师都会认真地从头改到尾。在厉立兵向记者展示的论文第6稿中,记者看到,稿纸上还是布满了侯老师用红笔做的批注。厉立兵向我们介绍:“这篇论文我已经改了13遍了,每次交上去侯老师都会逐字逐句地审阅,然后提出修改意见,基本上每一篇成型的稿子都要经历三到四个月的时间。”

  侯老师的办公桌上,已经积攒了满满一罐用过的红笔芯,这样的笔芯,十几年来,侯老师攒了七罐。

  作为导师,侯老师对所带本科生班级的学习要求也十分严格。“学习是第一位的。”他这样对每一位学生说。在班风建设中,他提高学习成绩在奖学金评定标准中的比重。虽然有些同学对此举表示不理解,但是侯老师却认为:“以后走上社会,同学们就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不仅如此,侯老师还会在每学期初的班会上对本学期的课程作出具体分析,并为同学们提出学习建议。班里如果有学生考研,他还会为大家分享考研最新讯息,给同学们加油打气。在考研学生复试受挫时,侯老师还会尽力帮助他们联系调剂的具体事宜。

  为了方便为学生答疑,侯老师建立了QQ群,学生有问题随时在QQ群里提问,偶尔有同学提出了他不熟悉的问题,他也会帮助查找相关资料,尽心尽力,从不推辞。

  既为严师,亦作益友,侯老师凭借认真严谨的负责态度,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时光不负有心人

  在侯老师看来,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到“能够上好每一门课”,而这个“好”字,无疑不似说起来那么简单。作为一位严师,侯老师不止对学生严格要求,对自己更是严格。

  刚进入烟大工作时,侯老师主要承担防灾减灾方向限选课的教学工作。后来,他又承担《土力学》《基础工程》的课程教授任务。刚承担《土力学》课程教学时,为了克服专业方向不对口的困难,侯老师认真研读每一本专业基础教材,书架上一本本《规范》,侯老师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在侯老师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侯老师的教材也同他批阅的研究生论文一样,上面布满了红色的笔记和公式。记者问:“您上课前都要把教材完整地看一遍吗?”“一遍哪够?”侯老师笑答,“这些知识点都是一条条、一遍遍‘抠’出来的。”在20**-20**年,侯老师将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探索教学方法当中。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土力学》这门课程必须要结合工程案例来讲解。因此,只要有机会,侯老师就去参与工程实践。“这是接触工程案例最好的机会。”侯老师如是对我们说。而每次工程实践结束后,侯老师都会把工程地质资料保留下来,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参考资料。

  那时,侯老师带着四个班的《基础工程》和《土力学》,一周要上两次课,他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教学,加之自身对土力学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因此也常常备课到深夜。20**年的一个周五,侯老师在给学生上完课后,便赶去北京出差。为了不耽误下周一第一二节给学生们上课,在北京出差两天后,侯老师决定搭乘周一凌晨的飞机赶回烟台。侯老师提前四小时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在机场候机时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对当天上课讲授内容中不清楚的环节再次进行查阅和梳理。谈及这段经历,侯老师感慨道:“这上课可是个良心活儿啊,一分也偷不得懒。”

  侯老师除了带本科生的课程,还需给研究生上课、带研究生学习搞科研,与给本科生授课不同的是,研究生需要做更多的工程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因此,带着研究生们去做工程实践、分析工程案例便成了家常便饭。据侯老师的研究生回忆,有一次和侯老师去烟台龙湖四期地质勘查现场做地基动力参数测试的工作,让他对老师更加心生敬佩!由于做脉动测试的最佳环境是在人流量、车流量干扰小的时候,那次工程实践侯老师便选择在人们休息和车辆较少的时间段去做。侯老师的研究生高雷说:“记得当时是在11月份,天特别冷,侯老师带着大家到工地去做测试,从19时到23时30分,侯老师都陪着我们一起,给大家作指导。当时内心是非常感动的,非常感谢侯老师。”

  要先保证人活着救人才有意义

  作为城市基建工作的参与者,每一次看到自己参与的工程完工,侯老师都有一种自豪感。这些年来,侯老师参与过的最大工程是哈尔滨轨道交通地震安全性评价,那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侯老师笑说:“说来遗憾,地铁完工后我还没有坐过呢!”

  作为防灾减灾专业的学者,侯老师一直将防灾减灾这件事挂在嘴边,放在心上。20**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侯老师原来的博士单位选择了都江堰这座城市做震害调查,并邀请已经毕业的侯老师去帮忙调查,侯老师没有迟疑,商定好时间后就带着防灾减灾方向的研究生赶赴了都江堰。由于调查工作量非常大,侯老师和学生吃过早饭就前往调查现场,晚上回来后又加紧将照片资料和调查数据归档。据侯老师回忆,那个时候基本上整个白天都在外边跑,天黑到看不清建筑物了才返回住处,每天的休息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虽然工作异常辛苦,侯老师却从不觉得累。侯老师说:“国家和人民经历了这么大的灾害,我和学生能尽一点微薄之力,心里也算是有个安慰。这段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当专业理论贴合实际时才具备可施行的价值和意义。一次,东北的一个矿井发生了坍塌事故,侯老师所在的一个交流群里,大家都在讨论救援方案,救援难度看似不大。在大家都从专业角度给出钻井建议时,侯老师却建议先给被困者提供足够的水和食物。后来这一建议也被救援组采用,最终,将矿井下的被困者成功援救出来。侯老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时,也常常会引用这个例子,他告诉学生们:“专业理论需贴合实际,科研成果要向生活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先保证人活着,救人才有意义啊!”

  此外,侯老师作为烟台市九三学社的社员,同时担任莱山区的政协委员,为地方建言献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关心时事热点,关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防灾减灾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小学校舍加固、消防安全、样板城市等具有可执行性的提案,并积极配合回访,努力推动提案落实,做到了有始有终。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会记录每一位行者的追梦路程与辛劳付出!侯老师的故事告一段落,但他的工作却远未结束。“师者,人之模范也!”侯老师牢记这一名言,他在工作中处处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自身高尚的师德师风影响和引导学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