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让热爱成为一生所爱

5821

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让热爱成为一生所爱

  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让热爱成为一生所爱

  莎士比亚曾经在《哈姆雷特》中说,“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即使身处果壳之中,我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在进入大学之前,z从未想到有一天,那些可能只会在奥运会入场式里听到名字的国家,会通过她结交的外国好友们,一个一个鲜活地展现在她面前。她在西安科技大学的一隅学习,认识到的却是整个世界的奇妙。

  z,来自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英语1401班。热爱英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她却用实际行动让热爱成为一生所爱。

  “我比较随心,也比较疯狂”

  20**年,一位湖北姑娘告别家乡,来到西安科技大学求学。由于从小喜爱《哈利波特》、热爱英国文化,在填写志愿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英语专业。英语一直是她的强项,学习英语对她来说是一件轻松的事。她很排斥用死背的方法去记忆知识点,“学习英语不应是一种负担”,把握上课的时间,紧跟老师的节奏,真正的去享受学习英语的过程,一定可以学有所成。

  然而,在学习其他语言的时候,她遇到了预料之外的困难--发不出大舌音。大舌音在很多语言里都有,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经常会为发不出大舌音而苦恼。为了发出西语里的大舌音,z向自己的阿根廷朋友寻求指导,仔细观察朋友是如何发音的、舌头位置在哪里。之后,她一有空闲时间就会一遍一遍地练习,走在上课或是前往图书馆的路上,也都不轻易放过。单发大舌音看起来是有些搞笑,但是她并没有觉得难为情而想要放弃过。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她慢慢地掌握了发音的方法,发音也越来越准确了。“我比较随心,也比较疯狂”,她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大舌音并不是很困难,只要肯下功夫练习就一定会做到。

  因为喜爱英剧,她加入了专门做英语翻译的字幕组,经常翻译一些科幻类的影剧、访谈,她参与翻译的有《Doctor Who》(神秘博士)及其衍生剧、《星际迷航》特别篇等等,让她的翻译实力和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字幕组的工作在别人眼里是极其辛苦而且是完全的义务劳动,“虽然有时差经常需要半夜起来翻剧,但是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并乐此不疲,这也是我排解压力的一个方式。”

  感恩母校累积力量

  在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她开始对英语甚至世界上各种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说,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英语专业的老师们,他们于我有再造之恩。

  “邢杨青、张军锋和杨宁等三位老师对我学习的帮助很大”。自己能在雅思考试中裸考获得8分的好成绩,正是因为听从了邢杨青老师的教导,认真地跟着邢老师学习取得的。张军锋老师的指导,使得她一开始学习翻译时眼界就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清晰,深信虽然翻译不易,却也总有办法。杨宁老师是她的口译老师,带领着她走进口译的大门,让她了解到了口译这个充满魅力的行业,也经常鼓励她坚定的走下去。在z眼中,杨宁老师是一个口译时特别冷静的老师,这让经常激动、毛躁的她很是羡慕,同时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和她一样,淡定从容。

  “人文科学不是让你马上赚钱的或者马上就说服别人的,它是自我成长力量的积累。”邢杨青老师的一句话让她至今都记忆犹新,并以此不断的勉励自己,“自那以后,我就一直在累积自我成长的力量。”

  谈及母校,她表示十分感谢西安科技大学的国际交流处,给她提供了去英国和立陶宛的游学机会。西安科技大学为她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们的循循善诱让她找到了学习语言的方向,自由开放的环境给她提供各种各样交流学习的机会,由此她开始了自己的游学之旅。

  海外游学蜕变之旅

  20**年1月,z得到了去英国剑桥大学游学的机会,在剑桥大学她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与瑞士朋友一起游览了气势恢宏的圣玛丽教堂,爬上了塔顶俯瞰钟灵毓秀的剑桥。有幸欣赏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小教堂的唱诗班,净化心灵的音乐使她印象深刻。

  在英国游学期间正值中国春节,她与其他国家的朋友一起吃饺子来庆贺春节。当时,z送给巴西朋友一个红包,巴西朋友立刻激动地说“这以后就是我的钱包了!”,这句意想不到的反馈使人忍俊不禁,也让她感受到在异国他乡团聚和分享的快乐。

  20**年暑假,z获得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的机会,前往立陶宛LCC国际大学进行立陶宛语言文化研修,那里只有她一个中国人。在立陶宛,她惊奇地发现在东欧国家学习斯拉夫语族的语言与国内学习英语是完全不同的。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不同国家,如法国、乌克兰、匈牙利、白俄罗斯、波兰等。喜欢与人交流的她对说着不同的语言的同学十分激动,因此与异国的同学们相处也非常愉快。“我几乎每天都与同学们相约去学校附近的沙滩,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很充实。”除了共同学习的立陶宛语,来自前苏联国家的同学也经常会用俄语交谈,这让她也学到了不少俄语知识。

  她还尝试了许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第一次独自坐长途飞机:从北京出发飞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再从法兰克福转机到立陶宛的考纳斯。接着由考纳斯坐大巴到波罗的海海滨城市克莱佩达。一系列的旅程让她发现,即使不在使用英语的生活环境里,自己也能快速适应,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两次游学经历让她的英语、法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开始接触并热爱俄语和立陶宛语。除专业知识增长外,她也交到了不同国家很多的好朋友,与他们的相处使她了解到了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并且与他们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正在举办的世界杯足球比赛,他们常约一起在线看球聊天。

  如今她即将前往英国利兹大学攻读会议口译专业。利兹大学的会议口译专业每年在全球只招收12人,而且是6人一班的小班教学,不仅有AIIC认证,还有欧语系。她希望趁此机会在学习会议口译之余,可以进一步学习法语和罗曼语族的语言。

  荏苒时光热爱依旧

  在日常生活中,z十分热爱音乐剧,比如法国、德国、奥地利的音乐剧。除此之外,她也酷爱古希腊的神话及其蕴含的思想,在空闲时间经常会搜集古希腊故事来阅读。

  谈到自己四年的大学时光,她用“passion(热情)”和“curiosity(好奇心)”来总结。对于这两个单词的理解,她有独到的体会。她喜欢从词源学出发,体会单词本身所蕴含的意义,passion是指宁愿经受痛苦也要热爱的感情,curiosity是加以更多的关注。对于未来,她希望自己可以精通很多国家的语言,可以在同声传译或交替传译方面有所成就。毕业将至,既是结束也是开始,z用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的“take pains, be perfect(经历苦痛,尽善尽美)”与学弟学妹们共勉。

  回望来路,越努力越幸运,z挥洒了不为人知的汗水,也收获了令人钦佩的成绩。时间未曾停止,脚步在走,人也在成长,而那唯一不曾改变的是自己那颗纯真、赤诚的初心,永远为自己的热爱不息的跳动着。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4663米高海拔的坚守 13年不变的追求

  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4663米高海拔的坚守 13年不变的追求

  z,20**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之后参军入伍到了平均海拔4663米、俗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阿里,一干就是十三年。在那里,他守卫祖国边疆,把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把强军誓言镌刻在冰峰雪岭之间。

  初上高原 谁的青春不迷茫

  20**年3月,年轻的z离开西科不过半年,便踏上了前往高原的路。从新疆叶城到西藏阿里的多玛,830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整整7天。由于路况太差,基本没有任何成型路基,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戈壁滩上凭着记忆和地貌前进。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感觉十分不适,似乎下一秒就会支撑不住倒下去,再也起不来,仅仅是从停车场到营区这短短100米的路程他便休息了三次。开始的半个月里,z始终难以适应高原生活:没有胃口,吃什么吐什么,体重剧减15斤;没有信号,没办法和家人朋友联系沟通;甚至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在上高原之前洗了一次澡,等到第二次洗澡已经是20**年的6月,整整过了15个月!然而咬牙克服这些困难之后,他却又更加迷茫--不知道自己在这种环境下能做些什么。那个时候的他甚至认为,自己能坚持在这个地方活下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至于建功立业?怕是镜花水月。

  就在这个时候,在快要忘记自己踏上这片土地的初心时,他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70年代,阿里军分区有一位排长,和他的未婚妻已有近四年没能见面。这期间,他们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爱情,在信里,他们不止一次地憧憬未来的幸福。为了给这位排长一个惊喜,他的未婚妻准备悄悄去看望他,这位姑娘从老家出发,倒了十几次车,才辗转到了拉萨;又在拉萨等了两三天才找到前往日喀则的便车;等她满怀希望地来到日喀则,却发现通往阿里的方向没有路了。那个时候从日喀则到阿里完全没有任何成型道路,全都是在戈壁滩瞎跑,运气好的几天能到,运气不好的能活着回来就是谢天谢地。更何况当时已经是十月底,大雪即将封山,没有一个地方的司机敢在这个时候单车前往阿里。姑娘这才知道她的心上人原来生活在这么可怕的一个环境。但是,这更坚定了她要去看望自己爱人的决心。

  她想办法联系到了小伙子所在的部队。万幸,从拉萨军区机关有一批重要的军事物资需要紧急送往阿里,途经日喀则的时候可以把姑娘捎上。得知自己的心上人要来,小伙子激动的整夜整夜睡不着,好不容易等到预计到达的那一天,他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别着闪耀的奖章,带着他的兵早早地站在营区门口等候。远远地,车来了,姑娘却没有出现在驾驶室,小伙子很诧异,驾驶员指了指车厢,小伙子疑惑地掀开篷布,却看到他的姑娘静静地躺在车厢中间,像一朵盛开的雪莲。她死了,死在了追寻爱人的路上,甚至没能看到他最后一眼。小伙子抱着姑娘,泪流满面,却哭不出一点声音。过了很久很久,他才默默地说了句:“我想回家。”他的团长告诉他:“你回去吧,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就算不回来,那也没什么。”小伙子带着姑娘回家了,安葬在家乡,之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阿里。

  毫无疑问,这是个悲剧。听完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后,z感到自己的内心仿佛被一股强烈而又神秘的力量撑开,汹涌的情绪如同怒涛一样淹没了整个身心,平静之后,他找回了自己的那份初心,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再也不要让那悲剧重演,我要让这挂在云边的天路真正成为承载高原军人爱情的鹊桥!”

  坚持不懈 铁骨铮铮作栋梁

  为此,z及战友们进行了很多艰苦的战斗。20**年的一个夏季,作为副指导员的他带领机械组在海拔4800米的野马滩修筑路基,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顺利完成任务。那天来检查的上级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很是满意,大家也志得意满,准备转场前往下一个施工点。但是就在当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几十天的辛劳一扫而空,原本25公里长8米宽的土路基只剩下不到宽不过1米长几百米的土埂子。队伍中一个有着一米九三大块头的新疆小伙子,见到这种情形后,几乎崩溃,抱着头蹲在地上泣不成声。即便再愤愤不平,z知道,面对不讲道理的高原时,情绪起不了任何作用。这场洪水能冲毁他们辛苦得来的成果,但是绝不会冲毁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于是,z带领大家重新开始,排水、修渠、引流,让洪水乖乖改道,又经过一个多月的披星戴月,在被冲毁的旧址上终于恢复了原有的样貌。

  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戈壁滩吃下拌着风沙的米饭,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漫天的风雪中为抢险救援机械探路而掉进雪窝子,更记不清他和战友们为了每一条路基的成型、每一段油路的铺设留下过多少汗水和泪水。就这样,经过十余年的奋战,他和战友们以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和几乎所有人都有的一身高原疾病的代价成就了梦想。到如今,通往阿里的所有公路都是黑色等级公路,以往每年只有5个多月的通行期现在是全年通车,以往从叶城到阿里需要七天的路程现在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安全到达。219国道最艰苦的1800多公里路途上的每一处都有他们在守护。

  随着道路的畅通,阿里地区的物价下降了46%,由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稳步增长。20**年,其所属的普兰县这个人口不到7000的边境小镇就创造了1.7个亿的净利润--他们终于把这条天路建成了支持国防建设的主动脉,促进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z,也在这里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初心不改 壮志未酬誓不还

  文科生出身的z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浮云半笼山万重,缠绵佳期如一梦。今夜谁随孤月影,流照关山伏波营?”

  谁会来?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谁能来。面对这个问题,他已经找到了答案:只有奋斗,只有自始至终不忘初心的奋斗,才能让他在面对这最高的山、最冷的风、最远的路时,能够毫不动摇地披荆斩棘,去把高山敲开门户,把苦难踩在脚底,把月光留在身边。

  今年36岁的z年初时经测定得知,由于高原的影响,他的体能已经退化到普通人45岁而且是从未进行锻炼的水平。然而,年龄从不是评价一个人青春与否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心态,是能否一直保持着那颗当初奔跑在自己选择道路上的初心。

  在那片雪域之巅,俯望苍茫大地,他的青春热血洒在这块圣洁土地上。静默的坚守,心中的信仰,不曾有过任何声响,却能在白昼交替时,唱出最嘹亮的军歌!

  来源:西安科大

篇3: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煤炭战线上的巾帼

  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煤炭战线上的巾帼英杰

  20**年我们迎来了西安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华诞,在这喜庆的日子,我们缅怀为西安科技大学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前辈,也不会忘记千千万万个科大毕业生,他们在国家煤炭战线和各条战线上作出的成绩,为母校争了光,我们为他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z就是其中一位。

  采煤一线上的矿院毕业生

  z就是我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她1956年考入西北工学院采矿系(咸阳),1957年高校调整入西安交大,1958年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就把西安交大采矿系转入西安矿院采矿系。作为西安矿院第二届毕业生,z于1961年毕业分配到铜川矿务局,从此开始了她在煤炭战线上奋斗、创造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生涯。

  z分配到铜川矿务局后,被分配到李家塔煤矿,担任采掘技术员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直到1970年,从此她和煤矿结下了深厚的情怀,十年中,她坚持经常下井,深入到掘进头和采煤工作面,在老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地能够承担了矿井各项设计工作,先后完成了矿井井下火药库,变压器峒室和绞车房等设计工作,最后能独立完成矿井采区设计和回采工作面施工设计,十年的生产实践的锻炼,使她成为在煤矿生产建设中能独挡一面的技术人员。1970年,根据煤炭需求量增加的情况,铜川矿务局决定自筹资金,在焦坪矿区内现有露天矿和平峒范围以外的边角区域开发建设前卫斜井和永红斜井,设计年产量为15万吨,设计两三年时间建成。为此,铜川矿务局从李家塔矿成建制地调干部和工人,包建包产前卫斜井,z被调到前卫斜井担任技术员。

  开创“由于有了在李家塔矿十年的工作经验,z承担了前卫斜井的整体设计和施工的全部工作,在主井筒工程施工中,她根据地质情况,决定采用当时推广的先进技术-瞄杆支护方式(金属和木质两种),整个开拓巷道工程就节约了坑木1400立方米,锚杆支护的施工技术简单,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加快了建井速度,两年之内矿井就达到了年产15万吨的水平。这一技术在以后的巷道掘进和回采工作面也进行了全面地推广,大大地提高了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安全性。

  前卫斜井开采煤层为8-12m的特厚煤层,煤层有自燃性,老采空区多,为提高回收率,z对以往的峒室开采方法进行了突破性的改进,提出了“吕”字形采煤方法,实现了8-12M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回收率大大超过了峒室采煤法。

  开创“吕”字采煤法成效显著

  由于有了在李家塔矿十年的工作经验,z承担了前卫斜井的整体设计和施工的全部工作,在主井筒工程施工中,她根据地质情况,决定采用当时推广的先进技术-瞄杆支护方式(金属和木质两种),整个开拓巷道工程就节约了坑木1400立方米,锚杆支护的施工技术简单,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加快了建井速度,两年之内矿井就达到了年产15万吨的水平。这一技术在以后的巷道掘进和回采工作面也进行了全面地推广,大大地提高了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安全性。

  前卫斜井开采煤层为8-12m的特厚煤层,煤层有自燃性,老采空区多,为提高回收率,z对以往的峒室开采方法进行了突破性的改进,提出了“吕”字形采煤方法,实现了8-12M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回收率大大超过了峒室采煤法。

  焦坪矿区冬季气温最低到零下18℃,前卫斜井井筒结冰严重,矿车频繁掉道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人的人身安全,当时矿上资金不足,买不到适合的采暖设备,在这种情况下,z学习了热工学理论知识,认真核算了热量传导数据,并结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提出了一整套的井筒采暖系统设计方案,当时的领导担心设计方案不安全,不肯批准,她为此专门到矿务局向总工程师作了汇报,从各个方面论证其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最终得到了矿务局总工程师的批准。设计方案得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系统一直用到前卫斜井采煤结束矿井报废为止。

  由于在前卫斜井仅仅两年的工作中,独立地完成了矿井设计,巷道掘进中推广应用了先进的锚杆支护技术,在开采特厚煤层中创造了“吕”字形采煤方法,在井口防冻取暖上创造性地用“土”办法设计出了一套实用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这些成绩,z于1972年被铜川矿务局提升为采矿工程师,这是*中提升的第一批工程师。

  背负重压的业务全能王

  1973年矿内调动,她被调到焦平矿生产科工作,焦坪煤矿下辖四个单位:前河露天矿、东背塔平峒、前卫斜井和永红斜井,合计设计年产105万吨,这是一个多种开拓方式,多种采煤方法,多种采煤设备和煤层自燃发火的一座煤矿,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内容,促使她更要认真学习充实自己,为了做好工作,她把孩子送到西安让母亲帮助抚养,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全面地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掌握了全矿的生产技术工作,1977年她被提升为焦坪煤矿的副总工程师,当时没有总工程师,她实际上担负起了总工程师的工作。在她担任总工程师的工作中,矿上没有给她配备机电副总和地质副总,可见她的担子和工作压力有多大,这更促使她在机电和地质方面的学习和锻炼,使自己成为能统筹全局并有各个专业能力的技术负责人。

  当时焦平煤矿下属的前河露天矿,由于过度采煤,使剥采比失调,采煤面不能正常接续,几乎到了无煤可采的局面。为此露天矿的采煤技术员贾玉玲提出了用定向大爆破的方法揭露煤层,以确保采煤的接续,当时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主要考虑爆破是在矿区内进行,距高度为34m的选煤楼只有700m,还有300m长的皮带走廊,距东背塔平峒口和办公楼也较近,担心安全问题。但是z经过多次调研并多次组织会议研究,最后她决定采用定向抛掷大爆破方案。在这一工作中她首先认真抓大爆破设计方案,并安排矿机关安全部门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和爆破时地面防护规划等。在露天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工人开挖导峒,放置炸药,同时聘请西安冶院老师用他们的先进通信设备及电路连接技术并在现场具体指导,经过两个月的施工准备,于1977年7月19日成功实现了一次双侧抛掷大爆破,装药量为284.4吨,爆破土石方量41.2万立方米,使标高为1420m以上高度为30m的山体一次被削去,土石方被抛入两侧沟底,大爆破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爆破面平整,稍加整理即可形成采煤工作面,为露天矿生产接续和扩大生产打下了可靠的基础,这一大爆破工程为陕西省首例。

  1980年开始,z又在东背塔平峒大力推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当时对于这一新技术应用还有一定的阻力,但她坚决进行推广应用,将综采设备安装在100m 的工作面上,成功地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确保了安全生产,根据两个月的投产情况推算,一个综采工作面就能完成矿井45万吨的产量。在担任副总期间,在她和矿领导及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煤产量逐年提高,最高年产量达154万吨,连续三年每年给铜川矿务局上交利润900万元以上。

  科研硕果累累 反哺煤矿一线工作

  从1961年大学毕业至1980年,z在煤矿生产第一线连续工作了20年,从技术员到矿总工程师,在技术工作中不断创新,解决了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创造出明显的业绩。1980年她被调到了陕西省煤炭厅安监局担任安全监察员,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她继续努力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编写了《煤矿五大自燃灾害》、《煤矿防灭火》和《煤矿安全技术及劳动保护》等讲义,在全省范围内宣传和推动煤矿安全工作。

  1985年省煤炭厅内部调整,她又调到科技处当副处长、处长,科技处是一个综合部门,主要工作是负责煤炭系统的科研立项、实施、成果鉴定和推广工作,为提高省煤炭企业技术管理水平,推行计量和质量的国家标准,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分管陕西省煤炭学会和煤炭科技期刊《陕西煤炭技术》以及煤炭科普教育等工作。在科技处的繁忙工作中,她还不断学习新生事物,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获煤炭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感恩母校 为教师排忧解难

  z1980年调到省煤炭厅工作以后,与母校的联系机会多了,她担任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经常与学校老师联合举办科研成果交流会,请老师给机关和矿区的技术人员讲煤炭科技动态和先进技术,她还应聘到母校为大学毕业生介绍煤矿情况和自己的经历,鼓励毕业生到煤炭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她尤其关心矿院老师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我(田家琦)1991-1993年完成了煤炭部科研项目“矿山测量图符号和文字注记的转印技术”,已通过了煤炭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项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建议在煤矿中推广应用,但我一直没有找到推广应用的渠道,使科研成果束之高阁。1996年我将这一情况向当时在省煤厅任副总和科技处长的z进行了汇报,她看到研究成果及样品后,立即表态要在全省煤炭系统推广应用在这一成果,拨了专款让我购置相关器材和材料做推广准备,并通知各矿务局,安排我到各矿务局给各矿人员介绍转技术的实施方法,使这一技术成果在陕西煤炭系统的25个基层单位得到推广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矿图绘制的质量和速度。

  1991年前后,在煤炭部生产司地测处的帮助下,下文件在全国煤炭征集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事例,让我编写《煤炭测量工作失误及事故分析与预防》一书,根据所征集事例及我在煤炭测量工作十九年的经历及同行提供的一些资料(共100多例),我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发生原因,并结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提出了预防具体措施,写出了《煤矿测量工作失误事故分析与预防》一书的书稿,共12万字。但因煤炭出版社要“赞助费”才能给出版,最后因“赞助费”问题没有解决而未能出版,书稿束之高阁,1998年我与z谈到此事时,他让我拿书稿给她看,她看后立即表态,让我把书稿压缩成6万字,在《陕西煤炭技术》上分两期连载(1998),该刊物在全国发行,因而能在煤炭系统内得到推广。

  z从1961年毕业到1997年退休,在煤炭战线上工作了37年,退休后又在省煤炭学会工作5年,20**年才完全退下来。她在煤炭战线上奋斗了41年。z今年已经八十周岁,她为国家煤炭事业奉献了一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母校增添了光彩。

  来源:西安科大

篇4: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为森林调查做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

  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为森林调查做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

  在何夕的科幻着《伤心者》中,一个美国科学家说:你们中国人太注重“上面”了,实际上美国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出了比尔盖茨这样的世界首富,或者在全世界大赚其钱的好莱坞、电脑游戏等,这些只是好看的叶子和花,真正让美国强大的是不起眼的树根,可现在几乎所有的人只盯着那棵巨树上的叶子和花,并徒劳地想长出更漂亮的叶子和花来超过它。诚哉斯言。在中国当前急功近利的科研体制下,以拼凑SCI论文为主要目标的所谓科研成果,宛如先前以GDP为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都是不接地气,没有生命力和社会效益的无用之举。建国及改革开放几十年,再也不出大师,原因即在这里。在这种风气下,那些真正脚踏实地搞科研、做实事的人,注定会沦为被社会所忽视甚至抛弃的“伤心者”。这种局面若不扭转,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很有可能成为泡影。近期,《科技文摘报》记者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教授z,就中国科研的现状和未来交流了一些看法,冯教授指出:“中国的高校做出的成果不少是气态的!是漂浮的,流动的,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的确如此,在行政化的考核机制下,研究者只能片面追求论文数量。每年科研经费数千亿,不过是SCI论文上取得了世界数量第一的桂冠,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令人扼腕。据说中国学术界每年向国外“进贡”数十亿论文版面费,如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

  以事业为中心,务实创新

  身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地理信息学科带头人的z,是我国第一位森林GPS应用研究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技术中心主任,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作为2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他在森林经理学、林业与广义3S技术、数字林业、精准林业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选、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者等称号。

  从1997年调入北京林业大学工作起,数十年来,z始终将自己的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在科研方面富有创新的精神和挑战的魄力,力图获得最好效果。多年的教学、钻研和生产指导,使他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敲开林业信息化的大门,在林业信息与3S技术、电子测修仪器研制、数字林业、精准林业等领域埋头攻关,砥砺科研,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深有影响的成果,申请了一系列专利,并创新性地提出和完善了精准林业体系。从1992年开始,南方测绘研制我国第一台GPS、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及CASS测绘软件,如今这个含有z创新元素的企业成为国际同行第四强,年产值20亿元人民币。z领导的北京市精准林业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流的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研发人才,已成功上线固定翼-飞鹰,多旋翼-飞虎,掌上工蜂系列无人机,并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4D产品制作平台、精准林业系统平台、林火防控平台、果树管理系统等,其集成化森林经营信息管理平台,集森林规划、调查、制图、统计、分析、建库、经营、作业于一体,一定立地条件下密度、树种、龄级、生物量(蓄积量、碳汇量)最优分布模型。针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团队开发了手机/平板野外森林经理测记算绘系统,望远测距摄影仪,实现森林一、二、三类调查的野外观测、记录、计算、绘图一体化,手机3D电子角规和我国主要树种实验形数移动终端数据库,实现森林经理调查内外业一体化,成为国家林业资源调查的主导创新成果。

  z团队创建了我国森林精细经营理论技术体系。该体系集19.7万棵解析木完成180个树种组56树种二元数字材积模型库建库和集60余万棵解析木的31省市区251树种一元材积模型库建库,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一、二、三类森林调查,建立全球/中国/北京1:10万/1:1万/1:2000植被类型生物量、地形地势、气象气候、土壤数据库,为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z团队还研发了林火管控GIS平台,实现林火观测、预报、漫延、灾后损失评价一体化,开发林火防控GIS-OA信息系统平台,集火险精细划分与预报、火点3D探测、蔓延八叉树模型预测、灭火方案空间分析系统设计、灾后损失3D电子角规精准计测于一体。

  如今,z领导着具有国际引领水平的森林信息化产品创新团队,团队具有科研人员及硕博士100人,真正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团队在课题申报、人才培养、成果产出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充分激发研究生的科技创新热情,挖掘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潜力,调动老教师的创新资源,形成了人人关注国际科研前沿,人人有明确的研发方向,人人参加国家或省部级课题的良好局面。继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大奖后,团队近年又有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教育部科技发明二等奖。而领军者z本人也荣获20**年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20**年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仅授5人)。

  以学生成长为本,传道授业

  我国科研人员传统上都拥有优异的智商和刻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品质,但大体上却成绩平平,颇受诟病,唯一的一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成果还是出自于改革开放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过度行政化,以官本位思维乱指挥,外行领导内行等等体制性的因素无疑要负主要责任。现在的研究生多戏称自己的导师“老板”,一些研究者或学术带头人不是真的为了做事业出成果,而是钻营于抓项目捞经费,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肆意盘剥。如此科研,能奢望有什么好的成绩?科研有自己的规律,不是好大喜功用金钱堆出来的,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执着钻研。“一个学者的命运,通常跟自己的信念紧密相连,因为,对专业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总会成为他创造奇迹的最大动力”。z是这么说的,“用最少的科研投资,最大的创新动力,研发最实用的科技产品”。

  当前,我国的高校系统很难做出真正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价值的成果,只产论文、理念,和一些重复性的实验。以z的话说,物质有三态:气态、液压、固态,目前中国高校所作出的成果不少都是“气态”,随意流动,没有什么定型和确定性,而中国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好一些,可以说是“液态”。但是这些年真正驱动了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是由改革开放后新生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做出的。因为利益的驱动,和管理机制的不同,他们能做出一些“固体性”的东西。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国际期刊上的很多论文的实际学术价值及技术创新并不大,很多编辑部是收钱就发,质量不高。一些水平一般甚至有错误的文章,有时候,只是因为学校的名声,因为学生要毕业等等原因,就会予以刊登。这些所谓的成果大都是些简单的构想、或国外研究的重复、或胡乱的假说、或肤浅的论证,含金量极低。而其后则是经费外流、基础数据外流,对我国高校科研的未来形成潜在的威胁。如此急功近利的做法,令人痛惜。

  那么高校怎么才能走出“论文态”?针对现在浮躁的高校人才培养现状,z提出了的解决办法。

  首先,在招生上,要选择那些真正热爱科研,真正愿意投入科研的好苗子。做科研事业不能没有理想和恒心,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执着。

  第二,是要找社会同类企业,让学生去参加实践和历练。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练就本领。找社会同类企业,使学生到野外、到生产现实中去历练,可以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以提升能力。这种做法效果好,效率高,能真正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并最终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三,为了事业延续,做好人才接替和更替工作。做好统筹规划,不因人废事,也不能因事误人。要做一番事业,必然要有所付出和牺牲,但不能耽误学生的前途和事业。

  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实现科研过程的高效,一方面也使学生有所收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z直言,“做实实在在的事,胜过在电脑上、网络上编导论文。”他认为适当的引导,同时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优势是培育人才的最佳方法。

  对于科研,z坚持以身作则,做实实在在的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z坚持低调务实,绝不哗众取宠。他没有随大流,追求论文数量,而是把重点放在有真实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上,近年每年都授权发明专利5件以上,软件著作权每年50件以上;也就是把重心放在切实有效地技术创新上,以做出对社会有益的成果。

  对于一个高校团队来说,侧重的是领军者的眼界和视野,以及细节上年轻人解决实际的问题。讲究的是战略性的仰视,战术性的俯视。前者看问题的眼光,后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现有的科研机制问题很大,不恰当的评价体系,使很多有抱负有才能的年轻科研人员,不得不违心地去做一些钻营名利的事情,从而错过了年轻时最好的年华,去解决一些难题,进而做出真正的成绩。这种现状必须要改变,要实现科研工作者真正通过才能,而不是通过标签和称号去获取研究资源。

  从80年代初执教至今,z已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34年。一直以来,他都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总结归纳出测量学一条龙教学法和GPS研究生学习教学法。由于教学得法,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深受学生和同行好评,曾获北京市、校、院讲课竞赛优秀奖和教学效果优秀奖,如今仍然耕耘讲台,一个年近60的老头子,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上山测树,跑的比年轻学生还快。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前提。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z教授醉心教育和科研的职业精神,以及期待“科教兴国”的拳拳爱国心。在此,我们衷心祝愿他能在以后的事业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只是不希望他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希望他能正常休节假日。从年初开始的采访一次次被谢绝,到今天已能听到新年的钟声了!

  来源:西安科大

篇5: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勇于创新的煤海精英

  优秀毕业生事迹简介:勇于创新的煤海精英

  z,西安科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学历,采矿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他从基层干起,1984年以来,历任z矿务局煤矿技术员、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四川z集团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党委委员,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现任四川z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他突出抓好企业改革改制、重点项目建设、煤矿安全生产、提升经营管理、实施科技创新、创建和谐矿区等工作,使广能集团实现了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20**年度,z同志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表彰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个人”;被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表彰为“四川省优秀企业家”。

  深化企业改革 提升管理水平

  z积极实施企业股份制改革,按照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促进企业上市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公司改制上市进程,致力规范股份公司运行,健全完善基本管理制度,推进股份公司机构、人员、资产、业务、资金的独立运行,按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管理、运营。

  他大力推进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组织推进广能集团物资供应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实现物资集中采供、库存和配送,形成变两级为一级的物资闭环管理体系,精减机构与人员,提升了效率与效益;组织推进辅业整合改革,出售双河供水系统资产,分离移交人员,成功实施物业、通讯、供水、资产四个单位的机构与业务整合;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信息化成本精细控制,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推进企业劳动用工、分配制度、经营管理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他倡导并组织实施 “以煤为主、多业并举、产业延伸、循环发展”的发展战略,使广能集团20**年的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社会贡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在2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目标,推动广能集团20**年煤炭产量达320万吨、水泥产量达190万吨、营业收入达20亿元,圆满实现广能集团“十一五”发展目标。

  力推重点项目 谋求区外发展

  z按照四川省政府加快灾后重建的要求,积极推进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广能集团蓥峰公司200万吨水泥项目建设,在短短13个月的时间里建成投产,建设质量、工期达到了国内同行一流水平,为四川省灾后重建和建国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大力推进150万吨/年的龙滩矿井建设,该矿井已于20**年4月顺利建成投产,成为西南地区一流的一矿一面年产150万吨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矿井的典范。

  他大力推进区外煤炭资源开发,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建立贵州煤炭基地,于20**年5月成功收购贵州世纪公司51%股权,为企业发展获取了近3亿吨煤炭资源,并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年11月与贵州纳雍县黔阳煤矿和洞口煤矿签订购买协议,获得资源储量1.7亿吨。广能集团贵州煤炭基地建成后,将形成4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对引进贵州煤炭资源入川、缓解四川省电煤供应紧张局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开展科技创新 促进环保节能利用

  z组织完善了广能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组建了专门的研发机构,加大科技投入,20**-20**年广能集团科技投入达销售收入的4%以上,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广能集团也先后被认定为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川省技术创新试点企业、省级技术中心。20**-20**年,广能集团完成科技进步项目63项,累计创效6600多万元,获省部级重点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授权专利2项,科技成果获奖数量和等级均处于四川省煤炭行业领先水平。

  他组织攻克煤矿重大技术难题,先后组织推进了龙滩矿顶水采煤、底板瓦斯和硫化氢治理技术研究,探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水技术体系;组织推进了绿水洞矿完成350主平硐过溶槽技术研究,实现了350主平硐安全贯穿;组织攻克了45度以上急倾斜综采技术,并创下综采单产50万吨/年以上水平;组织攻克了李子垭矿复杂条件下极薄煤层综采技术难题,实现最高月推进度151.6米,月单产2.13万吨。

  他加强环保节能综合利用,大力推动实施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攻关,20**-20**年,广能集团先后投资5300多万元建成4座瓦斯发电站,对所属矿井的瓦斯进行综合利用,累计减少向大气排放瓦斯2400多万立方米,至20**年底已发电3910万kwh;研究采用劣质煤加矸石电厂灰渣生产水泥技术,将粉煤灰、炉底渣通过合理比例混掺于水泥生产,解决了废物堆放、稳定水泥质量、提高水泥产量等问题。“十一五”期间,广能集团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指标。

  大力发展机械化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

  z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加大煤矿安全技改资金投入,强化现场安全监管,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狠抓煤矿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开展职工培训,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广能集团安全生产工作平稳发展,“十一五”期间广能公司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72,20**年实现百万吨死亡率为0目标。截止20**年底,李子垭煤矿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四川国有重点煤矿唯此一家。

  他高度重视煤矿机械化发展,大力推动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矿山建设,20**年,广能集团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93.8%、46.7%,同比分别提高4.9、9.5个百分点,李子垭、绿水洞、龙滩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100%;李子垭矿曾实现月单进443米和458米历史纪录,创西南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综掘最好水平;龙滩矿综采月单产创下12.8万吨最高记录,人均产量达到785吨/工,人均工效走在西南地区前列。李子垭煤矿、绿水洞煤矿分别被命名为“国家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

  实关注民生 打造和谐矿区

  z始终坚持做强企业、造福职工的理念,切实为煤矿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狠抓煤矿“两堂一舍”、文化广场建设,全面落实井下职工班中餐,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坚持职工带薪年休假、全员健康体检制度,坚持增效增收原则,稳步提升职工工资收入;组织推动总投资达6.55亿元的华蓥山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届时将建成14个棚户区安置小区,安置解决6774户、21676人的住房问题。

  他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组织推动广能集团紧密融入省市区域经济建设大局,积极履行国有企业职责,组织生产煤炭近1000万吨,在电煤价格较市场价格低50-80元/吨、牺牲企业效益3亿多元情况下,按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组织供应省内电煤700多万吨,保障了省内各电厂发电需要;20**-20**年广能集团共纳税4.27亿元以上,为四川省灾后重建提供水泥建材100多万吨;投入近100万元资金大力支持广安及华蓥市城市亮化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并向地方政府捐赠水泥2万吨、价值700多万元用于广安区前锋镇至龙滩乡的公路建设。

  来源:西安科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