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施工现场设备守护神:记公司机修组长

4100

施工现场设备守护神:记公司机修组长

  施工现场设备的守护神--记公司机修组长

  他在中东的沙漠里奋战过,在尼泊尔高原守护过,在中非地区的乌干达工作过。他是重型设备的守护者,是小型设备的监护人,是柴油设备的克星。他就是20**年集团优秀员工、中安**赞比亚有限公司机修组长zz。

  中安**赞比亚有限公司是一家新组建的公司,对海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没有现成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可执行。20**年5月zz同志来到赞比亚工作,面对这一情况,没有单纯站在机修工角度考虑问题,而是积极地与公司领导班子一起探讨如何将机械设备管好、用好,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和规章,来发挥机械设备的最大效能。由于他的积极参与,公司制定出来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有效地服务了生产,未发生机械设备管理和使用之间扯皮现象,为项目正常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始终第一时间响应现场需要,积极排除设备故障。公司承担的赞比亚住房项目共1200套住房,现场拥有各类大中小型设备逾2000部,大型设备有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小型工具类有手电钻、切割机等,可以这样讲,我们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工具到了zz面前,没有他不会用,没有他不会修的,所有的机械设备见了他可以说不得不听任他摆布,不得不听任他发落。在工程施工的关键时段,机械有时是日夜工作,他就不分昼夜,哪里机械有了故障,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哪里就有他指导徒弟们修机械的吼声。在我们的施工现场,从工程开工到目前即将全面交付使用,未出现因机械影响工程进度的现象;由于在非洲国家,物质条件十分匮乏,有时机械维修时出现故障,一些小配件无法解决,他就开动脑筋,动手自己加工,尽最大限度排除设备故障,满足生产需要。

  他始终把培养机修人员作为自己的职责,带出了一支过硬的机修工队伍。zz同志来到赞比亚之后,面对公司的2000多部机械设备和工具,他没有向公司提出再从国内增派机修工的要求,而是积极发挥以前在其他国家工作积累的一些英语知识,从赞比亚当地招聘了一批有一定机械修理基础的工人作为后备力量,通过近半年时间的培训,这些人员基本上满足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需要。记得有一次在机械维修时,一名当地工人由于不太熟悉机械的性能,他就用英语对那名工人进行现场指导,直到那名工人完全听懂后,他才放心地去进行其他机械的保养工作。由于zz同志的不厌其烦的培训,使当地工人意识到,机械修理在赞比亚将成为一门比较有潜力的手艺,也解决了我们现场因机修人员的不足对工程进度影响的难题。zz自己在日常的维修保养过程中,也从一名单纯的机修人员,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管理有方的跨国机械管理人才,带出了一支过硬的机修工队伍。

  虽然,zz同志平时主要从事机修工作,由于他有多年的在外工作经验,面对出国劳务人员因长期在国外,思想上不免有这样那样的情绪,他积极发挥一名老国外的长处,及时与工人师傅谈心、拉家常,协助公司做好工人的思想工作,特别是20**年3月出现工人罢工,他及时与所带机修人员进行沟通,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为工人队伍的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集团十佳员工机修组长先进事迹:以坚持谱写自己荣光

  集团“十佳员工”机修组长先进事迹:以坚持谱写自己的荣光

  z环境店口生产基地的冷配事业部一厂,主要生产制冷配件——截止阀,这也是z集团最早的产品单元。20多年前,z正是依靠开发生产这个产品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

  现在,走进冷配一厂的精加工车间,早己没有了早期工厂的仪表车床和六角车床,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全自动专机设备,工人们都在机器旁热火朝天地工作着。z,这位20**年度z集团级“十佳员工”正是精加工车间的一名机修组长。自1997年加盟z,成为四通阀精加工车间的一名员工,迄今,他在四通阀精加工车间已经整整服务了15个年头。

  十五年时间,z只干过两份基层工作——操作工和机修工。在这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他保持着一份恒久的激情,凭着自己的好学上进、刻苦钻研,成为一名专机维修的高手。他不仅自己精于业务,还手把手地向同事传授技艺,先后培养出了几十名高徒,为车间技术队伍梯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z的任劳任怨、朴实无华和持之以恒,让他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赞誉,也诠释着z优秀基层老员工的形象。这正如集团董事局主席姚新义所说:“这样的员工正是z发展的基石。”

  z,是店口牛皋村孙家“四公子”中的老三。说起他家和z的渊源,还要从他如今己是70高龄的父亲孙拜流说起,孙拜流是z的第一任会计员和审计员,以一丝不苟的做事和铁面无私的做人风格在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虽然退休多年,但他为人处事的精神却一直在z被传诵。在孙拜流的鼓动下,他的一个妹妹,四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妇先后加盟了z,如今都在公司的各个岗位上担任着技术和生产管理等骨干岗位,称得上是z世家了。也许是受自己父亲的教导影响,也许是与z企业文化的缘份,10多年来,孙家子女共有7人在公司的年度先进评比中获得提名,先后荣获过26次个人先进荣誉。

  z1997年入厂,“阿源”——最先车间员工及领导同事们都习惯这样称呼他,但可能是z平时如老黄牛一样的做事风格,又或许因为他家在牛皋村,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同事都习惯开始称他为“阿牛”、“牛哥”,这亲切称呼,也让人感觉到他与工友间亲人般的感情。

  走进机床隆隆的精加工车间,你要打听“牛哥”的事,那是人人都能告诉你的,你要约个时间找“牛哥”谈谈,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笔者找到他的时候,他从设备底部一身油污地钻出来,腼腆的脸上习惯性地挂着一丝微笑。“这里快好了,稍等一下。”果然一会儿他如约来到办公室,当听说我要采访他的来意后,憨厚的他显得更腼腆,一边摸着头一边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值得写的,最好不要写我,我只是每天干好自己的活,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在我的再三要求下,z再次腼腆地说,“我不太会说话,也比较忙,要么你找我们当班领导吧,他也很了解我的。”

  虽然很多一线的师傅们不善言谈,但是“牛哥”这般腼腆我还是有些意外。之后在与他的领导——带班组长z的交谈中了解到,z其人非常低调朴实,对于自己被评上集团十佳员工的事情特不爱张扬,甚至于经常在同事们面前表露出难为情的态度。

  “好!z在车间的表现只能用这个字来形容。他技术好,态度好,为人好,各个方面都很不错。”谈起z的为人处事,z显得有些兴奋:“员工都很喜欢他,因为员工找他解决问题时,他总是乐于帮忙,从不推托。”

  z介绍说,z特别爱钻研,技术过硬,无论是设备维修还是刀具调试,基本上都能很快得到解决和排除。他还喜欢搞些小创新、小创造,对车间降本增效成果也很显著。z举例说:“以前专机所用的精钻都是成形刀,每把刀的价格在200多元,通过他的试制,只需要2元多一把。后来车间用麻花钻来替代成形刀,也是牛哥提出来的。”

  通过采访,笔者还了解到,虽说十多年都在干同一个活,但是z真正做到了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热情。总是早出晚归、日清日毕,有时候一台设备没有修好他就一直加班直到修好为止。

  z在工厂里是有名的好脾气,乐于助人www.pmceo.com,但是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也从不含糊,显示出了自己的“牛性”。车间里一些年轻的操作工比较浮躁,时有因操作失误或者不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导致设备故障的情况发生,每当这是,他都会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指正。

  接近有100台专机设备的精加工车间,共有10多名机修工,他们基本上都是从一线操作工技能较好的员工中选拔上来的,也基本上都是z手把手培养的。尽管如此,牛哥却没有丝毫的师傅架子,平时总是和徒弟们一起维修,最难修的设备现场,肯定有牛哥的身影。

  精加工车间的专机设备机电化程度比较高,采访之初我也很纳闷,只有初中文化的z为什么对机电一体化,PLC编程会那么了解,并熟练地应用呢?

  在一个晚班的时间,我终于“逮着”了z,请他解答我这个疑问。z憨厚地笑了:“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学的啊,我哥哥也教会我很多(注:z的大哥孙茂达也曾是精加工车间的机修工,在20**年被评为集团十佳员工)。总之是一方面自己进行摸索,另一方面也向厂家多请教。现在的设备精密性、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作为维修工,我们必须要掌握设备维修的要领和基本知识,不然,怎么能胜任这个岗位呢?!”谈话中,z朴实的话语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他高度的责任心:“你看,从去年开始精加工车间又新添置了那么多机械手,对这玩意,我刚开始也是一窍不通,但作为机修工,我们必须马上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要钻研,要‘吃透’,我们是设备的医生,如果设备坏了,我们不能‘医’,那车间就要停厂等着我们啊。”

  作为一名维修工,z可以说将工作做到了一种比较极致的状态,车间里的操作工将他形容为“故障设备的克星,一线员工的福星”,我想,这种“极致”,正是他刻苦钻研的精神、高度的责任心所造就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z以自己十五年的黄金生涯,奋斗出了人生的一方天地。在z的大舞台上,他同样是一颗闪亮的明星,拥有属于自己的荣光。这份荣光,是优秀的z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时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