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工程原材料设备质量控制措施

5230

工程原材料设备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原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措施

  材料、设备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加强材料、设备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的前提。

  1、原材料检验要求

  1.1钢筋

  到达现场的每一批钢筋都需根据中国规范GB700-和GB1499-进行取样,检验其质量和性能。

  钢筋受拉试件要求在工程施工期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材料特性试验,用于初步估计轴向缩短和主体结构的预调整值计算。

  1.2水泥

  现场水泥必须根据国标GB175-对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进行试验。

  1.3骨料

  骨料须符合中国GB50204-20**及中国国家标准(GB/T14684-20**)和(GB/T14685-20**)的规定。并对骨料的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等指标进行试验检测。

  1.4混凝土

  施工中混凝土的取样制作应按国标GB50204-20**进行,在搅拌点或浇筑点取样。取样的数量和频率须按国标GB50204-20**或业主代表的指示。

  型钢混凝土柱所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的收缩评估。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注前均需试配设计,并制作混凝土试块测试标养龄期7天、14天、28天、90天的混凝土弹性模量。上述测试要在施工期间保持每3个月进行一次。

  2、原材料、设备检验措施

  2.1设立材料设备采购领导机制。各专业公司根据专业特点,抽调技术、质量、生产、材料等部门专家,组成材料设备采购领导小组,确立工作原则,确定采购范围。

  2.2确立材料设备采购程序。制定出拟采购材料设备质量标准、需用时间、数量等,面向全社会招标,投标人不少于5人,经设备采购领导小组评审,选定供应商。

  2.3由现场技术部门根据原材料设备的采购程序计划,编制原材料设备的试验计划,确保进场原材料质量性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4材料设备质量控制要点。物流采购部要掌握材料设备质量、价格、供应能力信息,合理组织材料使用,材料设备进场通过现场综合检验、证明文件、复试等手段严格检查验收。所有的材料设备合同必须附加详细、具体的技术、质量协议。如预拌混凝土供应合同,须附加内容包括最低水泥用量、坍落度、初凝时间等的协议。

  2.5明确材料设备质量标准。依据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结合本工程的具体特点,特别是新型材料设备,制定出与本工程要求相适宜的标准。

  2.6材料设备的检(试)验。明确检验的目的、检验方法(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无损检验)、检验程度(免检、抽检、全检)和项目,所有用于结构中的材料,均应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复试。

  3、试验次数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次数要求

  1水泥试验每周一次

  2骨料筛分每种骨料、每天一次

  3骨料中泥土、粉砂尘埃含量每天一次(或经业主指定)

  4粗骨料含水率每周一次

  5细骨料含水率业主指定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总承包方施工现场设专职质量组,主要成员由各分包方、各专业质检员组成。形成对作业面的全天侯质量跟踪,每天记录质量活动,并在验收记录上及时签署检查意见,报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1组织保证

  结合该工程的特殊性,项目部将由不少于40名专职质量员组成的质量专职检查小组,专职质量员中包括各专业系统的专业质量员。质量专职检查小组分三层组成。

  1.1第一层专职质量员由各施工班组、各专业施工队伍设立的专职质量员组成,其全天候、全过程负责本班组所有施工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自检和紧前工序、紧后工工序之间的交接检工作。该层质量员管理点的集合覆盖全楼的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全部管理点。

  1.2第二层专职质量员为传统意义上的专职质量员,其全天候、全过程负责跟踪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过程控制和过程检查,负责进行每天的质量检查纪录,对于该由监理检查签字的项目负责落实,并且对应分部分项工程的交接验收和内业资料的完善。

  1.3第三层专职质量员为项目部设立的专项专职质量员,如专职钢筋、模板、混凝土、钢结构、强电、弱电、消防等等分项工程质量员,该层质量员不同于传统的专职质量员,其仅负责楼宇中某一阶段、某一部位、某一分项工程的专职质量控制,设立这一层专职质量员的目的是为了跟踪控制楼宇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的关键线路中的重要控制部位和控制点。

  1.4三层专职质量小组组成项目质量安全控制部。三个层次的专职质量员互相协调,共同为项目部质量目标负责。第一层和第二层专职质量员管理点的集合均覆盖楼宇全部分部分项工程的全部点和面,即两层封闭式的质量控制网覆盖了整个楼宇的各个质量管理点。第三层专职质量员的管理点的集合覆盖楼宇的重点部位的重要控制点。与第一层、第二层质量员的管理面重复,但管理点和管理方法不同,即其管理目标是对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多一层质量控制网。所有质量员均全天候跟踪对应的质量管理点,负责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目标的检查、记录、收集整理和归档。

  1.5三个层次的专职质量员到岗到位,及时纠正、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对重要部位、重要工序要进行全检。各专业工程师和项目工程师坚持巡查,由项目总工每周组织联合检查,项目总工、三层质量组组长、各专业工程师、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参加,联合检查后开总结会,指出质量隐患、问题,分析质量形势,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整改措施,由质量安全控制部验证整改情况,并在每周的质量例会上汇报验证情况。

  2过程控制中质量方法和制度的保证

  对所有分部分项工程,采用如下质量方法和制度进行控制以保证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2.1方案优化:包括对设计方案和技术方案的优化,设计应考虑施工质量和施工的简便性,施工方案要有质量的保证措施。重要的方案请专家论证。但优化的方案必须经业主和设计同意方可改变。

  2.2模型实验:对于特殊工程和关键工程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除了方案优化、请专家论证以外,还要考虑预先利用计算机制作模型进行模拟施工实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对特殊质量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等要在现场内设试验场,进行预浇注试验,以确定最终满足设计要求、质量要求的施工方法。

  2.3质量目标的分级管理,各级组织,各级部门,各个系统,各个过程和个人根据总目标的分解建立各自目标,通过各级的控制为总目标做贡献。

  2.4在工程开工前:编制项目质量计划,作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

  2.5制定分项工程预防纠正措施,预先分析质量通病出现点,制定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不合格制定纠正措施。

  2.6明确的工程分包方质量管理制度,分包单位必须编制自身的质量管理制度并报总包审核,其质量管理制度应根据本工程特点,符合本工程总体质量目标要求。

  2.7明确的各分包方管理制度,编制总、分包管理制度,以书面协议的方式明确总分包之间各项管理责任的划分。

  2.8质量例会及质量一票否决制:确定每周召开质量例会,对本周的质量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质量状况,对各部门、分包单位进行质量评价,质量控制不符合工程总体质量目标的要求时,实施质量否决,暂停其施工,直至清退出场。

  2.9质量预控:结合工程特点及施工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在开工之初分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裙房结构、标准层结构、悬臂结构、装修分别制定质量预控目标。

  2.10项目实施有方案:对于工程施工涉及所有分项工程,必须应编制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作业人员能具体了解施工工序的关键点、控制点,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劲性混凝土、斜向模板施工、大直径钢筋的连接、悬臂施工阶段的加载顺序等均需有特别详尽的施工方案。

  2.11编写新工艺施工工艺卡:结合工程特点,对主要施工项目按有关工艺标准执行,对新工艺应通过试验研究编写新的施工工艺卡。

  2.12样板引路制。特别是大厚钢板的焊接、大直径钢筋的连接、装饰施工等阶段均需严格执行样板收路制。

  2.13三检制,三层专职质量检查小组必须层层严格进行三检制的落实。

  2.14挂牌制:操作人员的名字、施工质量等挂牌上墙,使责任落实到具体人。

  2.15过程监控制。

  2.16做好隐、预检工作检查、纪录。每道工序完成后(特别是关键工序),必须进行标识,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17质量处理有复查。

  2.18质量文件有档案。

  2.19分部、分项工程核验制。

  2.20成品保护有组织。

  2.21环境控制:影响项目质量的环境要素主要有项目技术环境,如地质、水文、气象等;项目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对影响质量的环境要素进行控制。

  3施工过程控制内容

  3.1施工前的控制

  1)协同确定建设各方对于质量保证工作中的关系和工作流程;

  2)审查承包商及分包商的技术资质;

  3)协助承建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同时对承包商的试验室资质进行考核;

  4)督促承包商完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现场会议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和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

  5)与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建立配合、监督机制,建立外部独立质量预警体系;

  6)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7)确定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和目标;

  8)对施工场地

进行检查验收,检查施工场地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以高程水准点;

  9)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进行审核,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

  10)详细审核鉴定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施工工艺方法、材料适用性、施工组织、技术支持及施工方案;

  11)对专业系统、材料、设备以及设施进行选择论证;

  12)组织对质量通病的分析,做出专项防制方案;

  3.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1)督促承包商完善工序控制;

  2)建立质量管理点,及时检查审核承包商提交的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

  3)严格组织隐蔽检查、检验实验、工序交接检查工作;

  4)组织对质量工作的分析论证,确定阶段性质量工作计划;

  5)对重要的工程部位进行平行检验和技术复核;

  6)组织常规质量检查,确认整改方案并落实复查结果;

  7)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组织论证方案;对项目部有关部门及时通报质量状况。

  4主要分包方的质量控制

  分包的质量控制是本工程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直接影响到最终质量目标的实现。所有分包进场均需与总包签定质量协议。协议中规定其所必须执行的质量管理制度,所承担的质量责任,必须的质量管理体系。

  4.1玻璃幕墙与总包的质量协调

  1)幕墙分包提供有关安装要求的资料给总包:

  *幕墙固定元件在钢结构上的开孔位置和尺寸。

  *幕墙固定元件所覆盖位置,须暂缓涂底漆和进行防火处理的范围。

  2)总包钢结构单位提供有关施工细部图纸给幕墙分包核实。

  3)幕墙分包对施工细部图纸,提供意见,经总包修改后确定。

  A)楼板边缘与斜交格构斜撑搭接位的预留孔

  待钢结构单位动出各斜交格构的定位后,幕墙分包须确定幕墙在非加强与楼层边缘搭接的细节:

  *预留孔的位置。

  *幕墙约束梁与楼梁接合点的细节。

  *幕墙约束梁的安装要求。

  *混凝土楼板预留孔的位置和尺寸。

  *幕墙约束梁由哪方负责安装。

  B)幕墙竖框托架约束节点搭接

  在非加强层处幕墙竖框托架会固定于楼板缘梁加面板上,加面板上虽确定由总包或幕墙分包安装,而加面板要预留螺拴孔安装幕墙竖框托架。

  C)楼层中空处约束节点的搭接

  在幕墙约束梁焊接上角片以便安装幕墙竖框。

  D)顶部底面标准处装系统的搭接

  *大楼维护用的轨道支撑柱,会穿越顶部底面的幕墙,幕墙分包虽与结构单位协调配合,进行幕墙的安装。

  *幕墙结构虽预留螺栓孔。另幕墙分包在设计幕墙支撑结构时要考虑建造误差。

  E)幕墙照明设备的安装搭接。

  幕墙设备钢外壳虽待照明设备安装在幕墙斜交格构完成后才进行。

  4.2机电安装与总包的质量协调

  1)机电的相关资质要报送总包方。

  2)对于大型设备,由总承包商协助业主进行公开招标。

  3)对于一般设备、部件和主要材料,由总承包商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初选,再报业主最终确定。

  4)对于其它设备、零部件及材料,由总承包商统一选择并报业主备案。

  5不合格点的处理方法

  本工程质量目标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全权负责,三个专职质量小组全面负责并组织检查,各专业质检员应对各自负责的工程质量实施全面检查。对于出现不合格点的控制管理程序如下:

  1)当出现一般不合格或质量通病,质量安全控制部下发质量信息传递单,专业工程师、施工员根据问题及时组织返工,使施工质量达到合格。

  2)返工后的工程由专业责任工程师填写信息反馈表,说明返工完成时间和处理办法,交项目质量安全控制部,项目质量安全控制部及专业质检员根据信息反馈表对工程进行复查,并填写工程质量复查表备案。

  3)接收和服从业主对工程质量的检查、监督与指正,根据其开具的不合格信息(包括口头及书面),立即组织修正、返工,经项目质量部门、专业工程师、专业质检员复查确认合格后,以书面形式报请业主,并接受业主的复检。

  4)本工程一旦出现严重不合格或事故,立即报知业主代表,并由项目质量安全控制部、项目技术部、工程部、项目专家顾问组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形成书面整改报告上报业主和业主代表及其它有关部门,经有关部门书面认可后按相应的整改方案采取必要的措施,组织人力进行返工,确保工程始终处于合格状态。

篇3: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新电视塔工程,是一项社会影响大、技术要求高的重点工程,。为此我们借鉴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体积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研制与应用成功经验,提出以下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 选用优质原材料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水泥、砂、石、外掺料、外加剂和水,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真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性能,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这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1.1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主要胶凝材料,对混凝土质量影响重大,水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稳定性控制。因此,为确保混凝土质量,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

  1) 采用旋窑生产的水泥。从总体来讲,旋窑水泥的生产规模较大,其水泥质量稳定,批与批之间强度及矿物组成波动小,有利于混凝土质量控制。

  2)优先选用抗冻性好、抗硫酸盐能力强、标准稠度低的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3)将水泥强度富余量、强度标准差,初终凝时间、对外加剂的适应性和经时坍落度损失率等技术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水泥质量的优劣,实行优胜劣汰,选择水泥供应商(厂家)。

  4)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泥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调整的依据。

  1.2骨料

  在选择骨料时注重骨料的强度、级配、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以及其有害物质含量,这都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如砂、石中含泥量偏高,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如石子针片状含量过高,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易造成堵泵,并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因此砂、石的质量将给予充分的重视。

  1.3外掺料

  能够用于混凝土的外掺料种类很多。特别是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不同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由于使用的煤种及采用的燃烧工艺不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尽不同,因此,选用粉煤灰时我们考虑选用相对固定的厂家,要求其货源供应充足,其质量波动就相对较小。

  1.4外加剂

  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的第5种组分,已是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价值。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以其减水率、保水性和保塑性为主要指标,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除对外加剂的常规指标进行检验外,同时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掺加的组份进行复试,掌握其质量特性。把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前提下,使商品混凝土具有大坍落度、不离析、不泌水,坍落度时损失小等性能的外加剂作为优选产品。

  2 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1) 石堆场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以免料堆底部积水。水泥、粉煤灰等粉料筒仓有防潮、防湿措施。

  2) 砂、石按品种、规格分隔堆放,严防混料,避免混用或错用。

  3) 各种材料标识清楚,特别是水泥、粉煤灰、外加剂贮存仓,进料口加盖上锁,并由专人管理,以防止进错料或受污染。

  3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控制管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工程所需的耐久性。

  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 用低水胶比、富配合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扩散、硫酸盐侵蚀性能和良好的对钢筋的长期防腐蚀性能。

  2) 掺适量的优质高效减水剂,大大增加减水效应,显著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强度。

  3) 掺加适量优质粉煤灰、矿粉,取代部分水泥和部分细骨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与稠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强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3.2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1) 结合**新电视塔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原材料性能状况,由专人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理论设计计算、试验和调整。由试验室通过试验取得的配合比在生产前再进行复验,符合规定要求后,还须经项目和拌站技术负责人共同审核后方能应用于生产。

  2) 混凝土配合比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进行,由试验室掌握,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距离、原材状况等因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调整。

  4 加强原材料、混凝土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进行混凝土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强化原材料、混凝土质量检验。

  1) 把好五关、做到三个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确保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

  2) 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3) 加强信息反馈,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性能,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5 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 确保计量精度

  配料系统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部分,我们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当混凝土配合比或混凝土配合比编号输入计算机后,电子称对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混凝土能够按配比严格的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定期进行计量动(静)校验,以确保达到GB14902《预拌混凝土》规定的计量要求.

  2) 确定合理搅拌时间

  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实际搅拌效果、运输时间、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间。

  3) 加强过程检测

  在生产过程中,当班人员除随机抽样检测外,还应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如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措施,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出站。

  6 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1) 根据工程要求、施工方案和原材料的特点,将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如缓疑、强度增长规律、养护方式等)情况在技术交底时告知施工班组,使有关人员更加深刻认识和熟悉混凝土的特性,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 确保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并且严格控制混凝土从出站到浇注的间隔时间,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质量。

  3) 在施工现场随机进行混凝土取样,并按规范制作试件,妥善养护,作为判定混凝土是否合格的依据。

  4) 为控制好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搅拌站

派出现场服务员或技术人员,监督、处理现场的质量问题,并及时与搅拌站有关部门联系、反馈信息。

篇4:幕墙制作质量控制要点

  幕墙制作及质量控制要点

  1、幕墙构件加工制作

  本公司对该工程实行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方案设计到工场装配置至现场施工,全过程实行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管理。

  2、构件加工的一般要求

  幕墙构件的加工制作应严格按设计施工图进行,应对已建建筑物主体进行复测,及时调整幕墙的设计并及时修改设计施工图,合理安排组织幕墙构件的加工组装。

  幕墙使用的所有材料和附件,都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以及执行标准的编号;特别是主要部件,同安全有关的材料和附件,更要严格检查其质量,检查出厂时间、存放有效期,严禁使用不合格和过期材料。

  加工幕墙构件的设备、机具应能达到幕墙构件加工精度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计量认证,对量具应按计量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进行计量鉴定,以保证加工产品质量和精确度。

  幕墙构件加工环境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也应满足加工的需要,冬季应有暖气,夏季应有降温措施。

  3、型材的加工

  a)加工工艺流程

  断料→划线→打孔→攻牙→质检→按发料次序堆放。

  b)幕墙构件加工技术要求

  幕墙结构杆件截料前应进行校直调整;

  幕墙横梁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0.5mm,立柱长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端头斜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5’;

  截料端头不得因加工而变形,并不应有毛刺;

  孔位的允许偏差应为±0.5mm,孔距的允许偏差应为±0.5mm,累计偏差不得大于±1.0mm;

  铆钉的通孔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铆钉用通孔》(GB 152.1)的规定;

  沉头螺钉的沉孔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沉头螺钉用沉孔》(GB 152.2)的规定;

  圆柱头、螺栓的沉孔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圆柱头、螺栓用沉孔》(GB 152.3)的规定;螺丝孔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幕墙构件中,槽、豁、榫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铣槽尺寸允许偏差(mm)

  项目abc

  允许偏差+0.5,0.0+0.5,0.0±0.5

  构件铣豁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铣豁尺寸允许偏差(mm)

  项目abc

  允许偏差+0.5,0.0+0.5,0.0±0.5

  构件铣榫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铣榫尺寸允许偏差(mm)

  项目abc

  允许偏差0.0,-0.50.0,-0.5±0.5

  幕墙构件装配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构件装配尺寸允许偏差(mm)

  项目构件长度允许偏差

  槽口尺寸≤2000±2.0

  >2000±2.5

  构件对边尺寸差≤2000≤2.0

  >2000≤3.0

  构件对角尺寸差≤2000≤3.0

  >2000≤3.5

  c)其他装配要求

  铝型材装配应牢固,各连接缝隙要进行可靠的密封处理。连接采用的自攻螺丝应采用不锈钢制造。螺丝不宜尖部突出框槽内,以防局部挤压玻璃而使玻璃破裂。制作好的副框型材,装配成品应整齐码放。对于活动扇,还应检查窗撑等五金件的安装质量。

  4、工艺质量控制点

  型材断料(包括竖、横梁)在切割机上加工,加工前应严格控制断料尺寸,并在开机后,对加工的第一根型材,进行尺寸复核,要求立柱的加工允许偏差为±1.0mm,横梁的加工允许偏差为±0.5mm,端头斜度的允许偏差为-15',断料端头应注意不允许有加工变形,不应有毛刺。

  型材(包括立柱及框料)的孔加工必须在装有与该系列幕墙相配之钻模的钻床上进行。严禁采用目测定位的方法,要求孔位的允许偏差为±0.5mm,孔距的允许偏差为±0.5mm,累计偏差不应大于±1.0mm。

篇5: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 原材料

  应选择业主指定或大厂家的商品混凝土,砼用原材料的选择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执行,原材料的试验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

  -- 混凝土施工

  砼浇筑前,一定要掌握天气预报,避开恶劣天气,并做好必要的准备措施;

  砼浇筑前,施工员一定要提前一天组织质检、砼工班组对模板的质量进行交接验收,砼班组熟悉浇筑环境,对难震捣的部位做出标识,必要时报告上级解决;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做好浇筑前的准备;

  砼供到浇筑地点后,需核对砼的技术指标,确定无误后,进行坍落度测试;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为防止柱墙烂根,在浇筑砼前,先浇筑20~50mm厚的同配比的砂浆,然后浇筑砼;

  振捣时,指定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指定区域,振捣操作规范、不漏振、欠振、过振,并安排质检人员旁站,监督。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按照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留置,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墙不允许留设垂直施工缝;

  用水准仪控制砼的表面标高误差在10mm以内、楼板砼面应两次收压处理,防止产生干缩裂缝;

  混凝土的养护应在浇筑的砼终凝后就开始,防止早期脱水,养护时间至少7天,对于掺加减水剂或抗渗砼养护必须满足14天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在竖向结构中(柱、墙)浇筑混凝土,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柱断面在40×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孔洞,装上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

  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插入式振捣器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动为200 mm;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海绵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

  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预埋件位置要考虑施工方便,施工前预埋件除锈和去污染处理。对有振动的预埋件,应做成预制块,表面做好防水处理,然后再与砼浇筑成整体。

  混凝土浇筑后12h以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

  -- 施工缝处理

  认真清理施工缝,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杂物,用钢丝刷或剁斧将老混凝土面打毛,并用水冲刷干净。

  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再浇筑上层混凝土。

  施工缝不宜采用平口缝,应尽量采用不同形式的企口缝,以延长渗水路线。重要工程必要时可采取两道防线,即以刚性处理和柔性处理相结合的形式,加固施工缝。

  两个标高不同的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