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大桥菱形挂篮施工工艺细则

4593

大桥菱形挂篮施工工艺细则

  大桥菱形挂篮施工工艺细则

  某大桥主桥采用64+115+64m连续刚构箱型梁,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方法采用先"T"构,后连续的方法,即先按"T"构悬臂浇注施工,然后合拢成为连续梁。

  主桥连续刚构箱梁受工期限制,所包括的四个"T"构需同时施工,挂篮无法周转使用,因此需加工八套挂篮。根据本桥的特点并吸取国内外各式挂篮的优点,本桥挂篮选用菱形桁架式挂篮。

  一、挂篮的主要技术参数

  1.适用最大梁段重:200t

  2.最大梁段长:5.0m

  3.梁高:2.5~6.0m

  4.适用梁宽:12m

  5.走行方式:无平衡重走行

  6.挂篮自重:60t

  7.挂篮的倾覆稳定系数:

  空载时:2.8

  灌注时:2.48

  二、挂篮的构造

  挂篮由主构架、行走及锚固装置、底模架、外侧模板、内侧模板、前吊装置、后吊装置、前上横梁等组成。详见挂篮设计图。

  (一)主构架

  主构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部分,由两片桁架及联结系和门架组成。桁架的构件用2.[.30b组焊而成,为便于安装和运输,节点处均采用栓接。

  (二)底模架及底模板

  1.底模架

  底模架的纵梁是用[12和∠75×75×8组焊而成的桁架式结构,桁高1.2m,桁架长6.4m。

  底模架的前后横梁由2[40组焊而成,挂篮的前后吊点均设在前后横梁上,前横梁设2个吊点。

  2.底模

  底模为钢框竹胶板,下垫180×160mm的方木,钢框竹胶模板和方木用铁丝固定在纵梁上,以便脱模和固定。

  为使箱梁端部张拉、立模时操作方便,底模架前端设置平台,周围用栏杆保护,张拉时,用角钢焊一梯子以便张拉。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装卸后吊带时上下,在底模架后端下部悬挂两个吊栏,此吊栏及底模架下端的人行通道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三)前上横梁

  前上横梁由2.I.40a工字钢组焊而成,联结于主构架前端的节点处,将两片桁架连成整体,上布6个吊点,其中2个吊点吊底模架,2个吊点吊外侧模,2个吊点吊内模。前上横梁上应加设栏杆,为调整吊带时防护。

  (四)钢吊带

  1.前吊带

  前吊带2根,由150×32mm和150×20mm一块及两块16Mn钢板用销子联结而成,分为5节,调节孔间距为100mm,施工时通过逐段调节或拆除联结钢带,即可满足2#梁段至12#梁段梁腹板高度变化的需要。

  前吊带下端与底模架前横梁连接(销接),上端支承在主构架前上横梁上,每根吊带用两个LQ30手动千斤顶及扁担梁悬吊。

  2.后吊带

  后吊带亦采用150×32mm的16Mn钢板制成,亦设置间距为100mm的调节孔,用两个LQ30千斤顶及扁担和垫梁支承在已浇注好梁段底板上。

  (五)内外模板

  1.外模

  箱梁外侧模采用5mm钢板和钢框组焊而成。外侧模支承在外模两个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通过吊杆悬吊在前上横梁上,后端通过吊架悬吊在已浇注好的箱梁外侧顶板上(在浇注顶板时应设预留孔)。后吊杆与走行梁设有后吊装置,挂篮行走时,外走行梁与外侧模一起沿后吊装置前行。走行梁用2[30a组焊而成。

  2.内模

  内模由内模桁架、竖带、纵带及组合钢模等组成,内模桁架吊在两根内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吊在前上横梁上,后端吊在已浇梁段的顶板上(顶板已预留孔),内模脱模后可沿走行梁前行。走行梁采用2[.30a组焊而成。

  (六)挂篮走行及锚固系统

  1.挂篮走行装置

  走行装置由轨道、钢(木)枕、前后支座、手动葫芦等组成。轨道由[16a及δ10钢板组焊II型断面,底板每隔50cm开椭圆形长孔,以便与竖向预应力筋锚定。竖向预应力筋为φL32精轧螺纹筋,外露0.3m,轨道根据梁段长度的不同分4.0m、1.0m两种。

  挂篮设前后支座各两个,前支座支承在轨道顶面,下垫聚四氟乙烯滑块,可沿轨道滑行。后支座以钩板的形式沿轨道下缘滑动,不需要加设平衡重。挂篮前移时,使用手动葫芦牵引前支座,带动整个挂篮向前移动。

  挂篮前支座处受压力较大,因此在支座下垫的钢轨必须按设计数量排布。后支座处受拉力较大,因此轨道与竖向预应力筋的联结也必须保证牢固可靠。

  2.锚固

  挂篮在灌注砼时,后端利用12根ΦL32精轧螺纹钢锚固在已成梁段上,轨道锚固在已成梁段的竖向预应力筋上,在锚固时,利用千斤顶将后支座钩板脱离轨道,然后锚固。

  三、挂篮的拼装

  (一)准备工作

  1.加工制作

  ①加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图上的技术要求及公差要求进行挂篮杆件的加工制作。

  ②主构架节点板及杆件,加工前必须制作样板,精确加工,确保栓孔间距。

  ③外侧模竖框架,制作时应设置工作平台及夹具,加工时应尽量消除焊接变形,确保模板面板的平整度。

  ④对于重要部位的焊接,如底模架前后横梁上的吊耳,应由有经验的焊工施焊,保证焊接质量。焊缝及加工件质量要求与验收办法应参照《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⑤出厂杆件应派专人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者禁止出厂。

  2.组装试拼

  (1)待所有杆件加工齐全后,首先在试拼台上全面试拼。主构架在平台上试拼,尺寸合格后,拧紧各节点板的螺栓,施拧时要均匀施力,防止松紧不一。

  (2)底模架亦进行试拼,以检查前后横梁及纵梁的连接及前后吊点的尺寸和整个外形尺寸。

  (3)检查前后吊带销孔与销子的配合情况。

  (4)所有杆件齐全及相互连接均满足要求后应分组编号,作出明确标记,运往现场正式拼装。

  3.现场拼装

  1.准备工作

  ①根据塔吊的起重能力,可拼装后整体吊装,工厂组装试拼后,有些部件可不再拆卸。各部件的重量参见挂篮设计图。

  ②准备好拼装工具及各种连接螺栓。

  2.拼装程序

  ⑴找平铺枕

  待1#梁段张拉完毕后,用1:2水泥砂浆找平梁顶面铺枕部位(包括0#梁段)。

  ⑵铺设钢枕,前支座处铺3根,钢枕间距≯50cm。

  ⑶安装轨道

  从0#段中心向两侧安装2.5米长钢轨各两

根,轨道穿入竖向预应力筋,抄平轨道顶面,量测轨道中心距无误后,用螺母把轨道锁定。

  ⑷安装前后支座

  先从轨道前端穿入后支座,后支座就位后安放前支座,前支座安放前,在相应位置轨道顶面铺δ1mm不锈钢板,不锈钢上面置放一块四氟乙烯滑板(300×500mm),然后安放前支座。

  ⑸吊装主构架

  主构架分片吊装,放至前后支座上,并旋紧连结螺栓,为防止倾倒,用脚手架临时支撑。按上述方法再吊装另一片主构架。

  ⑹安装主构架之间的连结系。

  ⑺用长螺杆(φL32精轧螺纹钢)和扁担梁将主构架后端锚固在已成梁段上,前支座处用扁担梁将主构架下弦杆与轨道固定。

  ⑻吊装前上横梁

  前上横梁吊装前,在主构梁前端先安放作业平台,以便站人作业,作业平台应设防护栏杆。前上横梁上的4个千斤顶、上、下垫梁及2根钢吊带,可一起组装好后,整体起吊安装。

  ⑼安装后吊带

  在1#梁段底板预留孔内(预留孔位置见有关图纸)安装后吊带,先安放垫块,千斤顶和上垫梁,后吊带从底板穿出,以便与底模架连接。

  ⑽吊装底模架及底模板

  底模架吊装前,应拆除1#梁段底部部分支架,以便底模架后部能吊在1#段底部,前端与前吊带用销子连接,如起重能力不足,可先吊装底模架,然后再铺装底模板。

  ⑾吊装内模架走行梁,并安装好后吊杆,前吊采用钢绳和倒链。

  ⑿安装外侧模板

  挂篮所用外侧模首先用于1#梁段施工,在上述拼装程序之前,应将外模走行梁先放至外模竖框架上,后端插入后吊架上(0#段顶板上预留孔,先把后吊架安放好)。两走行梁前端用倒链和钢丝绳吊在前上横梁上。

  用倒链将外侧模拖至2#梁段位置,在1#段中部两侧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架,解除0#段上的后吊架。每个后吊点应预留两个孔,间距约15cm。

  ⒀调整立模标高

  根据挂篮预压测出的挂篮弹性及非弹性变形值,再加上设计立模标高值,作为2#段的立模标高。

  四、挂篮悬臂灌注施工

  每个T构从2#段开始,对称拼装好挂篮后即可进行悬臂灌注施工。

  1、分片吊装底板及腹板构造钢筋并安放预应力管道。

  2、将1#梁段内的内模拖出。

  3、根据2#梁段的高度调整下部模板。

  4、在顶板和腹板安装下料串筒位置留洞,在腹板的捣固位置,预留位置进行捣固。

  5、安装端模板,并与内外模板连结。

  6、绑扎顶板钢筋。

  7、安放预应力管道。

  8、一次对称灌注2#梁段砼。

  9、养护、拆模。

  10、预应力张拉。

  11、压浆

  12、挂篮行走

  五、挂篮行走

  待2#梁段施工完毕,挂篮即可行走,施工3#梁段。行走程序如下:

  1、按上述要求找平梁顶面并铺设钢(木)枕及轨道。

  2、放松底模架吊带。

  3、底模架后横梁两侧的吊耳与外侧模走行梁之间安装10吨倒链,即底模架悬挂在走行梁上。

  4、拆除后吊带与底模架的连结。

  5、解除挂篮后端锚固螺杆。

  6、轨道顶面安装2个5T倒链(每套挂篮)并标计好前支座的位置(支座中心距梁端50cm)。

  7、倒链牵引前支座使挂篮、底模架、外侧模一起向前移动。移动时挂篮后部应设10T保险倒链。

  8、安装后吊带,将底模架吊起。

  9、在2#梁段上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架,先解除1个1#段上的后吊架,移至2#段,再解除另一个后吊杆移至2#段。

  10、调整立模标高

  挂篮非弹性变形,通过2#段施工基本上已消除,在确定3#段的立模标高时,应根据挂篮弹性变形值、3#段设计立模标高及2#段的调整情况综合考虑。

  11、重复上述施工步骤进行3#梁段施工,直至12#梁段。

  六、挂篮的拆除

  待合拢段施工后,便可拆除挂篮,拆除顺序如下:

  1、在梁顶面安装卷扬机,吊着外侧模前后吊杆(底模架吊在走行梁上)徐徐下放,落至地面上。或先放底模架,后放外侧模。

  2、合拢段不用的内模、走行梁,在合拢段施工前拆除,余者可从两端梁的出口拆除。

  3、拆除前上横梁

  4、主构架可移至塔吊可吊范围内,分片拆卸。

  5、拆除轨道及钢(木)枕。

  七、安全质量注意事项

  1、挂篮的安装、行走、使用及拆除过程均系高空作业,因此一定要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教育。随时进行安全检查。

  2、创造高空作业条件,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危险处应设安全网,人员操作处要设栏杆。上、下梯需固定牢靠。所有操作人员须带安全帽。

  3、使用的机器设备,应随时检查、维修保养。特别是起重用的千斤顶、倒链、钢丝绳等应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如有不符合规定者立即更换。所有动力、照明电路,须按规定铺设,定时检查,确保安全。

  4、现场技术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挂篮位置,前后吊带,中架及后锚杆等关键受力部位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5、检查竖向预应力钢束的埋置、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注意后吊带、内外模后吊架预留孔洞位置是否正确及孔洞是否垂直。

  6、施工中应加强观测标高、轴线及挠度等。并分项作好详细记录,每段箱梁施工后,要整理出挠度曲线。

  7、灌注前后吊带一定要用千斤顶张紧,且三处要均匀,以防承重后和已成梁段产生错台。

  8、施工挠度控制

  为了能正确合理地控制梁体挠度,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实际施工中,及时观测:A、挂篮走行前,B、挂篮走行后,C、灌注前,D、灌注后,E、张拉前,F、张拉后六个状态的挠度变化。

  ②在灌注砼过程中,要及时测量底板的挠度变化情况,发现实际沉落与预留量不符时,应及时调整吊带顶端的千斤顶。

  ③合拢前,相接的两个T构最后2~3段,在立模时必须进行联测,以便互相协调,保证合拢精度。

  ④T构两边要注意均衡作业。砼灌注对称进行,挂篮移动时,两边距墩中心的距离差不要大于40cm,移动速度应缓慢,不大于10cm/min。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酒店线路敷设施工方法

  酒店线路的敷设施工方法

  1 线槽敷设及支架安装

  1.线槽敷设

  A、强、弱电线槽分槽敷设,如需要敷设在同一线槽内,用金属板隔开。

  B、弱电系统中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分槽敷设。

  广播、电话等电压等级较高的线用金属隔板与无屏蔽的信号线路隔开敷设或以单独的线槽、管敷,200V交流电源线路和连锁线路不与弱电的信号电缆(电线)同槽、同管敷设。

  C、火灾报警系统的线路按设计的要求单独使用专用线槽,其线槽的要求满足设计的规定。

  D、线槽安装位置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超过50mm,水平偏差不超过2mm,垂直偏差不超过3mm。

  E、线槽直角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10倍。

  F、电缆或电线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超过线槽截面积的40%,载流导线不超过30根。控制、信号或非载流导体的电缆或电线的总截面积不超过线槽截面的60%。

  G、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采用热膨胀补偿措施。

  H、线槽接地,接缝处有连接线或跨接线。

  I、地面暗敷线槽制造长度一般为3m,超过6m加装分线盒。线槽出线口和分线盒必须与地面平齐。

  2.支架的安装

  A、支架安装应根据建筑结构不同形式选用不同支架型式及固定方式,对于钢结构的建筑其支架安装按支架安装节点样图进行安装。

  B、支架不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C、电缆支架间距离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1.5m,垂直敷设时为1.0m。

  D、水平安装的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如无明确规定,支架间距宜为1.5-2m;并在距下列部位0.2m处也应设置支架:拐弯处、终端处、接线盒,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

  2 电线管敷设

  1.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

  B、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与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

  C、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D、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2.护管在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A、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B、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C、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两个弯曲;

  D、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3、金属保护管跨接应符合的规定:

  A、当配管采用镀锌管时,除设计明确规定外,管与管、管与金属盒连接后不必跨接。

  B、当配管采用镀锌管时,除设计明确要跨接时,明配管不应采用熔焊跨接,应采用设计指定的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C、焊接钢管可采用直径6mm圆钢跨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6倍。

  保护管内穿有大于或等于100V载流导体时,则保护管的连接应保证电气连接的连续性。

  3 电线电缆的敷设

  1.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它硬件体之间的磨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2.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直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其外径的10倍。

  3.线缆槽敷设截面利用率≤60%,线缆穿管敷设利用率≤40%。

  4.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5.电缆沿支架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

  1)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2)当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45°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

  3)在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

  4)在引入仪表盘(箱)前300-400mm处;

  5)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

  6.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7.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应作密封处理。

  8.弱电电缆与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

  4 光缆的敷设

  1.敷设光缆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核对光缆的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1m以内。

  2.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3.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

  4.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由人逐个经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

  5.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6.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7.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

  8.开启式Ⅰ型光缆接头盒的埋式光缆和管道光缆开剥尺寸应符合国家规定。

  9.半开启接头盒的光缆开剥尺寸。

  5 线路测试与工程验收

  1.电缆(电线)绝缘电阻的测试两端设备连接时,必须进行电缆(电线)绝缘电阻的测试,其测试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电缆的接续

  应由受过专门训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

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3.光缆敷设后,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1)衰减测试: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2)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4.综合布线的线缆测试

  按GB/T50312-2000规范进行。

  5.工程验收

  1)电缆、电线、光缆、综合布线的敷设必须符合施工图的要求。

  2)工程验收必须具备如下资料:

  A)隐蔽工程验收报告;

  B)质量检测和评定报告(线槽、保护管、线路敷设等);

  C)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D)电缆、电线、光缆、综合布线的测试记录或报告。

篇3:酒店建筑接地系统施工方法

  酒店建筑接地系统施工方法

  1 系统概述

  1.弱电系统的接地除了特殊要求外,一般采用共同接地体的接地方式,其接地体以采用接地体为主,即利用基础钢筋、承台钢筋相连接作为自然接地体,框架柱钢筋与基础台钢筋焊接作引下线,再将楼板梁内钢筋与柱盘焊接,形成了具有极小电阻、极小引下阻抗、主体的和平面的等电位自然防雷网络框架。

  2.智能建筑的接地要求

  智能建筑的接地要求有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屏蔽与防静电接地。

  3.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通常采用TN-S系统。

  4.智能建筑弱电接地系统应在弱电竖井内设有单独接地干线PE2,将每层弱电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线与该接地系统相连。

  2 接地干线的施工

  应避免弱电系统的接地干线与强电的接地干线、中性线N接地混接,更不允许将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接在一起再连接到接地极,即将N线、PE线、SE线混接,这不仅使接在N线上的弱电设备受到三相不平衡电流引起的电击或火灾,而且将会受到干扰而使弱电设备无法工作。

  3 接地系统的测试

  在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应测定接电阻的数值,以确定是否满足设计或有关规程的要求。接地电阻的测量主要是流散电阻(也称冲击接地电阻)测量。冲击接地电阻总是小于工频接地电阻。

  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有电流表-电压表法、电桥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等,目前都采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操作简单又方便。

  使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时,要先拧开接地线或防雷接地引下线断接卡子的紧固螺栓。测量时首先将两根探针分别插入地中。使两接地极的距离为46m;然后用专用导线分别接至仪表相应的端钮上。

  将仪表水平放置,查检检流计的指针是否指于中心线上,否则可用零位调整器将其调到指针指于中心线。

  将"倍率标度"置于最大倍数,慢慢在转动发动机的摇把,同时旋动"测量标度盘"使检流计指针指于中心线。当检流计的指针接近平衡时,加快发电机摇把的转速,使其达到120r/min以上,调整"测量标度盘",使指针指于中心线上。

  若"测量标度盘"的读数小于1时,应将倍率标度置于较小的倍数,再重新调整"测量标度盘",以得到正确读数。用"测量标度盘"的读数乘以倍率标度的倍数,即为所测的接地电阻值。

  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应考虑在雷雨季中的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各地都规定有不同的季节系数。用所测的接地电阻乘以倍率标度的倍数,所得结果即为实测接地电阻值。

篇4:酒店建筑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方法

  酒店建筑系统设备安装施工方法

  1 中央控制设备安装

  1.中央控制及网络通信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

  2.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有防锈层。

  3.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B、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及规格符合设计规定。

  4.有底座设备的底座尺寸,应与设备相符,其直线允许偏差为每米1mm,当底座的总长超过5m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

  5.设备底座安装时,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mm,当底座的总长超过5m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

  6.中央控制及网络通信设备的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应垂直、平正、牢固;

  B、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mm。

  C、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mm;

  D、相邻设备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2mm;

  E、相邻设备接缝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mm;

  F、相邻设备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mm;

  G、相邻设备连接超过五处时,平面度的最大允许偏差为5mm。

  7.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HUB集选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连接方式是否正确。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DDC之间的通信线,要有备用线。

  8.系统模拟显示屏,本系统中选用LED元件组成BAS模拟显示屏,对主要受控设备的控制、运行、报警状态进行监视,以有利于系统的运行管理。

  2 主要输入设备安装

  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温、湿度传感的安装位置

  A)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型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防护罩;

  B)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C)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

  2)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1k?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

  (2)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图2-2)

  1)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湿的位置。

  2)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

  3)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图2-3)

  1)水管温度传感器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

  2)水管湿度传感器的开也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运行。

  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湿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4)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1/2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在焊缝及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2.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压差开关的安装

  如图2-4~图2-7

  (1)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2)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3)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前安装。

  (4)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空口的位置。

  (5)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6)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上开孔及焊接。

  (7)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径2/3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的阀门等阻力部件附近和水流流速死角及振动较大的位置。

  (8)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1)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

  2)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3)风压压差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4)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

  5)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6)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放空口。

  (9)水流开关的安装(图2-8)

  1)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

  2)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3)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处,或在焊缝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安装。

  4)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5)水流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3.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1)磁流量计的安装(如图2-9所示)

  电磁流量计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而工作的流量测量仪表,它由检测和转换两个单元组成,被测介质的流量经检测单元变换成感应电势,然后经放大转换成4~20mA直流信号输出。

  1)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2)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3)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直管段,长度为L=10D(D为管径),下游段应有L=4-5D的直管段。

  4)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2)流量传感器

  1)涡轮式流量传感器是一种速度式流量计,当流体渡过轮叶片时,叶片前后的差压产生的力

推动涡轮叶片转动。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管道中流体的容积流量与涡轮黑心速成正比,涡轮的黑心速通过检测线圈和磁电转换装置转换成对应频率的电脉冲信号。

  2)涡轮式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A、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及热辐射的场所。

  B、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

  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方向判断流向。

  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

  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

  C、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点3.5~5.5D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的位置。

  D、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上。若传感管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

  E、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DDC侧一点接地。

  4.电量变送器的安装

  (1)电量变送器通常安装在监测设备(高低压开关柜)内或者在供配电设备附近装设一单独的电量变送器柜,将全部的变送器放在该柜内。然后将相应监测设备的CT、PT输出端通过电缆拉入电量变送器柜,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接线图接线,再将其对应的输出端接入DDC相应的监测端。

  (2)变送器接线时,严防其电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输入端开路。

  (3)必须注意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端的范围与设计和DDC所要求的信号相符。

  5.其他输入设备的安装

  (1)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

  1)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2)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

  3)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探测气体比重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

  (2)空气速度传感器的安装

  1)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2)空气速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3)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安装。

  4)空气速度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

  (3)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的安装(图2-12)

  1)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与其他开关安装于同一室内时,高度差不应大于5mm,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

  2)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3)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

  4)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

  5)客房节能系统中风机盘管温控系统应与节能系统连接。

  3 主要输出设备安装

  1.电磁、电动调节阀的安装

  (1)电磁阀的安装

  1)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2)空调器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3)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

  4)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5)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6)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7)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

  8)如条件许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9)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

  10)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

  (2)电动调节阀的安装(图2-13)

  1)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面一致。

  2)空调器的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3)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4)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5)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6)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7)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加适当防晒、防雨措施。

  8)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9)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

  10)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11)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2)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阀体强度、阀芯泄漏试验必须满足产品说明书有关规定。

  13)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

  14)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2.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安装(图2.14)

  (1)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2)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

  (3)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阻现象。

  (4)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5)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

  (6)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7)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8)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与风阀所需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

  (9)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篇5:隧道主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

  隧道主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

  一、光面爆破施工工艺

  1、光面爆破设计及说明

  台阶法爆破掘进时,采用7655型风钻钻眼;人工装二号岩石硝铵炸药或乳化油炸药,非电导爆管微差起爆网络。

  2、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光面爆破施工总工艺流程是:依据掌子面的地质情况,确定围岩类别,选定爆破方案→据爆破设计放线布眼→7655型风钻钻眼→(按规程领取加工爆破火工品)装药→人员设备退场→起爆→排烟→检查爆破效果→修正爆破设计→进入下道工序。

  光面爆破时,炮眼的位置、角度、装药量等是光爆效果是否好的关键,应认真按爆破设计进行布眼、钻眼,并对钻爆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光爆效果良好。

  装药采用人工进行,周边眼按爆破设计方案,采用间隔装药法装药,药卷与药卷之间用木棍进行间隔。其它炮眼按设计的装药量,进行偶合连续装药结构。

  爆破结束后,经排烟完毕,检查爆破效果,如爆破进尺、轮廓线超欠挖、炮痕保存率、爆方石块大小、抛距等情况,并综合考虑,逐步修正爆破设计,以达到满意的钻爆效果。

  二、格栅钢架

  1、格栅钢架在现场制作平台上就地加工,人工就地安装成型,装载机配合安装。

  2、首榀钢架加工完成后应放在水泥地面上试拼,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时,才可进行批量生产。周边接装允许偏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3、施工注意事项:

  ⑴、安装前分批按设计图检查验收加工质量,不合格禁用。

  ⑵、安装钢架前,应检查开挖断面的中线及高程,开挖轮廓线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线、高程允许偏差为±3cm。

  ⑶、清除干净底脚下的虚碴及其他杂物,超挖部分宜用混凝土填充。安装允许偏差横向和高程均为±5c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

  ⑷、按设计焊连定位筋及纵向连接筋,段间连接安设垫片拧紧螺栓,确保安装质量。

  ⑸、钢架与岩面间安设鞍形砼垫块,确保岩面与钢架密贴。

  ⑹、确保初喷质量,钢架在初喷5cm后架立。

  ⑺、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楔子临时楔紧。

  三、注浆锚杆施工工艺

  1、锚杆类型及其设置

  锚杆:φ20钢筋,L=2.5~3m,施工范围内梅花型布置,间距1.0~1.2m。

  2、钻孔

  采用7655型风钻钻眼,孔眼方向垂直于岩面,钻孔直径至少应大于锚杆直径15mm。

  3、锚杆安装

  采用砂浆锚杆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截取杆体并整直和除锈。

  锚杆注浆安装前须先做好材料、机具、脚手平台和场地准备工作,注浆材料使用标号大于325#水泥,粒径小于3mm的砂子、并需过筛,水灰比为0.4~0.45m,砂浆标号大于200号。

  砂浆锚杆作业程序是:先注浆,后放锚杆,具体操作是:先将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将已调好的砂浆倒入泵内,将注浆管插至锚杆眼底,将泵盖压紧密封,一切就绪后,慢慢打开阀门开始注浆,在气压推动下,水在前,砂浆在后,水湿润泵体和管路,引导砂浆进入锚杆孔中,随着砂浆不断压入眼底,注浆管跟着缓缓退出眼孔,直至砂浆注满眼孔后,立即把锚杆插入眼孔,接着用推、锤击方法,把锚杆插至眼底,然后用大楔塞紧眼口,防止砂浆流失。

  注浆压力不宜过大,保持在0.2Mpa为宜。压注浆时,必须密切注视压力表,发现压力过高,须立即停风,排除堵塞。锚杆孔中必须注满砂浆,发现不满需拔出锚杆重新注浆。

  注浆管不准对人放置,注浆管在未打开阀门前,不准搬动,关启密封盖,以防止高喷出物射击伤人。

  使用掺速凝剂砂浆时,一次拌制砂浆数量不应多于3个孔,以免时间过长,使砂浆在泵、管中凝结。

  四、喷射砼施工工艺

  1、配合比

  喷射砼配合比,需符合砼的强度和喷射工艺要求,可通过经验选择,并通过试验确定,也可参考以下数据:

  水灰比:0.4~0.45,砂率:45%~60%,灰骨比:1∶4~1∶5

  速凝剂掺量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为水泥重量为2~4%,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得低于425号,细骨料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

  粗骨料采用坚固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

  2、搅拌和施喷机具

  ⑴、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⑵、喷射采用TK961型湿式混凝土喷射机。

  3、喷射前准备工作

  ⑴、检查受喷面尺寸,保证开挖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⑵、拆除障碍物。

  ⑶、清除受喷面松动岩石及浮碴,并用射水或高压风清洗除掉。

  ⑷、铺设钢筋网时,作到钢筋使用前清除污锈,钢筋网到喷面间距不小于3cm,钢筋网与锚杆联结牢固,接头应稳定。

  ⑸、机具设备及三管二线,应进行检查和试运转。

  ⑹、喷射地段有漏、滴、渗水现象时,应予以及时处理,采取堵、截、排等手段,使砼喷射面无水淋、滴水现象,以保证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

  ⑺、在喷射混凝土地段,地面上应铺设薄铁板或其它易于收集回弹的设备。

  4、喷射混凝土材料要求

  ⑴、混凝土材料配量偏差(按重量计)

  详见表4.1

  混凝土材料配时允许偏差表

  表4.1

  材 料 名 称偏 差(%)

  水泥和干燥状态混合材料-2,+2

  粗、细骨料-3,+3

  水及外加剂溶液-1,+1

  ⑵、拌合应力求均匀,颜色一致。

  ⑶、掺有速凝剂的混合料的有效时间不得超过20min。

  ⑷、喷射机操作:每班作业前,应对喷射机进行检查和试转动。开始时应先给风再给电,当机械运转正常后方可送料,作业结束时,应先停电,最后停风。作业完毕或因故间断时,对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必须及时清楚干净。

  ⑸、喷头的操作:喷头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开始喷射时应先给水,再给料,结束时应先停料,后关水。喷头与受喷面宜垂直。其间距离应与风压协调,以0.6~1.2m为宜。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喷射附层应呈湿润光泽状,粘塑性好,无斑和流淌现象。如发现有脱落的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架住时,应及时清除。

  突然断水或断料时,喷头应迅速移离受喷面,严禁用高压风或水冲击尚未终凝的混凝土。

 

 回弹料应充分利用,一般在喷射后2h内用完,回弹料可用作为骨料,重新拌合喷射混凝土,亦可作其它附属工程的混凝土用料,但应通过试验确定。

  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2h,即应立即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日期不得小于14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充分湿润为度。

  6、钢架喷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钢架与围岩之间的间隙必须喷混凝土以充填密实。

  ⑵、喷射顺序,应从下向上对称进行,先喷射钢架与围岩之间空隙,后喷射钢架之间混凝土。

  ⑶、钢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所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

  7、在有水地段进行喷射作业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⑴、改变混凝土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先喷干混合料,待其与涌水融合后,再逐渐加水喷射。

  ⑵、喷射时,先从远离出水点处开始,再逐渐向涌水点逼近,将散水集中,安设导管,将水引出,再向导管逼近喷射。

  ⑶、当涌水严重时,设置泄水孔,边排水边喷射。

  喷射砼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