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钢筋工程施工应注意质量问题

7618

钢筋工程施工应注意质量问题

  钢筋工程施工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墙、柱预插筋位移: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基础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墙体截面变化时,墙筋插铁应在下面墙体绑2根Φ12附加水平筋,插筋与附加筋绑牢。浇灌混凝土时应有专人检查修整;使用马凳、梯子钢筋、定位框等定位措施,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

  2露筋:墙钢筋每隔1m左右加绑塑料卡做保护层,防止钢筋贴模,引起露筋。另浇筑砼时不得漏振。

  3搭接长度不够:绑扎时应对每个接头进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柱、梁的主筋不到位:箍筋的弯曲直径对于HPB235级钢筋应大于主筋直径并大于2.5倍箍筋直径,平直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绑扎时采用套扣法施工。

  6箍筋135度弯钩不够、定位措施尺寸不准确:加工时先制作样板,然后进行大规模加工,使用前进行预检。

  7电渣压力焊焊包不均匀,焊包有气泡:钢筋下料时用切断机或砂轮片切断,保证端部整齐,不得用气割下料;填装焊剂时应均匀并适当延长焊接时间增加焊化量;焊剂使用前需烘焙保证不受潮。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钢筋工程质量要求

  钢筋工程的质量要求

  1主控项目

  1、混凝土振捣应密实,不得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混凝土外观不应有严重质量缺陷;

  2、混凝土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3、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2一般项目

  1、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应按照混凝土浇筑前设计要求或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留设;

  2、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照施工技术方案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

  3.3混凝土浇筑允许尺寸偏差

  混凝土浇筑允许尺寸偏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置

10

柱、墙、梁

5

2

±5

水准仪、尺量

±30

3

截面尺寸

±5

柱、墙、梁

±3

4

垂直度

层高

5

经纬仪、吊线、尺量

H/1000

且≯30

5

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塞尺

6

角、线顺直

3

线

7

预留洞口中心线位置

10

拉线、尺量

8

保护层厚度

基础

±5

柱、梁、墙、板

+5-3

9

预埋件、管中心线位置

3

拉线、尺量

10

楼梯踏步宽、高

±3

11

电梯井筒

井筒长,宽对中

心线

+20

-0

吊线、尺量

井筒全高垂直度

H/1000

且≯30

12

阳台、雨罩位置

±5

篇3:基础钢筋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基础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

  一、基本要求

  钢筋按承台、地梁分件配料制作,钢筋在钢筋房加工成型,现场绑扎,钢筋制作前应认真翻样配料工作,从翻样到制、绑均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在翻样前及翻样过程中要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及时解决设计中交待不清楚的问题和图纸中有矛盾的地方,`以及施工难点提出,并与监理公司、建设单位联系解决做到准确认真翻样。

  2、钢筋、焊接用钢材,应有出厂证明书和进场试验报告单,经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的级别、直径、数量、外形和尺寸,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如因材料供应货源短缺需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4、钢筋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5、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必须按《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的规定,按现场条件下做钢筋焊接性能试验。试件合格后方能进行批量生产。

  6、成型钢筋堆放、清理、平整钢筋堆放场地,在摆好垫木后,钢筋应按绑扎顺序分类堆放整齐。各种钢筋应分类清理排好,堆码整齐,以免清料时漏掉。

  二、钢筋绑扎的注意事项

  1、核对钢筋规格、尺寸、形状、数量是否与料牌、配料单、图纸一致。

  2、分清钢筋的性质及使用部位。

  3、注意钢筋接头位置及锚固长度,特别是通长筋的接头位置。按抗震要求,节点核心区箍筋必须按设计要求绑扎,不得遗漏。

  4、按抗震要求,节点核心区箍筋必须按设计要求绑扎,不得遗漏。

  5、各构件受力筋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和规范和要求进行控制。

  6、钢筋的现场绑扎,应根据钢筋的根数和间距在模板或钢筋上划分。

  7、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按下列内容进行检查并作好隐蔽验收记录。

  三、钢筋接头位置

  1、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少处,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采用焊接时间,断面不大于50%。

  采用绑扎时间,断面不大于25%。

篇4:钢筋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1)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1)

  1、预防钢筋材性缺陷的措施

  (1)严格执行钢筋进场的一整套验收制度,包括检查出厂证明书,作机构性能试验,进行外观检查,核对钢筋的品种、规格等。

  (2)发现脆断现象或焊接性能不良,应作化学万分检验。

  (3)重视钢筋的保管工作,防止机械操作或沾染油污。存放在加工区较长时间的钢筋应堆入仓库或料棚,并用垫木垫起20厘米以上,防止浸水或受到雨露浸蚀。钢筋应按不同等级、规格分批挂牌堆放,严禁各种钢筋无牌混杂堆入。

  (4)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必须退货;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2、预防梁、板的受拉钢筋有效高度减小的措施

  (1)梁、板底受拉钢筋下要用规定厚度的预制水泥垫块垫稳,不得用石子、碎砖代替,也不能用两块薄垫块合成一块使用。

  (2)严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特别是悬臂板根部的截面高度。

  (3)负弯矩钢筋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板内负弯矩钢筋可用撑筋,也可用铁丝吊在楞木上;负弯矩钢筋必须扎牢、放稳。

  (4)板内预埋管应穿在负弯矩钢筋之下、弯矩钢筋之上。

  (5)对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钢筋布置以及板内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错构件的钢筋布置,必须交底清楚,尽可能做好标记,避免产生差错。

  (6)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必须认真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仔细检查弯矩钢筋及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浇捣混凝土前应进行复查,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浇捣混凝土时应配备专人"看钢筋"如有移位、变形。浇混凝土时不准移动钢筋。

  3、预防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移位的措施

  (1)下柱伸出柱顶部分钢筋应加一道箍筋,箍筋尺寸应比上柱箍筋小,使上柱钢筋正好在外侧与下柱筋联接,再用木框或铁框卡住,牢固下柱伸出钢筋的位置。

  (2)上柱钢筋与下柱伸出钢筋应绑扎或焊接牢固。上柱与已移位的下柱伸出钢筋联接时,应保持上柱钢筋的设计位置。

  (3)柱身钢筋应按要求每隔800mm左右用带铅丝有凹槽的水泥垫块扎牢,紧贴柱模板,固定位置。柱子纵筋与箍筋应按要求扎牢,经检查无误后,再封柱子模板,柱子纵筋应保持顺直。

  (4)浇捣混凝土时严禁拆除柱顶的固定框架及临时箍筋,不得强行弯折伸出钢筋,注意保持伸出钢筋的正确位置,不得用震动器强行撬震柱子纵筋,防止绑扎松动及水泥垫块脱落。

  4、预防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的措施

  (1)水泥垫块

  ①施工前准备好水泥垫块,水泥垫块应按配比认真浇捣,并加以养护,保证其必要的强度,垫块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②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0mm左右,以垫块间的钢筋不下垂为准。梁、柱的垫块应垫在纵筋处,板、槽的垫块应垫在钢筋交叉处。

  ③垫块应垫稳,柱中的垫块要扎牢,防止移位、脱落,严禁用碎石、碎砖充作垫块。

  ④浇捣混凝土前要检查水泥垫块等措施是否完好,浇捣混凝土时要注意保护,使保护层有一定的厚度。

  (2)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误差不大于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3)混凝土保护层也不得超厚,否则将产生有效高度减少的缺陷。

  5、预防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歪斜不齐的措施

  (1)箍筋要通过计算确定只数和间距,摆箍筋时应先在长纵筋上划线,然后按线距摆开。

  (2)梁钢筋穿好以后,一般可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避免骨困歪斜不齐。

  (3)梁受拉区有两排以上钢筋,可用短钢筋在两排钢筋之间,使上排钢筋位置正确,控制上、下排钢筋的间呀。

  (4)认真交底,特别是箍筋间距有变化时要交代清楚。

  (5)认真操作,纵筋在两端处要对齐,间距均匀分布;板内纵横两个方向均应先划线,然后摆开钢筋,进行绑扎,两层钢筋间距应加撑筋,保持间距。

  6、钢筋接头和锚固的缺隐的措施

  (1)分清受拉区、受压区中"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的规定。配筋表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

  (2)认真交底,认真操作。

  (3)焊接机械、设备应符合使用要求,焊条品种、规格与筋配合为宜,钢筋端头间隙适当,坡口面加工平顺,角度工准确。焊工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

  7、预防节点处钢筋布置不合理的措施

  (1)现浇肋梁楼盖主次梁、板的节点处上部钢筋的布置应力:主梁负弯矩钢筋在最下面,次梁负弯矩钢筋在中间,板钢筋在上面,双向板较小跨度方向钢筋一般受力较大,应放在较大跨度方向钢筋下面。连接梁中间支座或框架中间节点外的上部钢筋应贯穿支座或节点,不得在支座或节点内截断接头。框架梁端节点处上部钢筋在节点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并伸过节点中心线,需要弯折时要保证其水平段长度,弯折后长度不应小于10d。

  (2)现浇上、下柱纵筋搭接头,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框架顶部节点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较大,在柱内锚固有困难时,可弯折锚固在梁、板内。

  (3)锚固筋的长度、插入节点深度,不仅配筋时注意不要搞错,绑扎安装时也要按规定仔细检查。

  (4)所有应在节点处增加的箍筋、吊筋,均应按要求绑扎牢固。梁端第一个箍筋距离节点边缘不大于50mm。

篇5: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钢筋工程的质量标准

  1、钢筋翻样

  钢筋因弯曲会使其长度发生变化,这一点在配料中值得注意,因此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砼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正确计算其下料长度。钢筋弯曲调整值:45°弯曲为0.5d;90°弯曲为2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一般是:半圆弯钩为6.25d;直弯钩为3.5d;斜弯钩为5d。对弯钩增加长度尚要根据具体条件,并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翻样根据施工图及有关变更出正确的钢筋下料单,并经技术负责人复核以后才能进行下料。

  2、钢筋工作程序

  钢筋工程属隐蔽工程,在浇混凝土或合模隐蔽前,必须经自检、互检、专检、隐检合格,并办完验收手续,检查钢筋无锈蚀、漆污、油渍及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接头位置、搭接、锚固长度都符合要求。

  3、钢筋加工

  (1)钢筋调直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2)钢筋切断:

  钢筋切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的长度应力求准确。

  (3)钢筋弯曲成型:

  钢筋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末端弯钩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为此,对II级及II级以上的钢筋不能弯过头再弯回来。钢筋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全长±10mm,弯起钢筋的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mm,箍筋边长±5mm。

  (4)闪光对焊质量要求:

  1)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

  2)与电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

  3)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

  4)接头处的钢筋轴线位移不得大于0.1d,同时不大于2mm;

  5)试拉与弯曲试验必须符合要求。

  (5)电渣压力焊质量要求

  1)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

  2)与电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烧伤缺陷;

  3)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3°;

  4)接头处的钢筋轴线位移不得大于0.1d,同时不大于2mm;

  5)试拉必须符合要求。

  4、搭接绑扎

  (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要注意检查负筋的位置。

  (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

  (5)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片状)铁锈。

  (6)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表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1受力钢筋的排距±5

  2钢筋弯起点位置20

  3箍筋、横向钢筋的间距绑扎骨架±20

  焊接骨架±10

  4焊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

  水平高差+3、-0

  5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基础±10

  柱、梁±5

  板、墙、壳±3

  (7)为保证钢筋工程质量,在绑扎钢筋前要做到以下七点:

  1)钢筋表面没有清理干净,不能绑扎。

  2)钢筋偏位,不能绑扎。

  3)钢筋错位,不能绑扎。

  4)钢筋偏位、错位没有调校正确,不能绑扎。

  5)混凝土施工缝没有清理到位,不能绑扎。

  6)截面边线没有弹,不能绑扎。

  7)钢筋接头未经检查合格,不能绑扎。

  8)板中马凳筋

  弯钩的设置

  弯钩的名称抗震(d)不抗震(d)

  箍筋180度13.258.25

  直筋180度6.256.25

  箍筋90度10.55.5

  箍筋135度11.96.9

  抗扭曲箍3030

  柱与墙柱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一、公共设置项

  柱与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2

  梁(板)上柱/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2

  柱与墙柱第一个箍筋距楼板面的距离50

  柱与墙柱箍筋根数的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柱与墙柱箍筋弯勾角度135度

  柱与墙柱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50%

  柱与墙柱搭接部位箍筋加密是

  柱与墙柱箍筋加密范围包含错开距离是

  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min(5d、100)中纵筋d的取值上下层取最大直径

  柱与墙柱箍筋加密螺旋箍筋是否连续通过是

  柱与墙柱园形箍筋的反搭接长度Ma*(lea、300)

  二、柱

  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全部伸入基础弯折

  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按规范计算

  矩形柱基础锚固区只计算外侧箍筋是

  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

  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min(5d、100)

  不变截面上多出的钢筋锚固1.2×lae

  不变截面下多出的钢筋锚固1.2×lae

  非抗震柱纵筋外露长度按规范计算

  三、墙柱

  暗柱/端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按规范计算

  抗震暗柱/端柱纵筋外露长度按规范计算

  暗柱/端柱垂直钢筋搭接长度接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

  暗柱/端柱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min(5d、100)

  暗柱/端柱顶部锚固计算的起点从梁底开始计算锚固

  暗柱/端柱封顶按框架柱计算否

  非抗震暗柱/端柱纵筋外露长度按规范计算

  剪力墙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一、公共设置项

  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25%

  暗梁/连梁/边框梁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

  暗梁/连梁/边框梁箍筋与拉筋弯勾角度135度

  二、连梁

  楼层连梁俩则暗柱内是否布置连梁箍筋否

  楼层双洞连梁时两洞口间是否布置连梁箍筋否

  顶层连梁锚固区内箍筋间距150

  连梁箍筋、拉筋、侧面纵筋根数的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连梁侧面纵筋距连梁纵筋的间距S/2

  连梁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区长度600

  三、暗梁

  暗梁/边框梁在中间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否

  暗梁/边框梁箍筋、拉筋、侧面纵筋根数的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边框梁与连梁重叠部署箍筋的间距同连梁箍筋间距

  暗梁/边框梁侧面纵筋距暗梁/边框梁纵筋的距离S/2

  四、剪力墙

  起始水平分布筋距楼面的距离S/2

  起始竖向分布筋距暗柱的距离S/2

  剪力墙纵筋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

  剪力墙基础插筋弯折长度按规范计算

  墙在基础锚固区内的水平分布钢筋的排数2

  暗梁/边框梁/梁纵筋与墙的水平钢筋的距离在数值范围内不计算水平钢筋S/2

  水平钢筋根数的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垂直钢筋根数的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墙体拉筋根数的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三、四级抗震及非抗震时竖向一级钢筋的端部做法5×D直勾

  顶层墙身垂直筋锚固计算起点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

  端柱满足直锚时,水平筋伸入端柱内的长度lae

  洞口加强筋的最小锚固长度600

  拐角墙中间层水平筋计算方法同墙内侧水平钢筋

  墙身钢筋搭接长度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

  一级钢筋末端弯折时带弯勾是

  剪力墙与集水坑坑口相交处剪力墙水平筋是否计算是

  剪力墙边线与柱边平齐时,水平筋是否伸入柱内锚固是

  剪力墙钢筋同间距隔一布一布置时,间距表示不同种钢筋之间间距

  框架梁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上部非通长钢筋与架立筋搭接长度150

  上部第一排非通长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n/3

  上部第二排非通长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n/4

  上部第三排非通长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n/5

  当左右跨不等时,伸入小跨内负筋的长度取左右最大跨计算

  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距离0.1L

  悬挑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至悬挑跨端部的弯折长度12D

  悬挑跨上部第二排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0.75L

  悬挑跨下部钢筋锚入支座长度按规范计算

  吊筋锚固长度20D

  吊筋弯折角度按规范计算

  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0

  侧面构造筋锚固的长度15D

  侧面构造筋搭接的长度15D

  梁侧面原位标注筋的做法遇支座断开

  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

  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按规范计算

  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50

  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箍筋弯勾角度135度

  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的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25%

  框支梁箍筋加密长度Ma*(0.2ln、1.5×hb)

  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加腋端部

  基础连梁端节点根据06G101-6图集计算是

  多跨基础连梁上部钢筋遇中间支座连续通过承台、独基

  多跨基础连梁下部钢筋遇中间支座锚入承台、独基Lae

  基础连梁在承台、独基内箍筋间距500

  下部原位标注筋的做法遇支座断开

  非框架梁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上部非通长钢筋与架立筋搭接长度150

  上部中间第一排非通长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n/3

  上部第二排非通长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n/4

  上部第三排非通长钢筋伸入跨内的长度Ln/5

  当左右跨不等时,伸入小跨内负筋的长度取左右最大跨计算

  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距离0.1L

  悬挑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至悬挑跨端部的弯折长度12D

  悬挑跨上部第二排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0.75L

  悬挑跨下部钢筋锚入支座长度按规范计算

  吊筋锚固长度20D

  吊筋弯折角度按规范计算

  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0

  侧面构造筋锚固的长度15D

  侧面构造筋搭接的长度15D

  梁侧面原位标注筋的做法遇支座断开

  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

  非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按规范计算

  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50

  非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箍筋弯勾角度135度

  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的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25%

  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加腋端部

  下部原位标注筋的做法遇支座断开

  直形非框架梁上部端支座负筋伸入跨内长度Ln/5

  直形非框架梁下部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按规范计算

  井字梁相交时箍筋贯通设置横向贯通

  宽高均相等的非框架梁L形,十字相交互位支座否

  板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一、公共设置项

  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

  分布钢筋配置详结构总说明

  分布钢筋计算长度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

  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长度150

  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长度150

  分布钢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负筋(跨板受力筋)分布筋、温度筋是否带弯勾否

  负筋/跨板受力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

  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25%

  温度筋起步距离S

  二、受力筋

  板底钢筋伸入支座长度Ma*(ha/2、12d)

  板受力筋/

板带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否

  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e

  受力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受力筋遇洞口或端部无支座时的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

  柱上板带下部受力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e

  柱上板带上部受力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e

  跨中板带下部受力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Ma*(ha/2、12d)

  跨中板带上部受力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e

  柱上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跨中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柱上板带的箍筋起始位置距柱边50㎜

  柱上板带的箍筋加密长度Ln/4

  三、负筋

  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lae

  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是

  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内边线

  负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四、柱帽

  柱帽第一根箍筋起步50㎜

  柱帽园形箍筋搭接长度Ma*(lae、300)

  柱帽水平箍筋在板内布置否

  基础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一、公共设置项

  基础边缘第一根钢筋距基础边的距离50㎜

  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25%

  二、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受力钢筋长度计算设定值2500

  条形基础宽度≥设定值时,受力筋长度为0.9×宽度

  相同类型条形基础相交时,受力筋的布置范围十字形相交纵向贯通,横向不贯通

  非贯通条基分布筋伸入贯通条基内的长度150

  非贯通条基受力筋伸入贯通条基内的长度Ha/4

  条基与基础梁平行重叠部置是否布置条基分布筋否

  L形相交时条基分布钢筋是否均不贯通否

  条形基础受力筋,分布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条形基础宽度范围内是否计算横向受力筋是

  三、独立基础

  独基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2500

  独立基础边长≥设定值时,受力筋长度为0.9×边长

  独立基础钢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独立基础下部钢筋弯折长度0

  独立基础上部钢筋弯折长度0

  独立基础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否

  独基与基础梁平行重叠部置是否布置独基钢筋是

  杯口短柱在基础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3

  四、筏形基础

  筏基外伸面筋端部钢筋弯折长度12D

  筏基外伸底筋端部钢筋弯折长度12D

  筏基中间层端部钢筋弯折长度12D

  筏基/板带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否

  筏基与基础梁平行重叠部置是否布置筏基/板带受力筋否

  筏基与基础梁平行重叠部置是否布置筏基负筋否

  单边标注支座非贯通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内边线

  筏基上部钢筋锚入基础梁内的长度Ma*(ha/2、12d)

  筏基上部钢筋遇基础梁断开是

  筏基受力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筏基负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柱下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跨中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筏基无外伸下部伸入基础梁边缘弯折长度15D

  筏基无外伸上部纵筋锚入墙内la,弯折长度大于等于15D

  筏基无外伸下部伸至墙对边弯折长度ma*(1.7*la,h-bhc)

  筏板边部集水坑底筋在边缘弯折长度15D

  筏板边部集水坑面筋在边缘弯折长度15D

  集水坑90度放坡边内斜面钢筋端部弯折长度15D

  五、桩承台

  桩承台纵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承台下部钢筋弯折长度10D

  承台上部钢筋弯折长度0

  承台加强钢筋弯折长度0

  承台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否

  六、柱墩

  柱墩第一根箍筋起步50

  柱墩园形箍筋的搭接长度ma*(lae,300)

  基础梁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基础主梁下部非通长钢筋伸入跨内长度ma*(L/3,a)

  箍筋弯勾角度135度

  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25%

  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20D

  附加(反扣)吊筋弯折角度按规范计算

  次梁两侧增加箍筋数量0

  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

  箍筋加密长度按规范计算

  起始箍筋距支座边距离50㎜

  侧面构造筋锚固长度15D

  侧面构造筋搭接长度15D

  基础梁侧面原位标注筋做法遇支座断开

  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加腋端部

  基础主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基础次梁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基础次梁下部非通长钢筋伸入跨内长度ma*(L/3,a)

  箍筋弯勾角度135度

  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25%

  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20D

  附加(反扣)吊筋弯折角度按规范计算

  次梁两侧增加箍筋数量0

  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

  箍筋加密长度按规范计算

  起始箍筋距支座边距离50㎜

  侧面构造筋锚固长度15D

  侧面构造筋搭接长度15D

  基础梁侧面原位标注筋做法遇支座断开

  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加腋端部

  基础次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宽高均相等的基础次梁L形,十字相交互位支座否

  砌体结构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一、构造柱

  构造柱纵筋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

 

 基础锚固区内的构造柱箍筋数量2

  构造柱箍筋加密长度按规范计算

  构造柱第一根箍筋距楼面的距离50㎜

  构造柱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50%

  构造柱箍筋弯勾角度135度

  是否属于砖混结构否

  构造柱遇圈梁时箍筋是否加密否

  构造柱遇非圈梁是是否贯通是

  园形箍筋搭接长度ma*(lae,300)

  螺旋箍筋是否连续通过是

  构造柱箍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填充墙构造柱做法下上部均植钢筋

  使用预埋件时构造柱端部纵筋弯折长度10D

  植筋锚固深度10D

  二、圈梁

  圈梁拉筋配置按规范计算

  圈梁L形相交斜加强筋弯折长度250

  圈梁箍筋距构造柱边缘的距离50

  圈梁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50%

  圈梁箍筋弯勾角度135度

  L形相交圈梁中部钢筋是否连续贯通是

  圈梁纵筋侧面锚固长度15D

  圈梁箍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圈梁靠近构造柱箍筋加密区范围0

  圈梁箍筋的加密间距100

  填充墙圈梁端部连接构造预留埋件

  使用预埋时圈梁端部弯折长度10D

  植筋锚固深度10D

  预留钢筋锚固深度30D

  三、砌体加筋

  砌体加筋保护层60

  砌体加筋锚固长度200

  砌体加筋两端起始距离S/2

  端部是否带弯折是

  端部弯折长度60

  通长加筋遇构造柱是否贯通是

  砌体加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砌体加筋采用植筋时,锚固深度10D

  四、过梁

  过梁箍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过梁纵筋与侧面钢筋的距离在数值范围内不计侧面钢筋S/2

  过梁箍筋/拉筋弯折角度135度

  过梁箍筋距构造柱边缘距离50

  填充墙过梁端部连接构造预留埋件

  使用预埋件时过梁端部弯折长度10D

  植筋锚固深度10D

  预留钢筋锚固深度30D

  其它结构的做法设置

  类型名称做法设置值

  一、栏板

  起始水平筋起步距离S/2

  起始垂直筋中构筑柱、墙边距离S/2

  拉筋弯勾角度135度

  水平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垂直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栏板内拉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栏板中间层水平筋计算方法同栏板内侧水平筋

  一级钢筋末端弯折时带弯勾是

  水平筋遇柱、墙做法预留埋件

  使用预埋时水平筋端部弯折长度10D

  植筋锚固深度10D

  预留钢筋锚固深度30D

  二、自定义点、线、面

  自定义点沿高度方向第一根钢筋距底部距离S/2

  自定义线沿长度方向第一根钢筋距底部距离S/2

  自定义点钢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自定义线钢筋根数计算方法向上取整+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