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写字楼营销模式策划实例

4951

写字楼营销模式策划实例

市场营销是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出恰当的产品和服务并以一定方式转移给消费者的过程,写字楼的营销包括写字楼的市场研究、定位、销售的全过程。而本次讨论范围为写字楼销售阶段的推广过程及方法,也就是“以一定方式转移给消费者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销售和出租两种形式。在下面的叙述中分别予以说明。

写字楼销售的一般推广过程及方法

1、写字楼销售的一般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寻找客户订作式生产(项目导入期)

此阶段为项目初期阶段,一般项目地块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即将取得土地使用权,此阶段的任务是找到合适的公关人员积极寻找对地块所属区域有办公需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订作式生产。该阶段一般持续到项目破土动工。

*第二阶段:寻找大型客户进行整售(项目导入期)

此阶段项目处于施工初步阶段,鉴于写字楼买家倾向于购买(准)现楼的特点,此时写字楼的全面入市时机尚未成熟,但在该阶段的工程改动余地较大,仍然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在此阶段应主动招商确定大客户名单,多通过小组公关形式寻找大型客户进行整售谈判,并在友好协商下满足大客户在工程结构、企业冠名等合理且可行的需求,促进成交,从而降低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和规避市场风险。

第一及第二阶段一般处于项目导入期,此阶段宣传的意义在于对项目进行预热,引起社会关注,为后期宣传及销售做铺垫。本阶段一般以企业新闻策划为主要宣传方式。

*第三阶段:全面销售阶段(开盘期、强销期)

在此期间,项目主体结构封顶,项目以准现房姿态推向市场。

开盘期,此阶段以导入期为基础进一步扩大项目知名度,不过因为有了销售任务,所以在企业新闻策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硬性广告,且广告发布频率也有所增加。这是广告发布的第一个高潮,同时也标志着强销期的开始。强销期,综合运用大众媒体(报纸、广播)进一步提高提升产品形象。各项销售工具全部到位。此时的广告投放以硬性广告为主,针对主要卖点做纯销售式广告,和销售有力配合,促成更高的成交额,减轻收尾工作的压力,同时发挥软性文章的理性诉求配合宣传,为后期工作做准备。

*第四阶段:散售为主,租赁为辅,消化尾房(持续期、收尾期)

在本阶段,项目内外装基本完成,进入现房入住阶段。一般此阶段以散售为主,租赁为辅。

持续期主要广告策略为:利用报纸做已成交客户证言式广告,以维持消费者的记忆度,增强买家和潜在消费者的信心。收尾期主要采取:脉冲式发布策略,减少发布频率,但维持较长的发布时间,大众性媒体广告发布较少,专业性媒体较多。

小结:写字楼销售一般第一、第二阶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第三阶段才是销售的重头戏。因此一般写字楼的推广都主要是为第三阶段服务。

2、写字楼一般销售方式

*现场接待(坐盘销售)

现场接待是房地产销售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方式,产品的最终成交多为通过与客户在现场接待中心的谈判完成。这种方式的特点为客户购买特征比较明显,目的基本明确;同时,客户已通过对现场的观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兴趣,此时辅以销售人员的努力游说较容易达到促成成交的目的。坐盘销售需要在广告宣传上予以较大的支持,以吸引客户注意,促使其拨打热线咨询电话或前来现场咨询,销售人员即可通过游说促成交易。

*直销

专员直销:聘请有“关系”人士针对写字楼有需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攻关,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话直销:根据项目定位,从商业电话簿或名片上找到客户电话,用电话方式咨询其有否需求,但命中率较低。

扫展会:是不错的办法,根据写字楼的定位遇到恰当的的展会去派发项目资料,有利于项目销售。

扫楼: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办法,进入大厦派发项目资料及名片予客户。增加项目知名度,累计项目潜在客户。此种方法一般比较耗费人力,需要长期的积累一般为中介二手部门采用。

小组公关模式:是由销售代表——销售主管——销售经理——公关经理——总经理等所构成的流水作业过程,并在中间穿插工程、财务等部门的配合,侧重集体作业,适合整售策略。

第一部分: 活动策划案书的写作

活动策划方案是公司或企业在短期内提高销售额,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行为,如果是一份创意突出,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策划案,无论对于企业的知名度,还是对于品牌的美誉度,都将起到积极的提高作用。

活动策划案是相对于市场策划案而言的,严格地说它是从属与市场策划案的,他们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都从属与企业的整体市场营销思想和模式,只有在此前提下做出的市场策划案和活动策划案才是具有整体性和延续性的广告行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受众群体一个同意的品牌文化内涵,而活动策划案也只有遵从整体市场策划案的思路,才能够使企业保持稳定的市场销售额。

活动策划案形式多样,一般而言,包括ROADSHOW、产品说明会(发布会)、节日促销、新闻事件行销等,而对于上述的任何一种方案,针对于不同的企业情况和市场分析,都可以衍变出无数的形式。活动策划往往对于新产品上市、产品终端铺货和产品转型具有直接的效果,所以它也是广告策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些刚接触广告,或者刚接触策划的业内朋友来说,可能他们在书写活动策划案的时候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一些从事多年策划的广告人,有时候也难免犯错,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出一份理想的活动策划案呢?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主题要单一,继承总的营销思想

在策划活动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预期投入的费用等)和市场分析的情况(包括竞争对手当前的广告行为分析、目标消费群体分析、消费者心理分析、产品特点分析、等)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在进行SWOT分析之后,扬长避短地提取当前最重要的,也是当前最值得推广的一个主题,而且也只能是一个主题。在一次活动中,不能做所有的事情,只有把一个最重要的信息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把最想传达的信息最充分地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才能引起受众群关注,并且比较容易地记住你所要表达的信息。

2. 直接地说明利益点

在确定了唯一的主题之后,受众消费群体也能够接受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虽然记住了广告,但是却没有形成购买冲动,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对他们有直接关系的利益点,因此,在活动策划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直接地说明利益点,如果是优惠促销,就应该直接告诉消费者你的优惠额数量,而如果是产品说明,就应该贩卖最引人注目的卖点,只有这样,才能使目标消费者在接触了直接的利益信息之后引起购买冲动,从而形成购买。

3. 活动要围绕主题进行并尽量精简

很多策划文案在策划活动的时候往往希望执行很多的活动,认为只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其实不然,其一,容易造成主次不分。很多市场活动搞得很活跃,也有很多人参加,似乎反响非常热烈,但是在围观或者参加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是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体,而且即使是目标消费群体,他们在参加完活动之后是否纷纷购买产品?目前一些策划者经常抱怨的一个问题就是围观者的参与道德问题,很多人经常是看完了热闹就走,或者是拿了公司发放的礼品就走了。其实这里的问题就在于活动的内容和主题不符合,所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目前的市场策划活动中,有一些活动既热闹,同时又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就是因为活动都是仅仅围绕主题进行的。其二,提高活动成本,执行不力。在一次策划中,如果加入了太多活动,不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直接导致活动成本的增加,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导致操作人员执行不力,最终导致案子的失败。

4. 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

一个合适的产品,一则良好的创意策划,再加上一支良好的执行队伍,才是成功的市场活动。而执行是否能成功,最直接和最根本地放映了策划案的可操作性。策划要做到具有良好的执行性,除了需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外,详细的活动安排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的时间和方式必须考虑执行地点和执行人员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在具体安排上应该尽量周全,另外,还应该考虑外部环境{如天气、民俗}的影响。

5. 变换写作风格

一般来说,策划人员在策划案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会积累自己的一套经验,当然这种经验也表现在策划书的写作形式上,所以每个人的策划书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模式。但是往往是这样的模式会限制了策划者的思维,没有一种变化的观点是不可能把握市场的。而在策划书的内容上也同样应该变换写作风格,因为如果同一个客户三番五次地看到你的策划都是同样的壳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态度,而这种首因效应有可能影响了创意的表现。

6. 切忌主观言论

在进行活动策划的前期,市场分析和调查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对整个市场局势的分析,才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企业或者产品面对的问题,找到了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之道,主观臆断的策划者是不可能做出成功的策划的。同样,在策划书的协作过程中,也应该避免主观想法,也切忌出现主观类字眼,因为策划案没有付诸实施,任何结果都可能出现,策划者的主观臆断将直接导致执行者对事件和形式的产生模糊的分析,而且,客户如果看到策划书上的主观字眼,会觉得整个策划案都没有经过实在的市场分析,只是主观臆断的结果。

最后,一次促销不可能达到巨大的效果,也不能因此就建立起名牌,所以千万别想通过一次活动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次活动只能主要解决

一个问题,在品牌的建设和商品的销售上,只有坚持正确的营销思想,并且在此思想下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进行适当的促销活动,才能使企业更快更好地继续发展下去。

第二部分: 房地产类策划实例剖析,仅供参考。

**花园市场研究报告提纲

一、概论

1.1 序言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l 详尽的资料搜集及分析工作

l 入户问卷调查

l 现场访问

1.4 主要结论和建议

二、 广州市住宅市场概况

摘要:广州市区域概况

1、 总面积、市区面积、占全市面积 %

2、 家庭总户数、户均人口

3、 近年经济发展趋势、生活水平、购买力水平概括

4、 近年广州住宅市场的发展特点、成交市场的具体特点

2.1 广州经济发展概况

2.11 经济发展速度(GDP分析、第三产业分析)

2.12 金融业与房地产消费市场

2.13 居民生活水平与住宅消费

2.2 广州住宅市场特点

住宅成交量、付款方式、买家特点分析

2.3 广州住宅市场的发展趋势

2.31 政府政策

2.32 金融上消费贷款额

2.33 广州住宅发展趋势

2.34 阻力因素

三、项目区域市场概况

3.1 整体供应与成交分析

3.11市场发展概述--海珠区住宅供应与成交情况

3.12 市场交投活跃原因

3.13 规模效应及价格档次

3.2 市场活跃区域

3.21 市场活跃区域的分布及特点

3.22 活跃区域的价格走势及档次变化

3.3 多层、高层市场特点

3.31 多层住宅近年供应、成交特点

3.32 高层住宅近年成交增长与供应情况

3.33 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的供应与成交比较

3.4 成交主要特点

3.4.1 成交价格密集区域

3.4.2 买家分析

l 私人购买VS集团购买

l 本地人买家VS外地人买家

l 本市买家:海珠区VS其他旧城区

l 成交单元面积

l 买家年龄

l 成交总额,买家承受能力

四、项目区位特性分析

摘要--1、项目地块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A、项目地块位置分析

B、 未来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及本项目地块地位分析

2、树木地块所属区域特点

A、 区域人口分析

B、

区域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分析

C、 区域新发展区分析

D、 区域住宅开发的特点分析

3、项目地块的地点特征

A、 项目地点及周边社区、生活配套分析

B、 项目地块周边交通条件分析

C、 项目周边区域开发分析

D、 项目地块的开发条件及开发特点

4、项目地块的用地特征

A、 项目地块用地规模

B、 项目地块用地形状

C、 项目地块绿化基础分析

D、 项目地块内高差分析

E、 项目地块道路、用水、用电基础分析

4.1 项目地块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4.1.1 项目地块于城市中的区位分析

4.1.2 未来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4.1.3 城市的具体发展过程对项目发展的影响

4.2 项目地块所属区域的特征

4.2.1 项目区域的人口状况

(常住人口、占市区常住总人口%,常住家庭户数、户均人口、新增家庭户数、项目地块附近居住的常住人口、家庭户数)

4.2.2 项目区域城市发展概况

(城市功能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情况分析、交通条件等城市建设发展情况)

4.2.3 区域内竞争性地区的发展条件比较

(位置、用地规模、规划人口、规划发展目标、交通条件、建设情况等条件比较)

4.3 项目地块的地点特征

(位置、周边基本居民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公交、道路规划情况)

4.4 项目地块的用地特征

4.4.1 项目地块规模

4.4.2 项目地块用地形状分析

4.4.3 项目地块绿化基础

4.4.4 需地块高差分析

4.4.5 项目用地现有污染情况

4.4.6 项目地块道路、用水、用电基础

项目附近竞争性住宅看法物业发展状况

概要:

a. 项目附近同类楼盘开发小区数量、楼盘档次、总建面积、住宅单元总量、现有供应量分析;

b. 同类楼盘特点;

c. 预计未来无年区域住宅供应总量、单元套数、已开发物业的后续供应量;

d. 周边主要竞争对手占地面积、总建面积、住宅面积、套数;

e. 区域同类楼盘现实住宅推出平均销售率、成交量最大的单元面积;

f. 区域同类楼盘现时价格幅度

g. 未来的住宅供应量增幅、市场承接力、竞争情况;

5.1 项目附近同类楼盘开发物业供应情况

调查范围:

楼盘规模:

调查时间:

5.1.1 已开发楼盘供应状况

5.1.2 项目周边地块的开发动态及未来供应量分析

5.2 项目附近同类楼盘开发状况

5.2.1 售价与销售率分析(附近楼盘推出销售状况及原因分析)

5.2.2 销售与卖点

5.3 项目附近同类楼盘户型面积分析

&n

bsp;5.4 项目附近同类楼盘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特点

5.5 小结

五、 市场调研结论及发展建议

6.1 市场调研结论

(住宅市场环境、区域供求及吸纳特点、项目竞争优劣分析)

6.2项目发展建议

(策略、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特征、具体建议--)

6.2.1已购房者的需求特点详细调查

6.2.2潜在购房者的需求特点详细调查

附:1、广州市大型建设项目表

2、1998年广州市重点城建上马项目

3、区域人口变动情况

4、附近区域住宅市场概况

6.2.3 附近楼盘集中区域分析

锦绣花园推广策划案

前言

锦绣花园已经销售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但是区内人气不旺,商铺经营状况不佳。有鉴于此,本策划案重点放在住宅的推广销售上。以期通过引爆住宅的销售带旺区内的人气,从而促进商铺的销售和经营。

故本案略去了商铺的推广销售一节,侧重打造锦绣花园个性化镇区明星楼盘形象。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见识亦有限,不周之处,尚望谅解。

一、东莞楼市分析

东莞的地产在上个世纪末就跨入了个性化和形象化时代。进入21世纪的东莞地产业,个性化、形象化竞争日益激烈。盈彩美地、金域名苑、雍华庭、新石竹花园、金泽花园相继树起了“超前20年的户型”、“让富有成为一种品味”、“繁华与悠然共享”、“关爱人性,和谐自然”、“青青园林我的家”等旗帜。

东莞各镇的地产竞争尽管不似市区一样白热化,但个性化、形象化已日渐凸显。大朗碧水天源已经率先打出了“碧水天源--自然的家”。相信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个性化和形象化将成为各镇地产发展的潮流。

故锦绣花园要取得优异的销售业绩,就必须把握时机,尽竭利用自身的个性资本和雄浑的势力,把自身打造成极富个性和口碑,拥有良好公众形象的镇区明星楼盘。

二、锦绣花园物业概述(略)

三、锦绣花园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 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位置优越:①锦绣花园座落于东莞市黄江镇中心,与常平、樟木头成为香港人的置业金三角;②徒步2分钟即可到达镇中心,酒店、食府、剧院、商场、超市等社区设施一应俱全。

交通便捷:①屋苑设有中港豪华直通巴士站,往返香港仅需90分钟;②常平火车站近在咫尺,每天多班直通火车及高速列车往返九龙及深圳。

2、区内康体、娱乐、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锦绣花园大型豪华会所,占地逾万平方尺。

室外设施:25米露天欧陆式园林泳池、儿童嬉水池、全天候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等;

室内设施:桑拿浴室、健身室、乒乓球室、桌球室、麻雀室、社交舞厅及卡拉OK酒廊等。

3、小户型,统一装修

2房2厅、3房2厅,面积68.79--106.92平方米之间的小户型,以及购房即可入住的高档装修,对于事业有成、家庭结构简单、时尚、享受的目标购房群极具吸引力。

不足:

1、环境建设缺乏吸引性景观

环境建设缺乏吸引性景观,不利于引发目标购房群

兴趣;不利于提升锦绣花园在公众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造成记忆;同时也不利于满足区内居民的荣

誉感。(现代住宅不仅要满足居住的需要,还要满足居住者特殊的心理需求)

2、物业管理缺乏特色服务

&nbs

p;物业管理方面未能根据目标购房群的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事业有成、时尚、享受)开展特色服务,使锦绣花园在服务方面缺乏了应有的个性和吸引力。

四、目标购房群

年龄在35--60岁之间经济富裕或有固定资产投资看中黄江置业位置的香港中老年人

家庭构成:1-3口、中老年夫妻或带一小孩、单身中老年

2、年龄在28--45岁之间事业蒸蒸日上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时尚、享受在莞工作的台湾老板、管理者或内地老板、管理者

家庭构成:1-3口、中青年夫妻或带一小孩、单身中青年

3、年龄在28--40岁之间

月收入5000元以上

时尚、享受在田美工业园、黄金工业园、裕元高科技工业园工作的管理阶层

五、锦绣花园营销阻碍及对策

阻碍:

1、锦绣花园广告宣传力度不够,

强势卖点尚未尽竭挖掘,尚未树立起应有的产品形象,公众知名度、美誉度不高,记忆不深。

2、锦绣花园内朝向差、无景、背阴的单位难于销售。

3、区内商铺经营状况不景气,销售业绩不佳。

对策:

1、尽竭挖掘锦绣花园的强势卖点进行媒体宣传;

在莞惠沿线人行天桥及繁华路段、黄江镇中心、裕元大酒店对面、常平火车站及其周边做车身、路牌、灯柱和建筑物广告;

举办各种公共活动,树立锦绣花园美好形象,迅速提升锦绣花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记忆度。

2、把区内朝向差、背阴、无景的单位作为特别单位重新命名炒作,作为特价单位适时限量发售。通过广告炒作、整体形象和价格之间的落差以及增值赠送来促进销售。

3、商铺经营不景气,销售业绩不佳,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区内人气不旺,二是锦绣花园离镇中心太近。

故对策有二:一、引爆住宅销售,带旺区内人气,促进商铺的经营和销售;二、根据区内居民的职业特点、年龄结构、心理特征、追求喜好和实际需求开展特色经营。例如:高品味的酒廊、咖啡厅等。

六、形象定位

根据锦绣花园的自身特点和目标购房群特殊的身份、社会地位和所处的人生阶段,我们把锦绣花园定位为:凸显人生至高境界,完美人生超凡享受的非常住宅。

主体广告语:

辉煌人生,超凡享受

--锦绣花园提供的(给您的)不止是称心满意的住宅……

辉煌人生: 锦绣花园的目标购房群大部分是事业有成的中青年老板和管理阶层,或者是有固定资产投资的中老年。因此,他们的人生是与众不同的,是辉煌的。

超凡享受:
享受入住方便
享受交通便捷
享受特别服务
享受都市繁华
享受至尊荣誉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解密抢购营销策划模式

抢购是房地产营销中的至高境界;抢购,是项目人员精心策划的结果。只有让市场处于饥饿状态,供不应求的产品才会被抢购,只有物超所值才会被追求。让你的项目供不应求,物超所值,这就是营销人员的策划目标。

抢购营销的定位秘诀:规模至大,惟一,超前,领先市场;通过定位让你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定位让项目拥有更多的附加值,从而使项目物超所值,供不应求的产品在市场上才会被抢购。

抢购营销的环境秘诀:政府支持,政策配合,整合、规范市场,项目开发符合政府规划,符合市场需求,以产品引导市场。

抢购营销的整合推广秘诀: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整合推广,吸引市场眼球,迅速打响品牌,已成为项目推盘关键。市场上同类产品比比皆是,你是“重点”,他是“标志性建筑”,她又是什么“示范性工程”,口号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响,你的项目如何快速形成品牌效应,如何通过铺天盖地的大型活动整合营销推广,通过轰动全城的公关策划聚拢人气、引爆市场是关键。

抢购营销的广告秘诀:做有记忆点、有附着力的广告,强调个性化、差异化,根据目标客户的深层心理需求,用广告引爆抢购风潮。

抢购营销的价格秘诀:用价格引爆是关键,而只有物超所值才会被追求,如何让你的项目物超所值?动用价格势能,让你的项目在消费者脑海中的价格与项目实际的推盘价格形成一个大幅度的剪刀差,让买家觉得物超所值;其次,通过定位让项目拥有更多的附加值,也是形成价格势能的关键所在。只有物超所值,供不应求的产品在市场上才会被抢购。

抢购营销的销售秘诀:掌握好销售时机,闪亮登场。在正式销售前,先声夺人,制造舆论,限时抢购,用提前预订、发放认购证、购房号等手法收集客源,让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积累的客户集中在开盘那几天来现场,场面自然十分热闹,造成哄抢态势。

打时间差,在目标客户层中形成耳语,利用小道消息,加上开盘购房打折,或者采取送空调、送装修等手段吸引购房者。至于商业地产,则不能单纯考虑一卖了之,必须统筹兼顾租售策略、租售比例、租售时机,尽量优先保证经营大户、经营户,其次才是投资者,以免为以后的招商经营带来隐患。

抢购营销的销控秘诀:全面掌握,吊起来卖,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合理地通过调升价向市场广而告之,来引导销售。

有节奏有计划地推出认购单位,将好单位、差单位统盘考虑,避免一窝峰似的抢走好单位,留下相对差的单位。有销售旺场时掌握好调、升价的幅度和时机,并向市场广而告之,形成项目热销不愁卖的感觉,促进销售。同时避免因低价开盘造成抢购而使利润减少,还要避免因旺铺盲目升价调价过快、过高,而使销售明显放慢。同时在形成抢购时要掌握好封盘的时机,并适当考虑保留单位的数量,为项目的利润最大化及后期开发埋下抢购的伏笔。

抢购营销的卖场秘诀:排队造势法,形成人气效应,大户效应,大户优先认购;再运用鲶鱼效应去激活,放大羊群效应。所谓鲶鱼效应,是指商业地产销控中的散户,由于销控中策划人员规定大户可优先认购,那么未组织起来的散户如热锅中的蚂蚁,也像鱼群中的鲶鱼,会积极主动地组织众多散户在一瞬间集结成20户、50户,甚至100户为一个大户单位加入抢购的行列。

商业地产抢购营销的操盘秘诀:帕累托——80/20法则,针对关键的少数,目标瞄准大户。通过大户聚集、吸引众多散户,形成羊群效应、跟风效应。这里的大户不是指投资大户,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力派行业大户、经营大户和主力商家。

能够实施“抢购营销”的条件是符合社会良知规范。笔者也认同把“抢购营销”作为一个营销效果检验标准的心态,而不是规定招式,更不能是最终定要追求并达到的目标。这样“抢购营销”是策划人员项目操作后顺其自然产生的现象,带一点天意的成分。如果发展商和项目策划人员有足够的策划力和执行力来实施“抢购营销”策略,我们相信其必然有足够的执行力和策划力来做好产品。产品好,是营销成功的前提,抢购营销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加快消费者的选择过程,实现整体快速出货,从而为项目的后期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3:决胜市场营销模式

一、照人的活法去做买卖——与消费者生存状态相配合的营销模式

人的四种生存状态

人的核心特性在于他的社会性。衡量人们的社会关系可以简化地考察两点:一是所联系交往对象的数量;二是与交往对象联系的紧密度。我们常说的关系好、知己、好朋友,就是从紧密度方面讲的。在一个寿命较长的人的一生中,可以用人生节点来区分几个阶段:上学前是一个阶段;小学是一个阶段;中学和大学是社会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两个阶段;另外一个阶段是,从事工作后进入职业资浅时期;一个人如果能够持续从事一个职业达到5年以上,差不多就能进入到资深行列了;结婚一般会处在资深和资浅中间这个阶段,结婚是显示人生变化的重要因素;退出工作以后是另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不同生存方式在生活的不同时期均有较突出表现的阶段。“个体化生存”是非常突出的阶段,会更强调自我,表现自己的个性化。一个在上小学的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不像上学前的时期,分不清自己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并且比较敏感,和其他人保持距离。刚刚从事工作的资浅年轻职业群体,大都希望自己作些事情,从个人形象设计或生活安排方面,他会强调个性化,跟其他人不一样。个体化生存的特点是以自我为核心的,在社会交际中则是具有竞争性的。个体化生存通过差异试图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和承认,因此他较少谋求与较多的人交往,也缺乏真正持久的紧密社会关系。

第二种状态我们叫“家庭化生存”,家庭化生存说个体高度依赖于家庭的联系和接受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化生存在人的一生分布中呈现哑铃型的特点:幼童对家庭高度依赖;成人对家庭产生新的依赖是在结婚后,而到退休之后,家庭关系会改变他的基本行为模式消费模式。成人和幼童的家庭化生存的差异在于:家庭成员能够普遍地对幼童发生影响;而成人一方面希望和家庭成员保持紧密的关系,而另一方面他实际维持交往的关系又会相对较少。这种反差会加剧家庭成员之间的报偿性行为——送礼。

第三种状态叫做“组织化生存”。人开始进入社会组织中后,社会组织的成员和社会组织本身就能够影响到他做什么,不做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他的组织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但到资深的时候,人组织化的程度可能开始下降,进取心会下降,会保持相对固定的组织关系,而且实际上会慢慢退出组织关系,到他退休的时候,他基本上已经退出了社会组织。通常我们愿意去加入一个组织,本身就希望获得这个组织的支援。组织化有助于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同时拥有相当规模的交往对象。在我们成年之后,教学组织和工作单位通常为我们提供了社会交往的主要关系来源。

第四种是“伙伴化生存”,包括哥们关系。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时期,伙伴规模和伙伴间紧密度到达顶点,中学后阶段伙伴规模会增加,但跟伙伴之间交往的紧密度会慢慢下降。伙伴化生存时期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自由沟通产生的集体主义文化。中学生是典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尽管中学生的父母会误以为他们是只考虑自己的个人主义者,而实际上他们考虑伙伴的需要和保持与伙伴一致,超过了自己的需要。伙伴化生存的最高价值是:表现群体的一致性,因此伙伴化生存内部排斥性很低,而对外竞争性很强。

人的一生区分为个性化生存、家庭化生存、组织化生存、伙伴化生存等不同的生存状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呢,这些生存状态又不是截然分离的,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会交错在不同的生存状态内。如果是工作伙伴关系,那就跟组织化的生存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有的单位是mechanic organization机械组织,还有的是organic organization有机化程度比较高,后者内部的同事关系更像伙伴,像朋友,更能互相欣赏,伙伴化程度就会比较高。而机械组织呢,领导就是领导,尤其在很多机关里面,那这就是个单纯的组织化生存状态。有的家庭中间,亲子关系更像朋友的关系,所以这个时候,孩子会把父母看作是伙伴,首先你是朋友,然后你是爸爸,或者你是妈妈。有的家庭会不同,爸爸就是爸爸,爸爸跟你孩子不是朋友关系,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在这样一种关系中间,伙伴关系和家庭关系间的兼容程度就低。在有些单位中,组织化生存和个性化生存间有很大兼容性,比如说一些新技术公司所标榜的办公室个性文化,它就颠覆了以前的办公室文化,那种去除你的个性,要求保持一致性的职业要求。

在有伙伴关系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大部分的行为是自愿的,发自内心的,有热情的。虽然有的时候是跟随潮流,因为伙伴中其他人这样做了,但是他首先被假定为伙伴的行为对我一定不会有害的,我们这群人基本上就是这样生活的。在伙伴群体中,人格可以放大,能够把其他人看作他自己。在一般的组织状态中,是基于组织要求而行动,所以组织化生存方式中的很多行为是被动的,而且有时候还是冲突和和竞争的。领导认为大家应当把单位当家,员工却不见得认同,因为员工内心里感到不是那么回事——“你老板连哥们都不是!”

我们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伙伴关系越强的群体越可能创造新文化;非伙伴群体,他们创造新文化的可能性就弱,因为即使社会群体规模很大,但是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较低,人群在心理上是隔离而孤独的,这就使得人们很难寻求以一个群体的方式去对抗其它社会群体,提出自己的新概念。例如,我们8个中学哥们,他们7个都请客了,现在轮到我了,这400块钱是非掏不可,至于你老爸下岗了,怎么着,我不管。在老爸看来,这儿子特自私,但这儿子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伙伴群体的利益,也是为了确保他在这个

伙伴群体中间的影响力。他在这边得罪的是一个老爸,他在那边得罪的是一帮哥们。这两个压力比较之下,通常伙伴的压力会赢——这是一个组织起来的一个力量。

二、商家的四种营销方式

营销的目的是改变人们习惯性的消费行为,而改变的有效性取决与我们对人们的生活行为有多大程度的了解。今天在我们中间盛行的营销手法是个体化营销,其中有一小部分是组织营销或家庭营销,而伙伴营销是最弱的。从普通人的生存方式来说,伙伴化生存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而个体化的生存方式是在我们整体生存方式中间最弱的。我在这里提出的假设是颠覆性的,也就是说今天在中国最有效的营销模式应是伙伴化营销,然后可能是团体营销,或者说组织营销,然后可能是家庭营销,然后可能是个人营销。目前社会中的个体化营销很多很多是伪个体化营销,因为它本质上是包含在其他三种营销中的,或者是它们的变异。

个体化营销的基础是:面对刻意使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消费者。那么个体化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我们这个产品的因素是什么呢?你要激发他的独特的自我认同;这个自我认同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在功能利益基础上的情感利益。比如我们在IT产品研究中间,你就可以发现,最新选择IT产品的人是个体化的用户,其它人用不了这个产品,然后你会发现这些人对这个产品的功能有特殊的认识,一般人达不到的。软件用户很明显的表现出这种特征,包括早期的新游戏软件的用户,这些人对产品功能本身的理解以及对功能利益的追求远远超过普通消费者,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激励,能达到普通人根本达不到的高度。但是这些人不是今天个体化营销的主力,个性化营销的主力是那些愿意追求感性的独特生活的人,这种感性化是什么呢?他可能喜欢你使用一个你迥然不同的口号,他也可能是欣赏你包装上的设计,喜欢产品使用环境表现的品味。但在这些人群中,感性需要很快被伪个性化替代,他们事实上是特别容易被操控的消费者,操控的结果是远离个性化本身。

个性化本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社会认同,但是又觉得被社会简单认同没有价值,所以要寻求差异。由于大部分消费者的知识和信息不足,从实质上来说,重大的资源投入应放在改变人们对一个事物印象的关键瞬间,即在于印象技术,而不是实质技术。以在高档住宅区的精装修为例,调查显示用户有很强的个性化需要,就是要跟人家不一样。但是用户没有获得充分信息的渠道,高档楼房的用户之间是几乎不串门的;个体化用什么标准辨别,用户的知识有限,希望获得推荐方案;同时关于个性化的判断多半是一种印象,而不是行家的见识。所以,用户最后得到的高满意精装修方案是:由开发商提供的、装修设计专家提供装修方案建议,这些方案本身被标签化为“个性化装修”;在数个方案被互不通气的客户选择后,再配以十几种装饰性家具,这样即使某些用户真串到主体装修一致的另外一家,他也觉得那一家和我们家是不一样。整个小区实际上就是五套装修方案的选择而已。

我们经常会把时尚和个性化混为一体,但时尚和个性化实际上有很大距离。时尚分另类——真正的不同寻常、前卫——推动变化的实力和勇气、流行——一种新鲜的大众符号这样三个阶段。严格说,流行实际上已经不是时尚了,就是普及了。真正的个体化营销,是能够达到“另类”的产品,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间很难真正有,也没有多少生意人乐意做这种微众生意,而最有价值的是把新鲜的、个性化的信息和有大众基础的产品对接,结果今天在普及度越广的产品中间,使用个性化的信息就越多。我们现在讲的麦当劳、可口可乐,产品普及最广,但是它们的表述方式是最个性化的。

我们购买商品,有些是我需要所以我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妈妈要你吃,所以你才去消费的,这种产品的消费关系是由家庭关系促动的。这种关系的营销跟个体化营销很不一样,它强化的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销所要影响的对象是家里的核心决策者和信息收集者。当然在家庭化营销中,女性所占位置、尤其妈妈所占的位置极为重要。家庭化营销的诉求重点是:用消费体现你对家庭的责任感。消费是支持性工具,消费使你的家庭关系得到强化或者提升。家庭化营销模式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感性化。要使我们营销活动中提出的理念成为他们家庭沟通中使用的语汇,实施话语侵入。个人营销,你说了,他接受,他就会表现出行动,而在家庭营销中间,是有一套关系的,有关系就需要沟通,沟通中很大一部分是要有语言的,而语言中间就涉及到话语的使用。因此,为家庭营销准备的营销体系,例如一个广告或者一套系统都要包括核心诉求点,它是非常重要。所以大家想一下立邦漆这个场景,它讲的广告语“立邦漆,处处放光彩”,差不多每个人都记得,因为它讲出了我们每个人心里想说的话。现在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很忙,忙到一回家不爱说话,家就成了沉闷的家,谁能为家提供“值得一说”的话题,谁就成为了家的好朋友。

伙伴化营销呢,它不是影响每一个人,它重点影响伙伴中间的领导和舆论积极分子。实际上一群小伙伴里面,是分老大、老二、老三的,也不是说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模式都会被其他人完全拷贝,但伙伴群体消费最核心的驱动因素是同伴认同:“如果我没有这个东西,我就害怕被其他朋友说。”伙伴们都希望加强伙伴之间的关系,增加他们可以分享的议题。要长期伙伴关系维持,意味着每次聚会要有新的话题,所以伙伴间的地位与提出新话题的能力有关。所以在伙伴关系中,新议题的提出或舆论的引导能力跟他的圈子内社会地位成正比。伙伴群体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有内部关系,还有要把自己这一群人区别于另外一群人的需要,需要表示差异化的标志。我们看看中学生的语言,他们的语言会比较有力度,比较叛逆,语言的特点是带有比较强的侵略性,或者是反叛性的,那这

个反叛性的原因也有助于显示他们这群人跟其他人不一样。伙伴关系的内部沟通比我们其它的社会成员都要好。因为他的伙伴关系比较平等,若他会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比较紧张,伙伴内部的紧密性反而会增长其挑战其他人的能力和冲动。红牛饮料,透过资助三人篮球赛,来加强自己的伙伴化特性,因为三人篮球赛本身就是以伙伴为组队基础的。但总的来说,今天伙伴化营销手段被利用的还是很少的。

组织化营销主要针对组织中的决策者和信息收集者。尤其是信息收集1者,为什么呢?是因为组织中的决策者一般是最忙碌的,自己单独进行信息收集行为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一般来说,越大规模的企业,信息收集者影响力越大,越小规模的越小,主要决策者的作用越大。组织之间级别的严格性超过个人之间级别的严格性,所以在组织层面上,为了要保证组织运行的安全性,在选择服务的时候,要选择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能跟它相配搭的供应商。因此在对于组织的影响方面,理性诉求是主要的,这与针对个人的感性诉求为主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一般来说,组织内部沟通规程,是拥有决定权的。比如韦小宝同志是专门负责审批预算,其它的环节就要看看小宝同志是怎么说的,其他环节也有自己有影响力的角色:谁有提议权,谁有讨论权,谁有计划权,谁有预算权,谁有拍板权,谁最后负责去买。在这个程序中,由于决策者来自有不同组织职能部门,讨论到的相关因素会比较复杂。

服务价值对于组织特别重要。组织和个人相比,惰性明显要大,因为组织要动起来的话,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在动,然后组织才能动,正因为组织的惰性很相对较大,所以他对服务要求很高,从 B-to-B 和 B-to-C 业务的区别来说,在 B-to-B 业务中间,所要求的服务含量,远远大于 B-to-C 业务。总体来说,个人寻求服务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单位大部分是服务提供者主动提供的。所以比较来说, B-to-B 业务中间,服务模式更有创新的必要。像“利乐”,销的是包装机械,但是它能为中国几乎所有卖液态奶产品的公司,做市场调查和发展策略服务。中国这类企业很多在管理上还比较落后,它所提供的服务正是这些企业的薄弱能力,而这些企业自建这种能力可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在这方面 VOLVE 卖卡车、 SK 卖电信设备,都同样很有心得。

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可以是交叉的,所以一个品牌的产品组合可以是交叉的,像宝洁公司做18个品牌,但是它18个品牌的营销可以组合利用消费者不同的生存状态。它有一个产品是专门针对婚礼的,所以它有一个是婚礼包,把很多产品组合在一起的,这个婚礼包是当然是用来加强新婚关系的,算是家庭营销的一种案例。同时它还有非常典型的家庭化营销产品(舒肤佳)、个体化营销产品(SK-II)、伙伴化营销产品(某些时候的“飘柔”)。一个比较健全的整合营销措施能够把针对我们不同的生存状态的各种需要都挖掘出来。

三、选择适合消费者生存状态的营销模式

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在使用个体化的营销或伪个性化营销,其原因何在呢?

第一个是认知误区,很少有企业真正去研究消费者平时是怎么生活的,一般是只使用一个简单的方法:随机或者非随机地抽一些个人去研究,但是我们实际生活的情景可能远不止这样。比如说,一个在谈恋爱的人,就愿意为一个女孩子买单,如果不是,人家来求你办事,虽然人家也是个女孩子,你不见得愿意为她买单;在工作关系中间,如果对方是一个很烦的人,要请你吃顿饭,你还不喜欢跟她吃。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生存状态中间,所反应的模式和是否愿意进行某一种消费、某一种行动,动都是不一样的。平时我们经常接触到这些,但等到我们做营销的时候,就“忘掉了”这些因素,变成了极其简单化的做法,以为做一个广告放出去,就会有消费者来买了。过去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寻找目标消费群体,现在是我们懂得寻找目标消费群体了,但是我们不理会人还有目标生存状态。我们要找到这些人,明白这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状态下才会买我们这个产品。

另外是因为存在着self-serving效应,即喜欢做自己所擅长的行为。中国人是“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在一起是条虫”,我们擅长很个体化的行动,组织里不团结、朋友圈子里不真心、家庭中不忠诚,所以我们对于自我单干的文化最熟悉。我们的社会文化,从根本上来说,的确在很多方面表现为个体化。我们在进行营销管理时,自然趋于个体化。

第三是市场发育的局限。在我们现在的市场上,日常消费品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在日常消费品市场基本上是消费者说了算,即买方市场。但是我们说B-to-B,同样买药,OTC的药是市场说了算,但是处方药呢?要知道在这里有药事委员会、有处方医生、有药房,这是一个复杂且透明程度、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流程,因此有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就认为那根本就不能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去考虑。

第四个是营销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这部分的知识很少能得到,我们得到的大部分的知识是怎样做个体营销。以PC机为例,它可以典型地区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商务选择,组织化营销;但PC机也显然有一个家庭化的营销机会——孩子提议,妈妈支持,爸爸掏钱,它是一个家庭化的行动;但也可能是个很个人化的行动,比如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懂,孩子说要就买了;那也很有可能是一个伙伴营销行动——我的同学朋友都有PC机了,我们要玩游戏,我们要玩一个联众的电脑游戏,没有这个没法玩。在不同的市场上面,驱动PC机卖得好的原因,可能是这种来自于不同方面的。我们在最后设计营销策略的时候,在A市,可能家庭

化营销模式为主占70%;在B市,个体化营销模式占了35%,而家庭只占45%。

在营销研究的方法论上,就需要更加贴近消费者实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情景。例如伙伴群体的研究,就是要研究一群小伙伴;再例如对八个人的篮球队,如果对八个人分别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个结果,但若把八个人放在一起研究,开一个座谈会,我们又得到另一个结果。不管我们把他们分开来还是放在一起,很大一部分的信息是一致的,但有一样是不一致的:就是当八个人在一起,在那种关系状况里面所产生的信息和不在关系状况里面产生的信息就有一些微妙的差别。而真正能够让我们兴奋和刺激的信息,不是那些基本的相同信息,很可能是这些不同的信息使我们理解是否应该施行伙伴营销的信息。

再如全户研究,我们要研究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对这件事情的意见、反应方式、互动模式、以及最终决定的时候,谁的影响力比较大。如果我们在这家人中随机抽出妈妈,那家人随机抽出爸爸,在另外一家随机抽出孩子,研究他们对 PC 机的看法,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某种信息。但是如果我们现在抽一整个家庭:爸爸、妈妈和孩子,在得到的两者信息对比中,大部分是重叠的,但有一部分不重叠,这跟他们三口在一起形成的特殊的信息互动模式有关。若把这三口子分开的话,这个信息是呈现不出来的。就像你把恋爱中的两个男女放在一起,同时对他们进行研究,与你把这两个人分开进行的研究,得到的信息是部分是不一样的一个道理。也就是说,对于研究对象真实的群体生活加以研究时,得到的不一样的部分才是真正说清这个群体关系的核心部分。

我们传统的营销研究方式恰恰损失了这个方面。两个电脑公司,都做相同的调查,问卷内容都差不多的,两个公司都数据出来了,报告都出来了,策略出来了,为什么这家公司策略就强于另外一家?但如果用的是反映实际生存状况的研究模式,你使用的传统刻板的研究模式,两者的差异就会很明显:反映实际生存状态的研究咨询结果具有触及人们实际生活的优势。

组织内的行为链研究。在一个单位中间,从提议到决策,每个组织都存在着“单位政治”company politics——这个经理和这个老板是什么关系,谁跟谁是他的人,谁跟谁是我的人,然后做预算的这个人跟董事和董事长关系特别好,和总经理关系不咋的,这些都是单位政治。传统的调查方式就是把每个公司的核心决策者拿出来作研究,首先它不全面,因为很多决策都是经历一个决策过程的,核心决策者没有时间去收集信息,实际上核心决策者在决策程序的前端就已经被信息收集者控制了,如果我们不作全程行为链的研究,我们就无法得出一个清晰、正确的结果;其次,必须是针对某个特定单位的行为进行研究,因为如果我们在这个单位研究信息收集者,在那个单位研究决策者,在另外一个单位研究购买者,这三个地方可能只是一种模拟的方式,就会因为损失单位内部特定的关系所导致的决策文化方面的信息,而不能反应单位形成决策的真实过程。

选择与消费者生存状态相配合的营销模式,将帮助我们将市场定位技术和市场细分概念进一步引向深入。当我们真正切中消费者的心脉的时候,产品和品牌就真正成为消费者眼中的个体化、家庭化、伙伴化、组织化生活的自然的组成部分。

篇4:房地产营销管理模式

  房地产营销管理模式

  1、基准化模式:

  (1)着手对企业内部分析,找准企业外在参照点基准化首先着手对企业内部行为进行分析,进而了解企业运作的全部过程,然后以本行业或其他行业最佳企业为标准设立一个外在的参照点。以此就企业的行为提出一系列量化评价的客观标准并加以实施,改进本企业的管理行为。

  (2)在保证权益人回报的前提下实现持续发展

  基准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自我完善提供了方法。它的哲学思想是持续发展,它认为围绕企业的股东、雇员、消费者和供应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企业的存在是以对权益人进行投资回报为前提的,但生存并非目标,获取竞争优势才是企业的目标。

篇5:房地产营销中双代模式

  浅述房地产营销中的“双代”模式

  今天,当房地产市场从“黄金”时代转变成“白银”时代的时候,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开发公司在选择房地产营销代理公司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双代(双营销代理)甚至是三代(三营销代理)。放眼看去,好像运用此种方式的都是品牌开发公司或者是龙头开发企业。所以跟风潮四起,大有燎原之势,好像独家代理已成为一种落后的营销方式。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什么,开发公司会钟爱这种多营销团队的销售模式呢?。为了搞清楚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双代或者多代这种模式的利弊端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找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为了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双代或者多代的利弊,我们必须从开发公司的角度着眼去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房地产开发公司追求的无非是品牌发展和利润上升两大项。众所周知,利润靠产品,品牌靠服务。

  产品的设计端,需要的是对目标客群的需求甚至是发展中需求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判(毕竟房地产的开发周期相对较长)。在这一环节,对于开发公司来说,参与的专业营销代理机构当然是越多越好(因为专业的营销代理机构,不仅长期服务于一线,有广泛的客群需求接触和认识基础,而且专业的代理公司多楼盘销售的直接经验是开发公司或缺的。)所以在立项之初开发企业是永远不会排斥与专业代理结构的接触的。但是服务永远是有偿的,在充分利用专业营销代理机构的服务以后,如后回报。如何让专业的营销代理公司乐此不疲的永远服务呢!行业里有一个共知的办法:让其继续服务,通过完成销售后结算佣金的方式来支付服务费用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基于此种模式,给一家是给,给两家也是给,OK,那就给两家吧。

  再来看看销售服务端,要想品牌塑造好必须做好服务端。房地产销售服务端有个相对比较矛盾的点(推销模式和顾问模式),基于服务口碑的建立,当然是顾问模式会获得更多的认可;而基于推销模式会获得更短的销售周期。营销代理公司基于自身成本的考虑,推销模式一定是胜过顾问模式的,也就是说基于营销代理公司的利益点,服务会略为差一些。而基于双代甚至多代的情况下,业绩的比拼也注定,推销模式必胜过顾问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发起双代和多代模式的是品牌开发企业了,因为品牌一旦建立完成,后续需要的仅仅是品牌维护,而品牌的维护针对大市场而言,产品过硬就行了。市场认可度够,就好了。至于销售现场是采用的推销模式还是顾问模式相对而言已经不是这么重要了。所以,品牌开发企业往往采用双代甚至多代的销售模式。而如果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把品牌建立放在首位的话,就一定不能采取这种模式,因为,双代甚至多代的业绩压力势必催生推销模式的抬头,推销模式一旦形成主流,那就无法通过销售一线的服务,在市场中建立口碑,塑造品牌。而单个代理公司的使用,不但没有绝对业绩的压力,而且代理公司为了长期与开发企业合作,也必然会帮助开发公司塑造口碑,打造品牌。

  综上所述,不管是营销代理公司还是开发企业,一定要从自身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营销模式,以利益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