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某学校特色学校建设计划(2)

1674

某学校特色学校建设计划(2)

  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教育,加快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经过全校干部、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精心论证,确定“创新才艺教育”为我校的创建特色。

  一、实施背景

  (一)背景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

  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学校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而不能仅仅考虑着学生的分数、大学的入门要求,甚至教师的名与利。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要认真思考,学校的活动,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究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信念。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实质上就是尊重人,发展人,让人积极幸福地工作,主动愉悦地发展。“以人为本”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核心即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博才广艺,追寻教育智慧,分享智慧人生;师生素质发展的核心——拓宽眼界,开阔思维,扩大人生格局。

  (二)学校现状

  1.优势:

  ①学校自建校伊始即承载着胶南师范、原胶南一中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拥有厚重的德行与爱国教育传统,“博才广艺 崇德尚文”的办学理念渗透在学校一切教育活动中。

  学校硬件设施较为齐全,装备较为完善,校园环境优美。

  ②拥有一支团结和谐的管理班子和教师队伍,管理理念重创新、重实效。 ③多方位的课题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教育部子课题《学生自主性评价》已顺利结题。我校承担的“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成效的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行动研究》、《以经典阅读为支持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的研究》、《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等一系列的省市级立项的科研课题,也已经顺利结题。十二五课题正蓄势待发。

  ④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我校开展的“胶南三名”系列活动获胶南市、青岛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2.不足:

  ①学校还没有形成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

  ②管理机制、管理制度有待改革和完善。

  ③师资队伍尚待进一步提升优化。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式还未能完全与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按现代化学校的要求,目前学校教师队伍中在市内有影响力的教师数量还不多。在学科教学方面,缺乏骨干型专家型的教师。

  ④生源构成发生变化。近年来,我校生源素质走弱:住宿生和走读生各约占半,住宿生主要来自乡镇农村,走读生主要来自城乡结合部, 学生经历的家庭教育、小学教育大都是粗放式的,表现在学识素养上一方面是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综合能力多有欠缺;表现在性格气质上一方面是拘谨纯朴,另一方面是自由散漫。综观教育大环境,我们的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处于弱势,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应的,竞争力也被削弱了。

  面对现实,我们静心分析问题, 更新理念,调整定位,关注基础,重视提高,给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奠基。

  二.总体目标

  1.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特色学校创建路径,建立“创新才艺”教育体系,形成“创新才艺”教学特色,让百姓满意,获社会认可。

  2.通过特色学校创建,建设一支具有乐观向上的高素质的快乐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办学内涵发展。

  3.通过特色学校创建,全面展开素质培养,提高学生才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三年规划

  近期目标:(20**年3月——20**年2月)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特色学校创建路径,建立“创新才艺”教育体系,革新教育理念,规范科学实施课程。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个性化培养的观念和学生差异发展的观念,并使之渗透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家长的育儿理念、学生的成长理念。

  中期目标:(20**年3月---20**年2月)逐步建成一支具有乐观向上的高素质的快乐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办学内涵发展;进一步开发、实施、完善多样化课程,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创新才艺教育。

  远期目标:(20**年3月—20**年2月)培养多才多艺的创新型人才,使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四、实施策略

  1.坚持“文化立校”,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行动方向。学校文化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是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发展奠基的过程;就是以教师为本,为教师的发展助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积淀,就是学校文化的积累。

  2.坚持“科研兴校”,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要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3.坚持“特色发展”,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特色是一所学校的个性,是学校创新的基点,只有办出特色,学校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特色发展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就是学校的品牌。特色是一所学校的个性,是学校创新的基点,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五、组织保障

  (一)宣传发动

  召开师生动员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创新才艺”特色学校的目的意义,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三)制度保障

  1.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管理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创新工作机制,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并完善评价制度。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

  六、具体措施

  (一)依托“135”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一线、三体、五环节

  一线:以合作学习为主线。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最生动的课堂体现,也是课堂学习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合作形式一般是四人小组合作、班级合作、师生合作等。

  三体:

  1.集课与教研一体。要求教师达到三精:精备、精讲、精练

  2.主导与自学一体。 要求课堂达到三动:动手、动脑、动口

  3.自主与互助一体 。要求效果达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

  五环节:反馈补标、携问预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拓展提升。

  反馈补标,是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检测,查漏补缺。携问预习,我校采取两步走,1、设景激趣: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2、设置问题:提倡问题要以习题形式出现,预习题的类型也要多样化,让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合作探究,本环节重在合作、贵在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验过程,这是我校有效课堂最重要的教学空间,怎样才能实现环节要求呢?第一,四个人凑在一起不一定就会实现合作交流,需要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找平台,找理由。这里包括小组组成要依学生性格、性别、学习差异等情况,按ABBC划分成三层四人异质小组,包括每次的合作交流教师都要设计四人分工。

  比如C层同学提出问题,B层同学帮助解决,A层同学负责监督补充,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有效合作。第二设立班级竞争榜,实行班级个人或小组活动记分制,凡组内成员参加班级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即为其所在组记分,课堂结束时,统计评选优胜组与优胜个人,记入期末考核,教师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尤其注意给C层学生留出空间,保护其学习积极性,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第三,教师预设课堂,备课时,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出相应问题。并做好解决方案,以备课堂之用。 巩固训练,此环节贵在当堂达标,重在把握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拟定的练习题、检测题要紧扣目标,分层设计,要求学生用“思想、方法、规律”去解决问题。要实施本环节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三个意识:一是训练题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典型越好;二是让学生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最重要;三是重视训练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并及时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学习的体验。拓展提升,本环节贵在延伸迁移,变式拓展,重在把握规律、提高能力。

  课堂时间分配135:拓展提升10分钟,携问预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三环节共30分钟,反馈补标5分钟。

  (二)开发校本课程,

  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力求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的基础。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拓宽学校教育教学阵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为学生营造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的育人环境。2.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3.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注重把师生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二)组织实施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发动教师共同收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要求覆盖面广,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

  3.组织广大教师选取课题,编写教案,发动学生参入课题学习,每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学校根据报名人数编排班级,确定活动场所,全校统一活动

编辑:www.pmceo.Com

篇2: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特色学校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科学持续发展的关键。切实做好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已刻不容缓。因此,我校依据全县农村小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确立“本善教育”为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重点,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无他人,不会感恩,更不会行善。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较大偏差,直接导致整体学校校风不佳,学风不浓,教育效果不理想,也直接影响着学校质量不高,学校形象在公众中的认可度不高,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相互搀扶。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至山山水水、花鸟鱼虫等世间万物都对我们有恩情!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在这人世间,我们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感恩之路太长太长。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感恩与行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是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感恩与行善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人生也正是有了爱心、孝心和感恩心而精彩......

  感恩与行善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感恩与行善是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也是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之所在。所以,行善和感恩是德育之根本。

  基于以上认识,本着触及学生心灵之原则,我校决定探索并建立以“本善教育”为主题,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课程,通过课程实施,组织活动,最终使学生成长为一个会感恩的人,能行善的人。逐渐形成我校“仁爱”教育文化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让学生懂得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三、目标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爱、教师之爱以及博大的社会之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关心父母、老师,树立行善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老师,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3.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4. 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

  通过本善教育,最终让学生形成善行一生健康向上的高尚品德,逐步实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建立起以“校园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显性成果、以“感恩--行善--习惯”为隐性成果的“仁爱”文化圈,形成学校特色。

  四、具体规划:

  (一)主要内容:

  每个年级都按照以下五个版块进行组织实施:

  1.感恩父母、师长。父母养育了我们,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培育我们成人。要从小养成感恩之心,长大后才能会知恩图报,孝敬自己的父母、感激师长。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而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就不可能去爱事业、爱国家、爱别人。

  2.感恩朋友、他人。生活在集体中的一员,要关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善待别人,学会感谢别人。

  3.感恩生活。感恩生活带来的挫折与磨难。感恩生活让挫折磨练我们的意志,让苦难锤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让我们学会珍惜和坚强。

  4、感恩自然。感恩于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感谢他们孕育了一个个相像而又不尽相同的个体,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感恩于洒在我们身上的每一缕阳光,感恩于路人投来的每一个微笑或是一注眼神,感谢这一切的存在让我体验到了真实的美好。

  5感恩祖国。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爱国是当代民众的精神需求,爱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旗帜,爱国是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实施运作程序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本善教育”的通知和实施方案,组织中心小学及各村小以“感恩”为主题,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主题班队会、黑板报、宣传版、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每天播放《感恩的心》)、橱窗等方式,悬挂感恩教育主题条幅,张贴《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组织和动员学生了解“感恩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为全面实施“本善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一是以学校课程促实施。

  1、建立系统的PPT数字故事式校本教材。学校引导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真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要求各成员开展颂读经典的活动,从古典中汲取营养,于圣人处学会感恩。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学校要求老师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实现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课程实施的执行力。

  2、确立实施四步曲。我校“本善教育”实施课程主要体现在“感恩--行善--爱人--仁爱”四级目标,围绕四级目标展开五条主线:感恩父母、师长--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感恩朋友、他人--对我们有帮扶之恩;感恩自然--对我们有孕育之恩;感恩生活--对我们有生存之恩;感恩祖国--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同时以感恩故事生成感恩体会,继而转化为感恩行动,升华为感恩习惯,最终形成善行品质,让善行伴随学生终生。

  二是以活动促发展。

  1、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活动内容。

  学校每年3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活动项目,各班以此为主题开展各种感恩父母的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全校开展亲情作文评比,把评比结果全校公布。

  学校每天布置“爱心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都要认真完成(一是每天送给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二是第天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三是每年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四是每天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五是每天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通过家庭问卷,访谈等形式取得第一手材料,并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

  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期间开展“感恩卡”活动,要求学生在节日那天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为父母制作感恩卡,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2、感激教师教诲之恩活动内容。

  每年四月份我校开展“感谢您,我的老师”为主题的活动。活动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遇到老师和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您早”、“您好”),逐步培养自己尊重师长的意识和习惯。每班都要举行《我和我的老师》故事演讲比赛,说说自己和老师发生的故事,要真实、感人。

  结合九月份教师节,我校开展“尊师六个一”活动。学生通过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方式,开展向教师献真情活动。

  3、感激同学朋友帮扶之恩活动内容。

  我校每学期自始至终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事”的活动,每个月每名同学都为同学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事情以帮助为主,从小处出发,各班级自己记录,学校在期末汇总。在“我为同学做一事”活动的基础上,各班都开设独具特色的班级活动,如开设“牵手同学、共同成长”班级活动,主要以学生讲述一个自己得到或他人帮助的故事为主,将感恩同学之情表达出来,促进感恩活动开展;结合感恩节开设“谢谢你的帮助”班级活动,让学生回想一年中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人,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4、感激祖国关爱之恩活动内容。

  在清明节期间,我校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年十月份学校开展“感谢祖国”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活动中收集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在十月国庆节之际出一期黑板报。并开展相关征文、手抄报比赛活动。

  学校还把感恩活动与音乐课相互整合,每班利用校园广播、音乐课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走进新时代》、《我爱北京*》、《爱的奉献》、《为了谁》、《丹顶鹤的故事》、《五星红旗》等。

  5、感恩生活生存之恩活动内容。

  学校把感恩教育活动与劳动实践课程相互整合。四月份,结合全国爱国卫生月,我校少先大队组织队员们到敬老院清扫垃圾。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组织学生队伍,清理校园及周边环境。

  我校是省级绿色学校,结合学校“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从我做起“不乱吐一口痰,不乱扔一片垃圾”活动;开展“污迹清理”活动;开展“从我做起,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活动。

  三是以课题评价促深入

  我校已参加省十二五课题《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我校子课题为《小学品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通过专家指导,师生展示,高层交流,科学合理的课题评价促进我校感恩教育的不断深入。

  学校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形成学校、班级二级评价体系,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首先班级进行评比,把优秀作品或(优秀人物事迹)上交学校,学校再进行二次评选,进行表彰。

  四是以社团建设促突破

  结合学校特色建设,重新整合资源,建立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社团:

  感恩艺术社:本社团活动以布艺、剪纸、书法、绘画、表演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宣传“本善教育”,践行感恩行动。通过艺术社团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恩行善的行为成为习惯,能力得到加强,艺术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感恩文学社: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拓宽学生交流与学习的渠道,激励更多的学生热爱文学,成立“感恩文学社”。通过主办校报、校刊,让学生在写作中把感恩情怀潜移默化的根植于心中,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人文氛围,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性风采的舞台,有力地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

  公益活动志愿团:本团活动以“学会感恩,提高自我”为原则,开展敬老助残、助人为乐活动,主要利用节假日、社会实践活动,到敬老院等做有益于社会的善事。另外负责为扶贫济困筹集善款、物资捐助活动。

  以上社团的建设,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发展需求,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为学校特色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

  五是以宣传促提升

  通过学校文化(特别是廊文化、室文化)建设,展示本善教育成果,增强内驱力。形成“一草一木皆含情;一廊一墙有仁善;一园一室显感恩”效果。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以社会影响反推学校特色发展。学校建立以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对外宣传报道组,包括工会、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分别选定一名宣传报道员,负责本部门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宣传注重突出 “三个为主”:一是宣传感恩教育成绩为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以宣传感恩教育经验做法为主,将具有学校特色、亮点和独特做法的经验及时报道;三是以宣传“感恩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为主。

  宣传工作奖励办法是: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上传3篇稿件,将发表信息的篇数及等级进行量化计分,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

  第三阶段:总结、展示、延伸、提升阶段( 每学年末)

  在每学年末,要组织进行总结“感恩教育”活动的成果,凡在每项活动均取得优秀级别的学生,就会被评为“五星级感恩星”,在其中四项活动中取得优秀等次的学生被评为“四星级感恩星”,其它以此类推“三星级感恩星”、“二星级感恩星”及“一星级感恩星”(即“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祖国”单项星)。每学年在“五星级感恩星”中进行“十大感动校园人物”评选。

  学校通过研发校本课程和组织争星活动,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在闪耀的“星光”中,映照出我校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的“仁爱”文化圈的灿烂光芒。打造并夯实我校“本善教育”特色。

  五、组织保障

  1.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高对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建设特色学校的良好氛围,建立长效建设机制。

  2.加强领导,精心实施。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和由教师组成的研究指导小组,成员。

  3.突出特色,细化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特色项目,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与优化。

  4.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以满足开展特色项目活动的需要。学校拨出特色项目建设的专项经费,确保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

  六、预期成果

  1、初步形成具有“本善”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2、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本善教育师生评价体系。

  3、在学校层面:使本善教育、感恩行为渗透到学校各个层面角角落落,形成学校“仁爱”教育文化圈。

  4、教师层面:扶植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

  5、学生层面:能够达到“人人向善、人人行善”,善学习、善助人,感恩社会、感恩他人。

  附件:1. z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2. z镇中心小学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3. z镇中心小学特色建设专题研究小组

  4. z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各节点任务分工一览表

  5.z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系统架构

  附件1z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筹划:z

  宣传:z

  组员:z

  附件2z镇中心小学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附件3z镇中心小学特色建设专题研究小组

  附件4z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各节点任务分工一览表

  节点任务 责任处室 责任人 完成时间 备注

  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办公室zz

  校委会研究通过后办公室撰写

  特色学校建设宣传网站

  政教处

  感恩教育倡议书

  政教处

  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素材搜集整理

  教导处

  (各教师搜集)

  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素材数字故事制作

  课程开发小组

  学校感恩教育活动计划

  政教处

  社团组织

  政教处 教导处

  各学期感恩教育活动

  教导处

  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

  根据计划安排

  感恩教育宣传标语、横幅

  办公室

  校园广播站启动感恩教育专题节目

  政教处

  学校宣传橱窗、宣传栏、廊文化、墙壁文化

  教导处办公室

  制定特色学校建设评价方案

  教导处

  制定专题研究计划

  教导处

  特色学校建设启动仪式

  办公室

  各学期阶段总结表彰

  办公室

  每个学期末

  课题阶段总结及成果展示

  教导处

  根据计划进度

  附件5z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系统架构

  培养“感恩父母 感恩师长

  感恩社会、

  感恩他人

  感恩祖国”的仁爱型学生

  学校各处室单位、各岗位责任教师组织实施与评价

  依托

  学校

  家庭

  社会

  彰显

  感恩与行善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推动

  学生良好品德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

  课程实施

  (本善教育的两个层面)

  学生

  校园主题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

  开发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并组织实施

  各学科教学与本善教育、感恩教育有机渗透

  成立专题研究小组,成立感恩教育相关社团、系列主题班、队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演讲、诵读经典、征文比赛、书法、绘画、表演。

  社会调查、敬老助残、义务劳动、环保行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公益宣传、助人为乐等

  校风、校训、景点文化、班级文化、廊文化、班魂、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网站建设、校园环境建设

篇3:中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沟丁中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z市江都区沟丁中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学校。50多年来,丁中人在学校传统文化的积淀与新时期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碰撞中,秉承传统、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符合校情、引领学校发展的“尚德、启智、释潜,做善于自主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刻意打造“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办学特色,教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学校拟从德育活动、校本教研与学生活动等三方面实施特色办学,创建特色学校。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坚持以德立校,开展自主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真正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认为“尚德、启智、释潜,做善于自主发展的人”的学校办学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是将引导学生自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主旨和核心。学校坚信小胜靠智育、大胜靠德育,力求真正做到以德立校、德智双馨。最近几年,我们通过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书育人能力和敬业精神,形成了“用人格塑造人格,用精神感染精神”的文化氛围;在自主教育方面,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启迪学生自我成人、自我成才的意识,是我校近几年来德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坚持用道德规范和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学生,给学生以导向和判别是非的准绳,让学生自主维护学校正常的秩序。

  以活动为载体,实现德育的育人功能。每学年制定并开展系列化的主题班会、基础年级举办关注社会及国际时事辩论会系列活动、开展“告别不良读物,创建健康成长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发动学生创作人生格言警句等活动,学生自发组织向受灾地区人民捐款,营造了博爱的人文精神和崇高境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校园得到升华。通过组织“中国家庭教育大讲堂”等大型演讲活动、班级主题班会、总结表彰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通过成功组织省学业水平测试、全国普通高考等,培养学生诚信考试、诚信做人的优良品质;通过建立“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交流与合作、实践与创新”等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及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实施对学生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自主发展。

  组织开展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利用植树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教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传统的纪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对特困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道德品质;利用父亲节、母亲节开展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作为子女应该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通过爱父母而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让孝心和爱心化做社会公德,不知不觉地培养着道德品质,提升着道德水平,从而学会做人。这些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学生在其中受到的心灵震动和教育都远比传统的正面说教强烈得多、深刻得多。

  校园文化环境能够赋予更多的教育意义和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沟丁中学把“自主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在绿色的校园环境中。我校校园里的一花一草、标志性建筑、励志标语等,强化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规范了师生的行为,展现了校园文化精神,都孕育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不仅为学生创造宁静、优雅、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更形成一个无声的大课堂,将学生“浸润”在素质教育资源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推动学校的品牌特色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利用各处的宣传字画和条幅标语、报刊走廊等营造了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更传达着对学生的浓浓爱意和温馨祝福;学生自己创设的班级文化也异彩纷呈,班风、班训、班歌、班级公约等班级文化更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沟丁中学学生时时处处置身于浓郁的德育氛围中,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如今的沟丁中学,校园里拾金不昧、团结互助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们从善如流、立善立美的美德蔚然成风。

  二、转变教学方式,建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生学会学习

  多年来,我校坚持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和服务教学的原则,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制定了“沟丁中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制定了相关措施来贯彻执行“教学七认真”、“四精四必”、“三讲三不讲”( 即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非典型题)等教学要求;学校发动各学科组正在探索、研究、建立以“情境导学-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评价反馈-达标练习”为主线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高视点、低起点、强基础、多台阶、重自主、勤反馈”的朴素教学风格,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善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且提出了“六自”的教学要求,即“应知让学生自己查,应会让学生自己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找,疑点让学生自己问,见解让学生自己说,总结让学生自己写”等,让学生在“未知中探索,探索中求新,新知中迁移,迁移中运用”,切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习方式的转化中,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借鉴其它学校成功经验,提出从以“教”为主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移到以“学”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上。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行“激疑促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然后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出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疑问,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老师的提示、要求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再重复讲授;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力争自主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难题;经过讨论还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启发,帮助解决;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补充、讲解或中肯的评价。“激疑促学后教”的模式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方面,我校历来重视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的开设,在各年级开设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趣味数学”、“新概念英语”、“文学欣赏”等选修课和包括“快乐体育”、艺术在内的数十个兴趣小组,学生中还自发地组建了“校园暴力”、“广告文化”、“沟丁镇的变迁史”等社会性课题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发展经济必须(不能)破坏环境”、“结果(过程)重于过程(结果)”、“抽烟喝酒(不)是社会交流的必要手段”、“填平代沟的主要责任在长辈(晚辈)”等系列辩论赛。这些选修课程的开设、兴趣小组的建立、辩论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科兴趣和实践体验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天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空前高涨,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创新管理模式,放手发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教学生学会管理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我校历来重视通过开展学生的自治、自立活动,落实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并制定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自我管理,在真实的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走向自我觉悟、自我完善。

  首先我们通过学习、宣传新课程理念,让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是管理的参谋者、指导者,学生直接参与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不仅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提升学生自主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德育策略。班主任、任课教师要转变观念,大胆放手让权,切实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一直实行让学生自定目标、让学生自订“班规”、“班委竞选制”、“班干部轮值制”和“值日班长制”、让学生自己设计班级教育活动方案、让学生自己主持班级重大活动。的班级活动等,从机制上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自主参与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的舞台,使学生在管理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做人”。此外,班级事务实行“包干负责制”,班级的事务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班级卫生工作、服务工作岗位明确、责任到位。

  在学校管理方面,校纪校风监督是由学生会组织的,文明宿舍、食堂秩序、课间操质量的评定也是由学生会组织的,学生会干部都由学生自主报名、竞选演讲、民主选举,所有班级干部都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我们开展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年级组和学校的各种竞争,努力培养学生“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必须让学生经常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到团结的力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学生自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校推行以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为主要模式的“三自”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已初见成效,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质的教育资源又为全体学生的立志成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们在这里增知长智、明志致远。如今的沟丁中学,一个个有自我成才意识、有自我管理能力、充满朝气和奋发向上的优秀学生不断涌现,一批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有道德的有为青年从这里走进大学。

  当然,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内化过程,以“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为特色项目的特色学校的创建也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创新过程。但我们相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只要我们坚持素质教育新理念,坚持“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坚强信念,坚持实事求是、继承创新,按照特色学校的创建方案积极实施、努力创建,就一定能把沟丁中学打造成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学校。

篇4:中学特色学校建设规划方案

  水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建设”规划方案(草案)

  学校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理念,然后在办学理念指导下,一切工作围绕办学理念展开。这就决定了将来办学的品位。这才叫做科学发展。否则就是经验型,甚至是盲目型的。

  办学理念:

  科学性:必须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师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适应性:立足本身实际,立足本校的文化背景,立足本身的实际(地域、文化等。垛庄中学:读写启智,山水育人。而我们没有山,如果用他的理念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要挖掘我们自身的优势。)

  独特性:要在符合自己实际的前提下,具有独特的思路。具有特色发展的潜力。(不能人云亦云。让人一听就明白,一看就记住,而且体现文化品位。)

  一、文化背景

  水文化资源:

  (1)历史渊源:过去我们这里应是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从附近的地名、村名就可反映出来(附近地名“寨比较多,依水而建为寨”;“码头”较多;“桥”比较多。)

  (2)地名本身就是证据;

  (3)美丽的绣江河、小清河贯穿全境,滋润了这方土地;

  (4)毗邻黄河,受黄河文化的影响;

  (5)南水北调工程经过我们区域。

  (6)章丘的泉水文化,为我们也提供了大背景。

  具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二、中国“水文化”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自身并不能形成文化。水一旦与人发生了联系,人们对水有认识,有了思考,有了治水、用水、管水的创造,就产生了水文化,所以说,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的关系的文化,归根到底是人与人关系的文化。

  水文化博大精深,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并构成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璀璨的一页。

  从古到今,人们与水为友,伴水而居。水孕育了人类文明(四大文明古国起源于河流),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历代作家不仅因水而乐,而且因水而生咏叹,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精彩作品。

  决定历史进程的许多著名战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四渡赤水、巧渡乌江、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在中国的《辞海》里关于水的词条,仅首字为水者即达400多个;

  中国文学、历史书籍中,关于水、涉及到水的成语、俚语、俗语数不胜数。水确实构成一种文化现象。

  我国最早的《诗经》中,就曾有以水为媒的爱情描写:“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的柔软和缠绵,在此被作为爱情的象征;

  《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依山傍水,辛勤劳动的情景……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性的无私和包容,被老子一语道破: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何等的豪迈和昂扬;

  久旱逢甘霖、春雨贵如油,表达的是人们对水的渴望;

  相濡以沫、鱼水深情,说的是感情至深;

  覆水难收、落花流水,则表现出几多无奈。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此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饮水思源”“水到渠成”

  “仁者乐yào山,智者乐yào水”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里面哲理、寓意更是深刻,体现了为人处事原则和道理。

  关于水的文学作品无计其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何等的意境啊!

  更重要的是:水还具有一种品质,极具象征意义的一种品质。

  孔子曰: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等五种完美的品德。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就是有德;

  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就是有义;

  浩大无尽,就是有道;

  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就是有勇;

  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就是守法度;

  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不会隐瞒正确的观点,违心地趋附别人),就是正直;

  无孔不入,好像明察;

  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就是立志;

  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就是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观察、体会、感悟、效仿)。

  水荡涤万物,纯净通透;

  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水兼容并蓄,细大不捐。

  这一切都在启迪着我们做人的道理。

  三、学校与水文化

  挖掘水的优良品质,用水的品质来建设我们教育的品质。

  上善若水,积极向善优良品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滴水穿石,弃而不舍的精神;

  这也是建构我们教育具有智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品质。

  1.上善若水——“善”。

  无私/包容。

  对于“水文化”的精髓,我们首先突出其“善”。

  这里的“善”,我们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一是“人之初,性本善”之“善”,亦即“善良”之“善”。我们以为无论是“学之初”,还是“教之初”,都是“性本善”的,而且也必须都是“性本善”的。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二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善”,亦即态度、方法之“善”。可以说态度“善”了,方法也“善”了,还有什么“其事”不可“欲”的。

  三是恩泽四方,滋养众生。

  2.海纳百川——“容”。

  一是要有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是要有志向:思想永远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3.流水不腐——“勤”。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道出了“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的千年古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的劝学真的劝到人们的心里了。

  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也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刻苦勤奋,启迪勉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上进,不要因循堕落,荒废时光。

  4.滴水穿石——“恒”。

  滴水穿石,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决不放弃努力。

  5、川流不息——“志”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无论路途如何遥远与艰险,奔流到海不复回,体现一种志向。

  6、顺势而上,依势而为——实

  飞流瀑布依托于山川之奇险,潺潺小溪环绕于花丛树荫之妙趣。这就是体现一种务实精神。务实需要果敢的气魄,务实需要真知远见。

  “水往低处走”的善利万物不争,犹如教师们的默默奉献。

  ;“7、排山倒海、浩浩汤汤、涤荡万物——“勇”

  做事勇往直前,也体现年轻人的朝气与豪气。

  “滔滔江水向东流”的执着,更如师生们认准目标、无悔向前的精神。

  8、智者乐yao水——“智”

  指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9、柔情似水——柔

  水汽相生,以柔克刚。

  10、抽刀断水水更流——韧

  11、巍巍冰山,坚不可摧——坚

  12、无微不至,随物赋形——和

  培养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怀;

  “亲水、乐水”的情操;

  “学水、做水”的品行。

  以水为师,感悟人生哲理;

  以水为师,彰显人格魅力;

  以水为师,辩证观察世界;

  以水为师,升华处事哲学。

  在以上基础上,提炼出我校的“水文化”——“水育文化”或(若水文化、善水文化)。

  四、“水育文化”办学理念的实施

  挖掘水文化中的精髓、精神,提炼办学理念。然后学校的一切工作在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学校工作有主题,主线,有纲,纲举目张。)

  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比起其他学校的学生,对“水”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和感悟;赋有“水”的良好的品行,而且能影响他的将来的发展。

  (一)理念系统:

  办学理念:上善若水

  水品育人

  旨在以“水”的品格作为全校师生思想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目标。

  用“水育(若水、善水)”文化建“上善”校园。

  “一训三风”建设

  校训:上善若水。

  善良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为人保持沉静而颇内涵,待人真诚、友爱、无私、包容。说话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把握时机。教育就如载歌载舞的水,流淌着崇高无私的美好品质,流淌着真诚善良的道德情操。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校风:海纳百川

  蕴涵了宽广、博大、开放、包容、自由、宽松、宽容、宽厚等意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豁达大度、胸怀宽阔,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培养宽容的心态。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一种宽大的心胸,接纳和学习的心胸,敢于听取批评和无私给予的心胸,吸纳更好的想法和意见,关怀生命,做一个胸怀宽阔的人。”

  教风: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悄悄地改变,不留痕迹地改变,是智慧的,更是艺术的。

  学海无涯,教无定法,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教育的使命,追求着教育民主与教育文明。

  学风:水滴穿石

  水滴石穿”,它包含对学子们信念与意志的期盼,希望孩子们有坚强的毅力,有坚忍不拔的品质。

  一滴水对于石头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无数颗水滴持久地付出就会凝聚石穿的蜕变。无论多少岁月,不计其数的水滴目标专一,坚持不懈,百折不回,东流入海。这是一种勇敢,一种精神。

  管理理念:刚柔相济。柔中带刚,刚中带柔。

  校徽:浪花、水滴为主背景进行设计;

  (二)环境建设

  1、体现“水文化”景点

  (1)“水”

  字的演变,建设雕塑墙或铺设走道石刻,展示了“水”字从甲骨文到楷体的形变,行走其间,亦能体会“水之道”的沉淀与丰富。

  (2)校门附近以篆书镌刻儒、道两家对于“水”的经典阐发;

  “上善若水”的中国印。

  (3)水的雕塑;浪花或水滴

  为了引导与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学校可以创建水寨学子的形象标识,比如小水滴。我设想有这样几个形象:晶莹水滴、活力水滴、快乐水滴。

  晶莹水滴是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引导学生做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达到纯净如水的境界。

  活力水滴是对学生健体与学习的期盼,希望学生思想有活力,充满了创造精神,身体有活力,拥有健康的体魄。

  快乐水滴是社会适应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和外界建立良好的联系。

  (4)水趣园:人造景观河,种上荷花,养上小鱼,鱼游其中。(西南角)

  (济南九中景观河)

  附近写上“水是生命的源泉”;

  叶片上的水珠激起水面涟漪记忆深刻,

  目睹小鱼自由遨游具体生动。

  (5)成语与水的壁画:“精卫填海”“哪吒脑海”“大禹治水”等民间传说的壁画,英雄的情节就在久远的故事中弥漫。

  2、楼道墙壁文化

  整个学校要融入一部水文化的史诗中。一座楼可以:

  (1)生态与水:

  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城市环境、惬意的人居环境,无不与水息息相关,无水不成景。

  (2)文学与水:

  在中国文学史上,水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不然,一部中国文学史就会失血失魂。

  少了水,中国的首部诗集《诗经》,一大半都要不复存在。至于一部唐诗,水的景观,水的佳句更比比皆是。

  想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夜喜雨》、孟浩然的《临洞庭》、崔颢的《黄鹤楼》、王之焕的《凉州词》、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牧的《泊秦淮》、张继的《枫桥夜泊》……

  (3)哲学与水:

  水还以其特有的形态和姿态,以它自身深刻的蕴含,寄托着许许多多的寓意,给了人们生生不息的联想和无穷无尽的启迪。

  “山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兵家需要领悟的行军之道;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对人生行为的一种告诫;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对高高在上的用权之人的殷殷忠告。

  认识了“鱼得水游,鸟乘风飞”这个道理,就可认知一些根本的东西,超脱外物束缚,享受快乐的天趣。

  从“水滴石穿,木锯绳断”的事理中得到启发,能助人恒心持久,坚持不懈;

  感悟到“大海终须纳细流,江湖从来迎清泉”的道理,就会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我们的学校如果浸润在这种水文化的环境中,学生是幸福,教师是享受,这才是学园、家园、乐园。

  另一座楼:可以“水之源”“水之韵”“水之力”为主体展开:

  水之源”从“文化之源”

  “生命之源”

  “思想之源”三个方面加以阐释和丰富,身在其中,溯游中华文明的精神河流,寻觅属于民族的精神之美”。

  “水之韵”。透过“五湖四海”“四大洋”和“水的变奏”等方面,展示着水的魅力。

  “水之力”

  分别从我国与世界的“著名水利工程”和“著名桥梁”

  展示了从古到今人类对水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折射出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

  3、努力构建校本课程,让文化生根

  我们要用海一般深沉博大教育之爱,用水般灵动的教育智慧去滋养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培养若水的学子,上善的人。

  校本课程《水》,引领孩子全方位地认识水,了解水,解读水,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触摸中国文化的根。

  课堂也是我们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

  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策划了以“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水的诗歌;水的散文;水的成语、格言;

  美术课堂上,以水为题材的创作;

  体育课堂上,孩子学习水样太极;

  音乐课堂,《水的作品》:《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古曲中感悟古人的情思。

  《二泉印月》体验人生的沧桑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感受人性的美好

  学校可以从“文学的水”“艺术的水”和“科学的水”等方面,引领孩子全方位地认识水,了解水,解读水,

  语文中的“水”,物理中的“水”,化学中的“水”,生物中的“水”,地理中的“水”,外语中的“水”,“数学中的水”(流水速度、静水速度)

  每位学生在“读水”“论水”“思水”中,进而体悟水文化,以水为师,感受水的录性,博大精深。

  在这一过程中触摸中国文化的根,并且融进我们的“水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使得校长的办学思想逐渐为教师认识、认同,并渐渐积淀成为一种学校文化,进而转变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学校还拟定创设校本节日——戏水节,每年通过这些活动来达到对水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对水世界有更多的关注。

  4、主题活动

  (1)“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等为载体,开展以“水”主题的体育活动;

  (2)以水为主题的诗歌、绘画、对联等主题活动。

  (3)以水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5、课题研究

  “若水文化”构建“上善校园”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从理论的阐释,到实践的具体运用,形成的方法策略。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把课题研究的目标贯穿于常规教育教学中,立足于本职工作。

  通过研究:零碎的东西系统化,杂乱的东西规律化,经验的东西理性化,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系统,形成自己的方法策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才能做到“做大、做强、做深、做远”。

  ——做大。

  在校园内不留空白,让“水文化”浸润水寨中学的每一个人、每一朵花、每一颗草、每一株树、每一面墙。

  联手小学,校外拓展,连成线,结成片,形成面,共同开发,共同传承,共同受益。

  ——做强。

  让“水文化”真正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动力。同时,让社会关注,获得社会的支持,甚而至于影响社会,以形成地域文化的一条主流。

  ——做深。

  我们要继续挖掘“水文化”更深刻的意蕴,让透彻学校师生心灵的清泉从他们的心里流出。

  ——做远。

  “水文化”要滋养水寨中学的莘莘学子,要经得住时间的洗刷,历史的考验,让水文化长远地传承下去。

  我们学校这个集体实现“善的张显,水的洗礼”。

  管理若水:

  制度建设,形成若水;

  组织实施,清澈若水;

  教师发展,宽阔若水;像水一样融汇教师思想,像水一样聚变教师智慧。

  教育若水:

  品性养成,无声若水;

  智力开发,细腻若水;

  艺体发展,活泼若水;

  像水一样潜移默化学生的品性,像水一样无声滋润学生的行为。

  成长若水:

  性格养育,自然若水;

  多元成才,自由若水;

  学习活动,自主若水;

  像水一样海纳百川,像水一样至善至行……

  效果:

  学生知善,读善,践善,言行文雅,清澈如水;

  老师扬善,行善,崇善,举止儒雅,纯洁如水;

  管理究善,导善,尚善,格调高雅,明净如水。

  凝聚精神:

  教师精神:

  润物无声的关爱精神-——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像水一样公平公正,细致入微;

  涤浊自清的治学精神——严谨自律、爱岗敬业,像水一样清洁污浊,永葆本色;

  利物不争的奉献精神——为人师表、尊重家长,像水一样清静有为,惠及万物;

  聚滴成海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不断进取,像水一样宽容豁达,勇往直前。

  学生精神:

  志向高远——“一滴水见太阳”,以小见大,树立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人生态度;

  意志坚强——“水滴石穿”,坚韧不屈,塑造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人生品格;

  态度友善——“融入大海不干涸”,宽容仁厚,培养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人生道德;

  身心健康——“流水不腐”,富有活力,形成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人生状态。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系统的设计,更需要踏踏实实的践行、内化、积淀,要努力挖掘文化建设中的内涵,不断的实践探索,并运用到教学中,教育中,管理中,学校就会因其校园文化而显得厚重,校园文化也会因在教育中实践显现光芒。

  从事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您从哪一点入手,只需取中华文化之一滴水,学校、教育就会闪烁她更加灿烂的光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合符”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后呼应。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者是林则徐,全文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字面意思是说,大海之所以能接纳无数的河流,是因为它的容量大。这句话告诫人要有肚量,有包容万物的胸怀、气度。

  水到渠成: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意思是: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

  君子之交淡如水: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那些真正的朋友,平时虽然没有密切的交流,但是你总是觉得他们离你不远,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帮助往往出自他们,而你富贵的时候,他们一般不会搀和。即:随缘,惜缘,不攀缘。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语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原意:在水上,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对于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众多水滴汇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比喻在平时,一样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语出《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聪明仁德的人喜爱山水。

  不应该解释为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爱山。

  “乐”字应该读作“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语出《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

  语出葛洪《抱朴子·广譬》。意思是:金属因它的坚硬而折断,水却因它的柔性而得以保全。

  比喻过于刚硬反而会伤害自身,显示柔弱有时反而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法。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出《荀子?劝学》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这话的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以报:书面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记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

  水有五德:孔子云: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德:常流不息,普及一切生物。

  义: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

  道:浩大无尽。

  勇:流泻百丈山间而不惧。

  法:随遇而安无高低不平。

  滴水穿石

  :语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语出《邓析子·无后篇》:“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

  学习就如逆水行船,如果不用力向前划,就一定会后退。

  水寨中学“水文化教育”理念系统

  办学理念:上善若水,水品育人。旨在以“水”的品格作为全校师生思想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目标。

  用“水育”文化建“上善”校园。

  校训:上善若水。善良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为人保持沉静而颇内涵,待人真诚、友爱、无私、包容。说话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把握时机。教育就如载歌载舞的水,流淌着崇高无私的美好品质,

  流淌着真诚善良的道德情操。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校风:海纳百川。蕴涵了宽广、博大、开放、包容、自由、宽松、宽容、宽厚等意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豁达大度、胸怀宽阔,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培养宽容的心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一种宽大的心胸,接纳和学习的心胸,敢于听取批评和无私给予的心胸,吸纳更好的想法和意见,关怀生命,做一个胸怀宽阔的人。”

  教风: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悄悄地改变,不留痕迹地改变,是智慧的,更是艺术的。学海无涯,教无定法,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教育的使命,追求着教育民主与教育文明。

  学风:滴水穿石。突出一个“恒”字。

  “恒”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滴水穿石”有目标:穿透石头;有过程:用滴水不间断的击打石头;有结果:最终把坚硬的石头击穿。只要我们做到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抱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念,我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