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经理人

岗位评价方法

2023

岗位评价方法

  岗位评价方法

  一、序列法

  序列法亦称排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岗位评定方法,它是由评定人员凭着自己的判断,根据岗位的相对价值,按高低次序进行排列的。岗位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通过比较简单的工作岗位写实来进行相互比较。具体步骤如下:

  (1)由有关人员组成评定小组,并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2)了解情况,收集有关岗位方面的资料、数据。

  (3)评定人员事先确定评判标准,对本企业同类岗位的重要性逐一做出评判,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并按次要的、再次要的顺序往下排列。

  (4)将经过所有评定人员评定的每个岗位的结果加以汇总,得到序号和,然后将序号和除以评定人数,得到每一岗位的平均序数。最后,按平均序数的大小,由小到大评定出各岗位的相对价值的次序。

  采用这种方法对岗位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由于这种方法完全是凭借评定人员的经验和认识,主观地进行评价,缺乏严格的、详细的评判标准,使评价结果的伸缩性很大,特别是当某一岗位受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在高空、高温、高寒或在有害有毒的环境下工作)时,常会将岗位的相对价值估计过高。

  ★在岗位较多的企业,岗位分布是宝塔型,高级岗位较少,中级岗位较多,而下级岗位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很接近的岗位如车工、铣工、磨工之间要排列出次序,并不是不可以,但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由于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评定人员的判断能力,而评定人员的组成和各自的判断能力并不是一致的,这就必然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程度。

  ★由于方法较简掉、粗糙,它只适用于生产单一、岗位较少的中小企业。

  二、分类法

  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进,其主要特点是岗位级别及其结构是在岗位被排列之前就建立起来的,对所有岗位的评价只需参照级别的定义套到合适的级别里面。它的工作步骤如下:

  (1)由企业内专门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

  (2)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将企业的全部岗位分成几个大的系统,每个系统按其内部的结构特点再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3)将各个系统中的岗位分成若干层次,最少分为5~6档,最多的可分为15~20档。例如,生产管理系统的岗位分为工1~8档,设计技术应用系统的岗位可分为1~12档。

  (4)明确规定各档次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权限。

  (5)明确各系统各档次(等级)岗位的资格要求。例如技术设计应用系统第6级岗位要求:大学毕业5至8年,担任过6级以下的职位,经过考查工作成绩良好,掌握两门以上的外国语,能够独立指导或完成重要部件的设计,等等。

  (6)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例如技术设计应用系统的第12级相当于生产系统的第4级。

  分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类型)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度较差。

  三、评分法

  评分法亦称点数法,该法首先是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的总点数。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岗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岗位评价所选定的因素是与执行岗位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重要因素,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

  ★岗位的复杂难易程度。它包括执行本岗位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受教育的程度、必要的训练、必要的实际工作经验。

  ★岗位的责任。它包括对所使用的设备\器具、原材料、产品等的责任,对下属监督的责任,对主管上级应负的责任,对保管的文件资料、档案的责任,等等,即对涉及岗位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责任。

  ★劳动强度与环境条件。它包括执行岗位人为的体力消耗、劳动姿势、环境、温度、湿度、照明、空气污染、噪音等因素。

  ★岗位作业紧张、困难程度。如操作时精神上的紧张程度,视觉、听觉器官的集中注意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工作的单调性,等等。

  (2)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征,确定各类岗位评价的具体项目。

  车间内各生产岗位的评价项目一般包括:

  ★体力劳动的熟练程度;

  ★脑力劳动的熟练程度;

  ★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劳动强区、紧张程度;

  ★劳动环境、条件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

  ★工作危险时;

  ★对物、财。人,以及上级、下级的责任等。

  职能科室各管理岗位的评价项目一般包括:

  ★受教育的程度;

  ★工作经验、阅历;

  ★工作复杂程度;

  ★工作责任;

  ★组织、协调、创造能力;

  ★工作条件协所受的监督与所给子的监督,等等。

  确定评价因素时,无论何种性质的岗位,比较普遍采用的评价项目一般包括:

  ★劳动负荷量,指执行任务时的能量代谢率,其衡量标准可参照国家林准。

  ★工作危险性,指该项工作所伴随的危险性,以及其后果的伤害程度,引起职业病的可能性,其衡量标准为该项工作的技术安全统计指标和国家发布的职业病目录。

  ★劳动环境,指本岗位的自然和物质环境因素。其衡量标准为温度、湿度、照明、空气、噪声、振动、通风、色彩等环境监测指标。

  ★脑力劳动紧张、疲劳程度,指完成本岗位规定的工作时,人员脑力劳动及精神上的负荷量。其衡量指标为工作单调程度,工作速度和要求的精密度,工作要求的决策反应机敏程度,工作注意力集中程度与持续时间。

  ★工作复杂繁简程度。其衡量标准是岗位任务牵涉面的深度和广度。

  ★知识水平,指执行本岗位任务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即所受的教育程度。其衡量标准为参加各类正规学校学习的时间、获得的学位等。

  ★业务知识,指与本岗位有关的必要的专业知识。其衡量标准为有关的必要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熟练程度,指执行本岗位任务所需技能的熟练程度及掌握该技能的困难程度。其衡量标准为一般掌握该项技能,以及达到某种水平所需要的时间。

  ★工作责任,指执行本岗位任务在管理上以及对物、财所负的责任。其衡量标准为该岗位的职责范围、权限以及发生责任事故后的损失程度。

  ★监督责任,指执行本岗村任务时对下级的指导及监督考查的责任。其衡量标准为该岗位要求的组织能力、给予他人监督的责任大小。

  (3)确定了岗位评价的主要因素及具体项目之后,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程度,还应对各评价因素区分出不同级别,并赋予一定的点数(分值)。在各评定项目总点数确定之后,可采用等级差数规定出本项目各级别的评分标准。

  (4)将全部评价项目合并成一个总体,根据各个项目在总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分别给定权数。一般来说,重要项目给予较大的权数,次要的项目给予较小的权数。权数的大小应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来加以确定。

  评分法的优点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种定要素综合平均的结果,并且有较多的专业人员参与评定从而大大提高了评定的准确性。缺点是工作量大,较为费时费力,在选定评价项目以及给定权数时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评分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岗位类别、数目多的大中型企业采用。

  四、因素比较法

  因素比较法是从评分法衍生而来的,它也是按要素对岗位进行排序。它和评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要素的权数不是事先确定的。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工资额合理分解,使之与各影响因素相匹配,最后再根据工资数额的多寡决定岗位的高低。具体步骤如下:

  (1)从全部岗位中选出15~20个主要岗位,其所得到的劳动报酬(工资总额)应该是公平合理的(必须是大多数人公认的)。

  (2)选定各岗位共有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的基础。一般包括以下五项:

  ★智力条件。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所受的教育程度、专业知识、基础常识等。

  ★技能。包括工作技能和本岗位所需要的特殊的技能。

  ★责任。包括对人的安全,对财物、现金、资料、档案、技术情报保管和保守机密的责任,对别人的监督或别人对自己的监督。

  ★身体条件。包括体质、体力、运动能力,如持久性、变动性、运动速度等。

  ★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如工作地的温度、湿度、见风、光线、噪音等。

  (3)将每一个主要岗位的每个影响因素分别加以比较,按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排序方法与上面介绍的“排列法”完全一致。

  (4)评定小组应对每一岗位的工资总额,经过认真协凋,按上述五种影响因素分解,找出对应的工资份额。

  (5)找企业中尚未进行评定的其他岗位,与现有的已评定完毕的重要岗位对比,某岗位的某要素与哪一主要岗位的某要素相近,就按相近条件的岗位工资分配计算工资,累计后就是本岗位的工资。

  (6)当各个岗位的月工资总额确定以后,按其价值归级列等,编制出岗位系列等级表。

  采用此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本法的优点是富有一定的弹性。进行评定时,所选定的影响因素较少,各因素均无上限,这就避免了重复,扩大了适用范围。

  ★由于本法是先确定主要岗位的系列等级,然后以此为基础,分别对其他各类岗位再进行评定,使得本法简便易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本法的主要缺点是各影响因素的相对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的百分比完全是靠评定人的直接判断确定的,这就必然会影响评定的精确度。

  ★由于作为对比基础的主要岗位的工资额只是过去的或现行的标准,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消费品价格的波动,企业总要适当增加职工的工资,为了保证岗位评价的正确性。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安全评价方法的简介和选择

  安全评价方法的简介和选择

  一、评价方法概述

  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性、有害性及其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不同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的评价方法。按其特性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定量安全评价和综合安全评价。

  (1)定性安全评价

  定性安全评价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一步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SCL)”、“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可操作研究(HAZOP)”、“如果......怎么办(What......if)”、“人的失误(HE)分析”等分析评价方法。

  (2)定量安全评价

  定量安全评价是根据统计数据、检测数据、同类和类似系统的数据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①以可靠性、安全性、卫生性为基础,先查明系统中的隐患并求出其损失率、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然后再以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比较、量化。

  常用的方法有:“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机械工厂固有危险性评价方法”、“原因-结果(CC)分析法”等等。

  ②以物质系数为基础,采取综合评价的危险度分级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美国道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的“ICI/Mond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指数快速排序法”等。

  (3)综合性安全评价

  综合性安全评价系指两种以上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

  二、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评价单元的划分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为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评价单元一般根据生产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等因素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组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并根据现状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

  (1)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以安全检查表的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2)其他方面的安全评价,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国际、国内通告的安全评价方法。

  由此确定评价的方法和模式,而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1)本安全现状评价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各生产装置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性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对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度评价”,以确定系统危险度等级;

  (3)对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及安装、维修、高处等作业运用“格雷厄姆--金尼法”进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4)本评价根据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管理规定,制订安全检查表,对*********有限公司生产装置系统基础管理、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及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进行整改意见的复查工作。

  (5)事故预测则按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作出可能事故的危害预测。

  四、评价步骤

  (1)在对生产装置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即对系统中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生产装置系统的主要危险、有害性结论。

  (2)对生产装置系统各单元采用“危险度评价法”进行评价,确定其危险等级及程度。

  (3)对作业频率较高、潜在危险性较大的单元作业及安装、维修、高处等作业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进行评价。

  (4)对生产装置系统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及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进行整改意见的复查工作。

  (5)按“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生产装置系统危险等级比较高的单元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并作出可能的事故后果预测。

  (6)经过数据汇总和综合分析,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完成本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

篇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本节的目的是总结一些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在安全评价中,这些方法使用最为广泛。本节简述安全评价方法的要点,虽然介绍了12种安全评价方法,但并不是说任何一种方法都适用在每个安全评价的环境中,有几种方法更适用于对一般工艺危险性的研究,通常适用于工艺寿命的早期(安全预评价阶段)。想要对一个庞长且复杂的装置工艺其固有危险性有大致的了解,有些方法(安全检查,安全检查表分析、危险等级比较,预先危险分析及故障假设分析)更有效。在一个工艺验收之前利用这些方法进行评价(安全验收评价、现状评价),可极大地提高后续的安全整改工作的成本效益。

  本节概括的其它安全评价方法(例: 故障假设/安全检查表分析、可操作性研究、FMEA在工艺设计阶段和正常运行操作时最佳选择皆可用来对大范围的危险进行详尽分析。这些方法可用于危险辨识,然后再用更为复杂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本节列举的有些方法,可应用于某些特定的情况,特别是对某些特定的危险状况进行详尽的分析,例: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原因--后果分析、人机可靠性分析(要求的工程技术人员须进行专门培训,并能熟练的掌握使用)。分析人员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只有在分析一些特别重要的关键部位时才使用这些方法,因为这些方法比那些粗旷的方法所要花费的时间及工作量要多很多。

  1 安全检查方法

  安全检查方法可以说是第一个安全评价方法,它有时也称为工艺安全审查或“设计审查”及“损失预防审查”。它可以用于建设项目的任何阶段。对现有装置(在役装置)进行评价时,传统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巡视检查、正规日常检查或安全检查。(例如:如果工艺尚处于设计阶段,设计项目小组可以对一套图纸进行审查。)

  安全检查方法的目的是辨识可能导致事故、引起伤害、重要财产损失或对公共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装置条件或操作规程。一般安全检查人员主要包括与装置有关的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工程师、管理人员、安全员等等,视工厂的组织情况而定。

  安全检查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操作度,而不是干扰正常操作或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处罚。

  完成了安全检查后,评价人员对亟待改进的地方应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2 安全检查表方法

  为了查找工程、系统中各种设备设施、物料、工件、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

  3 危险指数方法

  危险指数方法是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是以作业现场危险度、事故几率和事故严重度为基础,对不同作业现场的危险性进行鉴别)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

  危险指数评价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设计、运行等),或在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前,或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当然它也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的依据。

  目前已有好几种正式危险等级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方法使用起来可繁可简,形式多样,既可定性、又可定量。例如,评价者可依据作业现场危险度、事故几率、事故严重度的定性评估,对现场进行简单分级。或者,较为复杂的,通过对工艺特性赋于一定的数值组成数值图表,可用此表计算数值化的分级因子,常用评价方法有如下几种:

  (1)危险度评价

  (2)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3)ICI公司研制的蒙德法

  (4)化工厂危险等级指数法

  (5)其他的危险等级评价法

  4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用标准安全计划要求方法。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在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工作,包括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评价工艺危险重要性和每种特殊情况进行一个临界分级需要一至二名成员,次临界分级用来优先评价小组提出的安全整改措施。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通常用于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经验觉察的工艺项目的初期阶段。通常用于初步设计或工艺装置的R&D(研究和开发),当分析一个庞大现有装置或当环境无法使用更为系统的方法时,对优先考虑危险,PHA技术可能非常有用。

  5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使用该方法的人员应对工艺熟悉,通过提问(故障假设) 来发现可能的潜在的事故隐患(实际上是假想系统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有潜在因素,在最坏的条件下,这些导致事故的可能性)。

  与其他方法不同的是,要求评价人员了解基本概念并用于具体的问题中,有关故障假设分析方法及应用的资料甚少,但是它在工程项目发展的的各个阶段都可经常采用。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一般要求评价人员用“What...if ”作为开头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任何与工艺安全有关的问题,即使它与之不太相关也可提出加以讨论。例如:

  ·提供的原料不对,如何处理?

  ·如果在开车时泵停止运转怎么办?

  ·如果操作工打开阀B而不是阀A怎么办?

  通常,将所有的问题都记录下来,然后将问题分门别类, 例如:按照电气安全、消防、人员安全等问题分类,分头进行讨论。对正在运行的现役装置,则与操作人员进行交谈,所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任何与装置有关的不正常的生产条件,而不仅仅是设备故障或工艺参数变化。

  6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检查表分析方法是由具有创造性的假设分析方法与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组合而成的,它弥补了单独使用时各自的不足。

  例如: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以经验为主的方法,用它进行安全评价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检查表编制人员的经验水平。如果检查表不完整,评价人员就很难对危险性状况作有效的分析。而故障假设分析方法鼓励思考潜在的事故和后果 ,它弥补了检查表编制时可能经验的不足,相反,检查表这部分把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更系统化。

  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可用于工艺项目的任何阶段。

  与其它大多数的评价方法相类似,同样需要有丰富工艺经验人员完成,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工艺中存在的最普遍的危险。虽然它也能够用来评价所有层次的事故隐患。但 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一般主要 对过程危险初步分析,然后可用其它方法进行更详细的评价。

  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它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技术是基于这样一种原理,即,背景各异的专家们如若在一起工作,就能够在创造性、系统性和风格上互相影响和启发,能够发现和鉴别更多的问题,要比他们独立工作并分别提供工作结果更为有效。虽然,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技术起初是专门为评价新设计和新工艺而开发的技术,但是,这一技术同样可以用于整个工程、系统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的本质, 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 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英国)最早确定要由一个多方面人员组成的小组执行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工作的。鉴于此,虽然某一个人也可能单独使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但这绝不能称为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所以,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技术与其它安全评价方法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其它方法可由某人单独去做 ,而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则必须由一个多方面的专业的、熟练的人员组成的小组来完成。

  8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方法,根据系统可以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的特点,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然后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故障和故障类型

  ①故障

  元件、子系统、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或完成的不好。

  ②故障类型

  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发生的每一种故障的形式称为故障类型。例如:一个阀门故障可以有四种故障类型:内漏、外漏、打不开、关不严。

  ③故障等级

  根据故障类型对系统或子系统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划分的等级称为故障等级。

  列出设备的所有故障类型对一个系统或装置的影响因素,这些故障模式对设备故障进行描述(开启、关闭、开、关、泄漏等),故障类型的影响由对设备故障有系统影响确定。FMEA辨识可直接导致事故或对事故有重要影响的单一故障模式。在FMEA中不直接确定人的影响因素,但象人失误误操作影响通常作为一设备故障模式表示出来。一个FMEA不能有效地辨识引起事故的详尽的设备故障组合。

  9 故障树(Fault Tree Analysis,FTA)分析

  故障树(Fault Tree)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FTA作为安全分析评价和事故预测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已得到国内外的公认和广泛采用。

  60年代初期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为研究民兵式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开始对故障树进行开发研究,为解决导弹系统偶然事件的预测问题作出了贡献。随之波音公司的科研人员进一步发展了FTA方法,使之在航空航天工业方面得到应用。60年代中期,FTA由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到以原子能工业为中心的其他产业部门。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核电站灾害性危险性评价报告--拉斯姆逊报告,对FTA作了大量和有效的应用,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目前此种方法已在许多工业部门得到运用。

  FTA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因此在工程或设备的设计阶段、在事故查询或编制新的操作方法时,都可以使用FTA对它们的安全性作出评价。日本劳动省积极推广FTA方法,并要求安全干部学会使用该种方法。

  从1978年起,我国开始了FTA的研究和运用工作。实践证明FTA适合我国国情,应该在我国得到普遍推广使用。

  10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

  事件树分析是用来分析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称为初始事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是典型设备故障或工艺异常(称为初始事件)引发的结果。与故障树分析不同,事件树分析是使用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事件树可提供记录事故后果的系统性的方法,并能确定导致事件后果事件与初始事件的关系。

  事件树分析适合被用来分析哪些产生不同后果的初始事件。事件树强调的是事故可能发生的初始原因以及初始事件对事件后果的影响,事件树的每一个分支都表示一个独立的事故序列,对一个初始事件而言,每一独立事故序列都清楚地界定了安全功能之间的功能关系。

  11人员可靠性分析(HRA--Human Reiliability Analysis)

  人员可靠性行为是人机系统成功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这些“行为成因要素”(PSFS’--Performance Shoping Factors)可以是人的内在属性,这如紧张、情绪、教养和经验,也可以是外在因素,这如工作间、环境、监督者的举动。工艺规程和硬件界面等。影响人员行为的PSFS数不胜数。尽管有些PSFS是不能控制的,许多却是可以控制的,可以对一个过程或一项操作的成功或失败产生明显的影响。

  例如,评价人员可以把人为失误考虑进故障树之中去;一项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可以考虑这种情况:在异常状况下,操作人员可能将本应关闭的阀门打开了;典型的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通常也把操作人员失误作为工艺失常(偏差)的原因考虑进去。尽管这些安全评价技术可以用来寻找常见的人为失误,但它们还是主要集中于引发事故的硬件方面。当工艺过程中手工操作很多时,或者当人--机界面很复杂,因而难以用标准的安全评价技术评价人为失误时,就需要特定的方法去评估这些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研究机器设计、操作、作业环境以及它门与人的能力、局限和需求如何协调一致的学科。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供人为因素专家用来评估工作情况。一种常用的方法叫做“作业安全分析”(JSA--Job Safety Analysis),但该方法的重点是作业人员的个人安全。JSA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就工艺安全分析而言,人员可靠性分析(HRA--Human Reiliability Analysis)方法更为有用。人员可靠性分析技术可被用来识别和改进PSFS,从而减少人为失误的机会。这种技术分析的是系统、工艺过程和操作人员的特性,识别失误的源头。

  不与整个系统的分析相结合而单独使用HRA技术的话,似乎是太突出人的行为而忽视了设备特性的影响。如果上述系统是一个已知易于由人为失误引起事故的系统,这样做就不合适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建议将HRA方法与其它安全评价方法结合使用。一般来说,HRA技术应该在其它评价技术(如HAZOP,FMEA,FTA)之后使用,识别出具体的、有严重后果的人为失误。

  1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ilbert F. Ki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13 定量风险评价法( RISK ANAYLSIS QRA)

  在识别危险分析方面,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估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这些方法仅是定性,不能提供足够的定量化,特别是不能对复杂的,并存在危险的工业流程等提供决策的依据和足够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够提供完全的定量的计算和评价,定量风险评价可以将风险的大小完全量化,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的后果的乘积,定量QRA对这两方面均进行评价,并提供足够的信息,为业主、投资者、政府管理者提供有利的定量化的决策依据。

  对于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成果。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在八十年代初便完成了以Burro,Coyote,Thorney Island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规模现场泄漏扩散实验。在九十年代,又针对毒性物质的泄漏扩散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数以百计的事故后果模型。如著名的DEGADIS、ALOHA、SLAB、TRACE、ARCHIE等。基于事故模型的实际应用也取得了发展,如DNV公司的SAFETY I软件是一种多功能的定量风险分析和危险评价软件包,包含多种事故模型,可用于工厂的选址、区域和土地使用决策、运输方案选择、优化设计、提供可接受的安全标准。Shell Global Solution公司提供的Shell FRED、Shell SCOPE和Shell Shepherd三个序列的模拟软件涉及泄漏、火灾、爆炸和扩散等方面的危险风险评价软件。这些软件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数学模型,有着很强的可信度。评价的结果用数字或图形的方式显示事故影响区域,以及个人和社会承担的风险。可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有助于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

篇4: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任何一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安全评价中如果使用了不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不仅浪费工作时间,影响评价工作正常开展,而且导致评价结果严重失真,使安全评价失败。因此,在安全评价中,合理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在认真分析并熟悉被评价系统的前提下,选择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遵循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原则。

  (1)充分性原则

  充分性是指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之前,应该充分分析评价的系统,掌握足够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并充分了解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适应条件和范围,同时为安全评价工作准备充分的资料。也就是说,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之前,应准备好充分的资料,供选择时参考和使用。

  (2)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是指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适应被评价的系统。被评价的系统可能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评价的重点各子系统可能有所不同,各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应的条件和范围,应该根据系统和子系统、工艺的性质和状态,选择适应的安全评价方法。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指安全评价方法与被评价的系统所能提供安全评价初值和边值条件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也就是说,安全评价方法获得的可信的安全评价结果,是必须建立真实、合理和系统的基础数据之上的,被评价的系统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系统化数据和资料。

  (4)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指所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结果。由于评价的目的不同,需要安全评价提供的结果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后果、系统的危险性等,安全评价方法能够给出所要求的结果才能被选用。

  (5)合理性原则

  在满足安全评价目的、能够提供所需的安全评价结果的前提下,应该选择计算过程最简单、所需基础数据最少和最容易获取的安全评价方法,使安全评价工作量和要获得的评价结果都是合理的,不要使安全评价出现无用的工作和不必要的麻烦。

  2)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

  图3.1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过程

  不同的被评价系统,选择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选择过程有所不同,一般可按如图3.1所示的步骤选择安全评价方法。

  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应首先详细分析被评价的系统,明确通过安全评价要达到目标,即通过安全评价需要给出哪些、什么样的安全评价结果;然后应收集尽量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将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确被评价的系统能够提供的基础数据、工艺和其他资料;根据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所需的基础数据、工艺和其他资料,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特点、具体条件和需要,针对被评价系统的实际情况、特点和评价目标,经过认真地分析、比较。必要时,要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选择几种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价,互相补充、分析综合和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充分考虑被评价的系统特点

  根据被评价的系统规模、组成、复杂程度、工艺类型、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以及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作业环境等情况的特点,选择安全评价方法。

  随着被评价的系统规模、复杂程度的增大,有些评价方法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和费用相应地增大,甚至超过容许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评价方法即使很适合,也不能采用。

  任何安全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如危险指数评价法一般都适用于化工类工艺过程(系统)的安全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因素分析适用于机械、电气系统的安全评价,而故障树评价法适用于分析基本的事故致因因素等。

  一般而言,对危险性较大的系统可采用系统的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工作量也较大,如故障树、危险指数评价法、TNT当量法等。反之,可采用经验的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或直接引用分级(分类)标准进行评价,如安全检查表、直观经验法或直接引用高处坠落危险性分级标准等。

  被评价系统若同时存在几类危险、有害因素,往往需要用几种安全评价方法分别进行评价。对于规模大、复杂、危险性高的系统可先用简单的定性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然后再对重点部位(设备或或设施)采用系统的定性或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的最终结果

  在安全评价中,由于评价目标不同,要求的评价最终结果是不同的,如查找引起事故的基本危险有害因素、由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价系统的事故严重程度、评价系统的事故危险性、评价某危险有害因素对发生事故的影响程度等,因此需要根据被评价目标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评价资料的占有情况

  如果被评价系统技术资料、数据齐全,可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选择合适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反之,如果是一个正在设计的系统、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或工艺参数不全,则只能选择较简单的、需要数据较少的安全评价方法。

  (4)安全评价的人员

  安全评价人员的知识、经验、习惯,对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企业进行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评价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使他们能够识别出与自己作业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找出事故隐患。这时应采用较简单的安全评价方法,并且便于员工掌握和使用,同时还要能够提供危险性的分级,因此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方法或类似评价方法是适用的。

  一个企业为了某项工作的需要,请专业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参加安全评价的人员都是专业的安全评价人员,他们有丰富的安全评价工作积累,掌握很多安全评价方法,甚至有专用的安全评价软件,因此可以使用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对评价的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系统地安全评价。

篇5: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内容十分丰富,安全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同。目前,安全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根据安全评价对象和要实现的安全评价目标,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安全评价对象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按针对的系统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等。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便于掌握,评价过程简单。目前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在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被广泛使用。但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往往依靠经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全评价结果有时因参加评价人员的经验和经历等有相当的差异。同时由于安全评价结果不能给出量化的危险度,所以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安全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①概率风险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事故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因此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较高,由于能够直接给出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因此便于各系统可能性大小的比较。特别是对于同一个系统,概率风险评价法可以给出发生不同事故的概率、不同事故致因因素的重要度,便于不同事故可能性和不同致因因素重要性的比较。但该类评价方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过程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特别是需要准确地给出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显然这对一些复杂、存在不确定因素的系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该类评价方法不适应基本致因因素不确定或基本致因因素事故概率不能给出的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模糊数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已经应用到安全评价之中,弥补了该类评价方法的一些不足,扩大概率风险评价法的应用范围。

  ②.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应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只要计算模型以及计算所需要的初值和边值选择合理,就可以获得可信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是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和)对物体的破坏范围,因此评价结果直观、可靠,评价结果可用于危险性分区,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计算伤害区域内的人员及其人员的伤害程度,以及破坏范围物体损坏程度和直接经济损失。但该类评价方法计算量比较大,一般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特别是计算的初值和边值选取往往比较困难,而且评价结果对评价模型和初值和边值的依赖性很大,评价模型或初值和边值选择稍有不当或偏差,评价结果就会出现较大的失真。因此,该类评价方法适用于系统的事故模型和初值和边值比较确定的安全评价。

  ③危险指数评价法

  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在危险指数评价法中,由于指数的采用,使得系统结构复杂、难以用概率计算事故可能性的问题,通过划分为若干个评价单元的办法得到了解决。这种评价方法,一般将有机联系的复杂系统,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个评价单元,针对评价单元逐步推算事故可能损失和事故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在比较不同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确定系统最危险的设备和条件。评价指数值同时含有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两方面的因素,避免了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难以确定的缺点。该类评价方法的缺点是,采用的安全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保障设施(或设备、工艺)功能的重视不够,评价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设施(或设备、工艺)的修正系数,一般只与设施(或设备、工艺)的设置条件和覆盖范围有关,而与设施(或设备、工艺)的功能多少、优劣等无关;特别是忽略了系统中的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设施(或设备、工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给定各因素的修正系数后,这些修正系数只是简单地相加或相乘,忽略了各因素之间的重要度的不同。因此,使得该类评价方法,只要系统中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系统工艺参数和空间分布基本相似,即使不同系统服务年限有很大不同而造成实际安全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其评价结果也是基本相同的,从而导致该类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较差。

  (2)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即从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开始,逐渐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最终分析到可能的事故。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即从事故开始,推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再分析与直接因素相关的之间因素,最终分析和查找出致使事故发生的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

  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由事故推论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或由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推论事故的评价法,该类方法适用于识别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分析事故,这类方法一般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是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给出系统危险性的安全评价方法,该类方法适应于系统的危险性分级,该类方法可以是定性安全评价法,也可以是定量安全评价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可以直接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给出的事故后果可以是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事故的损失或定量的系统危险性等。

  此外,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

相关文章