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图书馆改造装修工程质量要素分析及管理

1237

图书馆改造装修工程质量要素分析及管理

  图书馆改造装修工程质量要素分析及管理

  施工过程控制是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最为关键的一步,监督指导和检查施工质量、安全、不合格品,控制材料试验、检测,施工过程产品试验、检测、计量,以每道工序环节的质量来保证整个过程的优质。 为保证所接收的每批工程物资的质量,保证及早发现施工和安装过程中的不合格过程,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检测手段、一定的设施和试验方法,对其加以检验和试验。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检测手段,验证工程质量已达到《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确保向业主交付满足合同要求的产品。对施工生产的各阶段中,需经检验和试验的设备、成品、半成品或过程,必须按规定方法标识,以确保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使用。 工作质量不合格品的控制 对检测结果达不到要求的物资或施工过程中允许偏差超过规范要求的工序,在经过退货及整改后,重新检验和试验,取得各方认可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加强对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和检测的控制和管理。

  竣工交付

  完成最终检验和试验后,通过单位工程四方验收再向北京市质量监督部门申报核定,核验后办理竣工交付手续并实施工程产品保修。

  一.物资采购质量控制

  材料计划、定货合同及机械设备采购计划由公司物资部和项目物资部负责,项目材料计划员编制单位工程材料计划、结合施工进度编制月、季度材料需用计划,由项目物资部负责人审核,报项目经理批准后,由采购员会同材料供应机构负责人根据审批后的材料采购计划与选定合格的分供方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进行登记。

  1、采购物资时,须在确定合格的分供方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对材料、设备有疑问的可禁止进货;

  1.1 水泥:必须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入库必须分类堆放,挂牌标识。

  1.2 砂石: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合格报告,入场必须分规格插牌标识。

  1.3 砖: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合格报告,入场必须分规格、品牌、标号等标识。

  1.4 防水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和认证书、工艺标准、复试合格报告,按包装标识分类存放。

  1.5 其它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其包装必须有出厂标识。

  2、公司物资部委托分供方供货,事先必须对分供方进行认可和评价,建立合格的分供方档案,材料的供应应在合格的分供方选择。

  3、实行动态管理,公司物资部、公司项目工程部和项目经理部等主管部门定期对分供方的业绩进行评审、考核,并作记录,不合格的分供方从档案中予以除名。

  4、加强计量检测。采购物资(包括分供方采购的物资),根据国家、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规范或合同规定要求及按经批准的质量计划要求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标记。

  二.劳务素质控制措施

  本工程运用我公司内部对施工队伍完整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对施工队伍进行质量、工期、信誉和服务等方面的考核,从根本上保证项目所需劳动力的素质,从而为工程质量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人施工作业前,由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包括:

  1、材料(包括构配件)质量控制的要点

  2、质量控制的内容

  3、规范材料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三.施工机械设备选用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从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角度出发,应着重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控制:

  1、机械设备的选型

  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上方便等原则,贯彻执行机械化、半机械化与改良工具相结合的方针,突出机械与施工相结合的特色,使其具有工程的适应性;具有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具有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

  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工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

  3、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应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馅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减少设备的故障。机械设备在使用中随时要以“五好”标准予以检查控制。即:

  3.1 完成任务好。要做到高效、优质、低耗、服务好。

  3.2 技术状况好。要做到机械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工作性能达到规定要求,机容整洁和随机工具部件及附属装置等完整齐全。

  3.3 使用好。要认真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各项制度,做到合理使用、正确操作和原始记录齐全准确。

  3.4 保养好。要认真执行保养规程,做到精心保养随时搞好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3.5 安全好。要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安伞制度,做到安全生产无机械故障。 四.过程管理 过程中含有:施工方法选择;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指导等); 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装饰工程产品量的重要阶段.应按照 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通过把好材料设备质量验收关,做好施工中的巡回检查,对主要分部 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进行质量监控,严格隐蔽丁程验收和工程预检,加强设计变更管理;落实产品保护,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施工技术资料等工作措施,以保持施工过程的工程总体质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1、严格进行材料、构配件检验和试验与施工试验 为了避免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半成品使用工程上对进入现场的物料,包括甲方供应的物料,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半成品,如钢材连接接件、水泥、砂浆、玻璃、砖材等,必须按规范、标准和设计的要求,根据对质量的影响程度和使用部位的重要程度,在使用前采用抽样检查或全数检查等形式,通过检验和试验手段,判断其质量的可靠性。检验和试验的方法有书面检查、外现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四种。书面检验,是对提供的质量保证资料、试验报告等进行审核,予以认可.外观检验,是对品种、规格、标志、外形尺寸等进行直观检查,看其有无质量问题,严禁将未检验和试验或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半成品等投入使用和安装。

  2、施工工序质量监控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的,工序质量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的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为了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和事中控制,达到预防为主的,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监控。工序质量监控的对象是对工序质量的因素,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监控,其核心是管因素工程,而不单纯是管结果。工序质量监控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2.1 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即对影响工序质量的重点或关键部位、薄环节,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之处于良的控制状态。可作为质量控制点的对象涉及面较广,它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也可能是对质量影响人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

  2.2 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3 控制工序活动条什的质量。主要将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切实有效地控制,以保证每道工序的正常、稳定。

  2.4 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通过质量检查,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

  3、组织质量检验 具体形式有质量自植、互检和专业检查(俗称质量“三检”)、工序交接检查、工程隐蔽验收检查、工程预检、基础和主体工程检查验。

  3.1 质量自检和互检。自检是指由工作的完成者依据规定的要求对该工作进行的检查。互检是指工作的完成者之间对相应的施工工程或完成的工作任务的质量所进行的一种制约性检查。互检的形式比较多;同一班组内操作者的互相检查,班组的质量员对班组内的某几个人员或全体的操作效果的复查,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检查。互检往往是对自检的一种复核和确认。操作者心依据质量检验计划,按时、按确定项目和内容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

  3.2 专业质量监督。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专业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专职质量监督检查队伍和机构,以弥补白检,到检的不足。企业质量监督检查人员应按规定的检验程序,对工序施工质量及施班组自检记录进行核查、验证,并对符合要求的予以确队;当工序质量出现异常时,除做出暂停施工的决定外,还应向业主报告专业质量检查人员应做好专业检查记录,清晰表明工序是否正常及其处理情况。

  3.3 工序交接检查。工序交接检查是上道工序施工完毕即将转入下道工序施工之前,以承接方为主,对交出方完成的施工内容的质量所进行的一种全面检查,是由专门人员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及质量检查人员参加的一种不同于互检和专检的特殊检查形式。按承交双方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施工班组之间、专业施工队之间、专业工程处(分公司)之间和承包工程的企业之间四种交接检查类型。交出方和承接方通过资料审查及实体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达到设计、技术标准要求后,办理工序交接手续,填写工序交接记录,并由参与各方签字确认.

  3.4 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是指将被其他工序所隐蔽的工程,在隐蔽前进行的检查和验收是-项防止质量隐患,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措施工程的隐蔽验收项目,一般应由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主持,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验收,并签署意见。隐蔽工程验收后,办理验收手续,列入工程档案。对于验收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经复核合格后写明处理情况。未经隐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5 工程预检。工程预检,也称技术复核,是指对该分项工程,在未施工前所进行的预先检查,是一项防止可能发生差错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重要措施。预检项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请质量检验员、工长及有关班组长参加。重要的预检项目请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代表参加,并签署意见。预检后要办理预检手续,列入工程档案。对于预检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经复检合格井写明处理情况。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设计变更管理 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如设计与离工的可行性发生矛盾;建设单位因工程使用目的、功能或质量要求发生变化,而导致设计变更.设计变更须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包括监理单位)各方同意,共同签署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由设计单位负责修改,并向施工单位签发设计变更通知书。对建议规模,投资方案有较大影响的变更,须经原批准初步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修改。设计变更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变更情总,变更内容要条理清楚、明确具体,除文字说明外,必要时附施工图纸,以利施工。 设计变更要注明日期,及时送交施工各方有关部门和人员。接到设计变更通知书,应立即技要求改动,避免施工管理漏项。对重要的或影响全局的,必须加强复核,避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所有设计变更资料,均需有文字记录,并按要求归档。

  5、加强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分部工程已经完成,其他部位或工程尚在施工,对己完成的成品,如下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质量,有些损伤难以恢复而成为永久性缺陷。产品保护工作主要抓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技正确的施工流程组织施工,不颠倒工序,可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影响质量和进度。通过采取提前防护、包裹、覆盖和局部封闭等产品防护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损伤、污染、堵塞.此外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

  6、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 积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中的技术。质量和管理活动的记录,是实行质量追溯的主要依据,是评定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三大条件之-,也是工程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完善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反映了施工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是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际体现。施工企业必须按各专业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和各地的实施细则,全面、科学、准确、及时地记录施工、试(检)验资料,按规定积累、计算、整理、归档,手续必须完备,并不得有伪造、涂改、后补等现象。 五.经济保证控制措施 保证资金投入,是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施工资源正常供应的前提。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搞好工程质量,引进激励机制,建立奖罚制度、样板制度,对施工质量优秀的班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以激励他们的工作,遵循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的原则。对施工质量低劣的班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严重的予以除名。 六.合同保证措施 全面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加大合同执行力度,严格监督施工队伍、专业分包的施工过程,严把质量关,同时虚心接受监理部门的监督。

采编:www.pmceo.cOm

篇2:建筑项目经理部质量分析及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建筑项目经理部质量分析及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质量问题的分析是避免质量问题不重复出现,使质量持续提高的目的。正确处理质量问题,使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最小。

  1.生产、技术、材料等部门提出质量问题。

  2.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技术、材料等相关人员参加质量问题分析。

  3.质量问题分析从材料、工艺及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的技能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4.由技术部门制定质量问题的处理与预防措施,制定的措施要切实可行。

  5.由生产部门负责落实处理与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检查执行情况。

篇3:质量责任制度分析化验管理制度

  质量责任制度分析化验管理制度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质量监督检验法规,充分发挥质量检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作用,保证出公司产品都能达到质量标准和要求。

  二、负责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检验,成品检验工作,并对检验的产品质量负完全责任。

  三、检验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严格工作程序,遵守岗位职责。熟练掌握所承检项目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做到操作正确,操作规范,记录整齐,计算准确。

  四、为质监科实施质量否决权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

  五、负责标准溶器的准确性。

  六、及时、准确、真实填写台帐和原始记录及化验分析报告单,字迹端正,清楚,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篇4:混凝土试验室质量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混凝土试验室质量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1.凡是被检样品未经检测受损坏,检测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检测程序,仪器设备损坏,检测数据不准,漏检项目,技术资料被盗丢失、泄密以及预料不到的事故和人身伤亡等都为事故。

  2.事故发生后,发现人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检测并报告站长,说明事故情况,查清原因,备案处理。

  3.事故责任者应实事求是地填写事故分析报告,说明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旁证、事故的性质和原因。由主任签署初步意见报办公室。

  4.办公室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由站长责成有关人员临时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进行分析,做出结论,并提出处理意见。给予批评教育,扣发奖金等由站长批准。

篇5:物流业质量手册:测量、分析和改进

  物流业质量手册:测量、分析和改进

  8.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公司策划并实施检查、监控体系,以保证:

  (1)服务过程符合策划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符合ISO9001标准要求。

  (3)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

  ●公司应规定以下活动的内容、频次、方式和必需的记录,包括必须利用恰当的统计技术:

  (1)各级(公司、各部门)质量目标测量。

  (2)顾客满意度调查。

  (3)物流服务质量检查。

  8.2监视和测量

  ●顾客满意

  (1)公司制定并实施《物流服务检查程序》和《顾客要求及合同评审程序》,对检查的时间、方法、组织、实施、反馈等作出相关规范。

  (2)公司应识别分析、利用、收集这些信息的方法,如水平比较、竞争分析等。

  ●内部审核

  (1)公司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①符合公司所确定的计划安排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ISO9001:2000标准要求;

  ②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持。

  (2)公司制定并实施《内部审核控制程序》,针对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公司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目的、范围、频次和方法。

  (3)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

  (4)《内部审核程序》应规定审核的策划和实施及审核结果的记录和报告的职责和要求。

  (5)各责任部门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

  (6)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物流服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公司制定并实施《物流服务检查程序》对过程检查的时间、方法、组织、实施、反馈等作出相关规范。

  (1)公司通过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化管理要求,在各个文件内容中都应表述对质量管理体系具体过程是如何进行监视的,并作好检查记录。

  (2)当发现过程不合格时,应根据需要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服务项目的符合性。

  ●物流服务的监视和测量

  公司制定并实施《物流服务检查程序》对过程检查的时间、方法、组织、实施、反馈等作出相关规范。

  (1)采购的检验和试验。

  (2)公司物流服务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检验和试验。

  (3)妥善保存所有监视和测量记录。

  8.3不合格控制

  公司制定并实施《不合格控制程序》,对物流服务不合格控制作出规范,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不合格包括:

  (1)不合格采购物品和劳务。

  (2)顾客投诉。

  (3)物流过程中各类检查、审核、评审不合格。

  8.4数据分析

  公司建立并实施《数据分析程序》,规定收集与质量管理评价和识别、改进机会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包括:

  (1)市场调研的有关数据。

  (2)内部审核的有关数据。

  (3)各类检查验收的数据。

  (4)顾客信息收集及分析数据。

  (5)顾客满意程度的现状和趋势。

  (6)分包方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

  8.5改进

  ●持续改进

  (1)为促进持续改进活动,公司将:

  ①通过质量方针的建立与实施,营造一个激励改进的氛围与环境;

  ②确立质量目标以明确改进的方向;

  ③通过数据分析、内部审核和检查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并做出适当的改进活动安排;

  ④在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的改进目标。

  (2)持续改进策划的结果,包括经识别的需实施改进的方面、相应的安排、实施的证据。

  ●纠正措施

  (1)公司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纠正措施实施作出程序上的要求。

  (2)纠正措施的实施应采取以下步骤:

  ①评审不合格,特别应注意顾客投诉;

  ②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③研究为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

  ④确定并实施这些措施;

  ⑤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

  ⑥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对于确有成效的改进做出永久更改;对于效果不明显的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分析与改进。

  (3)必须权衡风险、收益与成本,以确定适宜的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

  (1)公司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预防措施实施作出程序上的要求。

  (2)预防措施的实施应采取以下步骤:

  ①识别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其原因;

  ②研究确定预防措施,并落实实施;

  ③跟踪并记录效果;

  ④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做出永久更改或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决定。

  (3)在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基础上,确定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