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用感恩心做人 以责任心工作》读后感

3049

《用感恩心做人 以责任心工作》读后感

  《用感恩心做人 以责任心工作》读后感

  初读《用感恩心做人 以责任心工作》,就被书中前言的一句话所吸引:“有爱就有感恩,当你学会了感恩,也就找到了自己的责任,这既是一个衡量人生命价值的准则,也是一个企业、一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阅读此书,细细品味其古今中外经典故事里那些感动的感恩文字时,我深深的体会到:人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外界所给予的恩惠。我们只有常抱一种感恩的心态,才会时刻感受到社会各界和世间万物的恩情。所以,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以感恩做人、用心做事来回报我们身边人和物所给予我们的一切。

  做人,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做事,也应如此。我们要感恩单位,是单位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发展机会;要感恩同事,是大家相互关心、爱护、鼓励、鞭策,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有趣味,工作有动力;要感恩领导,是各级领导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才使我们健康成长进步。俗话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件事的全过程。

  因为用心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皆用心。用心做事,要把事情做好做优,做到尽善尽美,这是做事的最高境界。用心做事,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力求做得最好、最美。做事要有心、用心、细心、专心、耐心、热心,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顺心,才能体现自己的责任,也才能把工作当快乐、当乐趣,当做最好的感恩方式。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更要时时刻刻把责任放在心上。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枯燥、重复的工作,如果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只会越做越累、越做越烦,其结果就是不仅自己的工作没做好,也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必须完善自我,改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基于我们服务行业的特性,为患者减轻痛苦、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不变的宗旨。我们只有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多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思考,以高度的责任心做事,才会给患者及家属留下一个好印象,给自身留下一个好名声。

  感恩是一种力量,它使我们可以肩负更多的责任,使我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做到坚持到底;只要我们用感恩心去做人,以责任心去工作,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物业员工《责任第一》读后感

  物业员工《责任第一》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责任第一》这本书,读后,让我有很多感想,从中让我感悟到:“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是永不过时的素质,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责任体现忠诚的价值。勤奋是责任意识的体现,自动自发地负起责任,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要竭尽全力工作。责任让你从优秀走向卓越,《责任第一》让我门感到自己身上的工作担子,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工作者的自信、努力、谦虚、坚持等。

  在一个团队里,最需要的就是成员们的协作和彼此的责任感,只有这样,团队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团队的成功靠的是成员对团队的责任感,成员的成功靠的是彼此的责任感。

  一、责任是一种使命

  我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我们能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我们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敬意。当然,有的责任担当起来很难,有的却很容易。但无论难还是容易,不在于工作的类别,而在于做事的人,只要我们想、我们愿意,我们就会做的很好。其实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个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正是责任,让我们在困难时能够坚持,让我们在成功时保持冷静,让我们在绝望时懂得不放弃,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别人。

  二、在工作中担当责任。

  有个伟人说过:“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为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大部分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因为我们工作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对人生的态度,而我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我们在人生中的表现,我们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我们人生中的成就,所以,如果我们不愿意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那就在工作中勇敢地负起责任。

  三、让自己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履行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而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别的什么。

  这样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我认为,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职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在任何时候责任感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都不可或缺,正是这种严格要求。让我从工作中获益非浅。是教师工作要求我们无私奉献、没有任何怨言、没有任何借口、毫无代价、全力以赴。教师工作要求我们信奉这样一个理念: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好职工,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对于学生有使命感,对国家感到自豪。对于自己的同事和上级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自己表现出的能力,有自信,归根结底要求自己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因为强烈的责任感能唤醒一个人的良知,也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四、承担责任意味着成功

  经常有人说:“公民应该为国家承担责任”,“公民应该为社会承担责任”,“男人应该为家庭承担责任”,但很少有人说,职工应该为单位承担责任,因为在这些人眼里,只有领导才应该为单位承担责任。记得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自己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的机会”。同样如果一名职工放弃了对单位的责任,也就,放弃了在单位中获得更好发展的机会。我认为承担责任不分大小,只论需要,无论是大的责任,还是小的责任我们都应该承担,一丁点的不负责,就可能使一个百万富翁很快倾家荡产,而一点的负责任,却有可能为一个单位挽回数以千计或万计的损失。一个没有责任感的职工不是一个优秀职工。

  因为,责任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荣誉,来自于对集体的珍惜和热爱,来自于集体每个成员的责任,来自于一种自我的认定,责任感源于忠诚,没有忠诚,责任感无从说起,没有责任感你就会在诱惑面前把握不住自己。

  只有那些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反之,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人可以不伟大、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工,就应该去像领导那样承担责任。不要老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被重用、要做好每件事,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全心全意地去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取;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家人的呵护、感谢老师的教育、感谢领导的培养、感谢同志的帮助、感谢社会和国家;要用自己的忠诚,自己的责任来回报父母、家人、老师、领导、同志、社会、国家,要脚踏实地勤奋苦干,责任常记于心。

  总之,人生就是爬楼梯,每一层楼梯、每一个转弯处都会给脚步一种向上的力量,给虚妄一种明智的警醒,给困境一种希望的昭示。只要我们脚步不停歇。一路向上攀登就一定可以到达我们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一个成功的彼岸!

篇3:《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自20**年毕业至今,工作已经有6年了,在以前的工作环境中,每天都是重复一下简单的工作,对于工作没有激情,对自己的规划也相应的缺少了去实现的因素;然而让我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的进入了金宇盛邦这个大家庭,在这里,大家教会了我很多工作上我以前不懂的事情,让我对工作又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让我懂得了“成长”一词的含义。

  在工作之余,还读了一些书籍,以下是读《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的一些感想,在此和大家分享。

  《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让我对责任与能力重新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如企业的责任是什么,企业的责任应该是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个人的责任是什么,个人的责任应该是为实现企业满足于客户的需求而不断自我学习。

  当今社会有能力的人真的不少,但真正能实现价值能力的人又有多少呢,我认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责任心,那这个人无能你的能力有多强,最终还是难以体现出你的价值,只有责任心强,能力又好的人,才能实现你个人的价值,因为责任是能力发挥及价值实现最有力的保障。

  一个人工作的好坏,是一个人对工作态度所决定的,即责任。人的一生承载着许多责任,工作的、家庭的、社会的、朋友的等等,人的一生有许多责任是无法逃避,在责任面前态度很重要,对待责任不同的态度就会对自己的整个人生起到不同在作用。

  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费力才能完成的。做与不做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责任。简单的说,按时上班准时开会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人。违反公司相关制度,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首先是对公司和职业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每一个能够成功发展的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力量。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理念。责任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太多,但是有才华又有责任的人却不多。只有责任和能力共有的人,才是企业和公司发展最需要的。

  尤其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谈到:责任即荣誉。为荣誉而工作,就是主动争取做得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为荣誉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满腔热情地做事;为荣誉而工作,就是为企业分担忧虑,给领导减轻压力,给上司以支持,给同事以帮助;为荣誉而工作,就是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你的职责,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工作,忠诚于企业,在扞卫企业荣誉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荣誉。

  最后想表达内心的一句话“没有该不该承担责任,只有愿不愿意承担的责任”。

篇4:《阿米巴经营》最新读后感

  《阿米巴经营》最新读后感

  春节过后上班,在公司的办公室发现了一本好书: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读后感《阿米巴经营》。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圣,人生导师”,与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并列,并且是唯一在世的被尊“圣”。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先后创立两家进入世界500强公司的人: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20**年稻盛和夫在78岁高龄的时候临危受命,接受日本政府的托付,冒着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的危险,以零薪水接任日航公司董事长,并以420多天的时间扭转日本航空的颓势,获利1880多亿日元,创造了又一个神话。

  昨天在央视2套,的《对话》栏目中看到稻盛和夫和TCL李东生,福耀玻璃曹德旺,罗莱家纺董事长(忘了名字了)在讨论企业经营等话题,稻盛和夫自我评分为60分,同时在节目中着重强调“敬天爱人”的哲学思想。让人感觉到儒家理学的朴实之处。(注:稻盛和夫为明朝王阳明的日本学派传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理念为王阳明提出)

  阿米巴经营理念来源于稻盛和夫管理企业的感想,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他感觉到管不过来了,因此想发挥群体智慧和能动性,希望每个组织的领导人(责任人)都能向他一样,为企业发展尽心尽责。关注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保障组织整体效益,更加关注企业内部的人员之间的公平合理和组织透明。使员工在思想上和内心深处为企业发展不余余力,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企业的主人,也就是中国人提出的所谓主人翁精神。这种主人翁精神的提法在国内曾经大力宣扬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道德的沦丧“主人翁”已经成为了一个过气的名词。

  70年代邓zz访问米国以后,看到了中国与美国的巨大差距,因此着力改变,其思想也是和稻盛和夫差不多,改革先手从农村入手,“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下子就将近10亿中国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那几年中国农民估计是建国后幸福感最强的时代。包产到户其实也是“阿米巴”思想的一种。后来邓也看到了只有物质鼓励是不够的,因此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档”的管理者的连带关系(裤裆的蕾丝花边)都只抓一只手了。因此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就这样耽误下来了。但是不可否认这种责任到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认识和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后来改革的火种传到了企业界,计件制也借用了一部分这种“阿米巴”经营的思想,多劳多得,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产量,我也曾经在这种计件制企业里面做过,生产线上员工就像个机器人一样埋头苦干,表情呆滞而又痛苦。

  后来海尔的张瑞敏提出来SBU(战略业务单元)的概念,也是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核算经营单位,要计算每个员工的投入产出,员工上下游工位之间相互要效益和产出。也就是工位之间是买卖关系。虽然没有在海尔工作过,但是对于SBU这种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在海尔内部和网络之间也有很多争议。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中国人还是挺聪明的,国外先进的理念在国内都有原型或者多少实践过一点。但是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成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榜样呢?是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呢?还是其他原因?

  有句话:“历史的悲剧总在重演,只是换了个历史的主角”同样管理的问题也是在重演,只是换了不同的公司而已。稻盛和夫解决了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却搞不定,一定是有东西遮住了我们的眼睛,然我们无法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谁能借我们一双慧眼呢?除了划分独立核算的组织,以及独立的业务,和适时的调整等阿米巴经营要点外。

  其实稻盛和夫也点出了关键:领导需要有完美的人格,时刻约束自己,磨练自己。公平、正直、不撒谎,不欺骗,需要将公司的成长和员工的利益相互挂钩,使员工能够有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意识和责任感。只有这样的公司,这样的领导,这样的员工,才会让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和干劲,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同时从上面国内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来,包产到户之后没有在全体中国人心中建立起一个好的精神导向,让一部分人通过坑蒙拐骗先富起来,富起来以后的人骄奢淫逸。同时“档”下的蕾丝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富,私吞郭嘉的资产。这些大的环境国民只看到了赤裸裸的金钱和权力在互换。蒙蔽了全体国民的良知和慧眼。

  在这种大环境下的私人企业开始运用国外已经抛弃了上百年的计件制来榨取工人最后一滴血汗,完全没有把员工当做人来看待,只认为是个机器。企业在高速成长是建立在压榨员工的基础上的,员工心理是有怨恨的。如果公司发生火灾,估计很多员工会站在着火的物资旁边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

  海尔的SBU管理思想对比计件制当然是向前进了一步,废弃了压榨员工的思想,从管理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来说超越了满足生存的需求,但是也只是刚刚满足了安全的需求。因为员工之间的只是买卖关系,可能因为工作考核标准制定的不细,造成员工之间关系紧张,员工与员工之间是对立的关系,很难会有团队意识来协作和改善公司的问题。利益的博弈会使员工带上有色眼镜看待人和事。

  稻盛和夫的厉害之处在于直接将员工的需求提升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使员工拥有了做一番事业,回报社会的理想和动力。因此看待人和事的境界自然超越了国内员工的认识水平。但是稻盛和夫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说教之外,并没有简单的画大饼,而是给了员工真实的物质需求,同时也体会到了组织的关爱、平等、透明。让员工感受到付出就有回报,以及稻盛和夫不拘一格的人才使用观。

  国人的浮躁不但体现在对于管理的认识而且体现在对日本人的自负和自卑中,面对日本人的管理思想从来就没有静心学习和参悟过,学到的都是皮毛,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想突破阿米巴经营首先领导人要有大的胸怀,有才散人聚的价值观,有高尚的人格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感召力,通过言传身教为企业做出榜样,形成文化,这样才能出现中国的经营之圣。这本书值得所有企业家和创业者认真读读。

篇5:《做人做事做管理》读后感:企业执行力

  《做人做事做管理》读后感:企业执行力

  根据城建公司要求,近期我们反复研读《做人做事做管理》这本书,掩卷之余,我们深深理解和钦佩公司领导的良苦用心,更为这本书传递的诸多理念所倾倒,借此机会,简要谈谈细节运作与管理、细节运作与执行力的关系问题,并聊作阅读感悟。

  有这样一则故事:著名房地产公司万科公司前高管林少洲在重庆房地产公司参观样板房,当脱鞋进房参观完毕,出门再穿鞋时,发现鞋的方向变了--进屋前鞋朝着房间摆,出屋后鞋摆成朝外。当时,林少洲感言道,这个企业能成大器。的确,这个即将上市的企业市值估价已达600多个亿元。每每读到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企业生命力问题。这个细小服务的表现,让万科公司高管都心涌激动,可见细节运作的威力。推而广之,对一个企业而言,细节运作不仅关乎产品服务,还关乎企业的管理和执行力问题。

  一、“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决定成败。

  在现代企业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同理,房地产企业不缺少运筹帷幄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完善的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有这么几段话:

  一是细节决定成功差距。上海地铁一号线是一家德国企业设计,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很多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例如:入口处缺少三个台阶,就给二号线在雨天里带来严重质量后患。

  二是忽视细节必然付出代价。任何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比如小小白蚁,如果不加以重视,白蚁能将千里河堤造成溃决;对待白蚁,只有进行科学研究和防范,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是微利时代要求细节管理。纵观国内强势企业,都在细节运作上下过很大功夫,企业靠策划挣大钱的想法是落后的,不注意细节管理企业病已直接冲击企业的生命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反观我们房地产企业,细节运作无不渗透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中。从管理层面上看,公共浪费问题、推诿扯皮问题、工作创新问题、市场信息不敏感、部门沟通有障碍、员工责任心不强,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能在细节管理上找到其根源所在。

  以销售部门为例,广告传单字号是否妥当、沙盘里灯管是否发光、销售顾问着装是否整齐,等等。这些小小细节,我们的企业有没有加以注意?对企业来说,小细节不会影响企业发展,但是,对于购房者来说,这些却是购房者对企业整体感知最明显的部分。如果这些细节存在问题,说明管理上缺乏对细节的重视,进一步说,我们缺乏的是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缺乏的是对工作完美的追求。

  二、我们探究一个问题--管理和细节的关系。

  管理出生产力。一个运转良好的企业,必然是细节有序、管理规范的企业。

  管理是有质量的,管理质量的好与坏,取决于企业、员工和消费者(购房者)对企业运作的体验。细节就是管理的基本构成元素,无数个细节组合完美度就是管理质量。应该说,细节衡量管理,管理决定企业。

  如何看待企业的管理质量?表面上看,就是要抓生产运营,实际上,需要我们用标准来规范,用细节来优化,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让终端消费者(购房者)感受到企业优质的管理服务。

  所谓细节优化,就是从开工到交房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规范的管理体系。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说是细节。任何一个细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就施工现场而言,钢筋施工是工程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钢筋的出厂证明、品种标识、加工尺寸、形状精度、焊点检测、接头位置分布、受力筋接头设置、板筋负弯起筋长度,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楼宇的质量和安全。

  再如,在楼盘销售中,销售员仪容仪表是否展示个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对客户所提问题是否以礼相待,予以解答?对产生怨言的顾客,是否耐心倾听,表示歉意?对意向性购房是否细心记录、及时跟踪......

  可以说,规范的管理体系都是由无数简单的细节组成。一个体系发展的基石就是细节管理的完善,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完美的管理质量也就出现了。

  追求完美,百细节而不足;造成失误,一细节则足矣!

  三、细节运作影响企业管理的执行力。

  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绩效考核等都是企业执行力的内容。

  执行力,不仅仅在于管理者是否关注和重视细节,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用心去挖掘细节,并将这些细节运用的手段流程化和规范化。说到底,细节是执行力的问题。

  有关研究证明,一个真正成熟的公司,它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它成熟的管理、内部效率和外界资源整合能力。流程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企业经营的策划和创意对于竞争的差异化固然重要,但它们都是附着于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们所形成的竞争力是极为有限的。不妨考察一下“麦当劳”,有人说,麦当劳是服务的麦当劳,更是数字麦当劳。它内部的一切管理都是数字化的,从面点温度、食品烤制、牛肉饼大小到吸管粗细、柜台高度、等待时间,麦当劳都做到精确到位。

  企业执行力对细节的把握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企业执行力是富有弹性的,执行力的完善是在细节的发掘、确认和积累中慢慢实现的。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要做到在繁重日常事务中有条不紊,百密无疏,就必须注重将一个个管理细节固化于组织的流程和制度中。

  执行力并无所谓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最终的执行效果,企业管理中的细节演绎到最终是执行,因为只有执行过程的完美才会有完美的结果产生。

  执行终究靠的是人。培育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其实就是培育强有力的执行力,建设稳定高效的管理团队,使他们能够有责任感和权力去完成企业期待的目标,这是每个企业都希望做的。

  细节和执行力如果简单规范一下,一是制度与流程的固化,二是管理者自身能力,三是团队作用力。有个著名的管理三段论法,即“管理就是把想到的事情记下来、把记下来的东西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做、然后把做过的事情再写下来”。这是对企业管理本质性的描述,将管理中的细节和执行力者运用、实施到实际管理当中去,管理者才具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