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戴明的管理方法之十一要点

3149

戴明的管理方法之十一要点

  戴明的管理方法之十一要点

  第十一点消除数字配额

  戴明博士主张:设定“配额”、“日工作量”,或“等级”等其它标准,比任何状况更容易伤害品质。他说:“我还没有看过任何有类似系统的工作标准,能让工作做得更好。”事实上,既然工作标准的使用如此普及,这种现象说明了这样做只会带来低效率及高成本--它们通常为瑕疵及小损伤预留了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等于保证管理阶层一定会一如所料理的看到这些毛病发生。

  假设我们把“配额”设定为一群工人的平均产值--一半人在标准以上,一半人在标准以下。戴明博士认为,由于同侪的压力,前半段人会刻意压低自己的水准为平均值,后半段人却怎么也达不到标准。他说:“这样一来只会导致损失、混乱、不满,与离职。”戴明指出,有些时候,公司当局刻意把工作标准订高,藉以淘汰无法达到的人。(假如标准真的专为工作能力强的人而订定,它会更严重的打击士气。)

  他认为更糟的是:一旦员工完成当日配额,就会停止工作,开始闻荡,直到下班为止。

  他举某航空公司订位员为例。根据规定,这名订位员必须每小时接听二十五通电话,并且保持礼貌,不可催促来电者。有时候,由于电脑显示资讯的速度不够快,甚至毫无反应,以致她必须翻阅目录与掼。可是,在二十五通电话的规定下,她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查阅。她的职责是什幺?每小时接二十五通电话?还是让顾客满意?她无法两者兼顾。

  按件计酬的工作更严重。人们根据产出的数目给薪,不考虑是否有瑕疵。这么做完全忽略了“欲速则不达”这句古谚。戴明把奖励制度也这类情形--因为它只奖励人们努力增产,而非注重品质。跟着不良品退件、重制、降级而来的成本,更少被考虑。

  订出标准再谈品质

  在某些情况下,员工会因生产瑕疵品被扣钱。根本不制出瑕疵品岂不更好?此外,经理人又能如何咬定错一定在员工?

  理想的工作标准应该界定出:什么样的产品品质可被接受,什幺样的品质不合格。

  派给经理人的数字目标也是如此。公司常常会突如其来、未经计划的就宣布某些数字目标。例如,明年的售后保证费用要降低一○%,或让生产力提高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目标。戴明博士喜欢在此引用纳西华公司尼尔逊(LloydS.Nelson)的一段话:“假如他们明年可以不做计划即达成目标,去年他们为什么不这样?”

  他讲了一个“七个人为公司找到节省五百美元方法”的小故事;金额虽小,他们却以此为荣,公司也非常明智的肯定了他们的成就。五百美元本身当然并不那么重要;但数字是无法这幺衡量的。公司接受了这个构想,他们的忠诚度与荣誉感都更增强了--这么做创造的价值将远高于数字。一套能塑造气氛,让员工自觉被接纳与被肯定的制度,将远胜于以产量来衡量员工。戴明博士补充说:“品质会从那个阶段开始产生滚雪球效应,愈来愈好。”戴明博士建议,与其规定某职务的产额,不如仔细研究工作本身,并定义工作的上下限。至于想提升工作速度,就去求教专门处理复杂或非例行性工作的专家吧。

  戴明博士说:“什么地方不顺利就查阅纪录找出症结,看看哪里占掉太多的时间--观察看看有三年经验的人和有两面三刀年经验的人表现有何差异,也许会让你有所发现。再看看这些结果所做成的绩效分布图。当然有些人的表现会不及平均水准,因为无论如何,总有一半人在平均以下。重点在于,我们该如何改善系统,找出是谁遇到了麻烦。”

  “这还不够清楚吗?配额数字就是用来衡量员工一天生产多少,经理人一天生产多少的工具。他达不到,就是失职,不管工作做得怎样。这种作法导致公司没有改善的可能。假如配额规定的数字只有五千,你认为厂长会向上报告七千吗?或者报告生产五千五?不会的。他只会把超额数字隐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也许明天就用得着这不时之需。”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戴明的管理方法之十要点

  戴明的管理方法之十要点

  第十点避免对员工喊口号、说教,或设定工作目标

  戴明博士再三重申,贴标语、喊口号不能帮任何人做好工作,只是让人从生挫折与不满。

  例如在某家用厂张贴切的一个安全标语写着:“不可在油滑的地面滑行”。这个标语和“小心落石”一样没有意义。写下这个标语的人,似乎认为当车子以六十英里的高速成行驶时,真能闪避滚滚而落的石头雨。戴明说,换是在日本,他们根本不容许地面油滑。

  美国人的口号很有想象力;如“零缺点”、“第一次就做对”等,皆是顺手拈来的好例子。戴明博士说:“听起来很伟大;但若进料规格不符、色泽偏差,或有其它瑕疵让机器不能好好的运转配合怎么办?他们应该能第一次就做对?”简单的说,管理者只会揭示目标,却未提供达成目标的方法。

  这些标语口号稳含的意思就是:员工只要够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结果员工非但未受激励,反而觉得不愉快。这些人被迫使用不合适或功能不佳的设备,在光线不佳期或通风不佳期的环境下工作,在憋扭的空间里,在不称职的监工手下工作等······口号和教条只会让员工觉得,管理阶层不但不了解他们,连发掘问题的诚意都不够。

  戴明博士把“数字目标”也归为口号的一种。他一再重申,空有目标却无达成方法毫无用处。然而,只设目标,而不提示如何完成,却是常见的现象。

  戴明博士进一步补充:“不能在一个稳定的系统里工作,任何个人或团体皆无绩效可言。系统不稳定,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如果所述,管理阶层的工作就是要设法让系统保持稳定。不稳定的系统就是管理不佳的朕兆。”

  戴明博士说:“你可以鞭策马匹,让它快跑一阵子。但‘目标’就像有些人挂在马鼻子前的干草一样--马很聪明,不久就会发现,无论它怎么快跑、慢跑、小跑、走步、或根本站着不动,都追不上干草,它们就会干跪不动。同理,我们也知道,除非公司变革既行的系统,否则什么事也不会发生。这是管理阶层的职责,不是员工的职责。”

篇3:戴明的管理方法之九要点

  戴明的管理方法之九要点

  第九点撤除部门藩篱

  戴明博士喜欢举一则鞋子的例子来说明此一要点。他说,一家鞋厂的技术人员设计了一款他们自认为绝对畅销的新鞋,并制作了八套样品提供销售部门展示。推销人员果然不负所望,接回了好几千又鞋子的订单。但这个故事是否说明了“成功”?一点也不!因为订单太多了,多到工厂无力承接--因为设计人员和销售人员从来就没有征询过制造部门的意见。

  工厂厂长断然拒绝合作,销售人员只好告诉经销商,他们无法交单。

  美国的每一家公司或机构,大概都可以举出一些例子,说明部门之间如果目标不同,无法共同解决问题、设定政策、规划方向,会造成什么后果?

  例如,采购部门通常都会根据白纸黑字写定的规格下单。而采买的人并不了解他们所买的原料做何用途。结果一旦发生问题或出现瑕疵,他们不一定能了解,却通常必须为此负责。

  多头马车四处跑

  设计人员常常设计出令工程人员头疼的产品,而工程人员则往往被生产线视为“不受欢迎人物”。

  许多人往往被迫招待自己未曾参与起草的政策。由于他们未必同意,自然不会全心投入,也不完全遵照指示,结果惹恼了顾客。

  许多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部门里表现优异。但若部门目标不合,却可能毁了公司。最好还是透过团队合作,共同为公司奋斗。

  在日本实行,并修改得很成功的“及时”(just-in-time)生产方式,如今在美国也大为风行。这套制度要求原料在需要时及时送达,因而不需囤积存货,积压资金。然而若非透过团队合作,“及时”制度就不可能实施。

  制造与销售部门会有一段时期很难接受“及时”制度:工厂厂长担心,零件来不及送达,销售及服务人员则希望手上随时有充足的货品,让顾客无需等待。理清这类纠葛,平复尤虑,唯有跨部门的合作才可能做到。

  系统稳定才行

  戴明博士针对这个系统提出两点看法。

  第一点,“这套作法只有在流程稳定时才可行,否则毫无意义。假如流程不稳,没有人知道:谁需要什么,何时需要。”

  戴明所谓的稳定,就是在“统计管制”的范围内。

  他观察到的第二点是:“许多美国制造商都太急于实施‘及时’强调顺势而行,是‘自然’发生的。这是一开始就做对所有事情的最终结果。”

  戴明博士说:“促成不同部门合作难道不是管理阶层的职责吗?‘促成团队合作’听来不错;可是在现行制度下无法达成。撇开‘制度’不谈,我们当然找得出‘团队合作’。但在现行制度下,到了决定性的一刻,如果非要某人下决定依个人的立场而行,或依公司的立场而行,他一定会以自己为优先的。我们能怪他吗?每个人都在这套制度下工作,创造这套制度的,正是管理阶层自己。”

篇4:戴明的管理方法之八要点

  戴明的管理方法之八要点

  第八点排除恐惧

  戴明博士说:“大多数在职人员,特别是位居管理阶级的人,都不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也不了解怎么做才对,怎么做才错。更糟的是,他们并不清楚如何找出答案来。他们多半不敢问问题,也不敢表明立场。”

  “恐惧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相当惊人。”

  许多人不敢问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引发争端,更怕因而受到责备。而一般人提出问题以后,也甚少获得解决,更使用权人们找不出理由去揭露。此外,我们多半欠缺一套解决问题的制度;在这种环境下提出新主意,实在非常冒险--许多人害怕因此影响了加薪或升迁,甚至丢掉饭碗。许多人害怕被分派边疆,或遭受其它形式的歧视与骚扰。他们也担心,如果自己的态度太坚决或问太多问题,都会使上司觉得倍受威齐,而采取某种方式的报复。他们害怕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公司的前途,一方面也怕自己工作不保。许多人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以致它们永远无法改正。在大多数受雇者心中,保持现状才是唯一安全的作法。

  免于恐惧的成就

  戴明博士说,要提升品质与生产力,便有必要让人们拥有安全感。他指出,在英文里,“安全”(secure)这个字,是由拉丁文se(无)和cure(恐惧、担心)构成的。也就是说,“安全感”的意思是“免于恐惧”--“不怕表达看法,也不怕是问题。”

  员工不应害怕提报设备受损、请求进一步指示,或指醒上司注意各种干扰品质的情况。

  戴明博士说,只要管理阶层有所改进,同工也能培养出对领导阶层的信心,恐惧感就会消失。

  戴明博士说:“人们怕什么?他们怕对公司有所贡献。他们觉得自己最好循规蹈矩,不要违反程序,安全照现状做。”

  “有些东西明进厂时已有瑕疵,不堪使用,员工为什么还不向制造部门抱怨呢?无论再怎么卖力,由于时间有限,就是无法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东西来时······他们为什么不开口呢?”

  “因为向工头抱怨以后,他一点帮不上忙。他全然无助,只会让你的名字登上黑名单榜首。下回裁员,你就会被优先考虑,因为惹人嫌的员工是第一个会被考虑剔除的人选。而问太多无法回答的问题,也会令他难堪。其它人当然不抱怨,就因为他们都不抱怨,所以可以保住工作。”

  “我们要为恐惧所付出的代价相当可怕。而且恐惧无所不在,它不仅剥夺员工的自尊,伤害他们,也剥夺他们贡献公司的机会。如果能让人们挣脱恐惧,结果将令人无法置信。”

篇5:戴明的管理方法之七要点

  戴明的管理方法之七要点

  第七点实施领导

  “领导”是管理阶层的工作.任何妨碍员工“以工作为荣”的因素,管理高层都有责任把它们找出来.员工很清楚这些障碍是什么:强调数字、不重品质;生产只求快速,不求正确;对员工的听若罔闻;花太多时间重作;工具不良;进料有问题等。

  大多数主管不但没有办法帮员工正确的做好工作,反而帮倒忙。大部分监工都是学院一毕业就直接上工的新人,对工作根本不了解,而且从来没有做过这些工作。

  很久以前的美国以及今日的日本,工头都由内行人担任。(戴明博士说,这种作法当然也有问题。)担任监工的一般都是表现优异的工人,他们期望别人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然而,这种作法在今日并不见得同样受欢迎;在工作内容频频翻新的现代,不断出现的新工作,对工人或监工都一样陌生。

  山不转路转

  这些监工虽然不熟悉工作本身,却长于计算。他们没有别的判断依据,因此有一套依数字或工作量管制的系统,工作起来会格外自在。但在评定员工时,这些人很容易就忘了--员要有人在平均水准之上,就会有人在平均水准之上。

  戴明博士很喜欢举一个例子说明这类推理谬误。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HistoricalSociety)曾要求会员替美国的三十七位历任总统打分数,回收满意的宣布:半数总统的表现都在平均水准之上。报章杂志对这项调查结果还大加赞扬。

  戴明博士问:“如果他们的表现都在平均以下呢?报上竟然说,想想总统选取举的方式这么随便,就知道我们都实在是太幸运了。”

  经理人的职责就是领导别人,帮助员工把工作做得更好。雇用员工的时候,管理阶层都要为他们未来的成败负责。戴明博士坚信,大多数没有做好工作的人,都不是装做无能,逃避现实;他们只是被摆错了位置。身为经理人,发现部属无法胜任时,便有义务为这名部属找个新职位。

  戴明博士说:“有些人从学院踏进公司担任监工开始,就边工作边认识公司。被这种人监督的工人真可怜!因为他们根本得不到协助。他们没资格得到帮助吗?告诉我,哪里可以找到这种知道如何关照个别部属需求的监工?除非某人知道如何监督、如何指导,否则他无法当监工,也不该当监工。”

  “把员工安置在他们不知道怎幺做的职位上,管理阶层难以卸责。大部分所谓混水摸鱼、看似怠惰、漠不关心的员工,都是由于他所担任的工作始终不适合他,要不然就是管理者奇差无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